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蘆笛》的教學反思
《爺爺的蘆笛》這篇課文行文優美,飽含哲理。主要講強強到海邊爺爺的小閘屋裡,在狂風巨浪之夜,獨自一人經歷恐懼,最後在爺爺的蘆笛聲中變得勇敢起來的事,讓我們體會到“不經風雨怎能成長的”道理。
在學生理清課文思路之後。我直接進入進入課文重點部分7——13自然段。圍繞兩個問題展開教學:強強在這個夜晚心理有哪些變化,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變化?我依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點撥。如。學生找到第九自然段時,能抓住“裹緊、蜷縮、鑽進被窩、連大氣都不敢出”體會強強當時特別害怕。我接著問:他為什麼害怕?學生自然找到第八自然段,透過兩個句子體會到當時海面的風狂浪高的情景,當學生說出來後,我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讀。在這一部分的教學我覺得學生進入到了情境之中,讀得很有感情。
但在後面的教學中,還是有學生對“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是長不結實”,理解不到位。有的學生只能說表面上的意思。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課後思考,還是我自己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理解能力。直接吧把這個句子讓學生讀,他們不容易理解。應該讓學生聯絡前文,理解“沾海水、結實”在課文中的含義,此時,讓學生交流、討論,效果會更好,相信這樣,理解這句話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