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精選15篇)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數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圓形、三角形、長方形。

  2、樂意參與集體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的食物若干;小熊布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小熊”過生日,引入課題

  小朋友,知道這是誰嗎?(小熊)今天呀是小熊的生日,丁老師請我們小(3)班的小朋友一起為小熊辦生日會,來佈置東西好嗎?

  二、請幼兒幫助小熊佈置生日會(鞏固認識圖形)

  1、引導幼兒看一看,小熊為自己的生日會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東西,看看,她都準備了些什麼呢?什麼東西?什麼形狀?

  2、幼兒自選一樣喜歡的食物坐下來。

  老師請小朋友各自選一種自己喜歡的食物,來說說,你拿到了什麼,是什麼形狀的?

  3、請幼兒幫忙佈置好生日會,將東西分別放在三個盤子裡。(每個盤子貼上一種圖形標誌)好,現在我們都選好了東西,一起來佈置生日會吧!瞧!老師還準備了三個盤子,請你們把東西各自送到盤子裡去好嗎?現在開始(幼兒送食物)

  4、檢查幼兒是否將東西放對盤子,引導幼兒按三種圖形的不同特徵來進行佈置。

  都將吃的東西擺放好了,那我們來看看都放對了嗎?(師幼檢查)

  延伸活動:食物造型(師用各種食物造型成一份禮物送給小熊,激發幼兒也用同樣的形式送禮物給小熊)今天,丁老師也給小熊準備了一樣禮物,瞧!是什麼呢?(餅乾做的娃娃),你們知道是用什麼做的嗎?那你們想不想也給小熊準備一份精美禮物呢?

  三、送禮物

  瞧!小動物們也都來給小熊過生日了,我們一起把禮物送給小熊吧,祝小熊生日快樂!(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分享分享吧)唱生日快樂歌。

  活動反思:

  我們班孩子在剛開始,感知圖形的顏色時候,他們還是區分的比較好的,可是在接下來感知形狀的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把形狀和顏色混在一起了,所以透過本活動目的是在於複習認識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各種圖形。

  在活動中我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拼一拼”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並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也是各種各樣形狀圖形的。

  活動一開始,我先拿出一些餅乾,請幼幼兒們說說他們分別是什麼形狀的,並從從桌上拿一個和我不一樣的圖形,然後問幼兒:“你們拿的是什麼形狀?”幼兒們逐一回答出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稱。接著,我再問幼兒:“你見過什麼東西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兒回答得較積極,說出了一些圓形、三角形與正方形的物體。接著,我又請幼兒拿著自己選擇圖形的餅乾分別在土司上來打扮,看看能拼出什麼東西?大部分幼兒能很好的拼出各種不一樣的東西,比如:笑臉、臉譜等等。接著我請個別幼兒在拼,三角形拼成了一個正方形,這時,我看到有個小朋友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大三角形,我就請他上來拼給大家看,許多孩子也紛紛拼擺了起來。接著,最後,我讓孩子們隨意的拼拼擺擺,有個別孩子拼出了一間房子。

  由於我班現在是小班孩子,所以在能力、水平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本這次活動,幫助幼兒複習了圖形的認識也讓我瞭解了班小班幼兒所存在的差異,更激發了幼兒拼圖形的興趣,整節活動幼兒們基本上都能跟著教師的指令拿取圖形和拼拼圖形。

  從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我也感到雖然活動中一直在讓孩子們拿取圖形並進行操作,但對於小班孩子來說,可能遊戲化的情境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因為在活動中有小部分的幼兒有些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這些幼其實都是一些能力水平相對較弱一些的孩子,所以,我覺得,對於圖形的認識,我們還可以在區域活動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這樣,既可以方便老師的個別指導,也可以讓一些能力水平較弱的幼兒有練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反覆操作中獲得提高與認識。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撕貼、添畫的方法,表現小雞的特徵和不同的形態。

  2、感受小雞的可愛,喜歡小雞。

  活動重點:

  嘗試用撕貼、添畫的方法。

  活動難點:

  表現出小雞的特徵和不同的形狀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美工》

  2、水彩筆、膠水、棉籤、調色盤、抹布、小筐、小垃圾桶

  活動過程:

  一、出示撕貼作品小雞,激發幼兒興趣。

  有一隻小雞仔綠綠的草地裡走來走去,哎呀!一個人玩真沒勁,要是有好朋友陪陪我那該多好啊!小雞想念它的好朋友了,可是好朋友哪去了呢?小朋友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小雞,使它不孤單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小雞的撕貼方法,教師講解示範。

  1、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幫小雞想了這麼多的好辦法,那我們一起來做很多的小雞,為它們開個聚會吧。

