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反思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反思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罰之後,不忘父親囑託,忍辱負重,耗費13年時間,完成輝煌鉅著《史記》的事。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哪些地方突出表現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理解什麼是“發憤”?

  從一開始出示課題,就丟擲這樣一個問題“發憤是什麼意思?”學生查字典後,理解“發憤”就是振作起來,努力地去做。司馬遷究竟遭受了什麼而要振作起來呢?這一問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第二個問題。

  二、明白司馬遷為什麼要發憤寫《史記》?

  要解決司馬遷為什麼要發憤寫《史記》這個問題,就要讓學生知道司馬遷為什麼要寫《史記》。

  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品讀了課文,一下子就找到了因為“父親的遺願”。僅僅是因為父親的遺願嗎?學生很快又找到了第一自然段中“受父親的影響……”是呀,因為父親,司馬遷也喜歡歷史,他努力學習,積累歷史資料,早就和父親一起準備編寫《史記》呀!更有一位聰慧的同學給了我一個驚喜:“我發現司馬遷從小就喜歡歷史,因為他小時候聽父老鄉親講英雄故事的'時候,心裡特激動,說明他在那時候就對歷史很感興趣。”是呀,司馬遷在小的時候就受到過鄉親父老的影響,古代英雄的故事就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種子。我很高興,學生的語言表達雖然比較簡單,但他是真正理解文章語句所蘊藏的內涵的。

  我又這樣引導學生:“是呀,司馬遷小時候就對歷史故事特感興趣。長大後,受父親的影響,他努力讀書,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也許那時候,他就幫助父親一起編寫史書吧。父親臨終時的遺願更堅定了他編寫史書的決心,他放下失去親人的痛苦,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資料,發憤寫《史記》。可他又遭遇了什麼?而後又發憤寫《史記》呢?”學生都找到了“飛來橫禍”“入獄受刑”。為了讓學生充分地體悟司馬遷所受的恥辱、痛苦,我讓學生當堂閱讀了《補充習題》上的短文“司馬遷為什麼會入獄”,瞭解了司馬遷的為人,更清楚地瞭解了司馬遷受辱之事,瞭解了宮刑的殘酷、可怕,深入地感受到了司馬遷的悲憤、恥辱、痛苦,再結合對司馬遷的想法的理解品讀,學生對“發憤”的理解就更深入了。

  三、知道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史記》的?

  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我重點讓學生品讀了兩段話。在喪父之痛之後發憤地寫“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託,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蒐集來的資料。”在遭受飛來橫禍之後發憤地寫“他盡力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四、感悟發憤的結果。

  感悟司馬遷發憤的結果,我讓學生重點品讀了“13年”、“52萬字”、“前無古人”、“畢生的心血”、“用生命寫成的”,讓學生感受到《史記》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的史書。

  讓學生圍繞“發憤”,去品讀課文,去感悟人物品質,從整體上去把握,我相信學生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