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實用】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四篇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實用】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體會故事角色態度與行為的變化。

  2、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簡單表述畫面的內容。

  3、能理解爸爸媽媽的忙碌,在爸爸媽媽忙碌時能自己玩耍。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我和媽媽在一起》

  2、活動圖片和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說說你回到家裡是怎麼玩的?是自己一個人玩?還是爸爸媽媽陪著玩?你想不想爸爸媽媽陪你一起玩?為什麼爸爸媽媽沒有陪你一起玩呢?

  二、多多自己玩。

  1、幼兒自主閱讀故事畫面。

  2、多多一個人玩。

  ①媽媽正在忙,多多自己玩,他玩了什麼?(依次出示三個場景:看故事書、搭積木、玩汽車)

  ②多多隻能一個人玩,他玩得開心嗎?你怎麼看出來?你為什麼這麼覺得呢?如果你一個人玩,會有什麼感覺?

  3、如果媽媽在,多多會怎樣開心地玩?

  ①多多自己去看書,沒有媽媽講,書上的故事變得怎麼樣?

  ②多多自己搭積木,他想讓誰也給自己拍手?

  ③多多自己玩汽車,如果媽媽在,會怎麼做?

  4、多多邀請媽媽。

  ①那媽媽在幹什麼呢?

  ②多多有沒有邀請媽媽?你從哪裡看出來?(出示兩次邀請媽媽的場景)

  ③多多是怎麼邀請媽媽的?邀請媽媽時會怎麼說?媽媽是怎麼說的?(拉著媽媽的手,拉著媽媽的圍裙……觀看PPT)

  三、多多和媽媽一起玩。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教師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圖書。

  ①汽車撞了毛毛熊、小鴨子,多多怎麼安慰它們?

  ②看到多多給毛毛熊、小鴨子講故事,媽媽怎樣表揚?

  ③聽到媽媽的表揚,多多高興嗎?

  ④媽媽忙完以後和多多一起做了哪些事情?

  2、媽媽有事正在忙,多多是自己玩,還是纏著媽媽?

  3、媽媽正在忙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呢?也像多多那樣自己先玩嗎?

  小結:小朋友都喜歡跟大人一起玩,但大人有時很忙,我們要學會一個人玩,或找小朋友一起玩。懂事的孩子會耐心的等待媽媽,相信媽媽忙完以後會陪自己玩。等待媽媽的時候,可以像多多那樣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附:我和媽媽在一起

  有個孩子名字叫多多。他回到家,就想讓媽媽陪自己玩。媽媽正在做飯,她對多多說:“現在正忙著,你先自己玩。”

  多多自己去看書。看了一會兒,他就不想看了。因為多多喜歡聽媽媽講故事。沒有媽媽講,書上的'故事一點都沒意思。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發準"藤、停、銅、鈴"等音,學習快速、準確地念繞口令。

  2、學習與同伴合作遊戲。

  活動重點:

  學習快速、準確地念繞口令。

  活動難點:

  發準"藤、停、銅、鈴"等音。

  活動準備:

  平時讓幼兒練習一些簡短的繞口令,培養學習繞口令的興趣以及發音的敏感性。

  活動過程:

  1、把繞口令編成一個簡單的故事,引導幼兒理解繞口令中的內容。

  2、教師放慢速度念一遍繞口令。

  3、讓幼兒在教師的示範和引導下由慢到快地練習繞口令,重點練習發好後鼻音:"eng、 ing、ong"。

  4、創設遊戲情景。

  --遊戲由2~4人進行,幼兒以輪流方式一人念一句繞口令,一邊念,一邊將右手伸出去,用拇指和食指往前一小朋友的手背,依次爬上去,若右手不夠,可用左手接上去。

  --輪流念繞口令做動作,注意傾聽同伴的語言,自己也要快速接念,不使遊戲中斷。

  --由教師扮"風爺爺",發出"風吹了"和"風停了"的指令,讓幼兒做銅鈴搖擺等動作,並念該句的繞口令,反覆練習幾次,讓幼兒感到繞口令的樂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的家長組織家庭"繞口令晚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語音的敏感性。利用晨間或午間活動時間做繞口令遊戲活動。

