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教學元角分的反思

教學元角分的反思

教學元角分的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關於教學元角分的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篇一:教學元角分的反思

  《元、角、分——用小數表示》是小學數學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應用”中的第一個內容,也是學生第一次在學習中遇到小數。在教學本節課前,學生已經認識了人民幣,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小數,在現實生活中又有著廣泛的應用,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經接觸到小數,他們經常有機會到超市去,看到各種各樣商品的標價。因此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基於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結合商口價格進行小數的初步認識。

  (2)會讀商口價格中的小數,並能說出表示的實際含義:幾元幾角幾分。

  (3)能把“幾元幾角幾分”用小數表示成用元做單位的形式。

  (4)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樂趣,發展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上下來覺得比較成功的有:

  1、充分運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促進有效的遷移。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讀出商品標價(小數)、表示幾元幾角幾分以及商品價格的簡便寫法等,對學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我在課前明確教材內容中的知識要素,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尋找數學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有機聯絡的切入點,使學生主動地探索新知,順利地完成新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

  2、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感受數學的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對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因此本節課一開始就創設學生非常熟悉的水果標價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結合商品價格進行小數的初步認識。當學生會讀商品標價以及知道其實際含義時,讓學生拿出自己從生活中收集的商品標價進行鞏固練習等等,都是聯絡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不足之處:

  上課的時候我很是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儘量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但在教學過程中,我都是在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去講,教案意識還是比較強,所以每個環節都比較匆忙。怎樣在以後的教學中,把教學做得得心應手,手到擒來,使教學過程豐富起來?還需要進一步鍛鍊。

  篇二:教學元角分的反思

  《元角分的認識》是一年級第二冊的內容,13種人民幣的面值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調查中不難發現,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是浮淺的,而且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會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而一年級小學生又缺乏購物的社會經驗。本節課正是從學生這一原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做了生活化、活動化兩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並從中滲透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進行了民族精神及愛國主義教育。

  1、 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人民幣。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活動,活動是教學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態。本課教學中我努力轉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創設直觀情景,引導學生認識13種不同的人民幣;創設問題情境,為13種不同的人民幣進行分類,揭示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創設活動場境,對人民幣的換算、數人民幣,揭示不同的付錢方法和元角分的進率。學生在設計的教學活動中,主體參與、合作交流、發現探索、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聯絡生活,體現人民幣的社會價值。

  新課程強調:課程內容不能僅僅是來自“科學世界”的內容,而必須以“生活世界”作為背景和來源,課程才能夠真正成為溝通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橋樑。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觀察生活中購物的場景,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要用到人民幣。在此環節中我滲透了愛護人民幣教育,讓學生體會到人民幣是代表我們國家的貨幣,要愛護人民幣。加強了學生們的民族意識。其次,讓學生體會用多種付錢方法買東西,開拓思路,體現開放性、趣味性,找到最簡便的付錢方法,體現數學的簡潔美和實用性;最後組織學生模擬購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生在買的同時,經歷了用一定數量的錢買單一物品或多種物品、付錢、找錢的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有關知識,提高了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

  篇三:教學元角分的反思

  本節課是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的第二課時,教材在認識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幣間的換算的基礎上,會進行一些人民幣的簡單計算;瞭解商品價格的表示形式;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精神。

  我在進行本節課的教學時,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教學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透過創設情境,幫聰聰、明明換錢購物活動,把整節課編成了一個故事,把知識穿成了串,溶於故事中,從而引導學生在數學故事中學習身邊的數學和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出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我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時,力圖體現以下幾個教學理念:

  一、注重趣味性,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針對一年級學生爭強好勝,樂於助人的特點,本節課運用多媒體課件,聲像並茂呈現給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以故事激趣匯入,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使學習成為他們迫切的需要。

  二、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自主性。

  我力爭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這一理念。讓學生透過擺、看、拿、想、說、換、比等形式,以及小組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不同的見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讓他們在活動中、遊戲中,輕鬆、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造性學的境界。

  三、突出實踐性,透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整個教學過程,貫穿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條主線,努力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去。從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在活動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並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在培養學生自理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篇四:教學元角分的反思

  201x年5月27日,我和南通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一(6)班小朋友一起,學習了《元、角、分的認識》一課。課上,我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交流,在快樂的氛圍中有效地習得新知,培養能力,較為圓滿地達到了預設的教學效果,同時,感覺尚有改進的地方。現將課堂教學反思如下:

  《元、角、分的認識》是一年級下冊的知識,本課的主要內容有:一、認識人民幣;二、元、角、分之間的進率。為了能讓教學過程既契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又能突出數學本質,引導學生主動習得新知,有效發展數學思維,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和預設:

  一是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新授和練習部分,我用低年級小學生都十分喜歡的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動物,編寫“青青草原”小動物們為災區捐款的故事情節,以此貫穿元、角、分的學習,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能將興趣持續保持到課的最後。再比如,透過學生“購物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活動中,體會、感悟到數學就在身邊,在學習成功的愉悅體驗中,數學活動經驗也得到了應有的積累。

