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六年級科學上冊湖南版《一顆頑強的小樹》教案及教學反思

六年級科學上冊湖南版《一顆頑強的小樹》教案及教學反思

六年級科學上冊湖南版《一顆頑強的小樹》教案及教學反思

  學情分析1學生的積極性高,但不善於分析問題;2學生的基礎差異大;3學生現有的知識技能水平較低。

  教學目標 能夠對觀察到的自然現象進行猜想。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能夠分析實驗資料並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的推斷。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2. 能夠分析實驗資料並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的推斷

  教學過程

  教學匯入

  本課的教學匯入可以按一下三個步驟進行:

  1 觀察發現 出示教材在引人部分提供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獲取更多的事實

  觀察之後,教師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列舉更多的事實之後,自然引發出新的問題—是什麼原因使他們變成現在的樣子?

  活動1—活動3 根總是向下生長的嗎、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教師指導

  教材在活動1、活動2中提供了比較詳細的實驗設計範例,希望透過這樣的知道之後,放手讓學生研究活動3中的內容,自己來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這3個活動,如果讓學生按順序全都逐一進行研究,組織和操作的難度比較大,教師可以按照前面提到的方法實施教學。每組選定一個研究問題之後,可以先組內設計研究方案,然後集體討論補充,最後完善。

  2 課下研究

  在學生課下進行持續時間較長的觀察活動中,教師應當及時瞭解相關情況並進行必要的指導,同時鼓勵學生能夠堅持進行觀察和研究,可以設立研究成果公告欄隨時交流研究成果。

  3 歸納總結

  因為每個小組的研究只能認識到植物適應環境的一個方面,學生的知識是不完整的,因此最後召開研究成果彙報會是必不可少的,透過交流形成共識:植物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的特點。

  活動4 自然界中植物 在學生初步瞭解了植物的向性運動之後,本活動繼續引導學生到自然中去尋找更多的例項,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認識。

  教學環節

  教學準備 教學匯入 教師指導 課下研究 歸納總結

  教師活動

  教師指導

  預設學生行為

  學生的猜想可能不盡相同,在猜想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些猜想適時進行歸納梳理。

  設計意圖

  激發興趣,尊重事實,加深對知識的認識。

  板書設計

  《 一顆“頑強”的小樹 》

  “根總是向下生長的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做實驗-發現問題-討論-得出結論

  教學反思

  1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好;2在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時太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