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合集9篇

科學活動教案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合集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操作,知道改變紙的形狀可以使紙橋的承受能力發生變化。

  2、鼓勵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感知,同樣的紙摺疊次數越多越牢固,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透過活動,萌發幼兒對物體呈種現象的興趣。

  活動重點:讓幼兒瞭解物體放置方法、改變橋面形狀與紙橋承重力的關係。

  活動難點:探索不同形狀的橋面與橋的承重力的關係。

  二、活動準備:

  PPT、紙盒若干、AM紙人手一張、雪花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匯入(激發幼兒興趣)老師:你見過橋嗎?是什麼樣子的?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幼兒回答完後,集體觀看PPT,教師小結:平常我們見過的橋都是用水泥鋼筋或者木頭做成的,都很牢固,可以行走,可以跑車。那今天大家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座小橋?老師介紹材料,提出要求:兩塊積木做橋墩,紙用來做橋面。做好後這座橋必須能夠放一個雪花片玩具在上面。

  2、幼兒製作紙橋。

  (1)、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並請做好紙橋的幼兒將紙橋展示在桌子上。提問:你們成功了嗎?你是怎麼做的?

  教師進一步提出要求:剛才大家做的紙橋都很成功,接下來你們要在橋上放三個雪花片,動腦筋想一想怎樣才能放上?

  (2)、幼兒進行第二次操作,並將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問:你用的是什麼方法?你的紙發生了什麼變化?

  遊戲:比比誰的紙橋最牢固?老師:剛才經過大家的努力,做出的紙橋都能夠放三個雪花片,現在我們來玩個遊戲,看看誰做的紙橋上面放的雪花片最多?(提出要求:以個人為單位,自己想辦法,進行比賽,並數一數最多在橋上能夠放多少雪花片)。操作結束後,從每組選一個小朋友上來展示:比一比誰的紙橋最牢固。

  討論: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做的紙橋能夠放這麼多雪花片?

  3、教師小結:“當紙彎曲(摺疊)之後能夠承受的重量變大,彎曲(摺疊)的次數越多,承受的重量也就越大了,紙橋也就越牢固。

  4、給每名幼兒發一張新的紙,用彎曲摺疊的方法重新做一座牢固的紙橋,讓幼兒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5、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日常生活當中,你還發現哪些東西是利用彎曲後來使它變牢固的?(瓦、摺疊扇、瓦楞紙等等)。教師總結,激發幼兒對物體呈種現象的興趣。

  大班科學《有趣的紙橋》教學反思

  透過這節課,我發現在進行部分環節時孩子的反應和效果不是很好,比如:剛開始帶領孩子觀看各種橋的圖片時,我沒有向孩子介紹橋的基本結構,導致部分幼兒在操作時不知道橋墩應如何擺放。在幼兒操作前沒跟幼兒講明白雪花片應放的位置,導致很多幼兒將雪花片放在橋墩上。在學生製作紙橋的過程中,我注意有效的巡視。對於學生們所做的紙橋形狀不去幹預,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於部分動手操作能力差的幼兒給予引導。當孩子們第一次全部完成了紙橋作品後,我及時、大面積的表揚,讓幼兒在課的開始階段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透過實驗,觀察物體在透明容器裝水前、後的影像變化。

  2、注意幼兒安全的操作,培養實驗的安全意識。

  3、幼兒學習記錄物體的影像變化。

  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透明玻璃瓶,圖片,毛巾,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瓶子,瞭解瓶子的形狀,材料。

  提問:“小朋友們看,這些都是什麼?”“你們看這些瓶子都一樣嗎?”“他們有什麼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從形狀,大小,材料,等方面進行觀察。)“剛才我們說了這麼多不一樣的地方,那麼你們看看這些瓶子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嗎?”(注意引導幼兒說出瓶子的材料和透明的特點)

  “原來這些瓶子都是玻璃做的,透明的。那我們拿瓶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

  2、引導幼兒透過空的瓶子看物體,觀察物體的變化並進行記錄。

  (1)幼兒透過瓶子看周圍的物體。

  提問:“你們有沒有試著用空瓶看東西?”“請小朋友們每人拿一個瓶子去看一看周圍的東西,看看他們和我們平時看到的一樣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分批拿瓶子,以免過於擁擠)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

  提問:“你剛才是怎麼看的?看到了什麼?有沒有變化?”