  附兒歌:

  高高山上一條藤,藤條上頭掛銅鈴。

  風吹藤動銅鈴動,風停藤停銅鈴停。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七個阿姨來摘果》這首兒歌在內容上一句緊扣一句,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如果在形式上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再加上肢體語言的提示,以及誘人的遊戲,就能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獲得愉快的生活體驗,所以我設計了這節語言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

  2、念準:提、石榴、梨、栗子、柿子、李等字詞的字音。

  三、活動準備:

  1、圖片:七個阿姨,七隻籃子,七種果子(蘋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 梨)

  2、一到七的數字卡

  四、活動過程:

  (一)小朋友們,秋天到了,果園裡的果子都成熟了,(出示果子)有哪些果子?

  教師出示圖片七個阿姨,透過演示,把兒歌的內容表演出來,並完整地朗讀兒歌。

  小朋友們,你們看,誰來到了豐收的果園?一共有幾個阿姨?(數一數)她們來果

  園幹什麼?老師把它編成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就叫《七個阿姨來摘果》,現在聽老師來朗讀一遍。(教師有表情地朗誦一遍)

  (二)出示圖片,理解兒歌內容。

  1、小朋友,一共有幾位阿姨來摘果?

  要求將她們從左到右排隊並貼上相應的數字卡順數。(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們來倒數一下。(七xx四三二一)

  2、阿姨摘的果子裝在哪兒呢?(出示籃子圖片)小結:七隻籃子手中提。

  3、阿姨摘了哪些果子呢?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朗誦兒歌第二遍)

  4、 七個阿姨摘到了哪些果子?小結:七種果子分開擺

  蘋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 梨

  (三)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1、教師完整的朗誦一遍,幼兒跟教師慢速朗誦。

  2、重點學習兒歌第二句“ 七xx四三二一”

  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是什麼?(教師念一遍,引導幼兒理解兒歌的押韻)

  學習念準:提、石榴、梨、栗子、柿子、李等字詞的字音。

  3、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4、根據幼兒學習情況逐漸加快速度。

  5、幼兒分組和個別相結合朗誦,並表演動作。

  (四)音樂遊戲:摘果子

  幼兒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

  兒歌:七個阿姨來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xx四三二一,

  七個阿姨來摘果,

  七隻籃子手中提,

  七個果子擺七樣,

  蘋果、桃子、石榴、柿子,

  李子、栗子、梨。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使幼兒發準帶有e、g、h的字音。

  活動準備:

  1.狐狸的頭飾一個,鵝的頭飾十個(一大九小)

  2.在地中間畫好長方形作河的界線。

  活動過程:

  1.幼兒坐成圓形或半圓形,請一個幼兒戴上狐狸的頭飾作狐狸,坐在地上或藏起來。教師戴頭飾作鵝媽媽,請九個幼兒作小白鵝。小白鵝說:"我是小白鵝,我會河裡遊。"講對了,教師給他戴上頭飾,說:"對,對。你是我的小白鵝",並叫他站在教師一旁。如果講錯了,教師教他,並要求再講一遍。

  2.全體幼兒沿"河"的四周邊作鵝走動作邊念兒歌:"東邊一條河,西邊一群鵝,鵝兒鵝兒唱著歌,一隻狐狸跑過來,鵝飛鵝跑跳下河。"在唸到"一隻狐狸跑過來"時,狐狸從座位上站起來。注意要念完兒歌,鵝才能跳下河(即畫好的小河的界線中),同時狐狸才能跑出來抓鵝。

  3.結束以後換一批幼兒作狐狸和小白鵝,繼續進行遊戲。

  注意事項:

  1.遊戲前,先要教會幼兒念兒歌;並注意發音正確。

  2.在遊戲進行中,發現幼兒而發音不準時教師也要給予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