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天遊峰的掃路人》的教學反思

《天遊峰的掃路人》的教學反思

《天遊峰的掃路人》的教學反思

  一、抓住關鍵的句子、詞語作為教學的突破口。

  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天遊峰的“高”、“險”進行教學。透過“氣喘吁吁”“飄飄悠悠”“一根銀絲”“拋”等一些詞語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交流、品味、感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激揚的想象浸透他們的思維;當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的時候,學生的感悟,對於閱讀的期待,對於閱讀的思考,對於閱讀個性化的解讀,就會顯得格外生動。

  二、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朗讀是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培養情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說和寫的基礎,是語言文字訓練最常用的方法。詩聖杜甫指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朗讀是我國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新課標呼籲朗讀,提倡感悟。

  在學生品味了天遊峰的特點之後,讓學生透過朗讀來再現天遊峰的高、險。可是一開始學生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我及時地進行範讀,力求使學生透過朗讀感悟得更深。

  三、難點,實現情感共鳴。

  對於“你覺得老人是個怎樣的人?有什麼精神?”這一難點的.突破,我作了精心的安排。由初讀課文時問題的丟擲,到幫助學生解決在理解此問題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再讓學生談對“三十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這一句的看法,並讓學生反覆的讀,從讀中去體會老人的豁達與自信以及作者的情感變化;接著反覆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這一句領悟老人的開朗與樂觀;最後再次直接丟擲“你覺得老人是個怎樣的人?有什麼精神?”讓學生把前面領悟到的情感加以歸納與昇華,實現與教師以及文字的情感共鳴!

  雖然本堂課的重點問題都解決了,可是我總覺得有些遺憾:課堂容量太大,這是我事先沒預料到的問題。把孩子們的休息時間還給孩子,這是應該的。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後,我適當切除了部分教學內容。但如果讓我再次上這堂課,我會把理解天遊峰的高險放到第一課時去充分朗讀感悟。第二課時重點解決問題“掃路的老人到底累不累?他是在吹牛嗎?”引導學生自學課文,感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