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領域垃圾分類教案範文(通用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健康領域垃圾分類教案範文(通用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健康領域垃圾分類教案1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人類的希望,把環保教育的著眼點放在幼兒身上是有現實和深遠意義的。環境保護教育應該從小抓起。透過持久的環保教育,使幼兒確立環保意識。
一、說活動目標
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在這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引導幼兒願意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說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2.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錄影短片(整潔和髒亂小區的環境錄影、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科技短片)。
三、說活動過程
1、第一環節:瞭解垃圾的來源。
播放錄影(錄影內容:整潔美麗的小區.又髒又亂、蚊蠅飛舞的小區景象),提問:"你們喜荒個小區,為什麼?垃圾從哪裡來?垃圾有什麼危害?
讓幼兒瞭解滿地的垃圾是因為人們不講衛生,隨意丟棄雜物而造成的。骯髒的環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許歲危害,使幼兒產生送垃圾"回家"的願望。
2、第二環節: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播放科教影片:垃圾的分類和處理。提問:"垃圾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透過短片讓幼兒瞭解垃圾的種類及不同的處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對人體有害,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有影響,從而產生分類丟垃圾的意識。
3、第三環節:送垃圾"回家"
幼兒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環保垃圾筒內。提問: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麼顏色的?你們能將這些垃圾送回它們的家嗎?
認識環保垃圾筒,瞭解綠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黃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紅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遊戲中,能正確分類投放,幫助幼兒樹立環保從我做起的意識。
第四環節:設計環保標誌。幼兒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環保標誌"。提問: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
鼓勵幼兒為環保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爭做"小小環保宣傳員"。設計環保警示標誌,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宣傳畫。
四、說教法學法
在這次活動中,我主要用的教學法是: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聽故事,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因此,我在這次活動中,我以遊戲、故事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設定適合大班年齡特點的"送信"形式,把幼兒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課題中。並在活動中,以遊戲、故事,提供大量實物,讓幼兒以操作貫穿始終。讓幼兒在活動中玩中學,玩中說,玩中做,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真正發揮教與學主動作用。
大班健康領域垃圾分類教案2
目標:
1.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樹立環保意識。
2.培養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等能力。
準備:
1.用廢泡沫、插塑積木等材料佈置成的“北京市”和“天津市”,其中“北京市”裡散亂地放著一些垃圾。
2.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壞燈泡和殺蟲劑、指甲油、摩絲瓶等。
3.5只垃圾分裝桶,上貼5種標誌
4.錄影機以及有關垃圾處理的錄影帶。
5.磁性圖片若干,一次性塑膠手套若干。
過程:
一、評選“衛生城市”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環境,啟發幼兒說說:你喜荒座城市?這什麼?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感覺怎樣?
2.請幼兒用貼五角星的形式評選“衛生城市”。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你們不選北京市?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會有什麼感覺?
4.教師小結:北京市滿地垃圾,又髒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天津市整潔有序,受人歡迎。你們想知道這個城市的垃圾都到哪裡去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錄影。
二、瞭解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方法
1.教師配解說詞,讓幼兒觀看有關垃圾分類回收過程的錄影片斷,然後說說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裡去了,垃圾回收後可以製成哪些新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誌。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標誌,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誌的含義,並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誌。
②講解“回收利用”標誌含義,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麼?(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
③啟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誌圖,並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麼?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④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⑤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淨化環境,保護資源。
3.遊戲:看誰做得對。
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三、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進一步分類
1.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貼有標誌的5只垃圾分類裝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誌分類。
3.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4.引導幼兒欣賞變得乾淨美麗的“城市”。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督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向父母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並付諸實踐。
大班健康領域垃圾分類教案3
設計意圖
遊戲時,回收管理員浩浩正在進行垃圾的分類回收:“老師,小朋友把垃圾亂放。這個塑膠瓶是可以回收的,他們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裡了。”我仔細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裡找到了很多像塑膠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我想,雖然我們在每個班級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兒對於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不是很清楚。《綱要》指出:“科學的內容要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從身邊的事入手。”活動的內容要建立在幼兒的一定生活經驗之上,是幼兒易於接受的。因此,我設計了這節活動,想透過這個活動,讓幼兒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經過回收處理後可以變成新的東西,認識迴圈再造標誌。
2.能夠正確區分出“廢紙、玻璃、塑膠、金屬”類的垃圾為有用垃圾。
3.養成回收垃圾的習慣,增強保護環境及環保從我做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調查表《垃圾有沒有用》。
2.“輪胎從回收到再生”的影片;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影片。
3.垃圾分類再生表。
4.可迴圈再造標誌。
活動過程
1.瞭解幼兒已有經驗
(1)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垃圾有哪些?你覺得垃圾有用嗎?集體填寫‖圾有沒有用》的調查表。
(2)集體看結果,請個別幼兒說明理由。
(評析:垃圾在人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幼兒都能列舉出許多。那這些垃圾到底有沒有用呢?幼兒的意見就不同了。透過調查表進行統計,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了鋪墊。)
2.知道垃圾可以再利用
(1)請幼兒動腦筋想一想:這些垃圾真的就沒有用了嗎?