  2、請幼兒觀察《小朋友的書·美工》“小雞聚會”上材料的用途,讓幼兒說說怎麼樣做小雞。

  3、教師邊朗誦兒歌邊示範撕貼:“圓圓圖形真有趣,撕撕貼貼做遊戲,大大圓形當身體,小小圓形當作頭,變變變,變成小雞笑嘻嘻,快快樂樂做遊戲”。(教師用黃色紙撕兩個圓形做小雞的身體;再撕兩個小些的圓形做小雞頭)

  4、示範:給小雞添畫出不同方向的嘴巴、眼睛,並適當添畫小草、小樹等。

  5、引導幼兒觀察範畫上小雞的各種形態,說說這些小雞仔幹什麼。

  三、幼兒操作。

  1、幼兒撕貼,嘗試用撕、貼、塗、畫的方法把“小雞聚會”的有趣情景表現出來。

  2、教師提出要求,巡迴指導,啟發幼兒拼貼出不同方向、不同姿態的小雞。

  3、請幼兒把撕貼好的“小雞”都貼在每組的一張大紙上。(也可讓幼兒剪下每隻小雞貼到大紙上,不必沿著輪廓剪)

  四、講評,相互交流。

  1、請每組幼兒互相介紹、互相欣賞不同動態的小雞,體驗創造性表現的喜悅。

  2、組織幼兒聽音樂學小雞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是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嘗試用撕貼、添畫的方法,來表現小雞的特徵和不同的形態。整個過程是教師先出示已經制作好的小雞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後教師示範,最後是幼兒自由操作。但是活動下來,我發現我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小班的幼兒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去把一張紙撕成圓形,以至於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無法完成作品。這個經驗知識,教師必須在課前就已經解決,然後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來讓幼兒完成。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按顏色分類,並進行5以內的等量匹配。

  2.喜歡參加數學活動,體驗快樂。

  3.會按顏色標記和點子數貼相應顏色和數量的花,並對5以內相等數量的物體進行匹配。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綠、紫5種顏色的花朵,紅、黃、藍、綠、紫花盆5個.

  2.大象、小貓、老虎、小兔、獅子,若干朵花(有顏色標記和點子),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播放音樂《春天》進入活動場地,今天沈老師帶小朋友去花園裡撿花,看看地上有這麼多五顏六色的花,真是太漂亮了。現在請每個小朋友撿一朵花,自己帶著手裡的花,輕輕的找一個座位坐下來。

  二、根據花的顏色,和花盆匹配。

  看看這是什麼?(花盆)我們一起數數有幾個好嗎?它們都是什麼顏色的?好!沈老師手裡有朵紅色的花,那我應該把紅色的花插在紅色的花盆裡,小朋友你們再看看,自己手裡的花是什麼顏色的,應該放到什麼顏色的花盆裡呢?(X顏色的花放在X顏色的花盆裡)請小朋友把自己手裡的花放到對應的花盆裡。小朋友真聰明!都放對了,我們數數紅色花盆裡有幾朵花,黃色花盆裡有幾朵、藍色花盆裡有幾朵,綠色花盆裡有幾朵、紫色花盆裡有幾朵。

  三、根據記錄單貼花朵,進行點物匹配。

  叮鈴叮鈴,電話響了,有什麼能為您服務的嗎?哦,你們要訂花,好的,等一下就送到你的家。小朋友今天花店裡太忙了,人不夠,想請小朋友幫忙去送花,你們願意嗎?我們等下怎麼送呢?請把你們的小耳朵豎起來仔細聽話了,看看沈老師是怎麼送的。(出示記錄單)

  教師示範:大象家的房子有3個點子紅色房子。我們就要送3點子的紅花,現在請小朋友們來試試幫這些小動物去送花,送的時候我們的小眼睛可要看清楚了,千萬不能送錯。教師講評、小結。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幫花店送了很多花,所以呀!花店的老闆可高興了,想要謝謝小朋友們,所以晚上請小朋友們去跳舞,身上有小花的小朋友可以去,看!沈老師的身上已經貼好小花了,看看它是什麼顏色的,身上有幾個點子(3個點子的紅花)現在我要找舞伴了,這個舞伴要和我一樣顏色一樣點子的,看看誰是我的舞伴呢?現在請小朋友自己找找你的舞伴是誰,找到了我們就一起跳舞吧。

  播放音樂《春天在哪裡》離開活動場地。

  活動反思:

  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的不足的。活動中我的語速較快,重複了幼兒的回答,其實應該要給予幼兒充分的表達機會,教師再進行總結,提升幼兒的經驗。這樣的情景創設會計較自然,幼兒容易接受。活動中我發現有一部分幼兒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操作活動中也不敢大膽嘗試,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還需要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往後我會繼續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4

