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一、《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從把握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絡開始,從分析它們的相似之處入手,透過學生聯想、猜測、觀察、類比、對比、類推、驗證的過程中總結出了比的基本性質。由於在推導比的基本性質時要用到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絡,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因此教學新課時對這些知識做了一些複習,引導學生回憶並運用這兩條性質,為下一步的猜想和類推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事實也證明,成功的'鋪墊有利於新課的開展。學生透過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絡,透過類比,很快地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整節課無處不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時不滲透著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不論是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的語言描述,還是對化簡比的方法的總結,都留下了學生成功的腳印。學生學的輕鬆,教師教的愉快!

  二、注重練習題的設計,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練習題的設計應強調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在教學中我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學生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題目,在這些題目中,讓學生愉快地掌握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有了學生第一印象的掌握,有助於今後的練習。

  三、培養想象。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啟發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實現知識的創新。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對比、分數、除法進行比較分析,理解相互間的聯絡,複習分數的基本性質、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完成填空題,促使學生產生聯想,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比有什麼樣的性質?從而創設一種呼之欲出的情景,使學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積累比較豐富的表象,進而產生豐富的想象,形成比的基本性質概念。

  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是數學的抽象性、嚴密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又常使學生難以理解,甚至望而卻步。因此本節課我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導學生用一系列的猜想來提高興趣,增強數學的趣味性,從而引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有了興趣做支撐,後面的新課學習就積極主動。

  總之,教學中我著力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力求使學生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情感態度方面得到均衡發展,但課中也存在遺憾,在以後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在知識點和概念上表述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