a.觀看“輪胎從回收到再生”的影片。
b.討論:說一說輪胎是如何變成嶄新的橡膠製品的。
小結:很多垃圾回收後可以加工製作成新的東西。
(評析:透過觀看錄影,幼兒直觀地瞭解了有些垃圾經過回收、加工後可以變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個新的話題,這個環節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3.區分出有用的垃圾
(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覺得可以回收後再生利用的,請放到籃子裡。
(2)討論: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麼覺得它有用?
(3)看影片《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討論: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廢玻璃)字卡,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後可以做成什麼?
(廢塑膠)字卡,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塑膠做的?塑膠回收後可以做成什麼?
(廢紙)字卡,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紙製成的?廢紙回收後可以做成什麼?
我們再來看一遍課件(看課件時與幼兒一起講講)。
(5)幼兒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況。
(評析:在科學活動中,猜測驗證交流反思是4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小結知識點之前請幼兒進行操作活動,讓幼兒猜測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後加工成新的物品的,這樣一來,在進行驗證小結時,幼兒對知識點的印像就比較深刻了,也能及時地糾正自己的錯誤觀點。運用課件讓幼兒直觀地瞭解各種垃圾是如何進行分類的,比老師直介面述效果要好得多。)
4.認識迴圈再造標誌
(1)為了讓人們知道這些東西是有用的,還有一個標誌,我們來看一下。
(2)出示“迴圈再造標誌”。如果上面印有這種標誌的話,就千萬不能隨便亂扔哦!
(3)出示一些印有迴圈再造標誌的實物。
(評析:大部分幼兒對於“迴圈再造標誌”都比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並認識它,並通過出示印有這個標記的一些實物,加強幼兒對這個標記的印像。)
5.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尋找更多印有迴圈再造標誌的有用的垃圾。
活動反思
垃圾有沒有用?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這個問題是科學性比較強、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在活動前,我反覆思考,怎樣讓這樣一個比較枯燥的科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幼兒又能較好地掌握,達成活動目標呢。新《綱要》指出,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兒童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兒童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親身經歷真實的研究過程”,要讓兒童真正地“做科學”。因此,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利用多種途徑讓幼兒進行操作探索、交流討論。
於是,我設計了一份調查表和兩次操作活動,並對從網上搜集到的一些資料進行篩選,最後選用了一個“輪胎加工再生”的影片錄影和一個《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課件。在活動流程上,我先透過調查表引出活動內容,然後設疑“垃圾是否真的沒有用”?在觀看了“輪胎加工再生”的錄影後引出了活動的重難點“哪些垃圾是有用的”,接著透過操作活動、觀看課件、教師小結、糾正操作活動這幾個環節進行重點掌握。在活動的最後我還出示“迴圈再造標誌”,對幼兒的知識做進一步提升。透過這一個個逐步深入的環節,幼兒掌握的情況都比較好。
但每一個活動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活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促使我去思考、改進:在進行分類總結時,講到生活中的一些廢紙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有一個幼兒提到餐巾紙。由於我事先準備不充分,所以在幼兒提到這個問題時,我只是否定了幼兒的想法,但沒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相信也給這個幼兒留下了一個疑問。這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教訓:以後在活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特別是科學活動中的知識準備。這樣,當幼兒有疑問時,我就能及時地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引導。
大班健康領域垃圾分類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夠按照物體標記將相應的物體歸類擺放。
2、樂於參與數操作活動,鍛鍊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已帶領幼兒在園內撿拾過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垃圾標記,引導幼兒觀察認識。
師:今天,教師裡來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們是誰?他們的名字叫**標記。(幼兒先觀察再練習講述)
2、教師操作情境表演,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師:(以標記的角色講述)我今天是來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樣子和我長得一樣,請小朋友找到後放在我後面的籮筐裡,好嗎?
