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精選】大班健康活動教案模板6篇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精選】大班健康活動教案模板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健康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生長繩和生長卡的製作方法,感受自己在漸漸長大。

  2、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測量,在製作活動中主動語同伴合作。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長感到高興。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蒐集每位幼兒出生時及入園時的身高、體重記錄表。

  2、上課前教師為孩子準備生長繩和生長卡。

  3、活動前請家長告訴孩子他們出生時的身高語體重。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看身高、體重的記錄表,感受自己在長大。

  (1) 教師幫助幼兒回憶自己出生時的樣子。

  (2) 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交流,幼兒感受自己剛出生時的弱小。知道自己現在的身高體重都有什麼樣的變化?

  2、教師啟發幼兒學習製作生長繩和成長卡,記錄下自己的變化。

  (1)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激發幼兒製作生長繩和成長卡的興趣。

  (2) 提問: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告訴別人自己的變化呢?

  (3) 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如何製作生長繩。

  (4) 教師啟發幼兒討論如何製作成長卡。

  4、 教師組織幼兒製作生長繩和成長卡。

  5、 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製作好的生長繩和成長卡。

  教師啟發幼兒學習交流心中的感受,為自己和同伴感到高興。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幼兒能獲得有關血液迴圈的基本知識。

  2、在與教師的交流中幼兒能充分聯絡到自己的生活實際。

  3、幼兒在活動中能體會到生命的美好,開心的生活。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活動準備:

  與課件內容相聯的PPT,紅寶寶的圖片

  活動重難點:

  活動難點:理解血液的迴圈方式

  活動重點:透過PPT引導幼兒自然地進入到認識活動中去

  活動過程:

  一、匯入:幼兒韻律“找朋友”

  師:“你找到朋友了嗎?”

  師:“你的朋友都有誰呀?”

  師:“開來你的朋友挺多的,可是我還知道你們還有一個朋友一直和你在一區,你呀卻不知道!”

  師:“知道它是誰嗎?”

  師:“猜一猜啊,我們每個人都有的!”

  二、新授

  1、展示紅寶寶的圖片,揭曉答案“這個小東西就是和我們一直都在一起的最好的夥伴,它呀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紅寶寶。”

  師:“你們見過它嗎?”

  師:“沒有見過?這就奇怪了,我說過它一直都和我們在一起,而且是關係最好的好朋友,怎麼大家都沒見過呢?”

  師:“那就讓我來當友誼使者,帶大家去認識認識這個可愛的紅寶寶吧!”

  2、開啟PPT

  (1)、愛玩的紅寶寶

  師:“紅寶寶就生活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它就住在這裡。”

  師:“這裡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叫做左心房。”

  師:“誒,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有好多人住在一起的,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都是大家在一起的,是不是啊?”

  師:“當我們的紅寶寶睡醒了以後就會透過這樣一扇門進入到一個叫做左心室的地方,它們去那裡幹嘛呢?有誰能夠猜一猜呢?”(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假如是自己和很多的朋友一起,那會做什麼呢?)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紅寶寶是不是去做和你想的一樣的事情了!”(展示血液經左心室流入大動脈的PPT)“哇,他們好像也和你們一樣的喜歡跑步哦,而且還比你們還跑得快呢,呼啦啦的直往前衝呢!像不像你?”(與幼兒交流,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平時出教室後的情景)

  師:“來,再看看我們的紅寶寶又去哪裡了?”(PPT血液由大動脈流向各小動脈,引導幼兒觀察路徑的不同,路經的大小、多少的'變化,並且觀察紅寶寶的多少的變化,紅寶寶是回自動分流的,得出紅寶寶是挺愛冒險的小朋友,與幼兒交流,讓幼兒舉例說說自己的英雄行為。)

  師:“呀!紅寶寶又不見了,去哪裡了呢?”(引導幼兒在血液流經小動脈以後有跑向更細更小的路了,一起觀察為什麼又去那麼小的地方呢?寬點的路不是更好玩遊戲的嗎?去做什麼呢?而且他們的人越來越少了?激發幼兒的探知慾望)

  (2)、紅寶寶怎麼了?