  (3)幼兒透過瓶子看記錄表上的圖片並進行記錄。

  (2)“剛才我們看了周圍的東西,我們的記錄紙上有漂亮的圖片,你們可以找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仔細的看一看,可以想各種不同的方法來看,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4)幼兒相互進行交流。

  3.引導幼兒在瓶子裡裝上水,透過裝水的瓶子看圖片,並進行記錄。

  (1)猜想:“剛才我們用空的瓶子看東西,請你們想一想,如果在瓶子裡裝上水,看東西會有什麼變化?”

  幼兒操作驗證:“剛才小朋友們猜得都不一樣,到底誰說得對呢?讓我們來試試好嗎?裝水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注意引導幼兒分批裝水並幫助幼兒將蓋子擰緊,將瓶子和手擦乾)

  (3)將觀察結果記錄在第二張記錄紙上。

  (4)幼兒相互交流,教師評價總結。

  4.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使所照成像變形。

  小班常識活動:輕和響

  一. 活動目標

  1. 知道聲音有輕有響,並能加以簡單區分。識字:“輕”、“響”。

  2. 在看看、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裡搖晃的不同聲音。

  3. 樂意參加常識探索活動,並學會在生活中主動探索。

  二. 活動準備

  1. 易拉罐若干(多於班級人數),半數裝有釘子或者豆類,半數裝有紙或者小木棍。

  2. “響”“輕”立式字卡各兩份。

  3. 錄有伴奏音樂的磁帶,錄音機。

  三. 活動過程

  1. 引題。教師直接出示四隻易拉罐。並對其進行一定的解釋。

  2. 透過聽聽、看看來進行觀察。

  ①教師搖一搖裝釘子的易拉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麼聲音?(響)請幼兒對聲音進行模仿。

  ② 教師搖一搖裝紙的易拉罐,提問這是什麼樣的聲音?(輕)

  ③ 教師展示“響”,“輕”字卡,並將兩隻易拉罐分別放在相對應的位置。

  ④ 教師將另外兩隻易拉罐分別搖一搖,結合幼兒的意見對其進行區分擺放。

  ⑤ 開易拉罐。教師引導:“這些易拉罐裡面到底裝的是什麼呢?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分別開啟四個易拉罐,並把裡面裝的東西倒出來,分別在幼兒面前進行進距離的觀察。

  ⑥ 小結:這些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放在易拉罐裡面搖一搖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3. 透過親身操作進一步感知輕和響。

  ① 教師引導:老師這裡有這麼多的易拉罐,我一個人玩不了那麼多,我請小朋友跟我一起來玩,好嗎?

  ② 教師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時候不要隨便的搖,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師請小朋友們操作的時候才可以搖。小朋友搖一搖以後,聽聽這個聲音是輕的還是響的,是響的,就站在響字寶寶旁邊,是輕的,就站在輕字寶寶一邊。

  ③ 幼兒操作,找到相應的字寶寶並站在旁邊。

  ④ 教師檢查,糾正。

  4. 用易拉罐來給音樂配伴奏。

  ① 聽音樂一遍,區分響的一段和輕的一段。

  ② 幼兒和教師一起根據音樂輕響來給音樂伴奏。響的一段由拿響罐的小朋友搖,輕的一段由拿輕罐子的小朋友搖。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幼兒自身的探索活動,初步認識沙子和石頭的特徵,知道沙子和石頭是多種多樣的。

  2、透過觀察、討論等活動,發現沙、石的用途以及它們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3、學習用沙、石來表現各種造型,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的探索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平時散步、參觀、春遊及秋遊活動時,引導幼兒觀察用沙、石做的各種建築,看石人、石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幫助幼兒積累經驗。

  2、遊戲中讓幼兒玩沙,科學桌上放置幼兒撿的各種石頭。

  物質準備:每人一塊石頭,每組一個盆,放上水,供給幼兒的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石頭,黃沙(粗的和細的),玩沙工具若干,有關石頭建築的圖片,沙盤兩個(分別裝幹沙和溼沙)

  活動過程:

  一、出示石頭和一盤沙,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教師引導進行探索活動,師生共同討論,形成初步概念。

  1、探索活動:沙、石的由來。

  ⑴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是先有石,還是先有沙?”

