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收穫一籮筐數學教學反思
總是期待著下一次的集體備課。也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是恭維的場面話,漂亮、卻違心。但是我卻要反反覆覆地說明:那真是的真心話。起碼,我個人覺得,每次參加集體備課,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穫。
而這一次的收穫,卻是格外的多。
集體備課前夕,新授基本接近尾聲,也正準備著手於整理與複習。可是數學教學經驗並不豐富的我,卻陷入了困惑,這複習課該怎麼上呢?是先整理知識再做題,還是邊整理邊練習?複習時該把重點放哪兒呢?單靠書本上那幾頁“整理與複習”的內容顯然不夠,那麼我該補充些什麼樣的題呢?那些成績中上的學生面對毫無新意與刺激的複習課會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該怎樣滿足這些學生的求知慾……總之,問題一大堆。因此,可以說,我是帶著更多的期待參加這次的集體備課的。期待這一次能從主講老師及兄弟學校的同行那兒學到更多寶貴的`經驗與建議。
果然,一個下午,我聽得津津有味,興奮一直衝溢著大腦。因為之前的困惑幾乎全部解決了,至少讓我知道了一個基本的方向與複習教學的思路。
回到自己學校後,我便根據主講老師的建議,採用邊梳理邊練習的方法進行復習,複習整理時,注意讓學生憑藉練習獲得的經驗和已獲得的方法自己去整理、提煉,教師只作及時的補充與完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目前看來,學習效果還可以。
在練習中,我注意對練習的內容作精心的篩選。比如精選一些帶有規律性的知識、易混淆的知識;比如補充一些平時漏缺的知識;再比如自編一些書本上,《一課一練》和《補充習題》上學生易錯題的同類題,作些強化訓練。而複習的重點則放在知識的靈活運用上,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途徑去思考,由此產生多種解題思路,透過多解並比較,找到最佳思路,達到最佳化解題思路,這樣,成績中上的學生也就不會再有乏味感了。
在梳理過程中,我又注意各環節、各知識點間的聯絡、溝通,相互滲透,相互轉化,力求縱向串成線,橫向聯成片,形成知識網路,達到最佳的複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