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人教版《凸透鏡成像》教學反思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創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突出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思想,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科特點。例如:本節課一開始透過複習上一節課的習題,結合學生生活中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作為學習物理的基礎。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愛物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為科學探究提出問題創設了情景。透過生活中的例項,猜想得出凸透鏡分別成倒立縮小像、倒立放大像、正立放大像,引導學生提出“凸透鏡成像有什麼規律”,緊接著讓學生大膽猜想並利用實驗桌上的器材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出實驗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分組探究就很順利的得出實驗資料、實驗現象。透過實驗學生對凸透鏡成像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由於凸透鏡成像規律非常抽象,對於初學物理的學生來說,如果讓他們自己直接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是非常困難的。我利用學生分組實驗資料,使學生很容易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學生透過觀察、實驗、歸納總結主動獲取知識。總之,我認為本節課設計比較合理、講解比較到位、學生思維比較積極、氣氛比較活躍、透過動手、動腦、動口,主動的獲取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不足之處是時間比較緊張,部分學生完成實驗不夠徹底。如果能讓學生結合凸透鏡成像光路圖探究認識到物近,像遠大、焦點是成虛實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點是成放大縮小像的分界點、什麼是實像、什麼是虛像,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