  ⑵做沙、石的實驗。

  將一團捏在一起的溼沙,用吹風機吹,觀察其變化。

  教師小結:小球上的沙,由於溼度的變化和擠壓,可變成岩石,而在岩石經過風吹、日曬或水浪的衝擊可變成大石頭。大石頭可在變成小石頭,小石頭可變成粗沙。粗沙進一步又可變成細沙。所以,可以說沙是石頭變的,石頭也是由沙變的。

  ⑶讓幼兒再次做上述沙、石實驗,驗證是否正確。

  2、探索活動:認識石頭。

  ⑴讓幼兒自己玩自己的石頭(每人一塊,顏色、大小、形狀不一),

  ⑵啟發提問:

  ①石頭是什麼樣的?(硬硬的)

  ②摸上去有什麼感覺?(粗糙、光滑)

  ③你手裡的石頭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④把石頭放在水裡看看有什麼變化?

  ⑶教師幫助幼兒整理,形成認識:

  “你聽了其他小朋友的發言,你發現什麼?”(引導幼兒說出:石頭是多種多樣的,顏色有……,形狀有……)

  教師小結石頭的特徵。

  ⑷討論:石頭有什麼用?

  鋪路、鋪地、築防洪堤、做假山、石橋和石凳、石欄杆(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幼兒看),還可用來做工藝品。

  教師小結得出結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石頭。

  3、探索活動;認識沙。

  ⑴請幼兒到大沙盤了玩沙。

  教師提問:這是什麼?它與石頭有什麼不同?

  ⑵讓幼兒玩幹沙和溼沙。

  教師提問:感覺有什麼不一樣?你發現了什麼?(幹沙捏不攏)

  ⑶給幼兒看各種不同的沙子。讓幼兒觸控粗沙、細沙,問他們有什麼不同感覺。

  ⑷討論:

  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沙子?(土地上、海邊、電視上的大沙裡……)

  ②沙子有什麼用?能為人們做些什麼?(造房子、給小朋友玩建築遊戲……)

  三、幼兒創造性活動

  請幼兒集體用沙子和石頭來建築美麗的公園(分成小組進行)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科學活動就是要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根據《綱要》的要求和我班幼兒愛動手動腦、好玩等特點,選擇沙子和石頭作為幼兒科學探究的內容,不僅可豐富幼兒對沙子和石頭的瞭解,更可以使幼兒感受到玩沙子和石頭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的主要作物——茶葉,瞭解茶葉的特徵和喝茶的好處。

  2、初步瞭解茶葉的製作過程,知道茶葉是從哪裡來的。

  3、增進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錄影、磁帶。

  2、新鮮茶葉和茶葉。

  3、茶道表演。

  活動過程:

  一、認識茶葉,引發興趣

  1、(出示新鮮茶葉)小朋友,你們認識這是什麼?(幼兒回答)

  2、(出示幹茶葉)這又是什麼?(幼兒回答)

  3、對了,這兩樣都是茶葉,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不一樣?

  4、一個是剛剛摘來的新鮮茶葉,一個是已經做好的、可以泡茶喝的茶葉。

  二、看錄影,瞭解茶葉的製作過程

  1、新鮮茶葉是怎麼變成泡茶的茶葉呢?(幼兒回答)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關於茶葉製作的錄影,一起來看看吧!(播放錄影)

  3、交流:茶葉是怎麼製作的?

  三、看錄影,瞭解茶葉從哪裡來

  1、新鮮的茶葉又是從哪裡來的?(幼兒回答)

  2、觀看錄影,瞭解松陽的茶葉

  3、小結:茶葉是我們松陽的特產,最有名的有松陽銀猴、碧雲天、松陽白茶。每年到了茶葉開始採摘的時候,我們都要舉辦茶商大會,邀請全國各地的茶商都到我們松陽來買茶葉,現在很多人只要說起茶葉都知道我們松陽,都說松陽的茶葉——好!

  四、交流喝茶的好處

  1、喝茶有什麼好處呢?

