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導語:一個人身邊的位置只有那麼多,你能給的也只有那麼多,在這個狹小的圈子裡,有些人要進來,就有一些人不得不離開。 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四年級第二單元教學反思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四年級第二單元教學反思1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後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於: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範;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資料,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誌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四年級第二單元教學反思2
今天我上的是《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安全地生活》中的第一課《今天,你安全嗎》的最後一課時。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危險因素存在,小學生的行為能力還不健全,更容易受到意外傷害。因此要教給兒童自我保護的知識,培養他們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我設計本課活動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保險,明白買保險的作用;讓學生透過討論幾個典型的情景,學會如何與陌生人交往。我在教學實際過程中還特別注意了:創設師生、生生對話情境,激發情趣。
新課標強調構建互動的師生、生生關係和教學關係。在本次活動一開始,我讓一位同學扮演保險業務員,讓同學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保險業務方面的知識向這位業務員諮詢,角色的轉化,拉近了生生間的距離,學生特感興趣,很快進入角色,並列舉有的同學買了保險從中受益的例子,使本來很枯燥的由老師宣講保險知識,變成了學生主動去探求知識。本次活動中,我把生活中出現的碰到陌生人主動搭話、敲門、問路這些問題編成小品,讓學生討論生活中該怎樣和陌生人交往,讓學生在自己班中進行調查,直接獲取經驗,用活生生的事實告訴學生,和陌生人交往要講究技巧,講究策略。
反思整堂課的教學,我確實還存在不足:思維侷限於教材,活動的設計內容大都來自於課本,沒有尋找更貼近學生的例子;在實施過程中,沒有更多關注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對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沒有進行適當的調整。在今後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將著重考慮如何創設更適合學生的活動,透過教學活動去解決問題,更好的引導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去感受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