3、幼兒嘗試操作。請兩名幼兒上前看標記將可樂瓶和葉子放在貼有相應標記的籮筐裡,其餘幼兒在一旁檢查。(教師看操作情況給予指導)
4、幼兒立操作,教師提醒幼兒看清楚標記再擺放垃圾。擺放後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檢查操作結果。
5、延伸活動:帶領幼兒到居民小區撿拾垃圾並按類擺放。
大班健康領域垃圾分類教案5
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上分類垃圾桶的出現,媒體對環保的宣傳,幼兒對這一事物產生了興趣。針對環保是當今一大熱點問題,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滿足幼兒對環保知識的好奇,進行垃圾分類的學習。使幼兒透過主動討論、操作,知道垃圾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並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所以根據幼兒的需要開展了活動《垃圾分類》。
一、活動內容:
《垃圾分類》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汙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汙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活動準備:
1、佈置髒亂的小熊家和潔淨的小兔家
2、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毛巾架一個、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個小動物家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慾望。
2、教師介紹垃圾箱,幼兒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投放情況。在操作中學習正確分類。
3、根據幼兒投放垃圾的情況,提問:
(1)你為什麼要將這個垃圾放在綠(紅)色的垃圾箱裡?
(2)什麼叫可回收?
(3)為什麼不可回收?
4、昇華幼兒經驗,討論亂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僅不亂扔垃圾,還要少製造垃圾。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5、教師小結。
6、延伸:介紹垃圾分類的圖片,讓幼兒在課外連線。
大班健康領域垃圾分類教案6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主題活動“垃圾知多少”中的一個小活動,主題活動源於生活中多數幼兒出現了把廁紙垃圾、骨頭倒進了紙張垃圾桶的現象,並且不知道為什麼要分開放這些垃圾。所以我們一起了解了許多關於垃圾的初步知識:垃圾的產生、垃圾的種類、垃圾的處理方法、分類垃圾桶的作用與類別。本活動在瞭解垃圾分類的基礎上,幼兒按照類別分組設計垃圾桶標誌,並以遊戲的形式將周圍的垃圾分類投放。讓幼兒把學到的垃圾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把垃圾分類意識、環保意識植根於幼兒心中。
活動目標:
1、透過創設垃圾桶的分類標誌,增強幼兒將垃圾分類的意識。
2、給生活中的垃圾分類,讓幼兒瞭解垃圾分類的方法,並運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設計垃圾桶標誌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班級裡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餘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經驗準備:
(1)幼兒有初步的垃圾分類的知識,並瞭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的一日生活聯絡在一起。
難點:分組進行垃圾桶標誌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回憶去過的師大校園內的垃圾清理站,並說出師大院子裡有哪些型別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標誌的圖片(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教師: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幼兒:因為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類,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師:教室裡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我們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幼兒:三個,有放廚餘垃圾的,有放可回收垃圾的。
幼兒:還需要一個其他垃圾桶,放衛生紙、掃地時的渣子、灰塵。
2、設計垃圾桶標誌。
(1)利用牆飾中展示的分類垃圾桶圖片引出問題:如何區分不同型別的垃圾桶?
