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計算機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計算機教案 篇1
教學目的:認識什麼是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的種類和防治
教學重點:病毒的特性,危害形式
一、病 毒 的 定義
從廣義上定義,凡能夠引起計算機故障,破壞計算機資料的程式統稱為計算機病毒。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國正式頒佈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資訊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在《條例》第二十八條中明確指出:"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資料,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式程式碼。"
二、病 毒 的 歷 史
1988年發生在美國的"蠕蟲病毒"事件,給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罩上了一層陰影。蠕蟲病毒是由美國CORNELL大學研究生莫里斯編寫。雖然並無惡意,但在當時,"蠕蟲"在INTERNET上大肆傳染,使得數千臺連網的計算機停止執行,並造成鉅額損失,成為一時的輿論焦點。 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現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當時軟體種類不多,使用者之間的軟體交流較為頻繁且反病毒軟體並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廣泛流行。後來出現的word宏病毒及win95下的CIH病毒,使人們對病毒的認識更加深了一步。 最初對病毒理論的構思可追溯到科幻小說。在70年代美國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書中構思了一種能夠自我複製,利用通訊進行傳播的計算機程式,並稱之為計算機病毒。
三、病 毒 的 產 生
1、開個玩笑,一個惡作劇。
2、產生於個別人的報復心理
3、用於版權保護。
四、病 毒 的 特 徵
未經授權而執行。一般正常的程式是由使用者呼叫,再由系統分配資源,完成使用者交給的任務。其目的對使用者是可見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式的一切特性,它隱藏在正常程式中,當用戶呼叫正常程式時竊取到系統的控制權,先於正常程式執行,病毒的動作、目的對使用者時未知的,是未經使用者允許的。
1.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可透過各種可能的渠道,如軟盤、計算機網路去傳染其它的計算機當你在一臺機器上發現了病毒時,往往曾在這臺計算機上用過的軟盤已感染上了病毒,而與這臺機器相聯網的其它計算機也許也被該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傳染性是判別一個程式是否為計算機病毒的最重要條件。
2. 隱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程式設計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式。通常附在正常程式中或磁碟程式碼分析,病毒程式與正常程式是不容易區別開來的。病毒一般只有幾百或1k位元組,而PC機對DOS檔案的存取速度可達每秒幾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轉瞬之間便可將這短短的幾百位元組附著到正常程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覺
3. 潛伏性 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統之後一般不會馬上發作,它可長期隱藏在系統中,只有在滿足其特定條件時才啟動其表現(破壞)模組。只有這樣它才可進行廣泛地傳播。例如:黑色星期五,“PETER-2"在每年2月27日會提三個問題,答錯後會將硬碟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號的星期五發作。國內的"上海一號"會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發作。
4. 破壞性 良性病毒可能只顯示些畫面或出點音樂、無聊的語句,或者根本沒有任何破壞動作,但會佔用系統資源。 惡性病毒則有明確得目的,或破壞資料、刪除檔案或加密磁碟、格式化磁碟,有的對資料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5. 不可預見性 從對病毒的檢測方面來看,病毒還有不可預見性。不同種類的病毒,它們的程式碼千差萬別,但有些操作是共有的(如駐記憶體,改中斷)。
五、病 毒 的 分 析
整個病毒程式碼雖短小但也包含三部分:引導部分,傳染部分,表現部分:
1、引導部分的作用是將病毒主體載入到記憶體,為傳染部分做準備(如駐留記憶體,修改中斷,修改高階記憶體,儲存原中斷向量等操作)。
