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大班教案集錦六篇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集錦六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由來:

  五彩繽紛的顏色能夠孩子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而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與顏色有最直接的聯絡。我班孩子對顏色特別好奇、喜歡,幼兒在繪畫的時候常說:我見到的小草是綠色不是這種蠟筆的綠色,孩子的一席話是我們產生了思考,五彩繽紛的世界不僅僅存在這十二種顏色,那麼更多的顏色它們從哪裡來呢?為此我們設計了《奇妙的顏色》這一主題。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觀察和探索等活動,引導幼兒除不感知我們的世界有多種顏色,顏色是有趣、奇妙、會變化的。

  2、培養幼兒對顏色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索能力。

  3、培養幼兒初步使用顏色的能力。

  問題板塊:

  1、利用本班的牆壁,在牆上貼上與顏色有關的相片。

  2、引導幼兒利用水粉的繪畫工具,自己調製出的各種顏色。

  主題壁報:

  為幼兒有關顏色小常識的圖片。動物圖片。

  區域遊戲:

  1、科學區:準備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瞭解這是三原色,以便幼兒做實驗。

  2、輔助材料:調色盤,筆,水等。投放《顏色旅行》的玩具,引大幼兒瞭解顏色“旅行”的方式等。

  3、圖書區:投放有關顏色的圖書。

  4、動手操作區:三原顏色的布偶球,引導幼兒利用布偶球進行有規則的排序。

  家園合作:

  1、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與顏色有關的圖片、資料或物品,帶到幼兒園後與其他幼兒工向有關的知識經驗。

  2、請家長與幼兒利用家中的材料(紙張、布均可),共同紙做一件彩色服裝,參加班中組織的《顏色旅行》和《模特大賽活動》

  資源利用:

  1、帶領幼兒到戶外進行活動,比一比誰找出的顏色多。引導幼兒感受五彩繽紛的顏色。

  2、請家長和幼兒收集各種顏色的紙或布等。

  活動絡圖主要活動:

  1、漂亮的顏色

  2、樹媽媽找孩子

  3、我的顏色朋友

  4、春天的童話

  5、五顏六色的泡

  活動一:漂亮的顏色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對顏色的興趣。

  2、透過引導和操作,認知紅、黃、藍是三原色。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常規。

  活動準備:

  1、三原色的顏料、調色盤、毛筆、吸管、抹布。

  2、製作的《小熊穿衣》三原色教具。

  設計意圖:由於幼兒對顏色非常的感興趣,在區域中總是區操作有關顏色的遊戲材料。為了使幼兒對三原色有更深的認識,為此設計了此次教育活動。

  活動過程:

  1、教師邊講故事便操作教具引起幼兒的興趣:

  一大早,小熊和朋友們約好要去春遊早上起床後,他挑了一件紅色的外衣穿上了,可是覺得不滿意,又換了一件黃色的,又覺得有些小,最後它穿上了一件藍色的外套,這下他滿意的準備出發了,剛出門,他發現外面正颳著大風呢,於是又把紅色的外衣套在了外面……

  2、討論:小熊都穿了那些顏色的衣服,這些衣服有哪些奇妙的地方?都還能變出哪些漂亮的顏色來?你們願不願意來試一試?

  3、教師出示三原色的顏料,請幼兒利用三原色來調配出新的顏色。

  4、幼兒開始操作,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5、講評:引導幼兒瞭解,這三種顏色是其他顏色的基礎色,有了這三種顏色,其它的顏色都可以調製出,所以人們稱這三種顏色為三原色。

  教育反思:透過此次活動,幼兒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調製顏色的時候,積極性更高,一邊調製,還結合經驗說調製出的顏色與生活中所見到的哪些事物的顏色是相同的。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由來:

  冬天來臨之際,每次幼兒戶外活動穿外衣時,部分幼兒不覺得冷,不想穿外套,從而引起討論“為什麼冬季出門要穿外套”的原因,知道冬天颳大風,天氣很寒冷,不穿衣服就會把人凍壞了,而引起的主題活動“風”從而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關於風的知識,瞭解風的用途、危害,以及我們人類透過合理的利用風力的作用,進行風力資源開發等知識。

  活動目標

  1、能充分的利用身邊材料進行操作

  2、實驗趕興趣,學習分享

  3、培養積極參與遊戲的興趣,學習收集有關的資料

  4、引導幼兒觀察風,瞭解風對周圍事物的益處

  5、引導幼兒瞭解風的種類及特點

  6、鼓勵幼兒操作興趣激發幼兒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

  7、培養幼兒克服困難,有抗拒的能力

  1、風是怎樣形成的;(空氣的流動)

  2、風的大小和什麼有關?(氣流的快慢)

  3、風能做些什麼?(吹動帆船、傳播花粉,使花草樹木結出更多的果實;春天的風能使桃花開放,報告人們春的資訊)

