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九年級思想品德多民族國家教學反思

九年級思想品德多民族國家教學反思

九年級思想品德多民族國家教學反思

  教學之後寫教學反思有助於我們更好的進行下一次的教學工作,各位,我們看看下面的九年級思想品德多民族國家教學反思吧!

  九年級思想品德多民族國家教學反思【1】

  從事九年級思品教學多年,感慨頗多,,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品德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初中階段,上思想品德課的老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會適應社會等等方面,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為此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一直有這種說話法:“不會教書的教政治”,這就造成一些地方一些人對思品課的另眼相看,但是我認為,上思品課入門容易,但是要上好,上精,能讓學生沉著參加中考,並且自己的課堂魅力能征服學生就是一件難事。“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課本的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時時問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為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

  三、 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絡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初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品德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效果。

  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師生氛圍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

  我們教師要學會把所講的一套自己能首先做好,並且從心底尊重、理解學生,不斷研究、觀察瞭解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非常關注他們,平等對待他們,把民主觀念用在班級管理上面。回憶我的過去教學工作,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嚐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九年級思想品德多民族國家教學反思【2】

  樹立“依標扣本,不唯教材”理念;貫徹“以人為本”理念;聯絡時政,點選教材。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的建構,以“承擔責任服務社會”的理念為出發點,以“國情教育”為重點,以“實現理想選擇人生”為落腳點。為準確地把握《課程標準》和教材,適應有效教學的要求,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應結合思品學科的自身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教育教學,在教學中力求突出學科特點:

  一、樹立“依標扣本,不唯教材”理念。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學生是“用教材學”而非“學教材”。教材只是為學生的學、教師的教提供一種憑據,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教學中決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不是“唯一”。新課程強調的是要使教材同學生經驗與體驗建立聯絡,要搭建起教材內容通向學生生活實際的橋樑,為此,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就顯得很重要。比如:在學《走科教興國之路》一課時,結合“嫦娥二號”發射成功這一熱點時事,結合教材進行補充,這既抓住了教材的重點,又體現了時事,符合中考的要求,突出了思品學科的特點。所以,在以政治教材為綱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為學生創設一個廣泛的學習平臺。不管教學方法怎麼變化,沒有紮實的基礎是經不起考驗的,因此必須夯實基礎,提高技巧。每上一節課,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備課過程中做好“兩備”——備教材,備學生;抓好“三基”的落實,即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貫徹“以人為本”理念。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新課程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目標,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教師以新課程的這種理念做支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的人文性,營造出富有人文氣息的教學氛圍,才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和成長。學生是有思想的主體。學生接受知識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注意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認真貫徹“三為主”教學原則——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才能提升課堂效率,強化學生素質,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聯絡時政,點選教材。新課程強調:思品課必須迴歸生活,思品課的生命力源於社會,所以,必須聯絡實際,適時地聯絡社會熱點,將教材啟用,並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使學生獲得的理性知識轉變成為鮮活的永不枯竭的能力。俗話說“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所以,教師要及時聯絡身邊發生的事例,結合教材,尋找出二者之間的切入點,教給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九年級政治教學的一個重點。比如:第一課《在社會生活中承擔責任》可以結合的時事就是“抗洪救災”;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所結合的時事就是“兩岸三通直航”等;燦爛的中華文化所結合的時事就是“2010年世博會”等等。

  透過聯絡時政,點選教材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了教材的重點難點,又是學生感到學習政治並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