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葛洲壩工地夜景》教學反思
朗讀有助於真切地感受課文,有助於音聲名義,領略課文地精妙之處,有助於增強語感,以聲傳情。它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葉聖陶先生說:“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漸能駕馭文字。”呂叔湘先生也曾主張:“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語文課程標準》高度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這體現了對語文學習本質規律的尊重。新課程標準下朗讀教學該如何進行,如何更好地體現人本化、人文化、人情化呢?本人就此有意識地進行一些嘗試。
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文句描寫生動,聯想豐富,多處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渲染了工地夜景的特有氣氛,適宜組織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朗讀訓練的方法很多,應因文而異,靈活運用。比如在教學第2自然段“葛洲壩真好象仙女脖子上戴著的項鍊,鑲嵌著無數珍珠和寶石,奪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繚亂。” 一句時,可採用比較朗讀的方法組織訓練。教師可採用改換比喻部分的詞句,把原句改成:“葛洲壩長長的,上面還亮著無數的燈光,奪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繚亂。”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在比較朗讀中體會作者對葛洲壩的那種喜愛、讚美之情。又如在教學第4自然段時,則可採用聯想朗讀的方法組織訓練。在指導學生理解“合奏曲”、“旋律”、“交響樂”、“戰鼓”、“軍號”等詞的基礎上,分別放一段美妙的交響樂樂曲以及古代戰場上戰鼓咚咚和現代戰場上軍號噠噠的錄音,引導學生想象,感受交響樂的.令人陶醉和戰鼓、軍號的催人奮進,在想象朗讀中感受葛洲壩工地上那種恢弘熱鬧、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朗讀訓練中,只有在引導學生充分地理解、感悟文字的基礎上,才能讀得入情;也只有在入情朗讀的過程中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昇華。因此,朗讀訓練的方法是值得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