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1
《宿新市徐公店》本詩以清新活潑的語言,向讀者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撲蝶圖。在教學時,我先讓把詩中有理解難度的字、詞都讓孩子們提出,孩子們不能解答的,再由老師提供幫助。比如“急走”中的“急”有急忙的意思,和 “走”在一起可以理解為“跑”在梳理通字詞的意思後,讓孩子們連起來說詩意。
接著我就結合插圖,讓孩子們觀察詩句中描寫的景物,再次感悟特點。同學們找到了籬落——疏疏、徑——深、樹——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透過仔細查詢,同學們還找到了菜花——與黃蝶同色、大片大片。
在找景物及景物特徵的過程中,孩子們對詩中描繪的畫面有了更直觀的印象,對詩意的理解也加深了。此時,引導學生感悟田園詩這一特徵,拓展瞭解《池上》《絕句》等,學生對此詩歌就有了總體的把握。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2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
一、多法並用,感受詩境
1、抓重點詞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透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從而讓學生體會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
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絡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
二、創設情景,昇華感情
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學生已經積累了40多首古詩,孩子很希望有個展示的機會。時值春天大好時機,我想,何不收集幾張圖片來讓學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說說此時此刻想到的詩句,況且也能促進本課情感目標的達成。果然,孩子們的情緒很高,不僅能對著圖片恰如其分地說出詩句,還能發出由衷的讚歎:“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春天真是個魔術師,把大地裝扮得這麼美麗。”“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為孩子的靈性在閃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噴發了。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
1、預設欠充分
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並且這種生成並不是無法捉摸的。只要預設充分,精彩菜會湧現。如:在設計教案時,我意識到“籬落疏疏”是個教學難點,準備用圖片、板畫、擴詞來解決。在兩次試教中,學生都能一點就通,難點突破不再是個難題了。但在這次教學中,情況出人意料,學生竟理解為“籬笆很密”。我想如果開始能收集一張“密不可鑽的籬笆”圖片比較一下,詩意就顯而易見了。
2、方法欠鞏固
在理解詩意之前,我讓學生回顧了以前理解詩意的方法,接著就讓學生學習今天的“邊看插圖邊讀詩”的方法來理解這首詩,最後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舊方法並用,也許難點就會迎刃而解了;如果能在理解詩意中,強化新方法,也許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提高更快;如果能在拓展說詩中,引導學生感悟圖文相通的妙處,也許學生的感悟理解就會更深刻。
期待更精彩的課堂到來。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3
週二我講了楊萬里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課前我認真地備課、復備,課後仔細回味,感覺收穫還是不小的。
首先,雖然只是開學的第二天,但是孩子們已經進入了學習狀態,課上能夠積極思考、大聲發言。並且當堂就可以把古詩背誦下來,這讓我很欣慰。
回顧我的教學流程,覺得有以下幾個亮點。
1、從導語上我注意了簡潔,語句少而精才能讓學生理解你提出的要求是什麼,他該做什麼。而且課上的語速應適當放慢,有助於學生抓住重點。
2、解題時注意以生字著手,先解生字“宿”和“徐”,再記憶字形和組詞。掃平困難時再理解題意就容易多了。這樣的方法適合低年級教學。
3、合理運用插圖。解詩句“兒童急走追黃碟”時,我投影出插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看到了什麼。尤其是體會“急走”一詞時,我鼓勵學生根據插圖展開想象孩子追黃碟時心情怎樣。學生說他很著急,想趕快追上蝴蝶。這是老師適時指出“急走”在古文中就是跑的意思,學生紛紛點頭,印象十分深刻。
4、藉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①多媒體投影詩人,介紹其生平簡歷和古詩的創設背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情感。②學生吟誦古詩時,播放古箏的高山流水,使學生在想象的意境中充分展現自己的情感。
5、學習古詩後,我鼓勵學生根據古詩意思編一個小故事,學生一邊編故事一邊重溫詩意,一舉多得。
6、能注意形近字的對比練習。如“離和籬”、“疏和蔬”,為以後的考試打下良好基礎。
遺憾之處也是有的,分別是:
1、解題時給學生自己思考的`時間不多,教師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擔心學生不能順暢解題。現在想想,如果多給些時間,給學生正確的引導,他們應該可以憑自己的能力解題的。
2、製作課件時應注意選擇圖片與教材的統一,在教“籬落疏疏一徑深”一句時,我選擇的圖片中的小路不夠深遠,不能體現出“深”,以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
3、根據古詩編故事的環節是想鍛鍊學生表達能力,但是因為開篇時用時較多,此環節沒能展開訓練,要是時間可以多一點的話就聯絡得更充分了。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自學生字“籬、徑”,理解“疏疏、一徑深、急走”等詞的意思,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有感情的誦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掌握一定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情感,並有感情的誦讀詩文。
教學準備:課件、古箏曲。
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題,介紹詩人
1、匯入:春天來了,萬物復甦,一切都是那樣生機勃勃,早就聽說咱們班的同學個個都是小詩人,誰能背誦一首描寫春天的詩?
