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紅紅綠綠的西瓜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紅紅綠綠的西瓜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紅紅綠綠的西瓜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紅紅綠綠的西瓜,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意圖

  我選擇的是一個託班科學活動。首先,考慮到西瓜是夏季的一種水果,幼兒已經吃過,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如何抓住幼兒身邊熟悉的物體來開展教學,幫助幼兒對西瓜的初淺認識進行提升,是設計此活動的依據。其二,考慮幼兒普遍都喜歡吃西瓜,西瓜味道甜甜的,很好吃,這也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作鋪墊的原因之一。透過看看、吃吃、摸摸等多種感官感知西瓜,幫助幼兒提高講述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只有把握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其三,結合新《綱要》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普遍較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對事物的觀察還比較初淺等情況。基於上述三個原因的考慮,我選擇了此次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透過多種感官感知西瓜的基本特徵。

  2、願意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和感受。

  3、體驗吃西瓜時的愉快心情。

  教學準備

  西瓜若干只,(整隻西瓜和切開的西瓜),小刀一把,小盤子、毛巾幼兒人手一份。

  預設流程

  幼兒的學習教師的策略課後的分析

  一、以神秘的口吻,引出課題。

  二、觀察西瓜的外表、顏色、形狀等。

  三、觀察西瓜的內部。

  四、切西瓜,體驗與同伴一起分享的快樂。

  幼兒認識西瓜,並能主動問好!

  幼兒看、說、摸西瓜的基本特徵。

  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上認識西瓜的內部。

  幼兒品嚐西瓜。

  教師先將布蓋住。“哎喲,哎喲,搬不動。哎喲,哎喲,搬過來了!

  小朋友,猜猜是什麼?

  提問:①西瓜長得怎麼樣?

  ②它穿了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

  ③衣服上還有什麼?

  ④摸摸、抱抱有什麼感覺?

  呀!西瓜那麼重,裡面到底有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提問:①西瓜好吃嗎?

  ②味道怎麼樣?

  此處可讓幼兒猜後不開啟,讓幼兒摸、抱、猜,這裡面是什麼東西?

  此出提問有些難,幼兒的經驗還不夠。

  此處可以先不要讓幼兒看切開的西瓜,憑藉幼兒的已有經驗先說一說,然後再此基礎上提升經驗。

  此處②提問太難,幼兒對“味道”一詞不理解,或改問:西瓜甜嗎?可能會更適合一些。

  教學反思本次教學活動《紅紅綠綠的西瓜》結束後,雖然課前考慮到了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並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但幼兒普遍對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探究的慾望不強,就此問題,課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失敗的原因作以下調整。

  1、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對於託班年齡段的幼兒來說,他們的無意注意佔優勢,這時幼兒的無意注意容易隨興趣而轉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以遊戲為主,增強趣味性,才能調動幼兒的注意力、表達能力和觀察的積極性。如:第一環節可讓幼兒先猜、摸老師布袋內的物品,然後再拿出來給幼兒觀察、講述,這樣可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參與。在第二環節的觀察、講述、驗證中,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

  2、增強幼兒的主體性地位。

  在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幼兒的朋友,和幼兒一起共同探討、發現,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如:第四環節中,教師可和幼兒共同分享西瓜,體驗分享的快樂。

  3、要求應兼顧群體和個體的需要。

  每個幼兒的能力、個性、經驗都不相符,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使每個孩子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對能力弱的孩子要適當降低要求目標不要過高。如:第二環節中,讓幼兒摸摸西瓜有什麼感覺?幼兒都回答不出來,超出了幼兒的知識經驗範圍。

  總之,本次活動的失敗說明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需要、能力、經驗,選擇的教學活動是幼兒喜歡的,可以接受的。俗話說:只有那些讓幼兒“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才是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