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彙報> 鄉鎮學校資訊化校園建立工作彙報材料

鄉鎮學校資訊化校園建立工作彙報材料

鄉鎮學校資訊化校園建立工作彙報材料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國慶節文藝晚會策劃方案模板,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我校是一所普通農村中學,現有教學班30個,在校生1400人,教職工138人,學歷達標率100%。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現代教育資訊科技的運用走在了農村中學的前列。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手段的現代化,也已成為我校全體教師的共識。下面將我校的資訊化校園建立工作及發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學校成立了專門教育資訊工作小組,保證資訊化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到位。

  學校成立了以劉校長為組長,業務校長為副組長,各班班主任為組員的教育資訊工作領導小組,另外配備三名現代教育技術技術員作為技術支援,確保我校的資訊化建立工作能夠有條不紊的發展。

  二、加大資金投入,保證資訊化建立的硬體設施及時到位。

  1、在學年初,學校制定了逐年遞增的教育資訊科技投入計劃,並按照計劃步驟嚴格落實,確保資金投入能夠滿足建立工作的需要。

  2、我校於2011年初,為全校教師配備了聯想膝上型電腦,做到人手一本,極大地提高了資訊化的建設水平和利用水平。

  3、我校現在擁有微機專用教室三套,共有電腦140臺,其中一套為2010年新建,教室配備品牌電腦,電腦配置達到了3.2GCPU-E5800, 1.87G記憶體,音效卡、耳麥等[配置要求。電腦的數量達到了最大班額人均一臺計算機的配置標準。室內有計算機專用線路,接地良好、防靜電效果好,線路規範;機房地面為地磚,安裝了空調。

  4、我校還於2011年把全校30口教室全部建成高標準多媒體電化教室,教室室內全部配備了53寸海信電視機、投影儀、遠端教育接收裝置,接通網際網路線,使廣大教師和學生能夠及時享受現代資訊化技術發展的成果,也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我校的素質教育水平。

  5、我校配備了中心機房,配有伺服器和交換裝置,配備有常用的管理服務軟體系統以及UPS電源。

  6、我校的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配備了防火、防盜設施,防塵、通風、排氣情況良好。

  三、全面提升軟體管理水平。

  1、學校設有教育資訊化專職管理人員一名,主要負責學校所有教育資訊化裝置的安裝、除錯、保養、維護、維修以及教師辦公用計算機的維修等工作。計算機教室設有兼職管理人員一名。

  2、建立了教育資訊化裝置專用帳冊,並按規定做好了記載,計算機教室內的裝置統一做了規範分類、編號,並記入了現代教育技術專用帳冊。

  3、建立了學校所有電化教育裝置使用、保養、損壞賠償制度。計算機教室的每一臺計算機上都有一本《學生使用手冊》,學生每次用完以後,都要認真填寫記錄;多媒體教室有《多媒體教室裝置使用記錄》。

  4、教育資訊化裝置使用計劃、課程表、裝置使用說明書、裝置安裝驅動程式光碟等資料一應俱全。

  5、錄音機每機一本《使用手冊》,記錄借用情況,並做好維修、保養記錄。

  四、加強培訓鼓勵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資訊化裝置。

  我校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成以上教育資訊化裝置的配備後,如何使用便是一個迎面而來的問題。經研究,決定首先成立由教務主任任組長、教研組長任組員的教育資訊化裝置使用督察小組。首先為了提高教師的資訊化裝置水平,對教師進行資訊化裝置進行培訓,從錄音機、電視機、DVD、音響裝置到計算機辦公軟體的應用進行多次培訓,並做好培訓記錄。培訓後教師都能正常使用這些裝置,並且對計算機windows98、windows2000/xp等作業系統、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Powerpoint等軟體都能較好地掌握其使用方法,並能夠從網際網路上瀏覽、下載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源。然後制定相關制度,鼓勵教師儘可能多的使用教育資訊化裝置,然後對教師進行學校資訊化裝置應用情況檢查、記錄,並將檢查結果納入教師的年終考評。

  五、取得的成績。

  近幾年,我校師生在資訊科技應用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有多位教師撰寫的30餘篇電教論文、資訊科技論文獲省、市、縣級獎,由十多位教師執教的電教課獲市、縣級獎,學生製作的電腦課件、網頁也獲得了上級部門的獎勵。學校在2012年先後為市、省級遠端教育現場會提供了現場,並取得了圓滿成功。

  當然我們的工作也有不足,特別是硬體方面仍須加大投入。我們將更加努力的.工作,爭取把我縣建設成為一個一流的教育資訊化應用學校。

  經自查,我校已經達到世紀資訊科技示範校驗收標準,特提出申請予以驗收。

  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

  您們好!

