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蘇教版語文第11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反思

語文第11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反思

蘇教版語文第11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反思

  看到《姥姥的剪紙》這一課文時,一股親切感油然而生,當時吸引我的是姥姥的那些生動的剪紙。可備課備下來,我覺得心裡一直很難過,我記起了我的外公,外公對我很是疼愛,可外公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就因為肺癌過世了,最近幾天我也幾次夢見了外公,夢見她給我做陀螺,夢見用竹子給我製作風箏……我知道這篇文章打動我的正是作者和姥姥之間相互牽掛的情,所以文章在教學時候,我想透過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和祖孫之間的濃濃親情。

  《牛郎織女》是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講述了牛郎織女相愛但卻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奇幻愛情悲劇故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生動有趣。因為學生對這個故事很熟悉,而課文語言又通俗易懂,所以我決定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後按照老師給出的模式學著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大意。如:第一自然段(生活孤苦、人稱牛郎),學生透過標題式的概括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接著我讓學生圍繞課題,先來品悟課文主人公牛郎和織女的人物品質,學生邊讀邊感悟,交流得很輕鬆。然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了《補充習題》的第四題,品悟了王母娘娘的人物形象。最後,我以問題匯入了文章的中心。①織女為什麼會嫁給牛郎?②王母娘娘為什麼要拆散牛郎織女?③牛郎織女的故事為什麼會感動眾人,流傳至今?學生討論之後,我加以點撥總結,學生對文章的中心就明白了。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偉,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在進行第5——17段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分四個層次來細細品讀。首先,是對這部分文字的整體感受與欣賞。我先讓學生朗讀這幾個自然段,找出文中出現了幾次“好一個安塞腰鼓”。然後,再讀課文找一找“好”體現在哪裡。引導學生歸納出:

  1、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場面。

  2、好在鼓聲的巨大力量。

  3、好在有茂騰騰的擊鼓後生。

  4、好在變換的舞姿。在朗讀品味這個環節,我還請學生找出你喜歡的語句,並說說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一提出,能統領下面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很明確。再加上朗讀訓練,讓學生了解了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感受到黃土高原後生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受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