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案例與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案例與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案例與教學反思

  案例

  (出示4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師:添一個小正方體,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應怎樣擺?

  學生思索片刻後,嘗試操作。

  教師走進學生中欣賞、傾聽、個別指導。

  師:好多同學都嘗試著不同的擺放,這種探索精神非常棒。有誰願意先來介紹一下你的智慧成果?其他同學注意邊聽邊擺放,以驗證其正確否。

  生1:我是這樣擺的,在前面這個正方體右邊添一個。(邊說邊演示)

  生2:我有不同擺法,我把這個正方體添在後面那排第一個的背後。

  生3:我添在前面那個的前面也可以的`。

  生4:在後面那排第二個後面也可以加這個正方體。

  ……

  師:噢!原來有那麼多種擺法啊!你們能嘗試著找到一個如何擺放的規律嗎?

  生1:我發現在它的前面或後面對齊著放就可以了。

  ……

  師;要使它從前面看形狀不變,只要在前面或後面對齊著放一個就可以了。那猜猜看,如果要從上面看形狀不變,該怎樣擺?

  生1:可以在上面或下面對齊著放。

  生2:下面不好放的。

  (眾笑)

  師:那就只能在上面放,是嗎?不妨一起來驗證一下這個猜想。

  學生開始擺放驗證。

  反思

  空間觀念是建立在對周圍環境感知基礎上的、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係的理解和把握,這種理解和把握,以對周圍環境的感知為基礎,包括觀察、想象、比較、綜合、抽象分析等活動,在空間與平面之間往復鋪排。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把直接操作的體驗作為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和重要途徑,把操作、觀察與想象、判斷甚至推理有機結合。第一次操作的一開始也許是盲目的,也可能以失敗告終,但是,當往復幾次摸索了一些門道之後,操作起來容易多了。接著又讓學生髮現規律進行歸納,進而猜想探索“從上面看形狀不變的擺法”。這裡既培養了歸納能力保護了學生的猜想,又遵循猜想驗證的邏輯,注意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與學習習慣。另外課堂中,教師也注意了讓學生把對同伴想法的傾聽與親身實踐結合起來,跟上步伐,作驗證。因為只傾聽是不夠的,只有親身實踐才能不盲目,才能真正改正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增加屬於自己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