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範文合集7篇

科學活動教案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範文合集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蠶豆和豌豆的外顯特徵。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對大小物體進行排序。

  3、具有初步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盤蠶豆、一盤豌豆、二根鉛絲、一張卡紙。

  2、錄音機、音樂帶。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小手小手變魔術》。

  二、兒童節要到了,小熊給我們送來了禮物(蠶豆、豌豆)。

  1、比一比,

  ①、看一看、摸一摸,觀察蠶豆、豌豆的外顯特徵。

  ②、教師小結。

  2、排一排,

  ①、讓幼兒對蠶豆、豌豆進行簡單排序。

  ②、請個別幼兒來說說你的豆是怎麼排隊的。

  3、做一做,幼兒動手操作把豆穿在鉛絲上。

  三、“豆豆秀”

  ①、幼兒和教師用自己做的項鍊、手鐲等打扮自己。

  ②、幼兒隨音樂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活動結束。

  四、延伸活動:

  用豆做出不同的作品。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桔子的特徵,並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根據桔字的顏色匹配,感知桔子的顏色差異。

  3、嘗試由外向裡剝桔子,感知桔子和吃桔子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桔子(桔色和綠色的)、一個布袋、桔色和綠色的軟墊

  活動過程:

  1、猜一猜

  (出示袋子)瞧!這個袋子裡裝的是什麼?老師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一猜來告訴大家。

  (開啟袋子)桔子寶寶要和我們小朋友來交朋友了,每個小朋友拿一個桔子寶寶。2、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感知桔子。

  (1)看:桔子寶寶穿著漂亮的外衣,看看你的桔子寶寶穿的是什麼顏色的外衣。(請幼兒說一說,認識桔黃色。)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桔子寶寶是圓圓的,有的桔子寶寶是綠色的,有的是桔黃色的。

  桔子寶寶想回家了,桔子寶寶說:“我的家是和我的顏色一樣的。”請個別幼兒來說一說“你的桔子寶寶是綠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麼顏色的?”“你的桔子寶寶是桔黃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麼顏色的?”

  瞧!那邊就是桔子寶寶的小家,快去幫桔子寶寶找家吧!找到家後就坐下來。 (2)摸:桔子寶寶真可愛,我們來摸一摸桔子寶寶,在摸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豐富詞彙:軟軟的、有點粗糙的)

  小結:桔子寶寶摸上去軟軟的,有點粗糙的。

  (3)聞:桔子寶寶真香呀!我們一起來聞一聞,有沒有聞到桔子香呀?

  (4)嘗一嘗:桔子寶寶裡面是什麼呢?我們一起把它的外衣脫了來看一看。

  找到小肚萕,挖個小洞洞,脫下小外衣(一邊念一邊撥),來我們一起為桔子寶寶脫外衣吧。

  分開來看看,和老師一樣一瓣一瓣分開來,有多少瓣呀?(許多)原來桔子裡面是一瓣一瓣的,把一瓣桔子舉起來看看象什麼?(月亮、小船……)說得真棒,獎勵你把桔子吃了,我們一起來嘗一嘗,好吃嗎?是什麼味道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8以內物體的數量,明確數字與數量的關係;

  2. 能排除顏色、排列方式等干擾,尋找與密碼箱相匹配的鑰匙;

  3. 能正確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主要形式

  集體活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

  正確感知8以內物體的數量,明確數字與數量的關係

  活動難點

  能排除顏色、排列方式等干擾,尋找與密碼箱相匹配的鑰匙

  教學準備

  1.用廢舊盒製作的密碼箱7個,每隻箱子上有2組8以內的數量;

  2.紙製鑰匙若干;

  3.幼兒操作用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密碼箱,瞭解破譯密碼的方法

  1.今天,森林裡的小熊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它的密碼箱打不開了(出示密碼箱)。

  2.小朋友們看看密碼箱上有什麼?

  3.密碼就藏在這些小圓點裡。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線的左邊有幾個小圓點。(幼:6個。)

  師:“6個小圓點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幼:“數字6”)。右邊又有幾個小圓點呢?用數字幾來表示?(8)

  4.密碼就是由數字6和8組成的。

  5.(出示3把鑰匙)知道了這個密碼,看看哪把鑰匙才能開啟這個密碼箱呢?

