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快睡吧,小田鼠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快睡吧,小田鼠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快睡吧,小田鼠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快睡吧,小田鼠,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快睡吧,小田鼠1

  設計思路:

  《快睡吧,小田鼠》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作者採用詼諧滑稽的筆調誇張的描寫小田鼠如何磨磨蹭蹭,不肯睡覺,一連串拖拉的睡前行為,會使孩子提起閱讀的興趣。其中最主要突出的是小田鼠睡前的不良生活習慣,針對我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行為習慣,加上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本故事中主人公也有這樣的習慣,閱讀這樣的作品時幼兒會將小田鼠當作自己拖拉行為的象徵形象,展開回憶、聯想和心靈共鳴,是一篇蘊涵著深刻哲理的好教材。

  本次活動分為六個環節,第一環節,讓幼兒猜一猜田鼠爸爸媽媽的煩惱,結合了我們幼兒即將上小學的情況,引起幼兒觀看圖片故事的興趣。老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1上的內容中,讓幼兒瞭解故事講述的規律。第二環節,請個別幼兒來說說圖片2,使幼兒瞭解圖片中數字所代表的含義。然後讓幼兒分組對所提供的故事圖片進行欣賞,讓幼兒來看一看故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初步瞭解故事內容。第三環節是交流分享的過程,每組請一名幼兒來說說他們這組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讓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看法,其他幼兒可以補充說明。之後,在幼兒已經對故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完整欣賞故事,結合PPT讓幼兒完整理解故事。第四環節,讓幼兒圍繞小田鼠睡前的拖拉習慣進行討論,說說這樣做對不對,從而引到幼兒自身上,自己有沒有這個不好的習慣,有的話該怎麼做,睡前不該做什麼,在幼兒的討論和老師的小結中,讓幼兒知道睡前不應該做什麼,懂得我們要進入小學了,晚上一定要按時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第二天才會有精神去學好本領。

  內容與要求:

  1、看懂故事畫面,大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2、願意養成良好的睡前生活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睡前不該做些什麼,有良好睡前生活習慣。

  難點:能大膽用語言講述故事畫面,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講述故事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故事《快睡吧,小田鼠》PPT、故事圖片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小田鼠圖片)有隻小田鼠快上一年級了,每到晚上該睡覺的時候,田鼠爸爸和田鼠媽媽就開始發愁了。請你們猜猜它的爸爸媽媽為什麼發愁呢?(幼兒自由猜講)

  2、田鼠爸爸和媽媽到底為什麼要發愁呢?請小朋友們看看這個圖片故事,就知道了。

  3、(出示1)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圖,圖上有誰?在幹什麼?數字10代表什麼?

  【說明:透過情境引入讓幼兒對故事產生欣賞的興趣,並在老師的示範講述中,讓幼兒瞭解講述故事的規律。】

  二、生生互動

  1、(出示2)請個別幼兒說說圖中的內容。

  2、每組都有一份故事,需要一組的小朋友一起看,邊看邊講一講故事。

  重點:教師巡迴觀察引導,幫助幼兒看懂圖畫,發現小田鼠睡前一些拖拉的不良生活習慣。

  【說明:幼兒分組進行故事圖片的欣賞和講述,大概瞭解故事內容。在此過程中,提高幼兒的完整表達能力。】

  三、互動交流

  1、幼兒自由選擇一張圖片按照故事圖片順序進行講述。

  2、請2組幼兒進行故事理解後的.講述。

  小結:你們的故事講得真好聽,能有很優美的話來把故事講完整。下面我來講一講這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可以小聲地跟著老師一起說一說。

  師播放PPT,講述故事。

  【說明:由幼兒自願性地講述故事內容,體現合作性和創造性。在老師的故事講述中,對故事有個完整的認識。】

  四、情感遷移1、你喜歡小田鼠嗎?為什麼?

  小結:小田鼠一會等10分鐘,一會等9分鐘……一直拖拉著不肯睡覺是不好的習慣,爸爸媽媽也會很著急。

  2、你睡覺前有沒有拖拉的習慣?以後你該怎麼做?為什麼?

  重點:引導幼兒講,快上小學了,晚上一定要按時睡覺,保證睡眠質量。

  小結:我們要進入小學了,晚上一定要按時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第二天才會有精神去學好本領。

  【說明:由小田鼠的不良睡前習慣遷移到幼兒自身的睡前習慣,感受保證充足睡眠的重要性。】

  五、延伸:家園互動

  1、今天的故事名字叫《快睡吧,小田鼠!》,請你們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寫下來,明天拿來,老師看看哪個小朋友講的故事最好聽!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快睡吧,小田鼠2

  一、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發現小田鼠各種可笑的拖拉行為。

  2、結合生活經驗,想出各種幫助小田鼠改掉拖拉習慣的辦法。

  3、改變拖拉習慣,學會自我管理。

  二、活動準備:

  1、小田鼠、田鼠爸爸、田鼠媽媽手偶各一個。

  2、幼兒用書《快睡吧,小田鼠》。

  三、活動過程:

  1、演示手偶,減數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教師:晚上,天黑了,爸爸.媽媽會讓小朋友做什麼呀?

  教師(出示小田鼠手偶):小朋友,看看這是誰呀?晚上,它會做什麼呢?

  2、教師邊操作手偶邊講述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透過體溫,幫助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故事裡有誰?晚上該睡覺了,可小田鼠不肯上床睡覺,它做了什麼?

  教師:你覺得小田鼠有個什麼壞習慣?小田鼠爸爸.媽媽開心嗎?

  3、引導幼兒看圖閱讀故事,並圍繞故事內容進行討論。

  教師帶領幼兒邊翻閱幼兒用書邊講述畫面內容。

  教師:睡覺前,小田鼠拖拖拉拉地不肯上床睡覺,都做了些什麼?

  教師:睡覺前,小田鼠還要吃東西,小田鼠真的肚子餓了嗎?小田鼠真的需要拍九下球.給仙人掌澆八滴水.跟灰鼠大媽道七聲晚安……嗎?

  教師:拖拖拉拉的小田鼠,惹得爸爸.媽媽生氣了。它應該怎樣做,爸爸.媽媽才不會生氣呢?請你想個好辦法幫幫小田鼠好嗎?

  4、透過談論“拖拉”引導幼兒談談自己的習慣。

  教師:小朋友,你有拖拉的習慣嗎?表現在什麼地方?今後你想怎樣做?

  教師:你還有什麼好習慣?

  鼓勵幼兒大膽地交流,相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