查文庫>活動教案>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彙總6篇

科學活動教案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彙總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興趣觀察風和雲等自然現象,注意它們的不同變化。

  2、初步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重難點:

  引導幼兒用身體各個不同的部位,從參照物上感受風的存在和風的大小,並體驗風和人植物的關係。

  活動準備:

  有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有關天氣的圖片

  1、圖片上你看到有哪些風?你是怎麼知道的?(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2、到戶外找一找風在哪裡;

  (1)用眼睛找風,從參照物上感受風的存在:如小草在擺動,樹葉在搖動,衣服在飄動

  (2)用自己的身體 找風:如頭髮飄動起來,臉上有點涼。用自己的耳朵招風:區別不同的風聲。

  二、討論:我們喜歡什麼樣的風,害怕什麼樣的風?

  三、和 風爺爺做朋友

  1、老師介紹遊戲名稱和玩法。

  2、幼兒開始遊戲,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四、延伸活動:

  1、談話活動:談談遠足活動後的感受

  2、遠足時的安全事項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孩子的愛護倍增,使孩子生活知識知道的很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乾的很少。我們班的多數小朋友不知道“樟腦球”是做什麼用的,也不知道衣服起靜電了該怎麼辦等等,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我設計了這堂課,把服裝擬人化,讓幼兒有興趣學習,並且知道了好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認識一些與服裝有關的物品,並知道他們的具體用處。

  2、情感目標:透過學習,讓幼兒產生幫助別人的慾望。

  3、技能目標: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會掛衣服,會洗小物件,並能夠合理的用這些生活用品。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透過觀察圖片能夠知道服裝出現的各種問題並積極思考解決的辦法。

  學習難點:動手實際操作,在生活中學會具體應用。

  活動準備

  洗潔精、透明皂、增白皂、洗衣液、毛線等生活用品。

  活動過程

  一、歌曲匯入

  1教師與幼兒邊彈邊唱歌曲“找朋友”引出關於好朋友的話題:好朋友之間能夠互相幫助。

  2幼兒思考並回答老師的問題“衣服褲子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你們知道它們的好朋友都是誰嗎?”

  二、播放課件

  讓幼兒認識這些服裝的好朋友,鼓勵幼兒說出它們的具體用途。

  三、觀察圖片,發現問題,動手解決

  1鼓勵幼兒說出圖片中的衣服都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了:被樹枝刮破了,被蟲子咬洞,壓箱底起皺了,起靜電了等等。

  2讓幼兒分組討論:應該怎麼辦?誰會來幫助它們?

  3每組派一名代表上前來選取相應的實物解決問題:蟲蛀的毛衣選擇用毛衣針和毛線修補好、起靜電的毛衣選擇防靜電的洗衣液、弄髒的衣服選擇洗衣粉和透明皂都可等等。

  四、動手操作

  為幼兒準備幾盆清水,幾塊透明皂,幾件小孩的髒衣服,讓孩子進行洗衣服比賽,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洗的最乾淨。

  五、小結:服裝的好朋友們幫助服裝解決了所有的困難,小朋友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你們願意用所學到的知識去幫助別人嗎?

  活動延伸:讓幼兒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回到家裡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並不是孩子非常感興趣的,怎樣把“服裝的好朋友”這些孩子在家裡很少接觸的日常生活用品講得有趣生動,是我重點備課的內容。把它們擬人化,孩子們比較樂於接受。比如我對孩子說“小朋友們,服裝遇到困難了,它們出什麼事了?”“毛衣被蟲子咬了個洞,它都疼哭了,我們快點想辦法幫助它吧”。孩子聽了以後非常的配合,也表現出著急的樣子,而且也能夠認真思考“誰會來幫助這些遇到困難的衣服呢?”所以課堂氣氛比較輕鬆活潑。讓孩子在最後環節的動手洗衣服比賽是本課的高潮部分,其他幼兒都在下面不由自主的喊“加油”,洗衣服的小朋友也格外賣力,輸了的那位小朋友還一個勁的說要回家好好練練。回顧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改進。在一些不常用的用品比如:去汙粉,縫紉機等,我沒有很好的啟發到位,本節課的遊戲環節設定較少,讓孩子動手實際操作的時間也有些短,使得一些躍躍欲試的小朋友沒有機會嘗試。我感到很遺憾,但是我會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加以改進。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電腦,初步瞭解電腦的組成部分。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準備:

  電腦及相關卡片

  教學過程:

  1.計算機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鍵盤,小朋友,我們今天請來了電腦家庭的許多成員,請你找一找,有很多按鍵的東西叫什麼名字呢?它叫鍵盤,我們可以用它來輸入命令、文字或圖形。

  滑鼠,你們猜一猜滑鼠是哪一個?為什麼我們把它叫做滑鼠呢? (因為它長得像老鼠,還拖著長長的尾巴。你們看,它正在滑鼠墊上學習溜冰呢!)

