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班中秋節主題教育教案(通用6篇)

小班中秋節主題教育教案

小班中秋節主題教育教案(通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中秋節主題教育教案(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中秋節主題教育教案1

  活動目標:

  1、聽故事,瞭解中秋節的起源、日期及月餅的來歷。

  2、理解故事內容,可用自己的語言說明中秋節的起源等相關問題。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節日故事《中秋節的起源》。

  活動內容學習領域:

  形式:集體

  1.講述故事《中秋節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以種田為生。他們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裡工作,有時翻鬆泥土,有時灌溉農作物,有時要除蟲、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在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便是收穫的好日子,大家都高興極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裡收割稻穀,有的人到果園摘水果,小孩子也會幫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樹下收拾大人摘下來的果子。

  到了農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氣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家家戶戶會在一起慶祝豐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晚飯,飯後就在屋前擺放大桌子,上面放滿水果,聚在一起談天賞月,品嚐美食。後來,農曆八月十五日成為了中國人的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至於吃月餅的習俗,傳說和蒙古人當了中國皇帝有關。那時蒙古人非常野蠻和殘暴,常常欺負老百姓,有時會強搶人們在路邊擺攤要賣的東西,不肯付錢,又隨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於是,老百姓計劃在中秋節那天趕走蒙古人。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動,他們想出用餅來傳遞訊息這個好方法。他們先在紙條上寫上“中秋節晚上趕走蒙古人”,然後把紙條放在餅裡,送到家家戶戶去。結果,大家在吃餅時都發現了紙條,於是便在中秋節這天合力趕走了蒙古人。從此以後,人們互相贈送月餅,便成為中秋節的習俗。

  2. 與幼兒討論:

  農作物到什麼季節才會成熟呢?那時人們又忙碌些什麼呢?(秋天。收割稻穀和摘水果。)豐收的時候,人們的心情怎樣呢?會怎樣慶祝呢?(高興。全家人一起吃飯。)人們選定了哪個日子慶祝豐收呢?這個習俗成為了什麼節日?(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你認為在月餅裡藏字條的方法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呢?(自由回答。)

  3. 出示一個日曆,請幼兒說出中秋節的日期,並請一位幼兒在日曆上指出農曆八月十五。

  評價 能較長時間專心聽故事。

  能說出中秋節的起源。

  能說出中秋節的日期。

  能說出傳說中月餅的來歷。

  活動建議:

  活動後可以和幼兒一起製作月餅,分享月餅。

  教學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它代表著團圓、吉祥。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他們並非知道中秋節的'意義與傳統禮節。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主要以“快樂”為中心點,開展了中秋節的活動,以此讓他們體驗幼兒園這個小家庭的團圓與快樂,激發他們樂意上幼兒園、愛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小班中秋節主題教育教案2

  活動目的:

  1、瞭解月餅的基本形狀——圓形。

  2、能夠畫出自己心中的月餅。

  3、體會畫出美麗月餅的樂趣。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月餅。

  5、感受到中秋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鉛筆,彩色筆,橡皮擦,畫紙,膠布。

  活動重難點:

  畫出規整的圓形,自己設計月餅內部的樣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前幾天,我們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小朋友們怎麼過的呢?

  幼兒自由表述自己的中秋節。

  二、引出月餅。

  哇,小朋友們都吃過月餅呀?那麼,月餅是什麼樣子呀?

  恩,看來小朋友們吃過的月餅都不一樣呀。老師剛剛從小兔家裡回來,小兔告訴我,他中秋節沒有吃到月餅呢。他們森林裡的小動物們都沒有吃到過月餅呢,小朋友們,我們要怎麼幫幫他呢?

  三、畫月餅送給小動物。

  恩,有的小朋友呢,想出了去給小動物們買月餅這個主意。小朋友們真棒,願意跟小動物們分享我們的東西,但是呢,老師這裡有一個不花錢,小動物們也能夠收到小朋友們的心意喲。

  小朋友們拿出你們的畫畫本,我們在紙上畫一個大大的漂亮好吃的月餅,然後送給小動物,班上這麼多小朋友,沒人畫一個,小動物們就夠吃啦,好不好?

  四、畫月餅。

  五、點評。

  對孩子們畫的月餅表揚,除非有特大失誤,不批評。

  六、送月餅。

  小朋友們把自己的月餅交到老師這裡,老師放學啦就幫大家送到兔子家裡,讓他給森林的小動物發月餅。

  小班中秋節主題教育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團圓、壓扁的方法制作“月餅”,並用輔助材料印出花紋。

  2、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1、油泥、泥工板、塑膠娃娃各一個,小盤子六隻。

  2、幼兒玩超市遊戲用的貨架。

  3、幼兒認識過月餅。

  [活動過程]

  1、由故事匯入課題,引起製作“月餅”的興趣。

  2、遷移已有經驗,交流和討論。

  指導語:我們都見過月餅,誰來說說月餅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3、觀察教師製作“月餅”,瞭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製作的過程。

  (1)認識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觀察老師示範,瞭解製作的過程。

  4、自由嘗試製作月餅。(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掌握團圓和壓扁的方法,提醒幼兒壓時不要過於用力,花紋要清楚。)

  5、欣賞自己做的“月餅”,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形狀好、花紋清晰的“月餅”,並請幼兒把“月餅”送到“超市”。)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鍊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小班中秋節主題教育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瞭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慾望。

  4、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5、交流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麼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範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匯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麼做不了衣裳?她是怎麼變化的呢?什麼時候變細?什麼時候最圓?什麼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到每個月的農曆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範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小班中秋節主題教育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著用搓、壓的方法,把泥搓園壓扁,並能用工具在泥面上刻印各種花紋。

  2、喜歡民間節日,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泥工工具以及刻、印的工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八月十五中秋節

  2、出示月餅,讓孩子們講講月餅的形狀和花紋

  ——引出孩子們活動興趣

  3、老師講解並示範用橡皮泥做月餅的方法。

  A、先搓圓再壓扁,然後在泥面上用工具畫花紋。

  B、用印模的方法做月餅。

  4、孩子們操作老師指導。鼓勵孩子們大膽繪製花紋。

  5、月餅展覽會。——孩子們互相參觀自己做的月餅,並說說誰做的好?為什麼?

  小班中秋節主題教育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班裡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

  2、嘗試根據玩具標記圖,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3、願意參與集體勞動。

  活動準備:

  1、會發聲的娃娃。

  2、玩具標記圖,幼兒用書——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遊戲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將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帶領幼兒尋找發出哭聲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後關心娃娃為什麼哭?家在哪裡?然後把娃娃送回家,並啟發幼兒想象自己找不到家會怎樣?懂得玩具玩好後要送回家。

  2、認識玩具標記圖,初步學會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教師提問:我們還有哪些玩具?這些玩具的家在哪裡?怎樣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玩具和設計好的玩具標記圖,讓幼兒說說這些玩具找誰做自己的標記最合適。

  幼兒自己手拿標記圖尋找,貼在相應的`玩具籃上。

  根據玩具籃子的數量,選擇相同數量的幼兒將玩具根據標記放回玩具櫃裡。

  2、遊戲“送玩具回家”,鞏固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將剛才的玩具拿出來,一部分幼兒送,一部分幼兒評“什麼玩具走錯了家。

  遊戲可重複若干遍,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3、幼兒閱讀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開啟幼兒用書,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圖上的小朋友早幹什麼?啟發幼兒用書本的知識來結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