  二是注重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有效整合,培養、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實踐證明,自主學習有利於學生獨立思維的培養,能有效彰顯學生思維的獨特性;而小組討論則可以讓學生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活躍的資訊交流過程中,不同的思維獲得碰撞,並能迸發出耀眼的思維火花。比如,立足於學生課前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積累,新授時,我讓學生基於各自的經驗積累,和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已經認識的人民幣有哪些,你是從哪裡看出它是多少錢的?再透過一起擺一擺、理一理等方法,理清1元2角的不同組成方法。自主學習讓數學思維得以點燃,合作交流又使數學思維不斷拓展、深入,兩者相得益彰,有效提升了學生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注重生活性與數學性的有效結合,努力實現生活數學向書本數學的提升。比如,課堂教學中安排的“擺1元2角”和“模擬購物”,兩個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過程,在營造高漲學習氣氛的同時,也是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運用與提升,因為,只有真正認識了“元、角、分”和真正理解了它們之間的數學進率,學生才能在實踐活動中思維活躍,表現積極。

  從課堂學生的反映來講,基本達到了上述的要求,學生在遊戲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並在互動交流中不斷有新的收穫。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常用的人民幣,較為熟練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進率,能用所學到的知識初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讓我比較欣慰。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肯定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懇請大家提出忠懇意見。

  謝謝大家!

  篇五:教學元角分的反思

  一、 教學設想

  “元、角、分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對人民幣已有了初步接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第一冊中學生已經認識了壹分、貳分、伍分、壹角等,但那時並不涉及進率和化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是認識貨幣單位元、角、分,會按人民幣的票面數值清點錢數。讓學生熟記1元=10角,1角=10分,並能進行簡單的化聚,同時注意滲透初步的估算思想。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 嘗試由書本數學想生活數學轉變

  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數學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數學和掌握數學。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取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置身於顯示的問題情境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人民幣又是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我注意課前滲透,課前讓學生自己去收集人民幣,收集的過程既是實踐的過程,同時又使學生在實踐中對人民幣有所瞭解。教學時,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人民幣來認一認,更為直觀,更貼近生活。在元、角、分的進率的教學中,讓學生在生活問題中親歷整個探究的過程。在鞏固練習中,又創設去超市購物的情境,讓學生模擬生活,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既體驗生活,又鞏固新知,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

  2、 嘗試由獲得知識結構向親歷探究過程轉變

  讓學生親歷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不僅是為了讓學生透過多種活動去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以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因為只有當學生可以用實驗得出的結論解釋現象並進行預測時,才達到本質上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學生掌握髮現、認識並理解數學的一般方法,學會在生活中發現並創造數學,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親歷探究發現的過程,已不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教學手段,而本身就是教學的重要目的。數學教學應該從重視獲得知識向親歷探究過程轉變。在"1元=10角"的教學中不是簡單地把知識結論告知學生,而是讓學生以多種方法付錢,引導學生髮現"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5角=10角","5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2角+2角+1角=10角"??從而自主地得出"1元=10角"。不但使學生學到了知識,並對1元為什麼等於10角有了本質的理解。

  3、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注意創設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自己去認識、自己去發現。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

  二、課後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積累的生活經驗,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緊緊圍繞重點、難點,注重聯絡生活實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1、根據學生實際,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由於人民幣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學生在日常的購物,在生活的環境中常常有機會接觸人民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再者,學生在第一冊中對人民幣已有了初步的接觸,認識了壹分、伍分、壹角等,這使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穿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情況,我注意正確把握教學起點。一開始就讓學生上前向大家介紹你認識的人民幣,大多數學生都能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原本不認識的學生一經其他學生的介紹也有了認識。整個認識各種面值人民幣的過程成了學生展示自己本領的過程,不但達到了教學目標 ,而且使學生心理上產生了成功的愉悅。

  2、注重聯絡生活實際,突破教學難點

  由於教學內容本身的特殊性,使本節課的教學能更容易地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同時,知識的獲得能從感性上升為理性,這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抽象的東西能以它蘊藏於其間的生活原有狀態呈現,在學生交流生活經驗之中提煉,這種知識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學生能輕鬆、自然地理解與掌握,並自覺轉化為一種生活的技能,學以致用。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元、角、分之間的進率,我把這一重點、難點的解決置於一個生活情境之中。由購買一元錢的玩具青蛙展開,1元錢你打算怎麼付,由於買東西,特別是買1元錢的東西,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碰到,於是便非常樂意參與,因而也想出了很多種不同的付法。這樣,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得出1元=10角,顯得水到渠成,並使學生對1元為什麼等於10角有了本質的理解。

  3、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數學的關鍵。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必須精心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探究願望,使他們的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在這節課中,我注意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例如在鞏固練習時,創設去超市購物的情境,模擬付錢。我不斷地啟發學生還有沒有不同的付法,學生想出了各種不同的付法,學生學得積極、愉快。

  4、存在的問題

  對人民幣的認識過於簡單,還可以從各種人民幣的票面特徵入手去認識,不但可以增加趣味性,還可以加深印象。練習形式還可以更新穎,更多樣,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