2、傳染部分的作用是將病毒程式碼複製到傳染目標上去。不同型別的病毒在傳染方式,傳染條件上各有不同。
3、表現部分是病毒間差異最大的部分,前兩個部分也是為這部分服務的。大部分的病毒都是有一定條件才會觸發其表現部分的。
六、病 毒 的 命 名
1、按病毒出現的地點
2、按病毒中出現的人名或特徵字元
3、按病毒發作時的症狀命名
4、按病毒發作的時間
七、病 毒 的 分 類
按破壞性可分為:良性病毒,惡性病毒 按傳染方式分為:引導型病毒、檔案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按連線方式分為:原始碼型病毒、入侵型病毒、作業系統型病毒、外殼型病毒。
八、病 毒 發 作
⑴計算機無故宕機
⑵計算機無法啟動
⑶Windows3.X執行不正常
⑷Windows9X無法正常啟動
⑸微機執行速度明顯變慢
⑹曾正常執行的軟體常報記憶體不足
⑺微機列印和通訊發 生異常
⑻曾正常執行的應用程式發生宕機或者非法錯誤
⑼系統檔案的時間、日期、長度發生變化
⑽執行Word,開啟文件後,該檔案另存時只能以模板方式儲存
⑾無意中要求對軟盤進行寫操作
⑿磁碟空間迅速減少
⒀網路資料卷無法呼叫
⒁基本記憶體發生變化 根據上述幾點,我們就可以判斷您的微機和網路是否感染上病毒,如當前流行的Win95.CIH病毒,通常也會表現為某些應用軟體經常發生宕機。
九、計算機病毒的危害形式
破壞可執行檔案,使這些檔案不能正常執行。 破壞檔案資料,造成資訊的丟失。 破壞系統檔案或引導記錄,使系統盤無法引導系統。 破壞硬碟的主引導記錄或分割槽表,使系統資訊丟失。 破壞檔案分配表,造成資料的丟失。 佔用磁碟上的可用空間或在盤上產生坡塊現象,使磁碟可用空間減少。 佔用系統記憶體,使記憶體可用空間減少,造成一些應用程式無法執行。 對整張磁碟或盤上某個扇區進行格式化,破壞磁碟資料。 佔用系統時間,使系統執行速度減慢,降低工作效率。
十、計算機病毒的傳播與防治
1、計算機病毒的傳染途徑
2、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計算機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計算機的組成。
2、掌握開關計算機的方法。
3、瞭解在機房操作的要求。
教學重點
1、計算機的組成及其開關機的方法。
教學難點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教學用具
1、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複習上一節課的。
二、新授
任務一、瞭解計算機的作用
1、提問:到現在,你知道計算機有哪些作用?
(學生回答後,教師,並結合生活舉例)
2、教師強調,使學生認識到在當今社會和生活中,計算機發揮著其無可比擬的巨大重要作用。
任務二、認識計算機
1、展示計算機的組成部分及各自名稱。
(四部分)
2、介紹和學習四個部分的各自作用。
(傳遞資訊的方法、方式、技術)
3、教師強調。
任務三、學會計算機的開啟和關閉
1、學習和掌握計算機正確的開啟方法。
教師講解
演示
兩步驟
(要強調開機順序及開機後的相關要求:先開顯示器,後開主機;開啟之後不要動計算機任何部位,等待計算機自動進入)
2、桌面的簡單認識。
3、學生簡單滑鼠移動操作。
4、學習和掌握計算機正確的關閉方法。
教師講解
演示
四步驟
(要強調關機順序,要記得關閉顯示器,要讓學生知道主機會自動關閉,不用再按主機按鈕)
三、課堂
本節課所學知識及所掌握了的技能。
四、作業佈置
1、熟記計算機四個組成部分名稱及各自作用。
2、熟記計算機的開啟和關閉正確方法、順序。
教學反思
由於學生是第一次開機和關機,在按顯示器和主機電源開關的時候,有部分學生力度不到而打不開,也有部分學生沒等顯示器燈亮就去開主機了(有些是顯示器按鈕沒有按下,便去開主機,導致了順序顛倒),這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強調。
計算機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用計算機寫文章》是新時代出版社小學資訊科技三年級下冊的第11課的教學內容。
1、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拆分與合併的段落方法和文章段落格式、段落縮排的設定。它是學生學習WORD承前啟後的一個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剛剛學習了WORD中的文字塊操作。在這之後學生將學習WORD中的更加複雜的內容。
2、 透過動手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習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資訊科技已具備了一些學習能力。同時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易於接受新知識,個性色彩十足的word對此年齡段的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讓學生學會拆分與合併的段落方法。
2、學會文章段落格式、段落縮排的設定。
[技能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電腦的基本操作。
2、讓學生將所學WORD知識應用於實際。