  二十一世紀,資訊科技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已得到廣泛運用,也給教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加強教育資訊科技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努力推進學校的資訊化建設,進而推進學校教育改革和新課程實施的程序,已成為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我校開始資訊化教學研究,隨著時代的發展,我校與時俱進,根據市、區、鎮教育資訊化建設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科學制定了學校資訊化發展規劃,並一直致力於資訊化建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學校現有教學班6個,學生303人,教職工17人,有多媒體教室1個,計算機教室1個,計算機總數52臺,最大班額與計算機數35,回顧以前的工作,我們有探索,有思考,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彙報如下。

  一、 建立機制,科學規劃

  當前,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知識經濟已見端倪,我們進入的21世紀,面臨人類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飛躍--由工業化社會進入到資訊化社會。

  拿教育來說,以資訊化帶動現代化,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資訊科技,透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最佳化的理論和實踐。

  由此可見,以應用現代資訊科技為重要標誌的現代教育技術對於整個教育的深化改革有著決定性的重要意義,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廣泛而充分的運用,又是教育現代化工程得以順利實施的保證。可以這樣認為:沒有教育資訊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透過學習有關檔案精神,學習報刊及網路上相關文章,在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中統一了思想,建立以校長為首,以教導處、總務處、教科室等相關部門參與的學校資訊化工作小組。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商討落實學校資訊化工作,並著手長期規劃和近期規劃。每學期在工作計劃中,我們都對教育資訊化建設提出具體要求。

  近年來,領導班子堅持科學、嚴謹、務實、創新的工作作風,明確職責規範,定期督導反饋,注重工作實效,從而保證了學校資訊化建設的順利、穩步推進。

  二、健全制度,保障經費

  有了規劃,還要制度規範來保證。為此,學校透過制定工作計劃、建立領導小組、落實專人負責(鄭利主任為總管理員、劉軍主任負責培訓指導)等方式,確保教育資訊化工作順利開展。各部門分別與教師簽訂資訊裝置使用安全責任書,每學期結束,校長對各部門資訊使用、維護情況進行考核,而各部門分別對教師資訊裝置使用情況進行考核。透過這些制度,使學校的資訊化設施、裝置能很好的利用、使用起來,達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最最佳化。

  經費的落實也得到很好的保證。學校爭取鎮教育指導中心支援每年逐步加大在資訊科技軟硬體上的投入,這些經費用於添置電腦,更新裝置,除了保證使學校最大班額與電腦外,學校還購置了實物投影儀、數碼相機、印表機等,此外,每年資訊化裝置、設施的維修、養護費用,學校也能在經費上得到保障。計算機教室的硬體設施到位,安全措施到位。

  三、全員參與,資源整合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深入每個校園,計算機輔助各學科的教學更顯示出更大的優勢。硬體上去了,軟體也必須跟上,才能保證計算機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這時,整合校內與校外,網上與網外教育的各類資源,則成為當務之急。

  為此,學校積極將資訊科技與教學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學校在考核、評優工作中制定出相應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學校聘請名師、專家定期來聽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課,這些課大多是自制課件或運用資訊科技手段,使課堂教學更直觀、更有效。由此激發了全校教師使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的積極性,利用率達到了95%。

  教師在自制課件的同時注意與引進、購買、下載現成的正版的教育資源和開發資源相結合。如今學校擁有教師自制課件上百個。利用外出聽課、學習的機會整合教育資源,搞好二次培訓,做到資源共享,有效的提高了全體教師的專業水平。

  四、加強培訓,提高能力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網上的資訊資源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吸引人。學生正處在求知慾強,好奇心足的時期,讓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三至五年級開設計算機課),是目前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學校班子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透過外出學習與學校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全體教師進行了有效的培訓和指導,切實提高了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

  針對我校中老年教師偏多的實際,學校經常組織全校教師利用雙休日、下班後、寒暑假的時間分期、分批地對現代教學裝置的使用進行技術培訓,學習操作程式,掌握使用方法。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電腦應用水平和電化教育水平,我們又要求全校教師人人能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上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全體教師也儘可能多利用現有的教學軟體進行輔助各科教學工作,運用情況納入年終綜合考核。透過一系列的措施,學校教師的電化教育水平明顯提高

  我校有專職計算機教師1人,經常到外校聽課,吸取兄弟學校的經驗並注重整合、反思,專業水平迅速提高,

  五、注重應用,講求實效

  實施教育資訊化的根本目的在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進學校的教育現代化。我們在啟動學校教育資訊化工程時就明確提出“注重應用”作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點,鼓勵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製作計算機課件,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改革和實驗。實踐表明,這一切入點,提高了教師應用計算機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電腦水平和能力,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現在,我校教學執行機制正在悄然有序地發生改變,如:傳統的備課形式正在發生改變,教師們能攝取網路資源進行備課,組織教學,使課堂教學內容更新穎,更富時代感,形式更生動活潑。藉助於現代教學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成為老師和學生的共識。

  當然,在工作中,我們也存在困惑和問題,這有待於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改進。今後,我們將本著“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明確目標”的工作原則,為把xx小學這所普通農村小學建設成一個現代化學校而不懈地努力。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