共有三種類型的垃圾桶:廚餘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教師: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分它們呢?
幼兒: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綠色作廚餘垃圾桶、紅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藍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師:這樣可以,可是我們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們怎樣讓他們一看就明白放什麼垃圾?
幼兒1:畫出來。
幼兒2:可以把垃圾的照片貼上去。
教師:貼照片也是一種辦法,今天我們來試一試用畫的方式。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誌。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教師:有三個垃圾桶標誌要設計,小朋友有十二個,怎麼來分工呢?
幼兒1:幾個人設計可回收垃圾桶,幾個人設計廚餘垃圾桶……
幼兒2:正好十二個小朋友,分三組,四個小朋友一組。每組幼兒是否又有分工?
教師:每組有四個小朋友,怎樣分工來做呢?
幼兒:有的來剪字、有的來畫畫就行。(教師引導幼兒協商分工的方法)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誌。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幼兒在設計標誌過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繪畫,一邊做一邊討論著教室中經常會產生的不同種類垃圾的畫法。
3、做好垃圾桶標誌後,玩“垃圾分類”小遊戲。
遊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於什麼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兒:可以,我來扔。
教師:你們捨得把它扔掉嗎?
幼兒:咦,捨不得。我們還做美工呢!
教師:鉛筆頭是什麼垃圾?
幼兒:有毒的。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裡有大量的鉛。
幼兒:鉛多了對身體不好,應該扔到有其他垃圾標誌的桶裡。
4、延伸活動。
給幼兒園的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鼓勵幼兒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裡,在生活中運用。
大班健康領域垃圾分類教案7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的危害,學會給垃圾分類。
2、知道垃圾可以變廢為寶,萌發幼兒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
2、各類垃圾實物若干。
3、用大紙盒自制的紅、黃、綠分類垃圾桶各一個。
活動重難點:
瞭解垃圾危害,學會保護環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課題。
1、我們的幼兒園美不美?你覺得什麼地方漂亮?(鼓勵幼兒大膽說出來)
2、但是呢,我們小朋友也發現了幼兒園有不美的地方。你覺得什麼時候我們幼兒園不漂亮(幼兒交流)老師也發現了,當幼兒園有垃圾的時候,花草被破壞的時候就不好看了。
二、看課件
1、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看一些圖片,仔細觀察,看你能發現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
(1)你們看見了什麼?
(2)有垃圾的這些地方給人什麼感覺?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3)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麼樣?
三、怎樣保護環境。
1、引導幼兒積極探討:知道了垃圾有這麼多害處,那麼現在和好朋友一起想一想,怎樣才能保護我們幼兒園的環境,讓我們的幼兒園變得更美呢?
2、師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都知道不能亂扔垃圾,垃圾要放進垃圾桶。可是垃圾有許多種,垃圾桶也有不同的顏色,你們知道垃圾應該怎樣放嗎?
四、看課件
1、認識三個垃圾桶,瞭解垃圾的分類。
綠色垃圾桶:它叫可回收垃圾桶,像紙類、金屬類、塑膠類、玻璃等是可以收回去經過消毒、加工還有用處的垃圾是它的好朋友。(請個別幼兒說說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
黃色垃圾桶:它叫不可回收垃圾桶,一些不能再利用的垃圾是它的好朋友。主要是廚房垃圾,如菜葉、剩飯菜、果皮等。(請幼兒說說知道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
紅色垃圾桶:它叫有毒、有害垃圾桶,廢舊電池。熒光燈、過期的藥品、化妝品是它的好朋友。
2、幼兒張貼垃圾圖片。垃圾桶就是垃圾的家,老師這裡有一些垃圾圖片,你們能幫助它們找到家嗎?找到了就貼到它的家裡去吧!(幼兒張貼如有錯誤請個別幼兒糾正,並說出原因。)
五、欣賞沒有垃圾的優美風景。
1、小朋友真能幹,如果每一個人都愛護我們的環境,那麼地球會變的怎樣呢?
