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合集八篇

科學活動教案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合集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目標:

  1。鞏固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認識。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準備:

  1。課件、故事《顏色精靈》、紅旗一面

  2。每組房子4間、膠水、擦手布、紅、黃、藍、綠4張不同顏色的門和窗若干。

  過程:

  1。 小朋友老師帶你們到顏色王國去玩玩

  1) 看課件,講故事,讓幼兒初步感知4種不同顏色。

  顏色王國裡有紅、黃、藍、綠4個顏色小精靈,他們都住在一棟漂亮的小樓房,他們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開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顏色小精靈玩以後,將顏色小精靈送錯了房間,到了晚上4個小精靈在房子裡吵了起來。“紅色你為什麼住在我的房間裡?” “綠色你為什麼住在我的房間裡?” ……4個顏色小精靈越吵越兇,最後誰都不理誰了,顏色國王知道了這件事情馬上來到了顏色小精靈住的房子裡,用魔法幫助顏色小精靈回到了自己的房間,4個顏色小精靈這才安靜的睡覺了。

  2) 利用課件讓幼兒練習為顏色精靈匹配對應的顏色,並進一步認識4種不同的顏色。

  第二天,小朋友又來找顏色小精靈玩,但是沒有找到顏色小精靈,他們想請小朋友幫助他們一下。

  紅色的小精靈住在什麼顏色的房子裡?(紅色小精靈住在紅色房子裡)那麼他們的窗戶和門應該是什麼顏色呢?(門和窗戶是紅色的)那麼我們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紅色小房子裡,(喊:紅色小精靈快出來吧)現在我們再看看他的門和窗是不是紅色(黃、藍、綠)的。

  2。 遊戲《找朋友》

  小精靈很感謝小朋友幫助他們裝飾了漂亮的門和窗,可是隻有他們沒有朋友很孤

  單,我們幫他們找一些朋友和他們一起做遊戲。

  1) 介紹遊戲規則和安全要求。

  紅色小精靈喜歡紅色的夥伴,藍色小精靈喜歡什麼顏色的夥伴呢?……我們的屋子比較小,小朋友在幫小精靈找朋友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要慢慢走,不要擠,要學會等待、互相謙讓,注意安全)

  2) 幼兒為顏色精靈找朋友

  3) 評價活動

  小朋友你們都幫小精靈找到了朋友,讓我們一起像小貓一樣,走到紅色(藍色、黃色、綠色、黑色、白色)小精靈的家,看看我們為他找到了那些朋友。

  3。 幼兒操作活動《顏色匹配》

  現在顏色小精靈都找到自己的家,小精靈說:“小朋友

  棒!,這麼快就幫我們找到家,謝謝你們。” 現在我們還想和小朋友玩個遊戲,在玩遊戲之前要請小朋友幫幫忙,小房子的門和窗沒有顏色,想請小朋友幫忙貼上和房子相同顏色的門和窗。他們的窗戶和門的顏色要與他們的衣服顏色一樣。紅色(藍色、黃色、綠色、黑色、白色)小精靈的門和窗應該是什麼顏色呢?

  1) 幼兒以組為單位為小房子的門和窗匹配顏色,教師巡迴個別指導。

  2) 幼兒作品展示

  3) 幼兒活動評講。

  小朋友我們先看看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幫小精靈貼對了門和窗,一組一組檢查,小朋友真不錯,都幫紅色小精靈找到了紅色的門和紅色的窗……

  4。 延伸活動為教室外面的小精靈找家。

  小精靈很感謝小朋友幫他們找到了這麼多的夥伴,還為他們裝飾了這麼美的房子,教室外面有一些小精靈他們迷路了,我們一起去把他們送回家吧。

  5。 教師語言引導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雲的顏色、形狀是多變的。

  2、使幼兒初步瞭解雲會變成雨、雪等落下來。

  3、培養幼兒關注和探索天氣現象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平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各種各樣的雲;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三、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到室外觀察天上的雲※ 教師:請你們看看現在外面的雲?它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像什麼?(讓幼兒自由討論)

  ※ 教師:雲會不會移動?怎樣移動?(引導幼兒注意觀察雲的位置移動等變化)想一想,云為什麼會移動?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雲。

  ※ 教師:雲會不會變成其它的樣子?你有沒有見過別的雲?是什麼樣的?是什麼時候見到的?(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小結:如下雨前的烏雲,陰天的雲,傍晚時的雲彩等等。

  ※ 為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雲呢?(讓幼兒充分討論猜測後,向幼兒介紹不同的雲是和天氣有關係的)

  3、藉助幼兒用書畫面幫助幼兒認識雲的多變性。

  ※ 教師:這幅圖上的雲像什麼?你們見過嗎?分別說說這些雲像什麼?