  目標:

  感知4以內的數量,會給獨輪車,腳踏車,三輪車,小汽車黏貼相應數量的輪子。

  體驗學習問答兒歌的樂趣。

  準備:

  每個幼兒一張統計圖表(見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13——14頁)

  事先從活動材料中剪下的輪子,膠水。

  過程:

  1.學念兒歌。

  首先上課時老師先拿出幼兒的活動材料,翻到上課的那一頁,用投影儀讓幼兒看書。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上面有什麼啊?(生:有車子,又汽車,腳踏車……)

  師:好,那你們又有沒有發現他們之間的相同之處呢?(生:它們都有輪子)

  師:好,那今天老師和你們就一起來數數輪子,現在小朋友們拿出你們的食指和老師一起數輪子。(1,2……)

  師:那老師問你們腳踏車(汽車,三輪車等)有幾個輪子啊?

  師:好,那老師今天就教你們一首有關輪子的兒歌,好嗎?(生:好)

  師:念兒歌……現在老師問,小朋友們來回答好嗎?( 生:好的)

  師:小朋友們念得非常好,那現在老師吧你們分成兩組來問答,這一組小朋友來問,這一組小朋友來回答,老師來看看小朋友們是不是很熟練。(生:兒歌)

  2.模仿遊戲。

  師:小朋友們念得非常好,老師為了獎勵你們現在我們來玩個遊戲好嗎?(生:好)

  師:現在啊,你們聽好老師說的話,我來說有些什麼車,比如老師說一個輪子什麼車,那每個小朋友獨立站在一邊並且要回答老師說一個輪子獨輪車,如果老師說兩個輪子那你們就要找一個好夥伴和他手拉手站在一起並說兩個輪子腳踏車,三個的話就找兩個好夥伴哦……好嗎?(生:好)

  3.數數車輪。

  師:恩,最後老師要請小朋友完成一個作業(先為小朋友示範一下把輪子貼在相應的車旁邊)把這些輪子貼在相應的車旁邊好嗎?(生:好的。)

  最後完成作業時老師要在旁邊給予指導和幫助

  附:輪子歌

  一個輪子什麼車?

  一個輪子獨輪車。

  兩個輪子什麼車?

  兩個輪子腳踏車。

  三個輪子什麼車?

  三個輪子三輪車。

  四個輪子什麼車?

  四個輪子是汽車。

  許多輪子什麼車?

  許多輪子是火車。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範例和教師語言的引導,能發現實物交替排列的規律。

  2、初步嘗試按交替規律排列物體,並能邊操作邊講述:一個╳╳,一個╳╳。

  3、樂意製作串串香,感知體驗製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一串蘋果串串香、一串西瓜串串香,一串按交替規律串成的串串香,水果圖片、竹籤等。

  學具:水果圖片若干,長竹籤若干,分類盒。

  活動過程:

  一、情景劇《買串串香》匯入活動。

  1、配班教師推著插有串串香的推車邊走邊說:“賣串串香啦,賣串串香啦,誰來買,誰來買?”

  2、主班教師帶著全班小朋友買串串香。

  3、買了兩串串串香,請小朋友們看看分別是什麼口味的?

  4、幼兒回答:一串是蘋果口味的,一串是西瓜口味的。

  5、師:“我想吃一串串串香上既有蘋果,又有西瓜,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6、請幾名幼兒上來演示。

  7、老師也做了一串既有蘋果,又有西瓜的串串香,你發現了什麼?

  8、引導幼兒說出“一個╳╳,一個╳╳”。

  9、請一名幼兒上來品嚐。

  10、請幼兒邊操作邊說“一個╳╳,一個╳╳”,加深排列印象。

  二、教師示範製作串串香。

  1、師:出示竹籤,我們來做一串既有蘋果,又有香蕉的串串香,要和老師做的一樣,一個蘋果,一個香蕉的排列。

  2、請一名幼兒示範製作,邊串邊說:“一個╳╳,一個╳╳”,發現水果排列規律。

  三、幼兒操作活動。

  1、幼兒分組製作串串香。

  2、教師巡迴指導,幼兒製作。

  四、小結評價。

  1、展示幼兒製作的串串香。

  2、將幼兒做錯的和做對的分別進行評價。

  活動反思:

