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關於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關於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會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二、教學過程:

  1、創設學習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3、組織學生對所提問題小組討論。

  4、交流結果,小組一:12+12+……+12=288(24個12相加)

  小組二:12x4x6=288

  小組三:12x3x8=288

  小組四:12x20+12x4=288

  小組五:用豎式計算

  5、方法歸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連加,第二類連成,第三類是把其中的一個乘數拆成兩數的和或差

  6、總結出方法

  7、研究筆算方法

  8、鞏固法則

  9、總結所學內容,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知識點

  三、教學結束:

  佈置學生課後編5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題。

關於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釐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透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麵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麼呢?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透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透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麼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麼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釐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釐米,用紅筆塗出8平方釐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塗出面積為12平方釐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螢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釐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釐米)

  板書設計:

  面積與面積單位

  教學反思: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實踐感知中理解了面積的意義,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釐米,並初步建立了這些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