  2、介紹相關知識:茶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和醫藥功效都很高。經常飲茶的人,對輻射、齲齒、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都有較強的抵抗力,還有保護肌膚的作用,所以茶被稱為保健飲品。

  五、看茶道表演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茶道表演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進一步加深瞭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及其外形特徵,知道蠶的食物是桑葉。

  2. 嘗試在大棋盤上下棋,瞭解一些簡單的規則,激發幼兒對下棋的興趣。活動準備:蠶寶寶生長過程PPT、蠶絲織物圖片、大棋盤。活動重點:加深瞭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及其外形特徵。

  活動難點:

  瞭解蠶對我們人類的貢獻。活動過程:1.談話回憶養蠶經驗,進一步瞭解蠶的一生成長過程:

  (1)在我們自然角養了一種可愛的小動物,叫什麼呀?蠶寶寶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圓圓的小小的卵)

  (2)天氣漸漸暖和了,蠶寶寶從卵裡鑽出來了,剛剛鑽出來的蠶寶寶是什麼樣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螞蟻一樣,這時候的蠶寶寶也叫蟻蠶)

  (3)你們知道蠶寶寶吃什麼嗎?(桑葉)

  (4)聰明的蠶寶寶很快爬到了桑葉上,開始吃桑葉,不久,黑黑的蠶寶寶變了,變成什麼樣了?(黑衣服變成了黃衣服)

  (5)穿上黃衣服的蠶寶寶開始大口大口吃桑葉,過了幾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麼辦呢?(脫皮,換上白衣服。)豐富知識:蠶寶寶吃過幾天桑葉以後就會爬到一邊不吃不動,這叫眠,雖然它看上去不在動,其實它的身體在脫皮呢,蠶寶寶脫一次皮需要1—2天時間。每脫一次皮,身體變大一些,顏色變得更白些。看!蠶寶寶越長越大。

  (6)蠶寶寶長大要經過幾次脫皮?(4次)蠶寶寶長大一共要脫四次皮,每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歲,(看對比圖片)一歲的、兩歲的、三歲的、四歲的、五歲的。

  (7)長到五歲的蠶寶寶吃起桑葉來更厲害了,它們像是在比賽一樣,吃得又快又多,它們的身體漸漸變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葉,這時它要做什麼了?(吐絲結繭)

  (8)我們養的蠶結的繭有哪些顏色?(黃色、白色)

  (9)蠶寶寶在繭子裡什麼樣呢?它在做什麼呢?(看圖片:蠶結繭後在繭裡又脫了一次皮,變成了蛹,一動不動地在繭子裡睡大覺。”)

  (10)睡醒了,蠶從繭子了鑽出來,哎呀!它變成了什麼?(蠶蛾)

  (11)蠶蛾長得什麼樣?(小結:蠶蛾身體分為頭、胸、腹,身上長了一對翅膀、頭上有一對觸角、身體下面有三對足,它和蜜蜂、蝴蝶長得很像,它們都屬於昆蟲。)

  (12)蠶蛾從繭子裡出來後做什麼事情?(交尾、產卵。蠶蛾媽媽生下許多寶寶後,它的一生就結束了。)

  3.遊戲鞏固幼兒對蠶生長各階段的變化過程的觀察。

  (1)介紹桌面操作遊戲材料,提出操作要求蠶寶寶的生命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卻有很多變化,現在考考小朋友,請你們給蠶寶寶排排隊。在我們桌子上有許多蠶寶寶不同時候的照片或圖片,還有一張圓形或長方形的排序表,請你們一組小朋友合作把這些照片和圖片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還要貼上1-9的數字標籤,紅色小圓點代表開始的起點。看哪組小朋友貼得又快又對。

  (2)幼兒分組操作給蠶寶寶生長過程排序,教師巡迴指導。

  (3)展示,講評幼兒操作情況,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並進行糾正。

  4. 出示自制大型棋盤,激發幼兒玩“蠶的一生”的棋類遊戲的興趣。

  (1)出示棋盤。介紹棋盤上蠶從卵一步步變成了蛾的過程,和相應圖片的含義,理解前進、後退、停止、重新開始等符號、圖片的遊戲規則。

  (2)請個別幼兒遊戲,集體觀察和辨別遊戲規則。

  (3)延伸活動:老師還準備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盤,可是上面還沒有規則,請小朋友們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動手畫一畫棋盤,然後我們大家一起來玩。