2、(看課件)你覺得這樣的環境好嗎?每天在乾淨、漂亮的地方生活,心裡會是什麼感覺呢?
六、看課件,參觀環保小製作展,瞭解有些垃圾可以變廢為寶。
1、我們都知道垃圾危害著人類和地球上生物,但是有些垃圾還能變成寶貝呢?想看看嗎?
2、幼兒看課件後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延伸活動:為幼兒園設計製作環保垃圾桶。
大班健康領域垃圾分類教案8
一、設計意圖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隨著資源的不斷開發,資源浪費的日益嚴重,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結合《指南》精神,幼兒從小要樹立環保意識,中班幼兒對如何保護環境已有了一些瞭解,孩子們經常會說到:“我們要保持教室和幼兒園環境的整潔”、“不亂扔垃圾”、“不亂採摘花草樹木”……但在日常生活中隨手亂扔廢紙、瓜果皮、塑膠袋的現象依然存在。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開始關注細節,引導幼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幼兒從小懂得怎樣去保護環境衛生。
二、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誌和顏色。
2、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嘗試按標誌給垃圾進行分類。
3、在生活中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用行動保護環境。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垃圾要分類放到垃圾桶裡。
2、物質準備: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箱標記圖;課件。
四、活動重難點
1、重點:認識可回收、不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標記,知道亂扔垃圾會汙染環境,危害健康。
2、難點:將垃圾進行分類。
五、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瞭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會產生很多垃圾。像廢紙、塑膠瓶、過期食品、過期藥品、金屬材料、舊衣服等等。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小結:大量的垃圾如果不及時分類處理,會造成嚴重的垃圾汙染,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帶來很大危害。有些垃圾經過再處理後,可以成為生產原料或可再利用,有些垃圾對人體和環境會造成危害,則是有害垃圾。
(二)認識分類標記。
1、出示“垃圾桶”,讓幼兒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
教師:老師這兒有四個垃圾箱,請你們看看有什麼不同?這是什麼標誌?
教師:哦,原來垃圾是有分類的,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什麼叫可回收?什麼叫不可回收呢?什麼叫廚餘垃圾和其他呢?
2、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記
教師: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玻璃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廢電池、枯樹葉、嚴重汙染的紙)有哪些垃圾是廚餘垃圾呢?像小朋友們吃剩的蘋果,魚骨頭、菜葉,吃完的瓜殼果皮、吃剩下的飯菜都是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一般是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塵土、食品袋(盒)等。
小結:回收以後經過處理能在為我們用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回收垃圾箱中(紙製品、玻璃製品、塑膠製品、金屬製品、紡織品等);不可回收垃圾就是不能再被人們重複利用的,如廢電池、枯樹葉、花、草、嚴重汙染的紙等。吃剩的蘋果,魚骨頭、菜葉,吃完的瓜殼果皮、吃剩下的飯菜都是廚餘垃圾。
(三)遊戲:送垃圾寶寶回家
1、教師:老師這裡有很多垃圾寶寶迷路了,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們願意嗎?
2、幼兒操作,送垃圾回家。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了,以後我們都要按標誌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我們保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媽媽。
(四)學習垃圾分類兒歌
教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唸一念垃圾分類兒歌吧!
小朋友,講文明,垃圾分類要分清。
藍色大桶可回收,變廢為寶好顏色,
綠色大桶裝剩菜,變成肥料來灌溉,
紅桶垃圾最有害,電池燈管就是它,
灰色大桶裝其他,廢布舊物來安家。
垃圾分類要牢記,文明行為我做起!
(五)瞭解手機掃碼識別垃圾
教師:告訴你們哦,在手機支付寶上拍照或者輸入文字就能快速識別垃圾哦!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掃碼試一試吧!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同時也都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們更應當成為垃圾的治理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垃圾分類盡一份力!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參與垃圾分類,一起建設我們綠色美好家園!
(六)活動延伸:親子設計宣傳海報
教師:小朋友,回家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垃圾分類的宣傳海報哦!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一起保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