  師:“看,紅寶寶出來了!咦?它們好像都扛了一些東西?怎麼會有東西呢?”(展示PPT,血液經毛細血管完成物質交換後回到各級靜脈,設疑,它們扛的是什麼?教師此時不做解答。)

  師:“瞧:我們的紅寶寶來到了一條大路上了,雖然扛著那麼大的東西可是卻還是跑得挺快的。”(展示血液由各級靜脈流向上下腔靜脈的PPT)

  師:“現在我們的好朋友紅寶寶又來到了右心房,大家在一起聊了起來,又一起向右心室跑了去!”(在這裡,教師引導幼兒回憶開始的時候紅寶寶住的地方叫什麼名字,加深影響)

  師:“現在我們的紅寶寶來到了一個神秘的地方,它們要把身上的神秘東西在這裡來進行交換。換成什麼呢?”(PPT展示,引導幼兒思考,假如是你,你會換成什麼?從而引出紅寶寶是要用剛才扛的東西交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也就是氧氣和營養成分。最後再展示紅寶寶回家的PPT)

  (3)偉大的紅寶寶

  請紅寶寶揭曉答案,自己扛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引導幼兒理解原來我們最好的朋友紅寶寶就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紅寶寶的真正名字叫紅細胞。血液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一種東西,紅寶寶是一個勤勞的好朋友,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快樂的生活。

  活動延伸:

  展示一些因為患血液病得人的影片,圖片,引起幼兒的共鳴,要熱愛生命,要學會感恩。觀看Flash動畫《血液人體迴圈圖》,對血液在人體的迴圈有一個總的瞭解。

  活動反思:

  血液迴圈對與孩子來講是一個非常空洞的東西,幼兒理解起來是有很打的難度的,而在活動中我很多的採用了PPT的展示方式,直觀生動,又選取了孩子們的好朋友的故事的形式來進行敘述,因此孩子的興趣是一直都有的。在具體的活動中,我注重在各個時機嵌入與幼兒交談,引起幼兒對自己生活的回憶,也能引起孩子的共鳴,孩子始終都是處於一種思考與快樂的氣氛之中的。當紅寶寶揭秘自己的真實身份的時候,孩子會有一種“原來是這樣啊,我終於知道了”的心態,然而對於血液孩子也還有很多的疑問,這也更進一步的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真正的達到了本次活動的目的。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吃蔬菜,知道多吃蔬菜對身體好。

  2、初步培養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各種蔬菜若干,魔法箱一個,寶貝廚房標誌,水果色拉一盤,圍裙,廚師帽子各一個,四段音樂。

  活動重點:

  幼兒喜歡吃蔬菜

  活動難點:

  幼兒知道多吃蔬菜對身體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到“寶貝廚房”去做客,你們想去嗎?和我隨著音樂一起出發吧!(幼兒跳舞進場)

  二、基本部分

  1、幼兒來到“寶貝廚房”入座,教師裝扮成廚師,告訴幼兒要給大家做蔬菜大餐。

  2、師:“今天廚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的蔬菜,可是有一個蔬菜它不好意思出來和你們見面,(引起幼兒注意圍裙口袋裡的蔬菜)誰來猜猜,這個蔬菜是誰”? ——幼兒到教師口袋裡來摸蔬菜,並且猜是那種蔬菜(西紅柿)。

  3、提問:誰喜歡吃西紅柿?可以怎樣吃?教師滲透西紅柿的營養價值以及對身體的好處。

  4、教師請幼兒用熱烈的掌聲請出其他的蔬菜。(芹菜,黃瓜,洋蔥,南瓜,紅薯,菠菜)

  5、提問:都有哪些蔬菜?

  你喜歡吃那種蔬菜?(引到幼兒大聲說出我愛吃……)可以怎樣吃?滲透不同蔬菜的營養價值以及對身體當然益處。

  6、師:還有幾種蔬菜寶寶想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請小朋友們快去找找他們吧。(幼兒找到事先藏好的蔬菜:胡蘿蔔,土豆,青椒)

  7、提問誰愛吃胡蘿蔔,土豆和青椒,可以怎樣吃?滲透這幾種蔬菜的營養價值以及對身體的好處。

  8、出示“魔法箱”告訴幼兒,這個魔法箱會變出好吃的蔬菜色拉,請幼兒一起來試試。

  9、幼兒每人拿一種蔬菜與教師一起變“蔬菜色拉”(做律動),然後把手中的蔬菜放進魔法箱,教師來變蔬菜色拉。

  10、出示蔬菜色拉,幼兒說說都有什麼蔬菜。

  11、教師告訴幼兒,生活中還有許多的蔬菜,今天廚師沒有帶來,請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看一看還有什麼蔬菜小朋友喜歡吃,下次把它帶到“寶貝廚房”來做客。

  三、結束部分

  提示幼兒吃東西之前要講衛生,勤洗手。請小朋友洗手之後一起品嚐蔬菜色拉。(音樂洗手歌)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指甲的作用,知道愛護指甲的重要性。

  2、透過相互討論和互相觀察,知道指甲過長、過短帶來的不便,知道如何愛護指甲。

  3、讓幼兒樂意使用指甲鉗剪自己的手指甲,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4、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指甲刀若干,PPT課件,《為什麼要勤剪指甲》影片

  活動過程:

  1、初步瞭解指甲的作用。

  教師做手捂住肚子,臉上表情痛苦的樣子,問:小朋友猜猜我怎麼了?為什麼我會肚子痛呢?