  4、討論雲會變成什麼。“誰知道雲會變成什麼?”(讓幼兒充分討論、猜測後向幼兒介紹天上下雨就是雲變成的,冬天下雪也是雲變成的)

  5、活動延伸:

  讓幼兒去戶外觀察天上的雲,分別說說天上的雲塊像什麼?並把它畫下來。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初步瞭解骨骼的名稱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護骨骼、促進骨骼生長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圖

  文字卡:支撐、保護;好習慣、有營養;

  三、活動過程:

  (一)我的支架

  1、我們馬上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小學生是怎樣坐的?是什麼讓我們的身體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頭,捏上去什麼感覺?(硬硬的)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頭?

  4、小結:骨頭長在皮膚和肉的裡面,我們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種機器能夠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骨頭。

  (三)看X光片,認身體部位(腿部、胸部、腳部)

  1、這裡有幾張X光片,你能認出這是什麼地方的骨頭嗎?說說它們的樣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訴幼兒骨骼的名稱。

  2、你還知道身上有哪些骨頭?

  (三)人體骨骼。

  1、看了這張圖,你能知道些什麼關於骨頭的知識?(老師可先示範:看了這張圖,我知道人的手臂由兩部分骨頭組成,上面一根、下面兩根)

  引導幼兒關注: 腿部、頭部、胸部、腹部、手、腳

  2、對你不知道的地方提問,相互解答或老師解答。

  3、人體有這麼多的骨頭,骨頭有什麼用呢?(支撐身體、保護內臟)

  出示文字卡:支撐、保護

  小結:有的骨頭能支撐我們的身體,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頭;有的骨頭能夠保護內臟。比如:肋骨

  做幾個動作,感受骨頭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覺骨骼的保護作用:頭蓋骨、肋骨。

  4、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骨頭,到底有多少塊骨頭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數一數圖,估計一下。

  大人有206塊,為什麼有那麼多?看看手骨圖,知道人體的有些部位是有許多小骨頭組成。

  小朋友的骨頭在不斷地長

  4、骨頭在長,會有什麼變化呢?(長長、合併、變硬)

  (三)讓骨頭長得好

  1、怎樣讓骨頭長得好?

  2、如果骨頭受傷了,會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會受傷?

  3、師幼共同小結,提升:喝牛奶、曬太陽、運動、坐得直、站得穩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運用相關數經驗積極發現“魔法數字表”中的秘密.

  2嘗試玩數字魔法遊戲,體驗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硬幣、魔術用的數字表、鉛筆和橡皮、PPT、眼罩、1——7的數字卡片四套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進入活動主題.

  1.出示劉謙的PPT,讓幼兒討論:他是誰?他在幹什麼?

  2.教師魔術表演“硬幣不見了”

  3.提問:剛才的魔術是真的嗎?

  4.小結:魔術表演並不都是真實的,每個魔術都有背後的秘密,揭密之後我們也會成為魔術師。

  二、觀看魔術,常識揭密

  1.出示數字表和1——7的數字卡片,表演魔術

  1)提問:今天的魔術和什麼有關?

  2)魔術表演:教師抽取一張數字卡片,幼兒不要說出卡片上的數字。魔術師提問:表格的第一行有這個數字嗎?第二行有嗎... ...答案揭曉:你手中的撲克牌是... ...

  2.再次表演,請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張數字卡片

  3.請幼兒當魔術師,表演魔術。

  1)提問:看完表演,你有什麼感受?這是真的嗎?

  4.幼兒自由討論:這個魔術的秘密在哪裡?

  一起記錄,找規律揭密:出現目標數字的那一行中的頭一個數字相加就是目標數字。

  5.請幾位小朋友上臺來為大家表演。

  6.分組遊戲,獨自表演

  1)同桌的四人進行這個遊戲,看看誰能最先成為魔法師?

