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現象複習教學反思
《聲現象》這章內容相對簡單,重在理解與記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聲現象複習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一、設計思路:
本節課按照開放、高效的思路設計,儘量讓學生多活動、多思考、多回答,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我用幾種聲音引入,與學生一起復習本章內容,讓學生設計知識結構,教師點撥其中兩個重點,講解第二重點內容時,讓學生設計實驗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係、響度與振幅的關係,再讓他們展示出來實現知識共享。最後透過四個典型例題和練習題來鞏固本章知識點。
二、發現的問題:
複習課的要求是既要把複習重點讓學生掌握,還要做到提高課堂效率。針對這樣的目標我發現我在講這一章出現了諸多問題,聲現象內容比較簡單,但是知識點較多。我在教學中發現給學生講解聲音的特性概念浪費了很長時間,有點越講越亂的感覺,課堂氣氛也不太活躍,進度比較慢。我的教學目的是透過這節課的複習再次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更深刻理解以前所學知識,提高觀察比較、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探究意識、創新意識。但是學生最後掌握的情況不太好。
三、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複習知識點較多時,要分清重難點,分清主次。對於簡單的可一掠而過、對於重要的、難理解的概念重點複習,並對學生加以強調。例如對聲的產生問題就沒有必要重點講解,進行沒有必要地重複,佔用了寶貴的時間。而對於聲音的三要素的理解則需要原原本本、從頻率、振幅概念的理解到音調、響度和音色都要給學生複習,學生才能對這個難點理解清楚。
教學時應瞭解學生已有的基礎,儘可能地有針對性地選取習題,培養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理論知識的能力和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宏觀現象理解微觀知識,應該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安排、處理教材,不能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意願組織課堂教學。
對於其他教師給我提出的缺點我一定虛心接受,儘快改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吃透中考標準,蒐集典型習題,利用“班班通”的`有利條件,既來增大教學效率,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樹立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利用提前預習等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學習知識的學習方式。
反思:
聲音的傳播速度中要注意強調不同的聲音在同一介質、同一溫度下傳播速度相同。本章的重點是聲音的三個特性,即:音調、響度、音色,以及它們各自的決定因素。在聲現象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有關回聲定位的計算。對於路程、速度、時間三個物理量,學生只是在小學學過,但還沒有學過用字母表示,所以是學生的難點。另外,這裡的計算是學生學習物理應用題的第一次規範化計算,在教學中要循序漸進,強調物理計算題與數學的區別,規範學生的解題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