生自由背誦
今天,我們就學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板書課題)。
2、解題:自己讀一讀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生質疑,師幫助學生解題
新市:湖南省攸縣北。宿:住宿。
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
師指導讀詩題:宿/新市/徐公店
3、師:是誰住在了新市的徐公店裡?(生:楊萬里)
師板書:[宋]楊萬里(出示課件)介紹楊萬里
二、初讀,感知古詩大意
1、故事入詩:那一天,楊萬里吃過午飯,走出客房,漫步來到徐公店後門外,欣賞周圍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請同學們自己去讀讀詩句,注意把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
師範讀,指導讀出節奏,要有停頓。再指名讀,齊讀。
三、細讀,理解詩意
1、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再自由讀一讀詩,說一說你的眼前浮現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知道的?
生髮言,師板書: 籬落 一徑
樹頭花落
兒童 黃蝶
菜花
“小徑”一處,師引導學生聯絡“遠上寒山石徑斜”來理解。
2、這些景物組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細讀詩句,填空:(課件出示)
( )的籬落 ( )的小徑 ( )的樹頭
( )的花 ( )的兒童 ( )的蝴蝶( )的菜花
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
(1)出示前兩句中的景物
生彙報,(師:從哪知道的?)
師相機完善板書:疏疏 深 未成陰
師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子尚未成蔭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暮春時節的鄉村畫卷。我們能不能試著讀出這種靜態的美?
指導朗讀,指名讀、範讀
(2)課件出示後兩句的景物
學生填空、交流,板書:急走 追 飛入 無處尋
師:詩人用短短的14個字,就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幅動態的兒童捕蝶圖,我們應該帶著什麼樣的感情來讀這兩句?(愉快、高興)
3、回讀:有感情地讀整首古詩。(指名讀)(配樂)
四、品讀,體驗情感
1、師:讀著詩句,我們就彷彿跟隨詩人欣賞到了鄉村的田園風光,誰願意把欣賞到的美景完整地說給大家聽。(指名說整首詩的意思。)
2、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美景?(播放動畫課件)
3、如果你是詩人,看著這樣春意盎然,詩情畫意的一幕,你會想些什麼?有什麼感受?(生交流)
師引導:對大自然的熱愛,童趣的可愛。
4、讓我們帶著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能背下來的同學可以背。
五、延伸,課外作業:
師:一首詩,既是一首歌,一幅畫,也是一個故事。我們今天的作業就是可以把這首詩改編成一首歌唱出來,也可以創作一幅古詩配畫,還可以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幻燈出示)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交流課)
4月21日,我在本校給三年級學生講了《宿新市徐公店》一課,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以“讀”為切入點,注重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和體會古詩意境。古詩教學的關鍵是領會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而“讀”又是達到這些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有意讓“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學生先是初讀感知古詩大意,這樣就掃清了文字障礙,接著再細讀,理解古詩意思,然後是品讀體驗情感階段,最後誦讀,在音樂和動畫的伴隨下,引導學生把體會到的透過誦讀表現出來,從而受到美的薰陶。可以說,學生是在讀中入境,在讀中生情,也是在讀中賞文的。
二、巧妙的設計使學生輕鬆突破難點。如第三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在自讀中想象詩中的景物,當學生找到景物後,再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找處作者在詩中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如學生找到“籬落”,作者描寫的是什麼樣的“籬落”?學生找出“疏疏”的籬落,這樣學生透過細讀,很容易找到景物,並找到作者的描寫,進而理解了古詩的意思,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當然,有優點就有不足,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同時,我沒有讓學生結合畫面來理解,本來大螢幕上就準備了圖片,但我並沒有充分使用它,使它形同虛設,如果在學生理解不到時,指指畫面時學生就能一下子明白了,這是教學的失誤之一。還有,對於“樹頭花落未成陰”一句,學生理解並不到位,我想是由於學生對於古詩中所描繪的時間理解不清,我應該指出“暮春”時節是什麼時候,這樣學生就能更好的理解這一句了。此外,還有一些細小的問題,如配樂沒到位,我的語言不夠精煉等,這些都是我以後在教學中應避免的。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5
