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與表達》的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與表達》的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與表達》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陣列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覆鑽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2、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大數,發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數學應用意識。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其中確立一萬的數的概念,和數數中即將滿整百整千整萬的情況應該是教學的難點,因為平時學生在生活中對於接觸一萬這樣大的數,機會不是很多,也沒有需要去了解認識的必要,所以在本節課中為了突破這個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一些教學情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發展學生的數感,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現反思如下:

  一、親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樂趣。

  在引出萬的概念時,我自己動手製作了一些掛圖,從一個一個的小方塊到一條小方塊,從十條小方塊到一面小方塊,從十面到一個大立體的方塊,讓學生逐漸理解感知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1000,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

  二、從具體到抽象,逐步發展數感。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形象的支撐,在數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實物做引導,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數小方塊,讓學生體會到十進位制關係的變化,這是體驗的最形象階段,然後利用計數器的半抽象性,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數,體會數的轉換,直至感知一萬的大小,這樣也就很順利地建立起了數位概念,讓他們自己來排列數位順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後還需有表象的`強化和鞏固,所以在計數器上得出一萬後,我又設計了一個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學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頁我自己寫的論文,讓學生猜一猜,“老師在這頁上一共打了多少個字?”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師告訴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說“你猜得多了一點”,最後告訴他們這裡有1000個字,然後再請他們想像一萬字有這樣的幾頁,為什麼?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認識到這樣列印的紙需要10張,接著我又給他們提供一些實物,讓他們想像比劃一萬張紙有多厚,一萬粒米有多少,一萬米有多長等,不但突破了難點,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建構的學習態度。在接下去的數讀寫的教學中,不僅出示方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數出一共有幾個方塊,然後計數器把數撥出來,再嘗試讀寫這個數,充分體現了圖、形、數的緊密結合,為學生形成數的概念、瞭解數的組成打下紮實的基礎。數萬以內的數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數字大了,特別進1之後滿十的情況一直以來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所以也有必要藉助具體形象的支撐,在教學中我利用計數器,每當在關鍵的地方就讓學生思考再加一顆珠,會有什麼變化,接下去應該是一個什麼數,為什麼?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三、從生活中來,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在本節課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學校課間操活動的畫面,讓學生了解想像學校學生的人數,課中讓學生讀一讀老師收集的幾個現實生活中的資訊,如電影院裡的座位數、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等,激起學生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和熱愛,體會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萬以內的大數表達事物和交流資訊,不但培養了數感,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品嚐求知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