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有關於《雲雀的心願》的教學反思

於《雲雀的心願》的教學反思

有關於《雲雀的心願》的教學反思

  學習了《雲雀的心願》一課,學生都明確了雲雀的心願:到沙漠去植樹,把沙漠重新變成綠洲。這時突然有一位學生舉手提問。

  生:老師,雲雀的心願能實現嗎?(這一問激起千層浪,學生議論紛紛)

  師:這位同學問得非常好。雲雀的心願能不能實現呢?我們大家來討論一下,認為能或不能都要說出理由。

  生:我認為不能。雲雀那麼小,靠它把一顆一顆種子銜去種,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呢?

  生:我認為能。課文中講雲雀和它的夥伴一起去,不是靠它一個人。人多力量大。

  生:我認為不能。沙漠裡風沙那麼厲害,雲雀還沒飛到就給風沙刮跑了。

  生:我也認為不能。這是童話故事。童話是編出來的,不是現實。(說“能”的同學越來越少)

  師:雲雀的力量是太小了,沙漠的風沙又太厲害了,有沒有別的動物來幫忙呢?(學生們一下子又紛紛舉起了小手)

  生:小兔會來幫忙,小兔喜歡大森林。

  生:老虎會來幫忙,老虎是森林裡的大王。

  師:除了這些小動物,還會有誰來幫忙呢?你們會去嗎?為什麼?

  生:我會去,因為森林是個大水庫,是大空調器。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

  生:我會去,森林能為我們提供新鮮的空氣。

  師:你們真好。除了同學們會去,還有哪些人會去呢?

  生:所有學了這篇課文的小朋友都會去。

  生:我會讓我周圍的小朋友都去。

  生:社會上的人也會去的。我從報紙上看到現在許多沙漠地區已經在植樹造林了。

  生:對,我也在電視裡看到過。

  師:是啊,現在人們都知道了森林的重要性,於是大家都會行動起來植樹造林,把沙漠變成綠洲,讓森林為人類造福。那麼你們說,雲雀的心願能實現嗎?

  生:(異口同聲地)能!

  【反思】

  學生的知識不是靠簡單接受得來的,而是每個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建構的,也就是說把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知識之中,從而使原有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或者得到整合和發展。在這一建構過程中,學生的原有認知與新認知肯定會產生矛盾與衝突,從而引發思考,也就是反思。正因為如此,課標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在以上學習過程中,學生把新學來的知識“雲雀到沙漠植樹,把沙漠變成綠洲”與原有認知“雲雀的力量小”、“風沙厲害”、“童話故事”等進行對比,引發了批判性反思“雲雀的心願能實現嗎?”我首先抓住這一契機作出肯定,然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由雲雀拓展到小動物,由小動物拓展到人,由課堂拓展到社會。把雲雀的心願拓展為所有動物,所有地球公民的心願。植樹造林,不應僅僅是雲雀的行為,而應是所有地球公民的行動。因此,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在所有地球公民的共同努力下,雲雀的心願一定能實現。這樣就使得學生原有的認知得到了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