  最後,教師告訴大家:因為常常自己咬手指甲。

  2、引導幼兒討論瞭解指甲的作用。

  師:小朋友,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部好看的動畫片,你們想不想看?

  (播放影片)我們的指甲有什麼作用?

  為什麼要剪指甲?

  怎樣愛護自己的指甲?(剪指甲的正確方法,經常清洗,不塗指甲油)3、討論:如何愛護自己的指甲。

  師:大家都知道指甲對我們有這麼多的作用,那麼我們應該怎麼保護自己的指甲呢?

  幼兒進行自由討論並得出一些結論:

  例如:指甲長了要及時修剪,要用指甲鉗剪,手髒了要及時洗手等等。

  師:如果指甲長長了,我們不剪,這樣做會怎麼樣呢?

  幼兒討論,得出一些結論:

  (1)不及時剪指甲,指甲會斷掉,還會傷害別人;

  (2)不及時洗手,指甲中會有許多髒東西;

  (3)經常咬指甲會使手指變形,還會將病菌帶入口腔;還會影響手指的生長等等。

  4、玩"親親指甲鉗"的遊戲。

  先讓幼兒認識指甲鉗,再邊念兒歌邊走到幼兒身邊用指甲鉗碰碰幼兒的手,讓大家感受遊戲的快樂。

  5、讓幼兒嘗試剪自己的指甲。

  (1)教師示範,幼兒參觀學習。

  (2)分組練習:

  首先請大班的小朋友為小班的幼兒剪指甲,教師指導;再請小班的小朋友為大班幼兒剪指甲,中班的小朋友自己嘗試剪指甲。

  附兒歌:

  我會剪指甲指甲刀,張開嘴,咬住指甲不鬆開。

  小小手,來幫忙,用力按下指甲斷。

  髒東西,露出來,清潔衛生不忘掉。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生氣是當人遇到不稱心、不如意或對不合理現實的一種情緒反應。一般來說,生氣應該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若幼兒遇事經常生氣,而且將生氣作為對外界的一種經常性的持久的反應,那就是不正常的行為了。經常生氣、發脾氣的孩子一般心胸比較狹窄,自我中心相當嚴重。因此,我設計了“我高興,我快樂”這一活動,透過多媒體、談話、遊戲等活動,教幼兒學會用微笑去面對生活,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心育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

  2、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高興快樂有利於身體健康。

  滲透目標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為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奠定基礎。

  三、活動準備。

  1、多媒體《別來煩我》

  2、微笑卡,音樂磁帶,錄音機

  3、區域活動準備工作

  四、活動過程。

  (一)《我高興,我快樂》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不當行為。

  1、師:今天來了這麼多老師看小朋友做遊戲,你們高興嗎?來表示一下吧!(鼓掌歡迎)老師為小朋友們製作了許多精美的表情卡,小朋友來看一看,上面是什麼表情呀?(生氣、微笑、傷心)小朋友做一做這些表情。現在小朋友自己選擇你喜歡的表情,然後把它戴在脖子上。

  2、教師觀察幼兒戴的是什麼表情。

  3、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介紹一位青青的小朋友,她總是愛發脾氣、生氣,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總是為一些什麼事發脾氣,生氣好嗎?

  幼兒看多媒體,看完後,教師和幼兒圍成圓圈坐好。

  4、提問:

  (1)小朋友喜歡青青嗎?為什麼?

  (2)她總是為一些什麼事發脾氣,生氣呢?

  (3)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呢?(從早晨起床開始說起,對照例子,幼兒說自己)

  (4)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過不高興,或生氣的事嗎?幼兒(說一說)如果遇到不稱心的事或要求沒有被滿足,你可以用什麼更好的辦法解決?

  (5)師:小朋友知道生氣、傷心、發脾氣為什麼不好嗎?你生氣的時候周圍的人怎麼樣?