  二、分組為密碼箱尋找鑰匙,學習感知8以內物體與數量的關係

  1.小朋友們真能幹,都學會破譯密碼的方法了。這裡還有6個密碼箱,每個箱子有6把鑰匙,這麼多,小熊都被弄糊塗了。現在請小朋友們一組合作,一起幫忙找出正確的鑰匙。(提醒:找到後把密碼箱和正確的鑰匙送上來放在指定的位置上)

  2.幼兒小組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3.集體檢驗: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你們找的鑰匙對不對(依次檢查每組)。

  三、個別練習,學習排除顏色等干擾,感知8以內物體與數量的關係

  1.除了小熊,森林裡的小動物都有密碼箱呢(出示表格),而且密碼都不一樣,仔細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箱子密碼顏色不一樣,有箱子密碼形狀不一樣,還有箱子密碼排的不一樣。)找鑰匙時可要看清楚密碼。

  2幼兒操作,找到正確的鑰匙後,用漿糊貼在對應的小框裡。

  3.集體檢驗

  四.延伸活動

  將不同形狀、排列、顏色的作業紙投放在區角,使幼兒繼續練習鞏固。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玩玩中初步瞭解人眼睛的結構及動物眼睛的一些特殊功能,體驗探究活動的快樂。

  2.感受眼睛的重要性,知道保護眼睛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與同伴、父母一起觀察眼睛的樣子、收集有關眼睛的知識。

  2. 操作活動材料:電筒、鏡子、小鳥旋轉卡片、表情圖。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眼睛知識

  (一)介紹觀察到的人眼睛的樣子。

  1.談話匯入。

  2.幼兒根據記錄單介紹觀察結果。

  3.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二)介紹動物特別的眼睛。

  1.幼兒介紹收集的動物眼睛知識。

  2.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利用圖片、錄影等及時進行補充,幫助幼兒進一步拓展知識。

  二、分組探索眼睛的秘密

  1.提出探索要求。

  2.幼兒自主選擇,進行探索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3.交流分享發現的秘密。

  三、瞭解保護眼睛的方法

  看電視要保證房間有足夠的亮光;離電視機1.5米遠;每看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看書也要避免光線太強和太暗,距離書本30釐米……

  四、延伸:瞭解關於眼睛更多的知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在活動過程中主動地觀察、分類、比較、推斷、排除、預測,樂於和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三個桌子,16位幼兒,1個小桌子。

  活動過程

  一、讓孩子接觸不能開啟的盒子,區別盒子裡有否東西,說說理由。

  1、教師:這些暫時不能開啟的盒子裡有東西嗎?去試一試,把盒子分成有和沒有裝東西的兩類。

  二、讓孩子再次接觸不能開啟的盒子,用自己的推斷透過排除法找出盒子裡所裝的東西。

  1、教師:這些暫時不能開啟的盒子裡到底裝著什麼呢?請再次去感受和探索一下。

  2、請你選出一樣確認不在盒子裡的物品,說出你的理由。

  三、讓孩子第三次接觸不能開啟的盒子,盒子裡曾經裝過什麼?

  1、教師:大家透過探索知道了每個盒子裡裝的是球。那麼,盒子裡曾經裝過什麼呢?請你再上來觀察、探索一下。

  2、教師:你認為盒子裡曾經裝過什麼呢?

  四、開啟幼兒認為沒有裝東西的盒子,拓展經驗。

  1、教師:盒子裡真的沒有東西嗎?可能會有什麼?

  2、教師逐一開啟三個盒子,拓展孩子經驗。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斜面與滾動現象,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

  2.引導幼兒分析操作錄表並概括實驗結果,培養幼兒認真細緻的實驗態度;

  3.體驗與同伴分工合作以及動手操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製作會翻跟頭的電池娃娃(圖1)。

  (1)製作材料

  廢舊1號電池人手一個;長20釐米、寬7釐米的卡紙人手一張;長8釐米、寬6釐米的即時貼人手四張;透明膠、水彩筆、剪刀等。

  (2)製作方法

  a.將1號廢舊電池橫著包在長20釐米、寬7釐米的卡紙中間;

  b.兩頭用兩張長8釐米、寬6釐米的即時貼封口;

  c.在另兩張8釐米、寬6釐米的即時貼上畫上兩個可愛的娃娃,剪下來貼在卡紙中間。

  2.同等長度的pvc扣板或木板和同樣高度的水彩筆盒子若干,鉛筆,吸管,粉筆,記錄單等。

  活動過程

  1.設疑,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請幼兒自由地在板子上玩電池娃娃,看看有什麼發現?

  幼兒:只要用力一推,電池娃娃就會在板子上翻跟頭,很有趣。

  (2)教師:如果不用力推,怎樣使電池娃娃從板子的一頭很快地滾到另一頭?

  幼兒討論併合作嘗試,交流探索後的發現:只要把板子的一頭用積木或水彩筆盒墊高,然後把電池娃娃放在高的一頭,就是不用力推,電池娃娃也會很快地從板子高的一頭滾到另一頭。

  (3)教師分別請幾位幼兒進行演示:有的幼兒用一盒水彩筆盒子墊在板子的'一頭,有的用了兩盒,也有的用了三盒,這樣就出現了高度不同的斜坡。

  2.探索斜坡的高度和電池娃娃滾動的速度之間的關係

  (1)教師:同樣的電池娃娃,從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滾下來,速度一樣嗎?