  課後反思:

  我班從4月中旬開始養蠶寶寶了,到現在蠶寶寶已經生長進入產卵階段。整個過程中,幼兒一直參與觀察、飼養,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今天的活動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邊談話邊看PPT圖片,回憶蠶寶寶的一生。在看圖片時,同時豐富了很多關於蠶寶寶的知識,如:“蟻蠶”、“蠶蛹”、“休眠”、“蠶齡”、“昆蟲”等。有了圖片的幫助,幼兒能夠理解起來也較為容易。 在此基礎上,幼兒給蠶寶寶的一生排序。給他們蠶寶寶的各生長階段的圖片和照片,幼兒將它們按照順序排序,5組幼兒排出5中形式,有長條形的,有圓形的,一組幼兒合作完成,很快都順利完成了,其中有兩組稍微有些錯誤,其他組完全正確。從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迴圈,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最後的下棋,幼兒最喜歡了。透過觀察,幼兒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畫標記的含義:前進2步、後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點。其中,幼兒又一次豐富了養蠶知識,如:蠶寶寶不喝水、不曬太陽等。幼兒分成男孩、女孩組,各派代表參與走棋、甩骰子,幾個回合下來女孩組勝利,她們歡呼雀躍,男孩失利,他們很不甘心。幼兒對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盤,請他們下次自己來畫標記,設計規則,活動結束。整個活動幼兒都能保持較高的注意力積極地參與,特別是排序和下棋,幼兒更是興奮,最大限度調動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動手能力。幼兒在看看說說、排排玩玩中,豐富鞏固了幼兒對蠶寶寶的知識,培養了幼兒對小動物的關愛之心,激發了幼兒對棋類遊戲的興趣。課題組活動評析: 本活動,蕭老師結合班級課題活動,在幼兒歷經一個月的觀察和飼養蠶寶寶的基礎上,讓幼兒進一步回憶加深對蠶的一生的認識。活動中老師準備了豐富的材料,如蠶生長過程的課件圖片和自拍相片,蠶的生長過程的操作材料(既有自己畫的圖片又有相片,既有長條形的操作形式,又有圓形的變化迴圈操作材料,還體現出難易不同的要求),最後還展示了自制的大型地面棋譜,棋譜的.設計也是反映蠶寶寶的生長過程,具有科學性和娛樂性,還繪畫了小型的棋盤讓幼兒回家和家長共同設計不同的棋盤遊戲。可以看出,中四班的課題研究能結合環境創設、科學活動和遊戲活動進行,幼兒在活動中獲得了知識,體驗了遊戲的快樂。活動效果較好。

  建議:班級幼兒對蠶寶寶各生長階段的觀察、發現也要有記錄資料。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了解動物身體的奇妙、有趣。

  2、能運用身體各部位創造圖形,並能對應身體圖形做動作。

  3、在遊戲情境中感知活動的樂趣並積極參與其中。

  活動準備:1、身體各部點陣圖形卡片2、動物圖形卡片3、布偶4、錄音

  活動過程:

  一、律動《郊遊》——匯入活動

  師:美麗的秋天來了,老師要到影子王國探險去,你們想去嗎?那咱們就出發吧!

  二、進城囉!——熱身活動

  1、認識身體各部點陣圖形。(手、頭、腳……)

  2、根據圖形與對應的身體部位做動作。

  三、動物的身體真有趣

  1、壁虎借尾巴,瞭解壁虎斷尾是自衛以及它能再生的功能。

  2、丟失的影子,根據輪廓辨認動物並鞏固其身體特徵。

  四、我們的身體很有趣

  遊戲:迷惑大狐狸

  延伸活動:小動物戰勝大狐狸(觀看vcd)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食物的大小,並願意表達操作過程。

  2、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學習用貼上的記錄方式記錄實驗過程。

  3、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食物:黃瓜、玉米、青菜、西瓜。

  2、各種工具:調羹、小刀、剪刀。

  3、圖卡手、刀、勺子、剪刀。

  4、大的記錄表兩張。

  5、人手一個瓶子。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食物。

  師:今天瓶寶寶來到我們教室,你們想請他吃什麼呢?老師也為它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看,是什麼?