  《水果串串香》是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上的一節數學活動,活動內容是幼兒運用科學的觀察方法,有機融合對大小、顏色、數量的認識。本次活動我以情景劇的形式匯入活動,以數學遊戲融入數學活動之中,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樂意參與數學活動。針對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易轉移,缺乏安全感的特點。於是,我又運用了幼兒身邊常見且喜歡的物品作為題材,設計了生動形象的圖片、輕鬆有趣的遊戲、豐富簡便的操作活動,讓幼兒在自主的操作活動中獲得觀察思維的方法和有關數學方面的經驗。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透過日常生活中“起床”活動,學習5以內數的形成、數數、認識數字5。

  2、激發學數學的興趣,知道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處。

  3、透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5的圓卡和數字卡若干。

  2、幼兒用彩筆和練習紙若干。

  活動過程:

  1、幫助我們的小娃娃。師:娃娃要起床了,我們一起來幫助娃娃好嗎?(好)

  (1)穿衣服:邊給娃娃穿衣服邊說:1件衣服添上1件是2件,2件添上1件是3件…?(小朋友一起點數)

  (2)扣紐扣:我們來數數,扣了幾顆(4顆)再加上1顆是幾顆?

  (3)梳辮子:我們幫娃娃扮維吾爾族人,邊梳邊數1、2、3、4(複習4以內數)的形成。

  (4)繫鞋帶:幫娃娃穿鞋帶孔提出:已經穿了幾個?(4個。再添上1個是幾個?)

  (5)老師:我們幫娃娃穿衣、扣紐扣、梳頭、繫鞋帶,並學習了數數,今後我們自己穿時也可以邊穿邊數。

  2、認識數字:5

  (1)5件衣服、5粒釦子、5根小辮、5個鞋帶孔可用幾個圓點表示?

  (2)觀察、討論:“5”像什麼?

  3、老師請幼兒塗色:今天老師給了許多禮物,請小朋友找出可以用數字5表示的禮物塗上美麗的顏色。

  4、延伸: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尋找與“5”有關的物品並作統計記錄。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透過各位老師的評析,達到了教學目的,本節課的優點就是幼兒大部分都能參與活動,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兒沒有被調動起來。透過各位評課老師的點評,如果重新讓我再上這節課,我根據幼兒年齡段的學生特點,探究合作學習。再創新能力方面需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保護能力弱得自尊和積極性,讓全體的孩子得到鍛鍊和發展。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說出正方形的名稱。

  2、能從現實生活環境中找出與正方形相似的物品。

  3、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大正方形一個以及與大正方形邊一樣長的小棒一根;

  2、材料配套:操作冊。

  3、PPT

  活動過程:

  (一)遊戲"看誰舉得快",複習對三角形、圓形的認識。

  1、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看誰舉得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托盤裡放了三角形和圓形圖片,比如:老師說圓形,小朋友就要把圓形舉起來;老師要是說三角形,那小朋友就要把三角形舉起來,我們來比比看誰舉得最快。

  (二)出示正方形,引導幼兒命名並感知正方形的主要特徵。

  1、出示正方形,引導幼兒命名。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另一種圖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是什麼形狀呢?它有什麼特點呢?

  1、出示與正方形邊一樣長的小棒,請幼兒用小棒測量正方形的四條邊,讓幼兒直觀感知正方形四條邊的特點。

  師:老師在每個桌子上準備了正方形卡片和小棒,老師想請小朋友用小棒來量一量正方形的四條邊有什麼特點。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像小貓一樣地到位置上測量,量好後請你回到椅子上坐好。

  2、教師邀請個別幼兒回答。

  3、小結: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一樣長。

  (三)遊戲"正方形娃娃找朋友"。

  1、師: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玩另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正方形娃娃找朋友。"正方形娃娃喜歡正方形的東西,有誰能告訴老師:你知道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2、出示正方形娃娃和PPT,讓幼兒辨別。

  教師:老師也準備了一些圖片,請你找出圖片中是正方形的'物品。

  (四)幼兒操作,進一步感知正方形的特徵。

  1、教師示範操作冊內容,引導幼兒認真觀看。

  師:等一下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完成操作冊,現在請小朋友認真看。

  2、提要求:

  (1)在操作的時候,不要大聲講話。

  (2)操作完後請把彩色筆放回托盤裡,拿著你的操作冊回到椅子上坐好。

  師:現在請你像小貓一樣走到位置上操作。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完成操作冊內容。

  4、教師點評。

  教師根據幼兒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教育。

  教學反思:

  運用遊戲的形式開展數學活動,符合小班的年齡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興趣很高。

  老師針對低年齡的幼兒的特點,以出示神秘袋的方法吸引幼兒仔細觀察老師出示的圖形,幼兒果然變得專心了,進行對比之後,之後出示孩子們比較喜歡的交通工具火車,讓孩子們進一步感知活動內容,繼而透過遊戲鞏固所學知識點,在選餅乾的過程中,使活動內容分迴歸生活。

