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六年級下冊數學七單元的教案例文

六年級下冊數學七單元的教案

六年級下冊數學七單元的教案例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下冊數學七單元的教案例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並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1、匯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教師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形狀告訴大家,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圓形。這裡,教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表演活動,既直觀形象,又易於發現,進而抽象出“圓”。學生從“玩”入手,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後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裡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徵,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說說什麼是圓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裡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並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麼?學生說: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這裡透過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圓”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①徒手畫圓。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後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為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說、其樂融融。]

  ②用工具畫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③找圓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現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新知,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④遊戲趣味題。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遊戲。老師說,不管你站在什麼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麼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教師請學生邊點邊說明這點與圓的位置關係,同時給予評說。如學生點到“圓心”,師評說:“你很有雄心,喜歡別人圍著你轉,將來必成大器。”如學生點到“圓內”,師評說:“你比較守規矩,喜歡在一定的範圍內活動,將來不容易犯錯誤。”如學生點到“圓上”,師評說:“你做事很有規律,能夠遵循原則,同時與‘上司’相處喜歡保持一定距離。”如學生點到“圓外”,師評說:“你很了不起,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做事不願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喜歡創新,有開拓精神,將來定會大有作為。”……這樣教學,生動有趣,其樂無窮,激勵性強,學生樂學,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學生對圓、圓心、圓內、圓上、圓外等基本概念能夠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係。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