一直以來我對古詩教學感到棘手。如把字、詞、句的意思嚼碎了餵給學生,“填鴨式”地教學,學生學得苦,我教得也累;如放手讓學生去自學,教師不講或少講,又怕煮“夾生飯”。於是我上網收到了陳麗婷老師的《古詩兩首》的授課實錄,受她的啟發,我在教學時,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得到極大空間的發揮。
在學《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一上課,我是這樣匯入的:前面的兩篇課文作者都是用優美的詞句來讚美春天的勃勃生機,萬物復甦,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是透過詩的形式來描述眼中的暮春的景色,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雙眼聽我詠詩。然後讓學生把剛才想到的景象描述出來,內心看到什麼就說什麼。同學們暢所欲言,很快就把詩的大意描述出來了。最後再透過圖畫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意,欣賞詩的美,瞭解詩人眼中樸實的美。效果非常好。
在教學的最後一環節中,我採納另一位老師的方法創編古詩。我說:“詩人楊萬里住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就寫下了這首古詩。寫得可真美呀!其實,你們也可以寫出這麼美的詩句的,真的!”話音未落,下面質疑聲彼此起伏“啊,我們也能?”“太難了!”“不可能!”……
望著孩子們邊說邊搖著頭擺著雙手的可愛樣子,我笑著說:“行,咱們不寫詩。但是,來試著創編這首古詩的後兩句總行吧?小朋友,想一想,假如你就在菜花園中,你可能還會遇上哪些可愛的小動物?並和它們玩耍呢?”只見同學們各個沉思著,一個可愛的小女孩首先站起來說:“我捉螞蚱玩。”“我捉青蛙玩。” 一個男孩搶著說。“青蛙是益蟲不能捉”有人冒出一句來。“我知道,我只是和它玩,不會傷害到它的。”“我追我家的小黃狗” ……
我趁熱打鐵,讓同學們仿照古詩後一句,在小組中試著創編詩句。一個孩子寫道:兒童急走追黃狗,鑽入草叢無處覓;另一個寫的是:兒童急撲捉青蛙,跳入蓮池無蹤影;……
看到學生越超越課本的創作,我感到很慚愧:不是咱的孩子們沒有想象,沒有創新,而是老師指導的不夠到位呀!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6
高年級組"古詩教學中品味生活情趣"精品課程研究到現階段已摸索到此類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模式:讀通詩句——讀懂詩意——讀出畫面——讀悟詩情——發現感受情趣。
1、讀通詩句是為了讓學生讀準字音,在讀順讀熟全詩的過程中大致感受詩意,整體把握全詩主要寫什麼內容。
2、讀懂詩意是指逐句理解詩句意思,特別要解決一些難理解的字詞。學生只有在清楚了詩句表達的意思基礎上,才能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感受詩中美好意境。否則,一些詞語意思不明瞭,想象畫面必然受阻礙。例如:“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中“籬落”“疏疏”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首先讓學生明白“籬落”是指籬笆,“籬落疏疏”是指籬笆什麼樣子呢?這時學生聯想“稀疏”一詞可想到是指籬笆稀稀疏疏的樣子,腦海中自然形成畫面。
3、讀出畫面是在理解了詩句基礎上,透過想象詩句中描繪的畫面來感受詩中意境。這個環節中要正視學生運用詞句口頭描繪美景能力參差,而且在口頭描述時想象的畫面受時間與心情緊張影響,想象的畫面片斷、模糊,書面寫作大腦處於深度思維狀態,想象的畫面就更清晰、豐富,而且在寫作時字斟句酌語句表達自然更好。因此教師不必過高期望學生能描述得像寫景作文一樣語句情境優美。教師還應適機引導學生想象的視線關注整個畫面,如:學生想象“樹頭花落未成陰”的畫面時,看到枝頭新葉展開,翠綠鮮嫩,但對樹下景象會忽略,可強調讀“樹頭花落”提示學生:“樹下又是怎樣的美麗景象呢?”在這一環節最後將準備好的課件相應美麗春景配上優美的音樂展示給學生,以補充學生的想象,真實的畫面與音樂帶來視覺、聽覺衝擊,使學生沉浸在詩中意境,從而也培養了對美的感受能力。
4、領悟詩情,言為心聲,詩情也即詩人作此詩的感想心情,領悟了詩情也就領悟了詩人為什麼要選擇這些內容來寫。兒童追黃蝶看是很平常的小事,在學生眼裡覺得是小時幼稚天真的行為,學生往往覺得不值得寫將其忘記。但詩人卻從這樣平常小事中感受到了快樂,也帶來了詩人對童年童趣的回味,才以詩寄情。由此教育學生要像詩人一樣善於細心感受生活中平常小事帶來的樂趣,要培養善於觀察感受生活的能力。
5、發現感受生活情趣。引導學生將視線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回憶發現以前不為注意的生活小事,重溫其中樂趣,達到擴充套件作文內容,主動描寫生活情趣目的。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課堂表現出對於發現尋找生活中快樂有趣的小事思維沒開啟。問題原因也許是因為平時不太留意的小事已被遺忘,記憶中的感受不深刻,所以一時想不起。此時我應趁此良機讓學生警醒到自己平時確實沒注意觀察生活,沒重視感受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作文內容不豐富,表現不出生活。讓學生知道生活即作文。
