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雲雀的心願》的心願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氾濫成災,心理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
因為是童話故事,故事淺顯易懂,仔細研讀這篇童話故事,我發現故事是以典型的故事三段式結構進行編排的,我靈機一動,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帶學生仔細品讀故事,學習故事的表現方式。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並沒有在讀懂課文內容意思上花費太多的時間,而是花大量的時間帶學生去研讀這篇故事的.表現結構的特點,邊研讀文章表達形式的過程中,突破文章的重難點。這篇故事以“雲雀出去看世界”為線索,分別寫出到“沙漠”、“大河”、“森林”三個地方的所見所聞。在學習生字、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弄清文章的段落層次,給課文分段。提示學生可以以雲雀到過的不同地方為線索來給故事分出主體部分的層次。經過討論交流,分好故事的層次。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總起句,交代故事“雲雀媽媽帶小云雀到外面看看世界。”第二至第十三自然段分別按“沙漠”、“大河”、“森林”的見聞感受,分為三部分。最後兩個自然段合為第五段,“雲雀表達自己的心願。”在分層次後,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整體的認識,為進一步研讀故事打好基礎。
接下來,引導學生研讀故事的表現形式。第一段只有一句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對全文起總領全文的作用。第二至四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引導學生細細揣摩這三部分表達上的特點。先以雲雀到“沙漠”上空為例,仔細研讀。“小云雀飛呀飛,飛到一片沙漠的上空”,先交代地點,“一陣狂風颳過,地上的黃沙漫天飛舞,迷得他們睜不開眼。”這是雲雀在這個地方的所見,“‘這裡的風沙真討厭!’小云雀埋怨說。”這是雲雀在這裡的感受。接下去是媽媽對這裡的環境的解釋。在研讀的過程中,在黑板上做適當的板書提示。接下來研讀第三、第四部分,引導學生髮現,三四部分的表達結構與第二部分的內容表達結構相同,按“地點,所見、感受、媽媽的解釋”來組織故事情節。把三個情節表達在黑板上進行標註對比,學生更直觀的對故事的整體表達結構有了清晰的認識,他們發現三次的情節表達有驚人的相似。我乘機告訴學生:“這是典型的故事三段式編排特點,很多精彩的的故事都是採用這樣的三段式結構編排的,如三顧茅廬……這叫故事的一波三折,這樣故事才能精彩。”接著,最後故事一部分雲雀的心願的理解順理成章。
反思這節課,自己大膽處理教材,引導學生學習故事的表達形式,以課文為例,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表現形式。對於這樣的嘗試,自己覺得是有意義的。其實,這節課上還可以在讀一篇的基礎上,再拓展讀一些相似文體結構的故事,比如人教版的《巨人的花園》、《七顆鑽石》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三段式結構特點。還可以讓學生試著用三段式的表達結構來編寫一個童話故事,以達到讀寫結合,學會運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這節課的對比研讀故事的情節,探究故事的表達形式,向課文學習表達,為學生的學習表達積累經驗,這是很好的嘗試。今後,應該用心解讀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值得學習的知識點,發揮教材的最大價值,引導學生感受文字背後的秘密,努力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