  幼兒:可能是一樣快;也可能是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更快;也許是從低的斜坡上滾下來更快……

  教師出示記錄表(表1),引導幼兒用水彩筆盒數的多少來區別斜坡的高低,並記錄自己的猜想。(在相應的表格中打“√”)

  (2)教師:這些都是小朋友猜想的。用什麼辦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到底是從高坡上滾下來滾得快,還是從低坡上滾下來滾得快?或者是一樣快呢?

  幼兒:可以兩個小朋友一組來做實驗,只要把電池娃娃放在高低不同的兩塊板子上,同時鬆開手,讓屯池娃娃從高的一頭滾下去,比一比,就知道結果了。

  (3)幼兒合作實驗,教師提示幼兒:兩位小朋友要同時鬆開手,並且大家都不能用力推,最後要把實驗結果記錄在相應的表格裡(圖2、圖3)。

  (4)幼兒交流、討論實驗情況

  教師:你們剛才是怎麼玩的?你們的猜想和實驗結果一樣嗎?有什麼發現?

  幼兒:我們兩人每人拿一個電池娃娃,同時鬆開手,發現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和我們猜想的不一樣。

  幼兒:我們兩人輪流玩的,一個小朋友兩隻手分別拿一個電池娃娃,兩手同時鬆開,另一個小朋友記錄。我們也發現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實驗結果和我們猜想的一樣……

  教師小結:透過實驗我們發現,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而且高度相差越大,結果越明顯。有時候我們的猜想不一定是正確的,需要科學的實驗才能知道答案。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材料:

  教具:色板一

  學具:《課堂用書》、《操作冊》第1冊第1和2頁,操作卡第1冊第1頁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訓練幼兒視覺感知的精確性和辨別力。

  2、發展幼兒的操作能力,能準確將相同顏色的物體連起來,促進幼兒比較綜合能力的發展。

  3、能在生活中準確說出物體顏色的名稱,體驗辨識顏色的樂趣。

  工作步驟:

  一、預備活動

  師幼相互問候。

  走線:幼兒在緩慢的樂曲中,跟著教師兩腳互動在線上逆時針前進――即前腳跟接著後腳尖,眼睛平視前方,雙手自然下垂,協助孩子練習肢體的平衡感,使孩子走路有優雅的走姿;3―5分鐘過後,結束走線,音樂漸緩。

  線上遊戲:顏色問答遊戲。教師引導幼兒坐在蒙氏線上,請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學習顏色問答歌,教師先示範,幼兒熟悉以後,教師和幼兒一問一答,練習唱顏色問答歌。

  二、認識紅、黃、藍

  1、教師先取來工作毯,平鋪在地上,再取來色板一,將色板一豎放在工作毯的右側,取出右側的色板一中的紅、黃、藍各一放在工作毯的中央,進行三階段教學法進行教學。

  (1)教師指著紅色的色板說:“這是紅色的”,指著黃色的色板說:“這是黃色的”,指著藍色的色板說:“這是藍色的”。

  (2)接著請幼兒辨別,提問:“哪一個是黃色的?”或“請你把紅色的拿起來放到我的手上”或“請你把藍色的藏起來。”

  (3)最後請幼兒說出色板的名稱,提問:“這是什麼?”或“這叫什麼?”三階段教學法演示完畢,教師收回教具。

  2、利用生活中的有色物體引導幼兒來辨別紅、黃、藍三種顏色。

  三、練習活動

  1、教師請幼兒拿出操作卡第1頁,操作卡上是紅、黃、藍三塊色板,請幼兒根據要求給這些色板排序。如:請按照紅色的、藍色的、黃色的順序排序,或按照藍色的、紅色的、黃色的順序排序,或按照黃色的、藍色的、紅色的順序排序。幼兒邊操作邊要說出排序的各個色板的名稱,並將操作結果與練習冊上對照,驗證是否正確。這樣能檢查出幼兒對紅、黃、藍三種顏色名稱的掌握程度。

  2、教師請幼兒按照要求完成《課堂用書》第2頁的活動。

  四、遊戲活動

  教師請幼兒按照要求完成《操作冊》第1―2頁的活動。

  變化與延伸:

  1、取放色板時手指只能碰觸色板的原木色的邊緣,教師示範尤其要

  精確,給幼兒做好榜樣。

  2、教師要把握住生活中隨機教育的契機對幼兒進行色彩的滲透。

  附顏色問答歌:

  小朋友我問你,什麼東西紅彤彤?

  X老師告訴你,蘋果蘋果紅彤彤。

  小朋友我問你,什麼東西黃澄澄?

  X老師告訴你,梨兒梨兒黃澄澄。

  小朋友我問你,什麼東西藍湛湛?

  X老師告訴你,天空天空藍湛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