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識字2》教學片段及反思範文

《識字2》教學片段及反思

《識字2》教學片段及反思範文

  【教學背景及理念】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課堂上,教師把微笑帶進教室,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思維無拘無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敢於展開想象的翅膀,敢於探索未知的領域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從而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識字2》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借鑑傳統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利用傳統《三字經》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並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朗讀積極性很高,正確流利地朗讀比較容易。文章所蘊涵的愛的教育不容我們老師忽視。特別是現在的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愛他人。我們老師首先就應該要讓孩子們懂得如何愛父母、敬長輩。因此,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引導他們感悟愛長輩、愛家庭。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我努力創設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去說,讓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他們主動質疑、學會質疑,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努力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案例描述】

  《識字2》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並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新課伊始,我從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入手,採用多種形式朗讀,營造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緊接著,進行識字教學。然後,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從這篇韻文裡讀懂了些什麼,再讓他們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在質疑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提問很有針對性,而葉健斌小朋友的一個建議更是具有創新意義。

  片段一:激發興趣,初讀課文

  1.師範讀韻文。(部分學生跟著輕聲念)

  2.師:你們也想讀一讀這麼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

  3.生自由練讀。

  4.師:你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跟老師一起讀一讀。

  生1:家務事,願承擔比較難讀。(師生共同正音)

  生2:父母教,認真聽,做錯事,即改正比較難讀。(師生共同正音)

  生3:老師,我有個發現,父母教的教,就是教室的教。

  師:你說得很對,真會發現!

  5.師:解決了難讀的字,咱們再讀讀課文,讀通句子,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生自由練讀)

  6.師生對讀。(師讀:小朋友──生接讀:正年少──)

  7.同桌同學對讀──小組進行對讀。(感受三字韻文的韻律美)

  8.師:你還想怎麼去讀?和學習夥伴商量商量。

  (生有的拍手讀,有的動作表演讀,個個都興高采烈的樣子)

  片段二:讀中感悟

  1.師:你從這篇韻文裡讀懂了些什麼?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吧。

  生1:我讀懂了小朋友要尊敬長輩,懂禮貌。

  師:對呀,尊長輩就是要尊敬長輩,尊重長輩。平時在家裡,你是怎麼做到尊敬長輩的呀?

  生A:爺爺奶奶來了,我給他們倒茶。

  師:你真是個孝順的孩子!

  生B:見到叔叔阿姨,我會向他們問好。

  師:真有禮貌呀!

  生2:我讀懂了如果我們做錯了事情,就要改正。

  師:是的,做錯事情,應該馬上改正。知錯就改還是(生答: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要經常幫媽媽做家務,洗洗碗筷,掃掃院子。

  師:對呀,書上說家務事──(生:願承擔)平時你都幫爸爸媽媽做過哪些家務事?

  生:我幫媽媽掃過地。

  生:我幫奶奶洗拖鞋。

  生:我幫媽媽洗碗,洗菜。

  生:我還幫媽媽洗過衣服呢!

  師:真能幹!你們都是愛勞動的孩子。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那麼辛苦,你們能幫助他們乾點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真是不錯呀!

  2.師: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

  生1:什麼叫長輩呢?

  師:誰來幫他?

  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長輩。

  師:輩分比我們大的人就叫長輩,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他們都是我們的長輩。

  生2:態度好是什麼意思呀?

  師:課文裡說什麼時候要態度好呢?

  生:長輩錯,要提醒。態度好,心意誠。

  師:長輩做了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有禮貌地提醒。長輩們也有範錯誤的時候,他們做錯了,你怎麼提醒呢?來演一演。

  生:我會輕輕地跟他們說。

  生:我會很有禮貌地提醒他們。

  師:對,長輩們做錯了,就應該像剛才兩位同學說的那樣,有禮貌地、誠懇地提醒他們,這樣就是態度好。

  (正當學生討論得熱鬧,葉健斌小朋友高高舉起了手。他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個想法。我可不可以給這篇韻文加個題目呀?我心裡一怔,這一點我還真沒想到呢。腦子一轉,識字2沒有題目,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於是,我馬上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給識字2加個題目。)

  師:哇,你的想法真的很棒!識字2沒有題目,我們正好可以給它取個名字呢!你想給它取什麼名字?(葉健斌略加思索,說一時還想不出來,想聽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師:那我們大家一起來想想,給這篇韻文取個題目,好嗎?

  (生躍躍欲試)

  生1:我想給它加個懂禮貌的名字。

  生2:我想讓它叫三字歌。

  師:為什麼這麼叫?

  生2:因為這則韻文跟我們念過的三字經很像,都是三個字三個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

  師;不錯,你很會觀察,也很有想法。

  生3:我想給它取名為好孩子。

  師:真不錯,大家給這篇韻文取了那麼多好名字,你們覺得哪個名字最好呢?

  生(葉健斌):老師,我覺得取好孩子,人人誇這個題目最好。課文講的就是怎麼樣做一個好孩子。

  師:是呀,你們也都想做一個人人誇的好孩子吧。好,我們就把識字2這篇韻文取名為好孩子,人人誇。(鼓掌透過)

  【教後反思】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怎麼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從以上《識字2》這一課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主動質疑,學會質疑,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從而使整堂課充滿著活力。

  (一)啟用學生的思維,鼓勵創新

  首先,我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讀、敢說、敢問、敢答。如你們也想讀一讀這麼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話語,無不在激勵學生。有了一個輕鬆、和諧、質疑的環境,孩子們才會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其次,教師少問,鼓勵學生多問。課堂上,讓學生多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兩處重點提問──你從這篇韻文裡讀懂了些什麼?和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