  2、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師:你們看瓶寶寶能夠吃到這些東西嗎?為什麼?

  師:那有什麼好辦法能讓瓶寶寶吃到這些東西那?

  3、進行大變小實驗。

  幼兒嘗試用各種工具使食物變小,並把食物對應放進貼有食物圖片的瓶子裡。

  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4、交流討論

  老師引導幼兒用貼上的形式記錄實驗過程並說一說喂瓶寶寶的方式,如"我用刀切黃瓜給瓶寶寶吃。"

  5、自然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用一些工具幫忙,把好吃的東西變小,餵給瓶寶寶吃,它非常高興,說:下次還會到我們班來做客。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1、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和興趣。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幼兒對肥皂感興趣,他們喜歡到水龍頭旁玩肥皂,而且覺得好玩,抹了再抹、搓了再搓,愛不釋手;在區角活動中,許多幼兒模仿成人洗衣服,有的還繫上圍裙,拿拼塑當作肥皂,抹呀、搓呀,很認真、很專注、很開心。

  2、把空間留給幼兒,讓他們真正“親身經歷真實的研究過程”。既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材料、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多種感官,親身感受和體驗,發現肥皂的特性和功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勞動的快樂。

  3、活動中注意與其它領域的聯絡,有機整合。如:複習1和許多等。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肥皂的主要特性和用途。

  2、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和發現問題。

  3、體驗勞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肥皂、海綿、積木若干;一定數量的小衣服(選擇顏色鮮豔、薄又易洗的布,裁成平面的小衣服);《健康歌》CD片;與幼兒人數相符的防水背心(彩色塑膠袋)。

  2、情景準備:洗衣坊(在室外陽臺根據幼兒人數擺放相應數量的裝水大臉盆、肥皂盒、晾衣繩、夾子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出示髒衣服寶寶,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重點: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說出肥皂能使衣服寶寶變乾淨。

  師:今天老師請來許多朋友,你們看是誰呀?

  幼:衣服寶寶。

  師:我們來數一數來了多少衣服寶寶?

  幼:1、2、3、4、……許多許多衣服寶寶。

  師:咦?白色的衣服寶寶怎麼啦,為什麼在哭呢?

  幼:想媽媽了、有人打她、很髒……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先說說衣服寶寶為什麼哭,然後老師和幼兒一起安靜聽衣服寶寶說——我全身都弄髒了,很難受,你們能幫助我,讓我變乾淨嗎?

  師:誰最棒,能想出好辦法讓衣服寶變乾淨呢。

  幼:洗一洗、用肥皂洗……

  二、找肥皂

  1、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在裝有不同形狀和不同顏色的肥皂、海綿和積木的筐裡尋找肥皂。

  師:肥皂能把衣服寶寶變乾淨,那肥皂寶寶藏在哪裡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看誰最棒先找到。

  幼:好!師:找到了嗎?

  幼:我找到了!

  師:真的是肥皂嗎?你怎麼知道它是肥皂呀?引導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發現什麼?

  幼:有點粘、有點滑、香香的、綠色的、黃色的……

  師:你找到什麼樣肥皂?進一步讓幼兒邊找邊感知自己找到的肥皂的形狀、顏色和氣味,並引導幼兒將找到的肥皂輕輕的放進肥皂盒裡。

  師:小朋友都找到肥皂,真棒!給自己鼓鼓掌吧!

  [反思:幼兒在日常生活動中都有接觸肥皂,對肥皂的感知基本上無意識的。此環節有意識讓幼兒在幾種物體中透過自己已有的經驗尋找肥皂,發現肥皂與其它物體的差異,感知肥皂的特性;同時,幼兒也初步運用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等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遊戲:糾錯

  師:小朋友真棒!都找到了肥皂寶寶,老師也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找對,要是找對你們就鼓掌,要是找錯你們就幫助我。

  幼:好!師:我找到了找到了(海綿)!

  幼:不對,不對,錯了!

  師:為什麼?

  幼:軟軟的是海綿,肥皂比較硬……

  師:找到了(積木)!

  幼:不對(幼兒看起來又著急又開心)……

  師:硬硬的,為什麼不對?

