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在山的那邊》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使用教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

  2、教材分析

  這首新詩用象徵手法說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座山,要不畏艱苦跋涉。詩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鬥,意象壯美,意蘊豐富,在詩意的美中融入深刻的人生哲理,給人啟迪,催人奮進。

  3、案例設計思想

  透過“匯入,學習新課,談人生經歷”這三大板塊教學,使學生掌握本文的有關知識(字詞積累,朗讀技巧,思想內容,寫作特點等),並能在反覆朗讀與交流的過程中體悟人生道理,樹立正確對待困難的態度。

  4、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如“痴想、隱秘、誘惑、喧騰”等;學會正確朗讀。

  過程與方法:在朗讀與探討中領會詩中“山”與“海”的藝術形象蘊含的意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由“山”與“海”體味通往理想之路就要不畏艱苦跋涉的道理,由此正確對待困難。

  5、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體味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6、教學難點

  鑑賞詩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7、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詩人取象於群山和大海,表達一種信念,一個哲理,意象壯闊,詩意跌宕。透過反覆誦讀,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及凝鍊形象的語言。

  ②聯想想像法。用於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關於“山”與“海”,特別是“無數座山”的象徵意義的理解,要調動生活經驗,啟用思維,以求深層探究。

  ③討論點撥法。用於對詩歌意蘊的分析。

  8、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海》。課文錄音);投影儀;幻燈片;CAI課件。

  學生: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