  5、師小結:

  小朋友都知道隨便發脾氣,生氣是不好的行為習慣,會失去很多小朋友,經常發脾氣,生氣,時間長了會不愛吃飯,不愛運動,不愛和小朋友交往,會影響身體健康,會得病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透過其他方法來解決的。那麼保持什麼樣的心情才有利於身體健康呢?(高興,快樂)的心情。

  (二)小朋友互相討論一下,在你們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讓你們高興開心的事情呢?(幼兒熱烈討論)

  (1)師;你會為爸爸媽媽小朋友們做哪些事情,讓她們高興呢?你為爸爸媽媽做事,爸爸媽媽說什麼?

  (2)師:對,小朋友們不但要自己保持高興,愉快的心情,還要想辦法讓別人感到快樂,開心。當你幫助了別人,別人的心情怎麼樣,別人會怎麼說?那你的心情呢?

  (3)小朋友如果遇到困難或問題怎麼辦?(比如:學習、遊戲等)發脾氣,生氣能解決嗎?那怎麼辦呢?

  (三)進區域活動。

  師:我看小朋友們討論的又熱烈,又高興,今天老師又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你們平時最喜歡的活動材料。如:繪畫用品,大型積木,娃娃家等玩具,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你最高興做的事,在遊戲中與你的好夥伴分享快樂。好,現在自己選擇吧!

  (四)小朋友們在玩的時候心情怎麼樣?有沒有遇到困難或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師:你們真棒,對,遇到困難或問題,想辦法解決。當你們非常高興的時候,你們最想幹什麼?(唱歌,跳舞,大聲笑……)

  師:小朋友知道老師送給你們的微笑卡是做什麼用的嗎?就是希望小朋友每天都是快樂的,小朋友把你們的快樂在微笑卡上記錄下來,也就是在上面畫一個小笑臉,我們看看誰的微笑卡笑臉多。老師就獎勵他這個大的微笑卡好嗎?

  五、結束。

  我看到小朋友們高興的時候,客人老師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那麼我們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唱支歌,跳個舞,分享快樂,小朋友說好嗎?(老師,小朋友們共舞)

  六、延伸活動《親子活動》《互幫互助》。

  遊戲玩法:父母和孩子共同玩智力遊戲,當父母或孩子在遊戲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彼此互相幫助,體驗為人做事,幫助了別人是愉快的,也可以和孩子商量做哪些高興的事情,進一步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為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奠定基礎。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向前甩繩,雙腳併攏向上跳的跳繩方法。

  2、培養幼兒不怕失敗,不斷努力的堅韌精神。

  3、透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4、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5、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一根繩。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兩兩拉手排好隊到操場,進行佇列練習。

  教師:進行基本佇列練習,幼兒由一路縱隊站成六隊:立正、向前看齊、成體操隊形散開。

  2、進行熱身運動。

  教師帶領幼兒做上肢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放鬆整理。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自由結伴探索跳繩的方法。

  教師:跳繩有許多玩法,現在我們用手中的跳繩玩一玩,可以怎麼玩呢?

  2、請幼兒說說可以如何玩,並請幼兒到前面示範。

  教師小結:跳繩我們可以兩隻手拿著跳,也可以兩個人甩繩一起玩,也可以兩個人拿著一起用來跳高。

  3、學習跳繩,重點講解雙腳併攏向上跳的跳繩的方法。

  教師:今天我們要進行學習單人跳繩,誰會跳?請你到前面跳一跳,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怎麼跳的?

  教師:請你說說你是怎麼跳的?看清楚他是怎樣跳的嗎?誰來試試? 教師小結並示範:我們跳繩的時候,雙手拿著繩柄,雙手搖繩向前甩,雙腳併攏跳過繩。

  4、帶著幼兒練習動作。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練習跳繩的動作。(幼兒用雙腳併攏向上跳的方法練習跳繩。)

  5、發放跳繩,組織幼兒練習跳繩的動作,交代組織事項。

  教師:我們在練習跳繩的時候,要注意旁邊的人,要保持距離,以免跳繩的時候會甩到人。

  6、教師巡迴指導幼兒練習跳繩。

  三、組織幼兒進行遊戲,遊戲後小結遊戲中孩子們的表現。

  四、活動結束。

  整理隊伍,進行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1)幼兒能夠積極參與跳繩遊戲,興趣很高,符合幼兒年領階段的發展。

  (2)有個別幼兒不能堅持,沒有耐性。覺得自己不會就不再練習跳繩了,結合《指南》我給予了幼兒鼓勵與耐心的指導,幼兒還是會繼續練習跳繩,效果不錯。

  (3)本節活動還須有活動延伸才能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