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分釦子教學反思

分釦子教學反思

分釦子教學反思

  教師的教學工作結束之後還要進行反思總結,找到教學工作中的好與不好。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分釦子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分釦子》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我始終以鼓勵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活動,探究發現,總結經驗,靈活運用。並從中引導,和幫助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但由於初次執教綜合實踐課,經驗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本次教學並非很成功,存在著許多不足,對此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總結以便於在下次綜合實踐課中能夠有良好的改進。

  1、首先在匯入部分,應更精簡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釦子已經有了瞭解和認識,所以在開課後,不必再重申,可以直接出示大圖片,讓學生直接進入觀察發現這一環節。直擊主題,開門見山。

  2、小組分工不是很明確。本節課的重要環節即是小組活動,亮點也在於此,但是學生對於小組分工起了衝突,個別小組因此沒有完成任務。我想,這裡我應該給與學生更加明確的任務,小組討論後由誰來說一說分類的方法,由誰來動手操作,由誰來檢查,最後由誰來展示彙報。這樣小組活動會更有秩序。

  3、板書不明確。本節課多用了課件展示,如能把分類標準一一寫在黑板上,學生就有了相應的理解和掌握的時間,課件展示速度快,而且不留痕跡,學生在最後應用的時候想找到標準卻無處可尋。以至於在活動二進行時,有部分同學分類沒有分到最後。

  《分釦子》教學反思

  《分釦子》是數學好玩單元的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劉老師的這節課整個過程體現了數學活動經驗是在數學活動中逐步積累的。

  課前互動環節透過找不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分釦子一開始,教師讓學生觀察帶來的扣子有什麼不同?接著提問如果讓你給它們分分類,你準備怎麼分?此環節,沒有讓學生體會到為什麼要分,可以讓學生觀察多一點的扣子,透過學生觀察釦子的擺放情況,發現這樣擺放太亂了,不容易看清都有什麼樣的扣子,激發學生主動分類的內在需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活動。

  分釦子的第一個活動環節,學生分成按形狀的不同分成了兩類,按扣眼數的不同也分成了兩類,分完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它們分的結果一樣嗎?在整個分類活動中可以透過想一想、說一說、分一分,使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分類標準不同帶來的分類結果的.不同。

  在學生掌握了分類的多種標準後,第二個分實物釦子的環節,及時讓學生在練習中運用知識、鞏固知識、消化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理解分類的數學思想,直觀感悟分類所帶來的好處。分釦子內容具活動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分釦子”的內容不能用“對或錯”來簡單的判斷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分的扣子”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絡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判斷,不斷地及時地最佳化自己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展。

  最後課堂回到了生活中,垃圾桶的分類、圖書館的分類、超市的分類,讓孩子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讓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有了新的認識,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好玩。

  《分釦子》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數學好玩——分釦子

  【教材簡析】

  實踐活動《分釦子》旨在引導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給紐扣分類,並在分類的基礎上比較交流,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讓學生經歷分類活動的過程,學會有條理地思考、表達。

  【教學目標】

  1、結合分釦子的實踐活動,瞭解分類是需要標準的,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2、經歷實際操作的過程,初步提高把握圖形特徵、抽象出多個圖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資料的能力。

  3、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4、在回顧、整理、交流活動中,初步學會全面合理地評價活動過程和方法等,發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分類的過程,體驗分類的結果。

  教學難點: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根據教材內容準備紙質釦子,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確定探究主題

  淘氣不小心把媽媽裝紐扣的盒子打翻了,釦子撒了一地,要整理釦子,我們來幫幫他好嗎?

  1、看一看(出示課件:釦子圖) 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說說自己的發現?(釦子形狀不一樣、釦眼數量不一樣)

  2、想一想

  引導學生想一想:這麼多的紐扣,怎樣才能一眼就能看出是什麼樣的紐扣。(把同樣的放在一起;把紐扣分一分……)

  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把紐扣分一分就更清楚了,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釦子。(板書:分釦子)

  (設計意圖)課前我用生活中的情境“紐扣撒了一地,需要整理”自然引入分釦子這一活動素材。透過學生觀察紐扣的擺放情況,激發學生主動分類的內在需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活動。

  二、小組合作,親歷分類過程

  (一)分釦子活動任務:按不同標準將釦子進行分類。

  1、議一議:組織學生討論分類標準。

  討論:你準備怎麼分?與同桌交流。

  引導全班交流不同的分類標準。(按形狀分;按扣眼數量分)

  教師在黑板上記錄不同的分類標準。(板書:形狀、釦眼個數)

  2、分一分

  小組合作要求 :小組同學先選擇一個標準進行分類,然後合作一起動手分一分。分完後,組內互相說一說是怎樣分的。

  彙報結果:觀察分的結果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演示)

  ( 不同的分類標準下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1)每種分法還能繼續往下分嗎?如果能再分下去,可以怎樣分?(引導學生髮現還可以再接著按不同的標準繼續分)

  (2)繼續分一分

  (3)小組彙報。

  請小組兩個同學在黑板上演示分釦子的過程,一人講解,一人動手分釦子。教師記錄分釦子的過程。

  板書:形狀→釦眼的個數 釦眼的個數→形狀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透過想一想、分一分,使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分類標準不同帶來的分類結果的不同。第二次分一分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可以按兩個指標作為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3、想一想

  (1)比較兩次分類,你有什麼發現?

  小結:按照“形狀→釦眼的個數”分類和按照“釦眼的個數→形狀”的順序進行分類,結果一樣。

  (2)提出問題:想一想,按照不同標準分下面的扣子,一直分下去,結果一樣嗎?(出示課件)

  討論:可以按怎樣的標準和順序分類。

  ① 想一想分類的順序,小組內兩人說一說。

  ② 用課件出示6種分類順序

  從形狀開始分:形狀→顏色→釦眼個數

  形狀→釦眼個數→顏色

  從釦眼個數開始分:釦眼個數→形狀→顏色

  釦眼個數→顏色→形狀

  從顏色開始分:顏色→釦眼個數→形狀

  顏色→形狀→釦眼個數

  (3)根據剛才的經驗猜想結果是否一樣。

  (4)全班分工,按不同分法分一分,看結果和猜想的是否一樣。

  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5)透過課件展示學生在6種不同分類順序下的分類結果,進一步感受結果的一致性。

  三、自我評價。

  (1)透過今天分釦子,你有什麼收穫嗎?還有什麼問題?

  (2)填寫“自我評價單”,同組兩人互相說一說,互相鼓勵一下。

  小結:同學們的收穫真不少。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分類。回家後,請同學們用你學會的分類方法,動手把自己的書桌整理一下。

  板書設計:

  分釦子

  形狀→釦眼的個數

  釦眼的個數→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