[情感目標]:1、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和精神。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基於上面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讓學生學會文章段落格式的設定。
突出重點的方法:1、讓學生體會透過格式設定可豐富版面內容,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2、透過教學反覆練習,從而完成對教學重點的突出。
教學難點:學會設定正文的首行縮排的方法。
突出難點的方法:透過分組練習,小組長和教師的輔助,化難為易
本節課的課時設定是2課時 ,本課是第一課時。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本節課將採用“微課教學法”,並藉助網路電子教室,透過“微課”的模式匯入教學。
[學法] 學生的學習方法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協作學習相結合。用這種學習方法的優點: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在探究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熱情。同時,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協作技巧、人際交往能力,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學習。
六、教學資源 計算機網路教室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影片(一)
老師向學生展示一篇未經處理、修飾的WORD作文“倡議書”,然後再展示一篇已製作好的“倡議書”。問學生 “哪一篇對視覺衝擊更強烈,更有美感,為什麼?”,老師總結比較這兩者的區別,由此引出設定文章格式的重要性,引入本課課題《用計算機寫文章》
(二)探索新知,學生自主練習
影片(二)
1、老師演示如何將文章段落進行拆分和合並。老師教學生認識“回車鍵”和“退格鍵”。
2、教師透過網路電子教室將未經處理的“倡議書”的WORD檔案傳給每一個學生,並提出問題“我們應如何將它修飾處理成一篇有美感的作文呢。”教師安排學生分小組獨立完成。
3、提醒學生有些操作步驟忘了的可以看看課本69頁。
4、各小組長檢查自己組員完成情況並及時向老師反映。
5、老師點評。
影片(三)
1、老師演示:“如何標題居中” 教學環節
2、學生獨立完成:“標題的居中”任務。組長檢查完成情況。
3、老師請個別同學到在電腦上來進行操作演示給所有學生看。
(三)佈置任務,分組協作
任務:學生設定正文段落首行縮排2個漢字。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長可以幫助遇到困難的組員。
(可參照書本71,72頁書本知識完成)
2、老師檢查完成情況,並點評,請個別學生上機演示給其他學生,由學生點評。
影片(四)
1、老師其他二種對文章段落首行縮排2個漢字的方法。
2學生嘗試著這二種方法對段落進行首行縮排。
3、有時間可請學生機上演示給大家看。並由學生點評。
(四)課堂總結
1) 學生作品展示,師生共同評價作品,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
2) 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3) 課外延伸,激發學習興趣,課後,讓學生自己動手用電腦WORD軟體寫一篇短文,完成的 作品傳送到老師的郵箱上。
計算機教案 篇4
《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整體教學設計
一、管理資訊
課程名稱:《計算機專業英語》制定時間:20xx.9.1所屬分院:制定人:
二、基本資訊
學分:課程型別:計算機基礎課程學時:72先修課程:計算機資訊科技基礎授課物件:中高職學生後續課程:專業課程
三、課程設計
1.課程目標設計(1)能力目標
總體能力目標:能認識常見的計算機相關的單詞、短語及術語;能分析一定字數的與計算機專業相關的文獻,並能正確理解文意;能讀懂相關文獻。單項能力目標:
1)能認識計算機專業大部分單詞短語;2)能認識計算機專業相關術語;3)能寫出一些縮寫的全稱及含義;4)英譯漢一些短語及句子;
5)能寫出基本的硬體系統組成單詞;6)能寫出基本的軟體系統組成單詞;7)重點(轉載於:puters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透過英語文章瞭解計算機發展,硬體、軟體的基本結構,對計算機病毒介紹,並且掌握其中的英語單詞;進行聽力練習。
難點:利用英語學習計算機知識重點:理解專業詞彙?考核知識點及考核要求
單詞:熟練掌握相關單詞。
聽力:進行簡單對話的聽力練習。第2章ProgramDesign?教學目的與要求
透過英語文章瞭解計算機的`程式語言、資料庫系統,著重是計算機的系統的分析與設計介紹,並且掌握其中的英語單詞;進行聽力練習。
難點:利用英語學習計算機知識重點:理解專業詞彙?考核知識點及考核要求
單詞:熟練掌握相關單詞。
聽力:進行簡單對話的聽力練習。第3章Multimedia?教學目的與要求
透過英語文章瞭解多媒體的概念,介紹多媒體中的影片的編輯,並且掌握其中的英語單詞;進行聽力練習。
難點:利用英語學習計算機知識重點:理解專業詞彙?考核知識點及考核要求
單詞:熟練掌握相關單詞。