  2)教師講解遊戲規則:自己找好夥伴,4個人一組,商量誰當魔法師,魔法師要坐在其他三個小朋友的對面,還要戴上眼罩哦。小朋友可以輪換著當魔法師。

  三、小結

  1.說說今天變魔術的感受。(雖然還有其它揭密的辦法,但是計算的辦法讓我們感覺最快。)

  2.剛才的魔術只能變出1——7個數字,我現在有一張圖可以變出更多的數字,出示PPT,幼兒觀察,這個魔術等我們下次再來玩好嗎。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活動背景:以散文詩 < 春天 > 為背景

  春天到來的時候 ,春風吹綠了小草和樹上的嫩芽,吹開了鮮花,吹醒了野許多冬眠的動物,青蛙開始 “ 呱 呱 叫,像是在說 “ 春天來了”,燕子隨著春風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用草和樹枝搭成嶄新的窩,成了我們的新鄰居,春天到來的時候,我們再也不用穿那麼厚重的棉衣,我們可以輕快地和春天賽跑了。

  活動目標

  1 、認識春天的特徵。

  2 、熱愛春天。

  3 、理解”春天” 內容,學習”吹綠” 、“吹開” 等詞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春天的植物、動物特點 。

  教學難點: 學習春天的特點後,對春天的仿編 。

  活動準備

  準備春天的一幅畫 (略)

  活動過程

  1、透過提問引出散文的名字 , 出示圖片,教師提問,圖上是什麼季節 .

  2、 和幼兒一起讀散文一遍,教師提問,春天到來的時候發生發什麼變化?為什麼說吹綠了小草和樹上的嫩芽 , 吹開了鮮花……幼兒如果回答不全 ,引導幼兒認識到,因為小草和樹上的嫩芽是綠色的,所以散文裡說 : “吹綠了小草和樹上的嫩芽”,啟發幼兒思考:春天裡還有什麼是綠色的?

  3 、遊戲 : “ 表演春天 ”。讓幼兒扮演散文裡的 “ 青 蛙 ” 、” 燕子” 、” 小朋友 ”

  4 、活動延伸: 提醒幼兒在放學的路上觀察樹木和小草有什麼變化,加深幼兒對春天特徵的理解。

  到來的時候,我們再也不用穿那麼厚重的棉衣。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春天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設計背景

  活動背景:以散文詩 < 春天 > 為背景

  春天到來的時候 ,春風吹綠了小草和樹上的嫩芽,吹開了鮮花,吹醒了野許多冬眠的動物,青蛙開始 “ 呱 呱 叫,像是在說 “ 春天來了”,燕子隨著春風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用草和樹枝搭成嶄新的窩,成了我們的新鄰居,春天到來的時候,我們再也不用穿那麼厚重的棉衣,我們可以輕快地和春天賽跑了。

  教學反思

  1 、幼兒對春天的特徵只能說到簡單幾點,對不明顯特徵掌握不夠,創編、仿編有困難,活動結束後 ,在散步和春遊時有意識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特點 . 加深幼兒對春天特徵的理解。

  2 、這一堂課由於課前準備充分,既有幼兒喜歡的散文詩,又有春天的圖畫,所以生動形象 , 收到了良好效果,實現了活動目標。

  1 、幼兒對春天的特徵只能說到簡單幾點,對不明顯特徵掌握不夠,創編、仿編有困難,活動結束後 ,在散步和春遊時有意識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特點 . 加深幼兒對春天特徵的理解。

  2 、這一堂課由於課前準備充分,既有幼兒喜歡的散文詩,又有春天的圖畫,所以生動形象 , 收到了良好效果,實現了活動目標。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活動選自《華師大建構式》教材小班上冊 “軲轆軲轆”主題中的科學活動“了不起的輪子”。輪子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來源於幼兒生活,也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經過對原教材反覆地熟悉和分析,結合小班幼兒注意水平低下,喜歡形象鮮明、具體生動的事物等年齡特徵。我們聽取了專家的意見,重視幼兒直接經驗的獲得,在保留原教材的`主線上,對細節做了一些修改和補充,希望活動能更加有情境性、趣味性、挑戰性。

  我們將活動環節作了較大的調整:將原先利用PPT讓幼兒間接感受輪子的作用,調整為幼兒用無輪的工具箱運較重的“飲料”和安裝上輪子後運“飲料”。幼兒在兩者的比較中得出:安裝上輪子後可以更省力快速地運貨物,從而感知輪子的作用和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接著是輪子的自述和了解生活中的各種輪子(PPT),用生動有趣輪子形象吸引住幼兒,讓幼兒在聽、看、說的過程中拓展生活經驗。 在整個活動設計中,我們旨在透過幼兒直接經驗的感受,在輕鬆有趣的遊戲操作中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活動目標:

  1.瞭解輪子的作用。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貨車若干輛;

  2.自制飲料若干;

  3.《了不起的輪子》課件;

  4.貨架2只活動過程:運貨物

  ——師:“超市裡的叔叔阿姨們要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將這些飲料運到超市去,你們願意幫忙嗎?有這麼一輛奇怪的小汽車可以幫忙,你覺得它和其他的小汽車不一樣在哪裡?我們將飲料瓶整齊地放進車廂裡,並且把車廂裝滿。”

  ——師:“我們來運飲料了,小汽車呀,小汽車,嗨喲嗨喲往前開,我是能幹的小司機,大家一起運飲料。”教師帶領幼兒運飲料進活動室,並用不同的動作,或抱或推車廂,感受車廂的沉重。——師:“到超市了,我們把飲料放到架子上去吧!再把小汽車放到車庫裡,每個小點放一輛車子。放完後馬上坐回到位置上。”

  ——師:“你們剛才在運飲料的時候覺得怎麼樣?”幼:很重。 幼兒回答。

  ——師:“因為這麼多飲料放在一起比較重,所以我們運的時候會感受到很累,運的速度也就比較慢,那麼你們有沒有好辦法,讓小車子可以又省力又快速地運呢?”幼:裝輪子。師:這是個好辦法。 幼兒回答。安裝車子輪子——師:“這裡有很多的輪子,我們幫它們裝上去吧!”教師示範安裝輪子,將輪子輕輕地扣到縫中,然後用力往後拉。“裝一對輪子可以了嗎?不行,要裝上兩對輪子。你們想去試一試嗎?那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每個小朋友拿好兩對輪子,快速地將輪子裝進車子裡。——師:“請小朋友們拿好輪子為小汽車裝上去吧!”(幼兒安裝輪子)教師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再次運貨物感受有輪子的方便與省力。

  ——師:“小朋友真能幹,一下子都幫小車子裝好了輪子。裝上輪子的小汽車來運飲料會怎麼樣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把飲料放進車廂裡,放好了我們出發了。小汽車呀小汽車,滴滴滴滴往前開,我是快樂的小司機,滴滴滴滴滴。”

  ——師:“現在把裝滿飲料的小汽車停到車庫裡,我們休息一會兒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看誰的動作最快,誰來告訴我,沒有輪子的小汽車和裝上輪子的小汽車運飲料,你更喜歡用哪一個運,為什麼?” 幼兒回答聽聽輪子的自述。

  ——結合PPT講述《了不起的輪子》 師:有了輪子可以讓我們更省力地運東西,車子也會跑得更快,輪子真了不起。輪子自己有話想跟小朋友說,我們一起聽聽。 師:玩具車、滑板車、腳踏車、摩托車、火車都因為有了輪子而跑得很快很快,那你知道哪些東西也有了不起的輪子?觀看課件,瞭解生活中的各種輪子,進一步瞭解輪子的作用。

  ——觀看PPT瞭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輪子。師:“除了這些有輪子的東西,小朋友可以在生活中仔細地觀察、發現,還有哪些有了不起的輪子,他們怎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拉著有輪車出活動室。

  ——師:“超市的叔叔阿姨還要我們幫忙再把飲料放進倉庫裡,我們一起運過去吧!”教師帶幼兒拉著車子出活動室。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1、 幼兒實驗用具每人一套:膠囊、鐵球、一次性碗、其他實驗材料(黃豆、小樹枝、米粒、石頭、碎布條)。

  2、 記錄實驗結果用的表格、筆。

  3、 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比較、引發猜想。

  1、 教師準備普通膠囊和裝有鐵球的膠囊於幼兒碗內,讓幼兒操作觀察比較,發現裝鐵球的膠囊會翻跟頭,普通膠囊只在碗內滾動。

  2、 幼兒進行猜想。

  (二)實驗操作,探索膠囊內放什麼會翻跟頭。

  幼兒嘗試將不同的實驗材料放入膠囊內,讓膠囊翻跟頭,幼兒記錄操作結果,並根據記錄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小結:膠囊內放入小鐵球,會讓膠囊翻跟頭。

  (三)再次實驗操作,比較鐵球與其他材料的不同。

  幼兒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鐵球與其它材料的差異,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過程結果。

  小結:因為鐵球是圓的、有一定重量的、可在膠囊內滾動、滾動時改變了膠囊的重心,引起膠囊翻跟頭。

  (四)觀看課件,進一步感知重心轉移原理。

  (五)拓展思維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運用重心轉移原理製作的物體。

  設計意圖:

  一天早上,我班幼兒朱立輝帶來了一件“麥當勞”小玩具,一個翻跟頭的小丑,小朋友都圍住他,讓他一次又一次地玩。這時有個孩子問“它為什麼會翻跟頭,而且不停地翻?”大家展開了討論,有的說是因為朱立輝用手將爬竿翻上翻下;有的說是小丑身上有磁鐵…怎樣讓孩子探究到這個科學原理呢?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會翻跟頭的膠囊》,主要是要他們探索物體重心的轉移將改變物體的方向這一有趣的現象,並透過操作,讓他們瞭解重心的專轉移將收受到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等的制約。

  [活動目標]

  1、 透過探索和操作,感知膠囊翻跟頭的科學原理,從而喜愛科學活動。

  2、 會使用簡單材料進行實驗,並根據操作記錄結果。

  3、 瞭解膠囊會翻跟頭是重心轉移的原理。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體哪些部位特別怕癢。

  2.在相互撓癢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宣洩和釋放。

  活動準備:

  海面、羽毛、毛筆、積木、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哪裡最怕癢

  1.師:小朋友們,你們和爸爸媽媽玩過撓癢癢的遊戲嗎?玩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2.那你們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3.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相互逗一逗、撓一撓,找找他身上哪些地方特別怕癢,幫他貼上即時貼。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交流:請你說說你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癢?還有其他怕癢的地方嗎?(教師在人體結構圖上貼上即時貼)

  6.師:覺得脖子特別怕癢的請舉手,看看有多少?

  7.小結:小朋友們都找出了身體上的脖子、胳肢窩和腰這幾個地方特別怕癢。

  二、癢一癢

  1.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有什麼?

  [page_break] 2.待會兒就請你們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膚上特別的癢,把它們記錄下來。

  3.(出示記錄表)誰看懂了?可以怎麼記錄?

  4.小結:請你和好朋友用這些材料在皮膚上相互撓一撓,在使你感覺特別癢的材料下面畫上一個簡單的標記。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6.交流:(展示各組記錄表,出示大記錄表)

  我們一起把找出來的材料統計一下,覺得海面癢的有幾個?一起數一數;還有幾種材料誰願意來統計一下?

  7.師:仔細觀察這張大統計表,你們發現哪幾種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為什麼?

  8.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軟綿綿的、毛茸茸的東西碰到皮膚上就覺得特別癢,而一些硬硬的東西就不太覺得癢。

  三、經驗遷移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碰到皮膚上是很癢的,我們回去找找看,再和好朋友一起撓一撓好嗎?

  教後小記:

  結合“一課三研”,我對科學活動“癢一癢”進行了三次教學活動,透過反覆地修改、試教,真正領會活動的內涵。

  第一次教學活動時,把目標定位於:

  1.瞭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癢;

  2.得到情緒的宣洩和釋放。並把它放在中班進行教學,整個活動下來,目標沒能很好地達成,孩子們對於“身體本身癢”和“材料碰上去才會癢”沒有弄清楚。因此,在研討的時候,我們先把目標重新定位於:

  1.瞭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癢;

  2.在相互撓癢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宣洩和釋放,並把年齡段改為了大班。

  第二次執教下來,總體感覺比第一次順暢、清晰。

  首先,第一個環節是“哪裡最怕癢”,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匯入:

  1.讓幼兒說說家裡和大人一起玩撓癢癢的感覺;

  2.然後引導他們和同伴一起玩一玩撓癢癢,找找對方身體上哪些部位最怕癢,此環節中加入了撓腳底,初步達成了目標中的情緒宣洩和釋放。

  第二個環節是“ 癢一癢”,引導幼兒用海綿、毛筆、羽毛和積木相互在皮膚上撓一撓、逗一逗,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膚上特別的癢,並記錄下來。此環節體現了兩位幼兒之間的合作。大班幼兒合作的意識比中班幼兒強,活動下來幼兒表現良好。大統計表記錄的過程中,我請集體和個別幼兒一起來統計,進一步感知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

  第三個環節是“經驗遷移”,引導幼兒知道在生活中其實還有許多能夠讓我們覺得特別癢的材料,請大家回去找找看。研修的時候,老師們提出了在匯入的時候,教師應該更加風趣、幽默,激發幼兒對撓癢癢的興趣。因此,第三次執教的時候,我更加註重引導語和提問的方式方法,賦予孩子們更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