  4、風有多少種?(颱風、龍捲風、微風、狂風、暖風)

  1、風的用途設計

  2、認識“風”字

  3、風對人和植物的益處和害處

  4、利用風做的事情

  5、颳風天出去玩好不好

  1、圖書區:有關風的圖書內容

  2、科學區:小電扇、扇子、風杆、自制的小帆船

  3、美工區:製作產生風的材料

  4、電腦區:人們利用風的作用光碟

  1、製作風車

  1、放風箏

  2、帶來相應的製作材料

  3、展示風網路圖

  1、與家長聯絡

  2、參觀氣象局並請家長來做介紹

  3、在社群中建立小氣象站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平行和垂直的線條表現高樓輪廓。

  2、欣賞焰火的絢爛,感受國慶節的氣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16開長方形黑色紙,棉籤,水粉顏料,油畫棒。

  2、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在家長帶領下欣賞焰火,觀察夜晚的建築。

  3、教師自身經驗準備:收集節日夜晚的圖片資料,瞭解國慶節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感知討論:

  1、欣賞節日夜景的圖片。

  師:10月1日是祖國的生日,這一天人們以各種形式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

  國慶節的夜晚真美,五彩繽紛的禮花在天空中舞蹈。

  讓夜晚的高樓也變得跟平常不一樣了。

  小朋友們看焰火下的高樓真漂亮!

  2、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的夜晚下的高樓的特徵。

  師:夜晚下高樓是什麼樣子的?高高的幼兒教育,一層一層的。

  你們還觀察到高樓上有很多窗戶,有的開著燈,有的沒有開燈。

  二、佈置任務

  師:小朋友們觀察到節日的夜晚豐富多彩,我們要把它畫出來。

  高高的建築要用長長的線條來畫。

  現在我們就用淺色的油畫棒把一排排的高樓畫的高高的。

  不同的建築有高有低,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後面。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指導幼兒畫高樓的輪廓。

  師:細細的油畫棒從紙的最下面開始向上長出了高樓大廈。

  小朋友們用平行的線條把高樓分成好多好多層,這樣住進去的人就更多了。

  有的房子在前面,低低的,矮矮的,有的房子在後面,高高的。

  碰到被前面的房子擋住的高樓,要用“跳過去”、“躲起來”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下肢及腰背部力量,提高身體協調性

  2、培養懂得互相配合、互相謙讓的優秀品質

  3、提高對體育遊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

  空曠平坦的場地,路標折返點2——4個

  活動過程:

  一、匯入:簡短的關於龍的故事激發幼兒興趣,同時引出武術操活動身體,引發幼兒作為龍的傳人的自豪感。並告訴幼兒我們將化身巨龍來進行遊戲

  二、遊戲過程

  引導幼兒思考變龍的方法

  1、手拉住前面幼兒的腰部,一個跟著一個走

  帶領幼兒進行簡單遊戲1——2次

  要求:隊伍中間不可斷掉,不能掉隊,注意力集中。

  2、向幼兒講出新的方法:彎腰,一隻手向前伸出,拉出前面人的手;一隻手從腿中間向後伸出,拉出後面人的手,以此方法一個一個接在一起變成長龍。

  教師示範,並帶領幼兒練習(4—5人一組)

  增加每組人數,將長龍變成2—3條進行練習

  3、集合放鬆,教師小結問題,提出要求。

  4、組織幼兒進行長龍游走比賽,各組長龍從起點出發,至折返點返回,哪一組先透過終點,則授予飛龍族稱號。

  注:起點終點距離10米左右,過程中龍身斷掉的則退出比賽,判定名次以龍尾透過終點線為準。

  5、比賽進行3此,評出名次,過程中可增加S型路線比賽,增加難度。

  三、放鬆環節

  1、利用帶球行進走的方式,放鬆身體

  2、利用球做放鬆活動

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一)感受《康康舞曲》的歡快與活潑,並樂意用身體語言表現音樂的節奏變化。

  (二)能夠根據圖譜區分音樂旋律的變化,並能自己創編簡單的動作。

  (三)體會與同伴玩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圖譜、歌曲《康康舞曲》

  三、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場。

  (二)引入話題,欣賞歌曲。

  (三)教師示範用圖譜區分音樂旋律的變化。

  (四)請個別幼兒示範用圖譜區分音樂旋律的變化。

  (五)幼兒根據歌曲的變化自由創編動作。

  (六)請幼兒展示自己編好的動作。

  (七)教師與幼兒一起玩遊戲。

  (八)。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能較形象地表現小老鼠走、望、拽的動作。

  2、敢於大膽想象、表現,體驗參與遊戲的樂趣。

  3、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

  2、有玩泡泡糖的經驗,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認識。

  活動流程:

  一、故事匯入

  透過教師講述自編故事《小老鼠偷油歷險記》激發幼兒對錶演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內容。請幼兒說一說小老鼠出去偷油吃會怎麼走,他的表情是什麼樣的,並請幼兒嘗試表演。

  二、引導幼兒欣賞第一段音樂,感受小老鼠偷東西時的動作和神態

  1、教師邊有節奏的說兒歌《小老鼠上燈臺》邊做小老鼠走路的動作和神態,為幼兒理解音樂的節奏做鋪墊。

  2、傾聽分析第一段音樂,邊說兒歌邊做小老鼠走路的動作和神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3、教師和幼兒邊聽第一段音樂邊記錄圖譜。

  4、師幼一起邊聽音樂邊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動作和神態。

  三、引導幼兒欣賞第二段音樂,感受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

  1、請幼兒欣賞第二段音樂,聽到“咚——”的一聲,提問:發生什麼事了?老師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老鼠掉到泡泡糖上了。提問:小老鼠用手去拽泡泡糖時會怎麼樣?粘住了怎麼辦?引導幼兒練習拽泡泡糖的動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覺。泡泡糖還會粘到哪裡?讓幼兒發揮想象,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2、教師和幼兒邊聽第二段音樂邊記錄圖譜。

  3、師幼一起邊聽音樂邊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

  四、教師和幼兒隨音樂做遊戲

  1、請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同時教師手指圖譜幫助幼兒理解音樂,並適時提示幼兒一起用誇張的動作表現。

  2、幼兒聽音樂和老師一起遊戲。

  教師交代遊戲規則,提示幼兒形象的表現小老鼠輕輕地走、東張西望、用力拽的動作和表情。教師當大花貓做兩遍遊戲後,在幼兒中挑選兩名當大花貓,音樂響起時,大花貓會和小老鼠一起做動作,當聽到貓叫時,大花貓就會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老鼠偷油歷險記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燈臺偷油吃。鼠媽媽告訴它要當心屋子裡面那隻狡猾的大花貓,千萬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媽媽告別後就出門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東看看,西看看,一邊尋找好吃的油,一邊提防大花貓,心想:一定要當心啊,千萬不要被它發現了,不然可就要沒命了。正當小老鼠東看看西看看的時候,突然,哎喲,不好!小老鼠掉到什麼東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來是一塊大泡泡糖。這可是大花貓設的計啊!小老鼠趕緊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隻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隻手上,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突然,“喵嗚~~~”一聲貓叫,呀!不好!大花貓來了,小老鼠使勁一拽,把自己從泡泡糖上拽下來了,然後匆忙地逃回家了。

  活動反思: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詼諧的樂曲,對於中班幼兒來說,已有能力分辨樂曲中A、B兩段的不同,小老鼠和機靈、可愛,泡泡糖粘粘的特徵,正好將樂曲A、B兩段融合在一起。讓幼兒透過遊戲情境,熟悉樂曲,再透過聽樂曲更好地表現小老鼠的動作,讓整個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根據樂曲特點和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一韻律活動。根據《綱要》中藝術活動目標,遵循中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從而確立了本次活動的目標: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根據樂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嘗試用誇張的表情和動作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難點是在較快的樂曲旋律節奏下合拍地做動作。因為音樂是六八拍子,節奏又比較快,這給孩子的動作表現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我採取的對策是運用語言(也就是兒歌形式)和動作符號幫助幼兒感知節奏,在教學中,我根據音樂節奏特點邊朗誦兒歌,邊配上相應的動作,把樂曲中的節奏,直觀、形象化,幫助幼兒理解掌握。為了落實走、看這兩個重點動作的合拍,我採用由慢到快、由單音節奏到旋律跟進,循序漸進地將節奏、樂曲、動作融為一體。並透過提問,有意識的讓幼兒觀察到手、腳停頓以及頭部的變化,來提高表演能力。另外,在活動中,透過創設遊戲化的情境,引導幼兒根據小老鼠出來玩並被泡泡糖粘住的遊戲情節,大膽、誇張地表現小老鼠不斷拉拽泡泡糖卻怎麼也拉不掉的詼諧形象。在每一次的遊戲中,透過同伴示範、教師提出的不同要求,激發幼兒主動模仿並不斷創新的願望,透過多次感受、體驗,最終促進了幼兒音樂感受力、表現力等多方面的發展,從而體驗活動的快樂。由於事前對教材分析比較透徹,對重點和難點把握比較準確,所以活動開展得比較順利,幼兒在模仿小老鼠的“走”和“拉泡泡糖”上表演到位,而且在整個活動中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老師和孩子及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也做得比較好。這次活動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比如:孩子們在表演小老鼠東張西望時,個別幼兒沒有跟著節奏表演,教師需要個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