  找一找滑鼠上有幾個按鍵呢?滑鼠有兩個或三個按鍵,左邊的按鍵,我們稱為滑鼠左鍵;右邊的按鍵,我們稱為滑鼠右鍵。現在有的滑鼠上面還帶有滑輪,使用滾動的滑輪,會使螢幕快速地上下移動、翻頁。你們看,多方便呀!

  顯示器,小朋友,看一看這是什麼?小朋友要是不認識它,一定會以為它是電視機吧。它可不叫電視機,它叫顯示器,可以顯示我們用鍵盤或滑鼠輸入電腦的各種圖形、文字或符號。

  主機,主機就是那個外表看起來像大鐵盒一樣的東西。主機是電腦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像我們人腦一樣,負責思考、處理各種各樣的資訊,包括處理一些聲音、影象、文字等。主機裡裝著許多重要的硬體。因為主機裡的東西太重要了,所以平常我們才會用一個大鐵盒子把它們罩起來,以保護它們的安全。當然,我們要想使用計算機,還必須開啟主機上的電源開關。

  音箱,音箱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對了,是放出聲音的。計算機可神奇了,不僅可以讓小朋友看到美麗的圖片,還能播送悅耳動聽的音樂呢。但是要想讓計算機發出美妙的音樂,還需要給計算機加上一片音效卡喲。

  印表機,小朋友想知道它是幹什麼的嗎?它叫什麼名字呢?它就是我們常說的印表機。印表機可神奇了,小朋友在計算機上畫的作品想把它印到紙上怎麼辦呢?對了,我們可以找印表機來幫忙。

  2.請小朋友跟計算機交個朋友吧。用你們的小手敲敲鍵盤、摸摸滑鼠,認識電腦大家族的成員們。

  教學延伸: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談一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裝置與電腦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手機、數碼錄音機等。使幼兒瞭解,科技日新月異,科技產品、電子產品在人們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活動可以在幼兒園中班或大班中進行。

  教學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透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匯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認識牙齒是大班普通的科學內容,由於活動內容較為枯燥,於是我在教學形式上下了點工夫。一是從幼兒熟悉的事物入手,利用可利用的生活資源讓幼兒親身感受;二是利用實驗材料、模型、影碟等多種材料來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透過活動讓幼兒親身感知和了解牙齒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教育幼兒保護牙齒,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的目標。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體驗,讓幼兒瞭解牙齒的基本功能。

  2、使幼兒瞭解齲齒形成的原因以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3、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準備:

  1、牙齒的模型教具;

  2、餅乾、甘蔗、花生每組一盤;

  3、牙刷、小鏡子人手一個;

  4、介紹牙齒功能、齲齒形成、刷牙方法的影碟片;

  5、活動前兩天找幾個蛋殼,洗淨後把每個蛋殼的一半浸醋裡;

  活動流程:

  活動引入————品嚐食物————認識牙齒的功能————瞭解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學會保護牙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出示餅乾,提問:怎樣才能把餅乾送進肚子裡?

  二、基本部分:

  (一)使用牙齒,認識牙齒的功能:

  1、分組品嚐食物,初步感知各部位牙齒的功能;

  2、欣賞影碟片,瞭解牙齒的排列;

  3、小遊戲:模仿牙齒的動作,加深對各部位牙齒功能的認識;

  (二)瞭解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1、師?“剛才有的小朋友吃過餅乾和花生,請小朋友互相看看牙縫裡

  多了什麼?”(殘渣、碎屑)“如果不弄掉會使牙齒變得怎樣?”

  2、欣賞影碟片,瞭解齲齒形成過程及保護牙齒的方法;

  3、出示小實驗,請幼兒觀察,撈出浸在醋裡的蛋殼,請幼兒看看、捏

  捏、說說蛋殼有什麼變化?並比較浸在醋裡的蛋殼與沒浸過醋的蛋

  殼有什麼不同?(浸過醋的蛋殼變黑、變軟了)並討論:蛋殼為什

  麼會變黑、變軟了?

  4、教師小結:醋是酸的,酸性會腐蝕蛋殼中的鈣,所以蛋殼就會變黑、

  變軟了。牙縫裡如果有食物殘渣,嘴裡唾液中有一種酶會使食物殘渣變酸,這些酸會像腐蝕蛋殼一樣,使我們牙齒被腐蝕掉,牙齒就會變黑,變成齲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蟲牙。

  5、找齲齒:請幼兒利用小鏡子觀察自己有沒有長齲齒?有幾顆?