  小百科: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90°;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有一組鄰邊相等且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有一個角是90°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8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已經能比較清晰的判斷“1”和“許多”的數量,但對於構成與分化過程還比較模糊,在理解“1”和“許多”的關係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有必要讓幼兒進一步理解“1”和“許多”的關係。

  活動目標:

  1.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2.能在操作中感知“1”和“許多”。

  3.初步認識“1”和“許多”的關係,即:許多個“1”合起來就是許多,許多是由許多個“1”組成的。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教學軟體、教學掛圖、《課堂活動冊》。

  活動重難點:

  掌握“1”和“許多”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歌曲匯入

  1.創設情境,平安夜要吃蘋果。出示課件,掛滿蘋果的蘋果樹,帶領幼兒唱歌曲《蘋果歌》:“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樂。”邊唱邊摘蘋果,課件中的蘋果一個一個的摘下來。提問幼兒:“蘋果是怎樣摘下來的?”

  2.將摘下來的蘋果分別放到兩個袋子中,認識“1”和“許多”。

  3.簡單總結,許多的蘋果,可以一個一個的摘下來。摘下來的一個一個的蘋果組成了許多蘋果。

  二、遊戲論證

  1.請小動物吃蘋果

  創設情境,來了許多小動物吃蘋果,很據小動物的數量,點選出“1”和“許多”。先請幼兒回答,教師操作。再請幼兒親自操作。

  2.和小雪人過聖誕節

  吃完蘋果,一起慶祝聖誕節。點選小雪人和聖誕樹,看雪花飄落的數量,請幼兒回答出是“1”片雪花還是“許多”片雪花。重複遊戲,用動作表現出不同數量的雪花。

  三、練習反饋

  出示教學掛圖,講述熊媽媽分蜂蜜的故事,請幼兒分辨出“1”罐蜂蜜和“許多”罐蜂蜜。提示幼兒,仔細觀察,是一罐一罐的蜂蜜組成了許多蜂蜜。

  四、故事總結

  欣賞動畫片《開心農場》前半部分,根據動畫片提問:“小高斯是吃了一袋零食還是許多袋零食?”根據幼兒回答,進行總結,小高斯吃了一袋又一袋零食,加起來就是吃了許多袋零食。並提醒幼兒少吃零食。

  活動延伸:

  請幼兒找出教室中的“1”和“許多”,並能說出:“一個一個的‘……’組成了許多個‘……’。”結束本次活動。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2、認識區分“1”和“許多”。

  3、知道“1”和“許多”的分合關係。

  活動準備:

  PPT課件、兒歌、一個小籃子、幾個蘋果和橘子、一個麵包、與幼兒數量同樣多的小紅帽、與幼兒數量同樣多的插花、一扇假大門。

  活動過程:

  1、音樂匯入

  小朋友,請你跟我做(播放兒歌《小紅帽》,幼兒跟老師做律動)。小朋友,剛才是什麼兒歌呀?對,是小紅帽。昨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了小紅帽的故事,有一天小紅帽去看外婆,經過大森林的時候碰到了大灰狼,大灰狼騙了小紅帽,把小紅帽和外婆給吃了。最後是獵人打死了大灰狼,救出了小紅帽和外婆。

  2、認識“1”和“許多”與它們的分合關係

  今天外婆給小紅帽打電話了,外婆說:“小紅帽,來看看外婆吧,外婆想你了。”於是,媽媽給外婆準備了許多禮物,讓小紅帽拿給外婆。

  看,這是什麼(出示一個麵包)?老師手裡有幾個麵包?

  小朋友看看媽媽還準備了什麼(出示一個蘋果)?老師手裡有幾個蘋果?小紅帽說:“媽媽,一個蘋果太少了,你在拿出幾個蘋果吧!”(老師分4次出示蘋果,每次只出示一個,每出示完一次就提問‘老師手裡有幾個蘋果’)。

  小朋友看看現在一共有多少蘋果呀(引導幼兒說有許多蘋果)?這許多的蘋果是由剛才一個一個的蘋果組成的,所以,一個一個的1可以組成許多。

  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一個一個的1可以組成許多’。(老師再出示5個橘子)小朋友,這是些什麼?老師這裡有多少橘子?(把麵包、蘋果、橘子放在小籃子裡)小紅帽拿著媽媽準備的一個麵包、許多蘋果和許多橘子去看外婆了。

  小紅帽走啊走啊,又走到了那片大森林,小紅帽害怕了,她怕在遇到大灰狼。於是,她問小朋友:“小朋友,你們可以一起和我去看外婆嗎?”小朋友,你們想和小紅帽一起去看外婆嗎?小紅帽聽到小朋友願意和她一起去看外婆可高興了,她說:“謝謝你們,請你們也戴上小紅帽吧!”(老師拿出準備好的小紅帽)小朋友,老師這裡有多少小紅帽?(請每位小朋友拿一頂)現在小朋友頭上戴了多少小紅帽?老師手裡還有小紅帽嗎?剛才老師手裡的許多小紅帽被小朋友拿走後,就變成一個一個的了。所以,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1。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1’。小朋友戴好你們的小紅帽,我們一起出發吧!