  幼:那是積木,肥皂有味(香的、臭臭的、像大蒜會刺鼻子……)

  師:這個真香呀,是奶油蛋糕嗎?我吃一口吧!

  幼:不能吃,不能吃,那是肥皂!

  師:噢!這是肥皂不能吃!謝謝大家幫助我!(幼兒很開心很激動給老師鼓掌)

  師:我自己再找一次吧。

  幼:對了,對了!(老師再次找對時幼兒開心的笑聲和響亮的掌聲融合在一起)

  [反思:遊戲糾錯主要是提供師幼互動這樣一個平臺,體現幼兒和教師都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與幼兒之們是平等的;透過老師與幼兒互換角色,老師找肥皂,幼兒來幫助老師,改變傳統幼兒被動接受知識,增強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幼兒在活動中增強自信,體驗幫助別人的成就感和快樂。另一方面,透過糾錯幼兒進一步學習鞏固對肥皂特性的認識]

  三、給衣服寶寶洗澡

  1、說一說洗衣服的方法。

  師:肥皂找到了,那怎麼洗才能把衣服寶寶洗乾淨呢?請幼兒說或請個別幼兒表演:抹皂、搓、漂一漂、擰乾、晾起來等,提示洗衣服時不能用手揉眼睛。

  [反思:此環節重點引導幼兒使用肥皂的方法,洗衣服的一些要點,請個別幼兒示範,幼兒之間更有共鳴,易理解。]

  2、老師和幼兒都穿上防水背心,一起到洗衣坊洗衣服。

  師:肥皂沾了水,摸起來怎麼樣?

  幼:肥皂會跑、滑滑的……

  師:衣服抹上肥皂,搓一搓看到什麼?

  幼:泡泡……請幼兒將洗好的衣服拿到晾衣繩這邊,用夾子夾衣服的兩邊把衣服晾起來。(大部分幼兒不會夾,需要老師幫忙,可以請幼兒互相幫助,晾好衣服。)

  [反思: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創設情景、提供材料讓幼兒在與材料互動、磨合中感受知識、獲得經驗。此環節讓幼兒親身體驗中感知肥皂遇水的特性:滑滑的、有很多泡泡等,幼兒活動中還發現新問題,如:肥皂抹多漂不乾淨,抹少洗不乾淨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豐富感性經驗;幼兒在體驗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

  四、感受勞動成果,做個愛勞動的健康寶寶。

  師:小朋友都過來看看,衣服寶寶多幹淨呀!衣服寶寶變乾淨了多開心,他們說謝謝小朋友,你們真是個愛勞動的健康寶寶。現在我們來跳個健康操,使我們身體更棒!老師與幼兒一起跳健康操後跟衣服寶寶說再見。(大部分幼兒開心舞蹈,跟衣服寶寶說再見,但也有一小部分幼兒捨不得放下手中的活,專心在洗呀、搓呀。最後請配班老師與他們一起活動。)

  活動反思:

  幼兒在音樂中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用舞蹈表達自己勞動後快樂的心情,當部分幼兒捨不得放下手中活,還在專心洗呀、搓呀時,老師沒有按自己的意願強求幼兒,而是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給幼兒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較好滿足幼兒探究的慾望。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輪轂,瞭解輪轂的外形特徵、作用。

  2。增進幼兒探究科學的能力,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教學PPT

  三、活動過程

  1、介紹自己!

  2、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我這個有一個謎語,你們一起來猜猜好嗎?小小一間房,有牆又有窗,馬路當中跑,行人走兩旁。猜猜一交通工具。(等小朋友才出來的時候出示圖片)

  3、那你們能告訴我汽車有哪些部分組成?

  4、你們剛剛講到了輪胎,在輪胎裡面還有一個親密的好朋友就是今天我要跟你們介紹的,它叫輪轂。(出示圖片)

  5、輪胎本身是軟體的,輪胎內廓支撐輪胎的圓桶形的、中心輪轂是裝在軸上的部件就叫輪轂(指著圖片說)。

  6、想知道輪轂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白板(邊放PPT邊講解)

  7、輪轂不光只有一種顏色和一種形狀,每一種汽車的輪轂都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我們廠裡的最新的設計。(PPT演示)

  8、今天的輪轂的秘密就到這裡就要結束了,有機會歡迎你們來廠裡參觀!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