留心觀察感受生活的能力不是一兩節課能培養的,教師要有意識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在課上課下隨時領著孩子們去觀察感受,並透過日記及時記錄下來,能力才真正形成。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7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
抓重點詞,感受詩境。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透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這樣,學生體會了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到孩童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以讀為本,增強教學效果。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絡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意境,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8
對於語文教學來說,古詩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對於有一定教學經驗的老師來說,我們會總結出古詩教學的一些套路:一把詩歌讀準確,讀流暢;二讀出詩歌的節奏;三理解詩歌的意思;四總結詩歌表達的感情。
對於有著5年教齡的我來說,古詩教學也算是比較熟悉的了。可會上不等於能上好,如何上好一節古詩課還是有很多考究的。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我們採用了網上教學,因為電視直播上午有點卡,剛好下午有一節語文直播課,我講了《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
第一次直播授課,我還是做了精心準備的,所以效果還是不錯的,受到了很多家長的好評。整節課下來,我自我感覺總體還可以,但是其中有一個環節進行得不是特別滿意,那就是第三個環節。第三個環節是理解詩歌的意思,我解釋了重點詞語的意思,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插圖理解詩歌的意思。但現在詩歌教學我們不僅僅要求簡單理解詩歌的意思,而且還要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所以我們在詩歌教學中我們經常會問到的一個問題是,讀了這句詩,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同樣的我也是這麼教學的。理解完這首詩的意思之後,我讓同學們閉上眼睛,聽我朗讀,邊聽邊想象畫面。朗讀配樂,我讀得語速也比較慢,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碟,飛入菜花無處尋。讀完之後我說,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說一說你剛剛看到了什麼畫面。
有的說:就像我站在旁邊,
有的說:我在追黃碟時差點摔
有的說:有一條小路特別長
有的說:我看到了稀稀疏疏得籬笆
從學生的回答來看,畫面都是片段式的。我接著說,能不能把你看到的畫面說得更全面點,詳細點。
有的說:我看見有一個兒童,飛快得去追一個黃碟,結果黃碟飛入菜花裡,小孩就很著急,很傷心。
有的說:我看見了稀稀疏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我還看見了一個兒童在追蝴蝶。
聽到同學們這麼說,我開心了許多。可是距離我的期待還差那麼一些。如何引導學生說得更完整,更詳細。我接著說:有的學生說得時前兩句詩描寫的畫面,有的時後兩句詩的畫面,還有同學能再詳細一些嗎?經過我這樣又一次的強調,終於有同學說出了相對比較完整的畫面:在一個農舍裡,看到了稀稀疏疏的籬笆,悠長的小路,一些新發芽的樹枝,我看見有一個兒童,飛快得去追一個黃碟,結果黃碟飛入菜花裡。雖然有同學說出來,但我能感覺到這種相對比較完整的畫面只有個別同學能夠說出來。並且花費了這麼長的時間。
這節課結束了,我不禁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讓學生想象畫面,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描繪的畫面,這是學生學習古詩很重要的目標。可是如何讓學生能夠順利地達成這一目標呢?我開始回顧學生的答案,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答案都是一個畫面,一個實物。之後我又看到了課件上的板書:
靜景:籬笆 小路 樹
動景:兒童 蝴蝶
我不禁有了新的思考,學生之所以回答的不夠完整,很大的原因在於沒有抓手,如果我在提問你的腦海中彷彿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之前,先做一個這樣的梳理,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物?然後根據這些景物讓學生再去想象畫面,我想大部分同學應該都會有一個更豐富、更完整的畫面。
新的嘗試我怕還沒有做,未完待續,期待新的嘗試之後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經驗+反思=成長。反思是一名教師成長的重要途經,成長,我一直在路上,反思,我會堅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