  3、鞏固

  (牆上面插著花<實物>)小朋友,這裡有花哦,看看有多少花呀?我們採些花給外婆送去吧!每個小朋友只採一朵花。(在小朋友採花時提問個別幼兒‘你採了幾朵花’)小朋友,現在你們手裡有幾朵花啊?牆上還有花嗎?它們都在哪了?對,牆上的許多花都被小朋友採走了,變成小朋友手了一朵一朵的花了。許多分成了一個一個的1。小朋友,現在請你們把花都放到老師的籃子裡吧!籃子裡現在有多少花?小朋友手裡還有嗎?剛才小朋友手裡一朵一朵的花現在變成了籃子裡的許多花了,一個一個的1可以組成許多。小朋友,我們繼續走吧!

  4、延伸活動

  (到了外婆家,一位老師扮外婆,開門。)外婆見來了這麼多小朋友,可高興了,於是給小朋友出了一個問題。她問:“小朋友,在你們家裡見過什麼是一個的東西,什麼是許多個的東西?”(請幼兒回答,最後老師總結)外婆聽到小朋友找到這麼多一個的東西和許多個的東西,誇獎小朋友真聰明!她又說:“小朋友,在外婆家的周圍還有許多東西是一個的和許多個的,我們一起出去找找吧!”(看PPT課件,自然結束活動)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10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拔蘿蔔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3以內的數,並能說出總數。

  2.準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學習按量歸類。

  3.樂意參加數學活動,並體驗其樂趣。

  活動準備:

  三個籮筐(上面分別有1只、2只、3只兔子)、蘿蔔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蘿蔔,感知3以內的數量。

  1.出示小白兔。

  看看,誰也來到我們教室啦,和小白兔打個招呼。

  小朋友們好,我叫小白兔,我們家的蘿蔔吃完了,想請大家幫忙拔蘿蔔,你們願意幫我嗎?讓我們開著小汽車出發吧。

  2.目測蘿蔔數量。

  二、拔蘿蔔,能手口一致地點數3以內的數。

  1.自由挑選蘿蔔,並說出蘿蔔數量。

  蘿蔔地到了,請你拔一張蘿蔔卡片,準備好了嗎?拔蘿蔔,拔蘿蔔,嘿呦嘿呦拔蘿蔔,拔出來啦!

  請你數一數你拔了幾個蘿蔔,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誰來告訴大家你拔了幾個蘿蔔?

  2.聽指令取蘿蔔,並說出蘿蔔數量。

  請你把你拔的蘿蔔放到椅子底下,看小白兔拔了幾個蘿蔔?

  這一次要和小白兔拔一樣多的蘿蔔,要拔數量是3的蘿蔔。

  三、裝蘿蔔,學習3以內數的按量歸類。

  1.出示籮筐子。

  蘿蔔多得都拿不了了,讓我們把它裝進筐裡。這裡有3只籮筐,請看看籮筐上有什麼?

  它們都一樣嗎?這個籮筐裡應該裝幾個蘿蔔呢?

  2.裝蘿蔔。

  請你看看你的蘿蔔應該送到那個筐裡,邊裝邊說:"三隻兔子我送你三個蘿蔔"。

  四、運蘿蔔,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今天小白兔特別高興,大家幫我拔了這麼多的蘿蔔,謝謝大家,讓我們一起抬著蘿蔔回家吧,我大家吃紅燒大蘿蔔。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目標:

  1、喜歡在情境活動中感知色彩分類活動

  2、能在遊戲中正確將紅、藍、綠三色玩具對應分類。

  3、鞏固認知紅、藍、綠三種顏色

  活動重點:準確將紅、藍、綠三種色彩的玩具按照“同色對應”方式分類。

  活動難點按規則操作分類,準確操作操作卡。

  活動準備:紅、藍、綠三色玩具、玩具盒,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大象伯伯新買了一箱玩具,請幼兒說說玩具的顏色:鞏固認知紅、藍、綠三種顏色。

  二、互動教學:

  1、請幼兒熟練認知顏色後說說自己身上的衣服有沒有相同的顏色,並指一指。

  2、認識三種顏色的玩具盒。

  3、遊戲:幫大象伯伯整理玩具

  (1)請幼兒每人自選一個玩具,說說顏色

  (2)教師講解整理玩具的要求並請幼兒示範:按顏色分類擺放顏色對應的玩具盒裡。

  (3)遊戲分組(大象伯伯點豆豆,點到誰誰幫忙),請幼兒一組一組完成整理玩具的任務,其他幼兒一起觀察、感受,發現有沒有整理出錯的同伴。

  三、操作練習

  1、介紹操作卡的使用,示範操作一次。

  2、幼兒獨立完成,教師個別輕聲輔導。出錯的幼兒在單獨的區域角重新操作。

  教學反思:部分幼兒能較快並準確說出色彩的名稱,讓幼兒引領同伴認知效果好,幼兒情緒好。部分幼兒先嚐試給全體幼兒起到示範作用,帶動全體幼兒按規則在遊戲中鞏固,由部分到整體,幼兒操作掌握效果好,全體透過。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猜想中積累日常生活中對形的感知。

  2、能按照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樂意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PPT)或大圖書《好餓的小蛇》一本。

  2、特徵不同的小蛇3條(貼上在紙盒上)。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以大圖書或(PPT)引入,激趣。

  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出示PPT)

  師:這是一條小蛇,是一條好餓的小蛇。

  (二)引導幼兒觀察、猜測、積累對日常生活中形的感知。

  圖一:師:小朋友,當你們肚子餓的時候會想幹什麼呢?小蛇也想找東西吃,我們來看看小蛇找到了什麼?(蘋果)蘋果是什麼樣的?(紅紅的,圓圓的)。好餓的小蛇會怎麼樣?師表演:好餓的小蛇張開嘴巴啊嗚——咕嘟。好餓的小蛇把蘋果一口吞到了肚子裡。

  圖二:好餓的小蛇肚子變什麼樣了?(變圓了)好餓的小蛇變成了一條蘋果蛇。

  圖三:師:第二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去散步,她東看看,西瞧瞧,你們猜猜她看到了什麼好吃的東西?小蛇肚子變什麼樣了?(三角形,你猜猜小蛇吃了什麼?三角形的東西有哪些?)

  圖四:原來是個三角形的飯糰。飯糰上還有海苔呢?好餓的小蛇看到三角形的飯糰,他啊嗚——咕嘟一口把飯糰吞到肚子裡,變成了一條飯糰蛇。好餓的小蛇還沒吃飽,第三天他又扭來扭去去散步,他東看看,西看看,看到了?

  圖五:師:你們猜猜小蛇吃了什麼?為什麼你猜出來是香蕉,彎彎的東西除了香蕉還有什麼?

  圖六:師:原來是西瓜呀!原來彎彎的東西除了香蕉還有可能是西瓜。好餓的小蛇看到了西瓜,他張開嘴巴啊嗚——咕嘟,他一口吞下了西瓜,變成了一條西瓜蛇。

  好餓的小蛇吃飽了,高高興興的去找他的朋友了。

  (三)出示貼上在紙盒上的小蛇,集體觀察比較。

  提問:小蛇的朋友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從帽子形狀不同來觀察。

  (四)提供材料,幼兒動手操作。

  1、師:這些小蛇肚子很餓,你們願意幫忙嗎?請你們在自己的小凳子後邊找一找,看看你找到了什麼好吃的。(幼兒從凳子後邊取下實物圖片)

  2、幼兒交流:我找到了xx形狀的xx(個別幼兒前面交流,幼兒之間互相交流)

  3、你們現在想喂小蛇嗎?可是不能隨便喂喲!(小蛇有個秘密,他說我只吃跟我帽子一樣形狀的食物。)

  請幾名幼兒示範。

  請可以喂圓形帽子小蛇的小朋友來喂小蛇。

  請可以喂方形帽子小蛇的小朋友來喂小蛇。

  請可以喂三角形帽子小蛇的小朋友來喂小蛇。

  (五)拓展。

  師:小蛇們肚子吃飽了很開心,有禮物要送給你們。

  圖形組成的小雞。

  總結:不同的圖形拼在一起,就會變成不一樣的東西。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13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對形狀的認識需要直觀具體的方法,我們班的孩子對情景遊戲十分感興趣,因此,我設計的數學活動是以一個故事為線索,讓孩子馬上進入環境中去,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設計的過程中,最後一個看望小兔的環節,本來是想不用真的小朋友,而用錄音代替,但考慮到幼兒活動的興趣,就請大班的一個孩子來做小兔,增加趣味性。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對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認識。

  2、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透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圖片一幅、紙製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小白兔頭飾一個,內裝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的“魔術箱”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題

  1、講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電話給老師,它對老師說:“昨天,森林裡颳起了大風,把我的房子都給吹破了(嗚…)你能不能幫我造一間新房子呢?”於是,老師就連夜給小白兔造了一間新房子。小朋友,你們看,這新房子漂亮嗎?