聽力:進行簡單對話的聽力練習。
第4章ComputerNetworkandE-commerce?教學目的與要求
透過英語文章瞭解網路和我們生活之間的關係,介紹電子商務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並且掌握其中的英語單詞;並且會書寫簡單的提單;進行聽力練習。
難點:利用英語學習計算機知識重點:理解專業詞彙?考核知識點及考核要求
單詞:熟練掌握相關單詞。
聽力:進行簡單對話的聽力練習。
?第5章ComputerNewtechnology?教學目的與要求
透過英語文章瞭解計算機當中的新技術,概括介紹一些新技術,並且掌握其中的英語單詞;進行聽力練習。
難點:利用英語學習計算機知識重點:理解專業詞彙?考核知識點及考核要求
單詞:熟練掌握相關單詞。
聽力:進行簡單對話的聽力練習。
三、考核辦法
1、本課程為考查課。
2、本課程採用筆試考察,評分按成績分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平時成績佔50%,期末考查成績佔50%。
四、學時分配表
五、推薦教材與參考書
(一)推薦教材
(二)推薦參考書相關的一些英語資料。
制定:趙偉審稿:審定:計算機應用專業指導委員會
計算機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資源管理器
2、學會多種方法啟動資源管理器
3、學會利用資源管理器檢視和管理檔案
教學重難點:
1、學生對資源管理器的認識與應用
第一節《開啟資源管理器》
一、情景創設,激發興趣
師: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多禮物,猜猜看是一些什麼禮物,《3、認識資源管理器》教案。其實禮物就在同學們的電腦裡面,請開啟"桌面"上的"禮物"資料夾去看看。
生:學生開啟桌面上的"禮物"資料夾,檢視各種型別檔案。
師: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管理檔案和資料夾的工具--"資源管理器"。
生:明白本課的基本學習任務。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師: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能幹,先把"資源管理器"找到,並開啟。
生:學生根據經驗操作,嘗試開啟資源管理器。
師:你是怎樣找到"資源管理器"的。
生:學生說自己的方法。
三、合作學習,釋疑解難
師:開啟資源管理器的方法很多,方法一:單擊"開始"選單,依次選擇"程式"子選單中的"資源管理器"命令,就可以開啟資源管理器。方法二:在任何資料夾的右鍵選單中選擇"資源管理器"命令就能開啟資源管理器視窗。方法三:在工作列的"開始"按鈕上單擊滑鼠右鍵,在快捷選單中選擇"資源管理器"命令。方法四:按住Shift鍵,在任何一個資料夾圖示上並雙擊滑鼠右鍵就可開啟"資源管理器"視窗,並直接進入該資料夾,教案《《3、認識資源管理器》教案》。
四、實踐創作,展示評價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種開啟資源管理器的方法,學生實踐創作,教師給予點評。
五、梳理總結,拓展延伸
教師指導學生梳理總結開啟資源管理器的方法,鼓勵學生繼續探尋其他開啟資源管理器的方法。
第二節《認識資源管理器視窗》
一、情景創設,激發興趣
師:你能給"資源管理器"視窗的各部分找一個合適的名字嗎?(大螢幕出示:標題欄、選單欄、狀態列、工具欄、資源管理器的工作區)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各部分的名稱,交流識記視窗各部分的名稱。
三、合作學習,釋疑解難
1、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各部分的名稱,講解標題欄、選單欄、狀態列、工具欄、資源管理器的工作區功能。
2、資料夾框中顯示了計算機中的磁碟或資料夾;有的資料夾或磁碟前會出現"+"號或"-"號。
請同學們用滑鼠單擊"+"或"-",看看他們有什麼作用。
3、在資源管理器右側的當前資料夾內容視窗中,資料夾的顯示方式有四種。
四、實踐創作,展示評價
學生根據本課的內容,找到並能認識瞭解各部分。
五、梳理總結,拓展延伸
教師梳理總結資源管理器中的標題欄、選單欄、狀態列、工具欄、資源管理器的工作區。鼓勵學生去探尋各部分的功能。
第三節《檔案的操作》
一、情景創設,激發興趣
師:使用"自定義資料夾"命令能使資料夾檢視看起來更像一個Web頁面,還可以為資料夾新增背景圖案和進行字型設定。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點撥資料夾的操作
1、自定義資料夾
2、選中檔案
3、剪下和複製檔案。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探究。
三、合作學習,釋疑解難
教師講解要點知識:
1、自定義資料夾的操作步驟
2、我們經常要對資料夾進行各種操作,如複製、貼上、重新命名等,在進行這些操作之前,首先應該選中要操作的一個或多個檔案物件,選中資料夾的方法很多,教師逐一介紹。
3、剪下和複製檔案
四、實踐創作,展示評價
學生具體實踐操作資料夾,教師指導並給予點評。
五、梳理總結,拓展延伸
教師梳理總結用"自定義資料夾"命令改變資料夾的風格;選中資料夾的多種方法;複製和剪下檔案的操作要領。引導學生拓展檔案的其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