  6、教師小結:怎樣保護牙齒。

  (三)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1、欣賞講解正確的刷牙方法的影碟片;

  2、配合牙齒模型,教師再次講解正確的刷牙方法;

  3、人手一跟牙刷練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三、結束部份:

  歌表演:刷牙歌

  活動延伸:

  1、與家長配合,請他們提醒幼兒堅持每天早、晚用正確的方法刷牙;

  2、引導幼兒開展“比比誰的牙齒好”活動;

  活動反思:

  從教學程式上說,教學匯入簡潔直奔主題,既節約了時間又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幼兒將有機會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發生的變化,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食物只有經過在初步消化中被很好地磨碎、搗爛,才容易被身體吸收”這個觀點,以利於幼兒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識。

  牙齒的分類與功能及保護牙齒的內容是幼兒將要深入觀察研究的主要內容,安排的兩段錄相為幼兒對牙齒提供了不同的認識方式,有助於在幼兒腦中構建起更鮮明的口腔內消化工具的概念,並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對牙齒的認識進行補充完善。

  從教學手段上說,讓幼兒進行了體驗探究、觀看錄相、交流互動等多種學習方式,教學內容與形式顯得豐富多彩。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要求:

  1.讓幼兒在認識圓的基礎上,透過做做、玩玩,讓幼兒知道圓形的物體會滾動。

  2.知道用輪子能省力。

  3.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

  1.室外:

  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

  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

  2.室內:

  各種形狀的積木,幼兒人手一套;裝有書籍的箱子一隻;圓形的輪子兩個;小推車一輛;大積木一塊;每組一隻盒子(裝有橡皮泥、硬卡紙、彩色紙、剪刀、牙籤、膠水、蠟筆)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滾動圓形和其他形狀構成的物體

  在室外供給幼兒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以及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教師:這裡有許多車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一看哪些車子的輪子會滾動?

  二、第二次嘗試:圓形的東西會滾動

  1.在室內供給每位幼兒各種形狀的積木玩

  (1)你們的桌子上有什麼形狀的積木?

  (2)請你推動各種積木,你發現了什麼?

  (3)為什麼圓形的積木輕輕一推會滾動,而其他形狀的積木不會滾動呢?

  小結:圓形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2.圓形輪子會滾動嗎?

  師:人是很聰明的,人們利用圓形會滾動的特點,製造出許多圓形東西,你們見過嗎?

  出示圓形輪子提問:

  (1)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的?

  (2)輕輕推它會怎樣?

  三、瞭解輪子的功用(第一次嘗試:利用圓形輪做事,又快又省力)

  1.請兩名幼兒把一箱書從a處搬到b處,問:你們搬得動嗎?

  2.教師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萬向輪,再請兩名幼兒推動。問:現在能推動嗎?為什麼?

  3.請兩名幼兒將兩堆大積木從a處運到b處,一名幼兒用手推車搬,另一名幼兒用手搬,看一看,誰運得又快又省力?

  師小結:使用輪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瞭解輪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師問:除了這些輪子外,你們在幼兒園和家裡還看到過哪些地方有輪子?

  四、幼兒自己動手製作輪子

  1.教師介紹手工盤裡材料,請幼兒給汽車的車廂製作輪子(幼兒每人一隻紙盒做車廂,車廂下部打好穿牙籤的洞)幼兒將兩根牙籤穿入洞內。

  2.請幼兒利用硬紙、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輪子裝在牙籤上,即成一輛汽車。

  五、幼兒帶自制小汽車到室外自由玩耍。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由於準備的材料充分,合適,吸引了幼兒的興趣,所以後面的環節進行得比較順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瞭解輪子的特點時,我透過操作、比較,引導幼兒理解了輪子做成圓形更省力的原因。

  在回憶日常活動中還看哪些地方有輪子時,開始幼兒思維比較緊,大都說是各種各樣的車,直到後來在教師的啟發下,幼兒思維更加開闊,說了黑板、鋼琴、行李箱、窗簾、推拉門等。

  整個活動對於大班幼兒來說,難度不是很大,旨在引導幼兒總結生活經驗,發現生活中更多的奧秘。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透過看看、品品、聽聽、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場地佈置(花仙子的花園)

  金銀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薰香用品、乾花袋、花朵裝飾品、春姑娘圖片、花朵頭箍、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環境,感知花的美

  1.帶入場地:今天我們去花仙子的花園玩,好嗎?

  2.觀察環境:你們覺得花仙子的花園怎麼樣?為什麼漂亮?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觀察、品嚐、發現、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禮物:花仙子還為我們準備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2.幼兒觀察、品嚐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是怎麼用的?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嚐嚐、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禮物。

  3.逐個提問:這是什麼?可以用來做什麼?

  4.小結花的用途

  提問:花還可以做什麼?

  (1)做藥(2)可以吃(3)泡茶喝(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5)清香空氣(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仙子的花朵頭箍:花仙子的禮物你喜歡嗎?我也用送點禮物給花仙子。我的頭箍是用什麼做的?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後面老師準備了紙筆,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等下說給大家聽,你做了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情感激發

  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環保教育)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吸引住孩子的眼球,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