  2、出示圖片,提問:

  師:你們看,老師把房頂蓋成什麼形狀的?

  小:三角形

  師:房身呢?

  小:正方形

  師:門又是什麼形狀呢?

  小:圓形

  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二、複習圖形

  師:小朋友真聰明,全都答對了,今天老師跟小朋友複習這些圖形。

  1、出示“魔術箱”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從魔術師那裡借來了魔術箱。今天老師就要為小朋友表演魔術,你們可要仔細地看喲!

  2、提問

  從魔術箱內變出圖形

  師:媽哩媽哩轟,變!你們看老師變出的是什麼圖形呀?

  小:圓形

  師:它是怎麼樣的呢?

  小:沒有角的

  依次變出正方形、三角形並進行提問

  三、遊戲—鋪路

  1、一名大班幼兒扮演小白兔打電話給老師道謝,並要求再次幫助

  (嘟…)教師接電話,小白兔說:“謝謝你為我造了一間新房子!剛才我想來跟你道謝時,家門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師你能不能再幫助我把這條路鋪好呢?”

  師:小朋友,你們都聽到了小白兔的話了,那麼,我們一起幫助小白兔把路鋪好,好嗎?

  2、擺出各種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了嗎?這裡有很多不同的形狀,請你們把圓形材料放進圓形的坑裡,把三角形材料放進三角形的坑裡,把正方形材料放進正方形的坑裡,直到把坑全鋪平!(邊講解邊示範)

  3、幼兒操作,要求幼兒根據坑的形狀、大小尋找相應的材料。

  四、結束部分

  讓幼兒扮小兔跳,沿著鋪好的路去探望受傷的小白兔。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學會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

  2.培養幼兒初步的分析、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大卡片三張,準備幾何圖形、長短不一的塑膠管、高矮、直徑不等的瓶子、花瓣、樹葉、花片、串珠等。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三張大卡片,引導幼兒發現並說出它們的排列規律。

  (1)第一張樹葉不變,三角形逐一增多。

  (2)第二張樹葉不變,三角形逐一減少。

  (3)第三張三角形逐一減少,圓形逐一增多。

  2.幼兒操作。

  (1)教師讓幼兒自取一兩種操作材料,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

  (2)啟發幼兒向幼兒講述自己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3.教師在幼兒操作時,根據幼兒實際情況,把幼兒在排序方面出現的錯誤列出來,並引導幼兒分析、改錯。

  4.讓幼兒自定規則,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鼓勵幼兒創造不同的排序方法。

  5.指導能力較差的幼兒繼續觀察幼兒用書第32頁的排列規律,完成練習。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15

  目標:

  1.正確感知事物的排列規律,並能用語言進行表述。

  2.能夠按事物的大小、顏色、形狀進行排列活動。

  3.能細心、有序的進行操作活動。

  準備:

  1.畫有城堡的大圖四幅,三幅門前的小路有一定的排列規律,一幅門前沒有小路。

  2.不同大小的紅、黃、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每組若干。

  3.畫有城堡的排列操作卡人手一份。

  過程:

  1. 遊戲“開火車”匯入。

  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們到快樂城堡去郊遊,好嗎?大家準備好了嗎,火車出發了!

  2. 教師引導幼兒感知城堡門前小路的排列規律。

  師:快樂城堡到了,大家快看,城堡門前的小路漂亮嗎?

  (1) 第一座城堡門前的小路是怎麼排列的?(大的圓形和小的圓形)

  (2) 第二座城堡門前的小路是怎麼排列的?(一個圓形和一個三角形)

  (3) 第三座城堡門前的小路是怎麼排列的?(一個藍色的正方形和一個紅色的正方形)

  (4) 小結:原來這些小路上的石頭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來排列的,有的是按照大小來排列的,有的是按照不同的形狀來排列的,有的是按照不同的顏色來排列的。

  3. 引導幼兒進行討論,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設計願意。

  (出示第四座沒有小路的城堡)

  (1)師:通往這座城堡的小路還沒有鋪好,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想鋪一條什麼樣的小路呢?(2)是按照大小來排列,或者按照不同的形狀來排列,還是按照不同的顏色來排列?

  4. 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圖形進行一一有規律的排序,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排列的規律性,可引導幼兒先想好用怎樣的規律排列,再進行操作。

  5.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活動點評,請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