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彙總7篇

小班音樂教案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彙總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在《小小蛋兒把門開》歌曲的伴奏下大膽想象,創作遊戲動作,感受一起活動的快樂。

  二、準備:

  大雞蛋1個,小雞蛋15個,配班教師扮演雞媽媽,大班幼兒1名。(已輔導好部分教學內容),錄音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一)找雞蛋

  1、以《小小蛋兒把門開》為背景音樂,幼兒跟著教師拍手律動。

  2、雞媽媽出現,大家一起找雞蛋。

  (二)小小蛋兒把門開

  1、一起找到雞蛋,猜猜雞蛋裡有什麼?

  2、小小蛋兒把門開,小雞進行邊唱邊表演。

  3、教師扮演小雞進行歌表演。

  4、多種形式進行練習,請幼兒上來一起躲在雞蛋裡,請小雞來敲敲。

  (三)集體遊戲

  1、幼兒扮演小雞,教師來敲蛋殼,小雞出殼遊戲。

  2、讓幼兒猜猜小雞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的噪音,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學習創編新的角色和洗身體的不同部位,來替換原有歌詞,並完整演唱歌曲。

  3、體驗自編歌曲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布袋木偶――小鴨

  活動過程:

  1、透過木偶演示,引導幼兒理解歌曲情境。

  (1)教師出示木偶小鴨,以小鴨的身份向幼兒問好。

  (2)教師講述小鴨跌倒尋髒衣服的事,引導幼兒想出幫助小鴨洗澡的辦法。

  2、教師範唱歌曲,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以小鴨的身份範唱歌曲,並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

  (2)教師以幫助小鴨子洗澡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3)教師帶領幼兒邊做洗澡的動作,邊演唱。

  (4)用另一個形象替換歌詞中小鴨的形象,創編新歌詞,繼續演唱。

  3、結伴表演唱:幼兒兩兩結伴,用互相幫助洗澡的辦法,邊表演邊唱歌。

  活動反思:

  《小鴨洗澡》內容簡單、生動活潑、旋律歡快、且鴨子是幼兒喜歡的動物,這些都能讓孩子們更感有趣,激發學唱歌曲的興趣。教學方法上則運用反覆傾聽法、圖譜教學法、遊戲法,這些教學方法有利於幼兒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歌詞內容,做到寓教於樂、自主學習。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唱並學會歌曲《小花貓和小老鼠》,理解歌曲內容。

  2、在遊戲中能表現小老鼠得意、高興、神氣、害怕的動作。

  3、體驗音樂活動的趣味。

  【活動準備】

  小老鼠和小花貓的手偶各一個,故事《小花貓和小老鼠》,圖譜。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發聲練習:《問好歌》。

  2、韻律活動:《手腕轉動》。

  二、講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說一說。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位小客人,你們瞧是誰呀?(出示手偶小老鼠)我們來請小老鼠自我介紹一下,讓我們認識它。(我是一隻小老鼠,瞪著小眼珠,支著兩隻小牙長著八字鬍)小老鼠說了什麼呀?

  2、教師範唱,學一學小老鼠。

  師:這隻小老鼠現在要悄悄地出了門(邊講故事邊玩手偶),準備去偷東西。它東看看,西瞧瞧,見沒有小花貓,很得意,高興地唱起了歌。

  提問:

  (1)小老鼠出來偷東西,見沒有小花貓它就得意地唱起了歌,它是怎樣唱的呀?

  (2)小老鼠出來偷東西,沒有看見小花貓,你覺得它的心情是怎樣呀?

  (3)我們也一起來學一學小老鼠,唱一唱它的歌,好嗎?(跟師齊唱第一段)

  3、猜測小花貓的動作,想一想

  師:正當小老鼠高高興興地唱歌還樂滋滋地偷吃東西時,喵喵喵機智的小花貓不知從什麼地方跳了出來(出示手偶小花貓)咦,誰來了呀?小老鼠一見嚇得連滾帶爬地跑回了家。

  提問:

  1、小老鼠最怕誰?聽到貓的叫聲,小老鼠會怎麼樣?這時小老鼠心裡感覺怎樣?

  2、如果你是小花貓,你會感覺怎麼樣?(神氣、得意、高興……)

  3、這下小花貓可神氣了,就唱起了歌。(師示範清唱第二段,出示圖譜)

  4、幼兒一起跟老師齊唱第二段歌曲。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示範唱一遍

  師:老師把剛剛小花貓的歌和小老鼠的歌合起來,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叫《小花貓和小老鼠》。

  2、幼兒學唱兩遍

  師:好不好聽?那我們也一起來學一學怎麼樣?要把小老鼠和小花貓得意、高興、害怕的表情表現出來。

  3、幼兒分角色演唱

  四、小花貓和小老鼠遊戲

  1、老師當小花貓,全體幼兒當小老鼠,唱第一段時小老鼠自由走動去頭東西吃,小花貓躲好唱完歌跳出來後,小老鼠再很快的跑回家。

  2、請一位幼兒當小花貓,同上遊戲。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樹是兒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本課以此為題材,對兒童進行初步的立體造型練習。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創設“大樹媽媽”的生動情境匯入新課,並以此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利用多媒體教學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與豐富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輕鬆,愉快的情調,並理解歌詞內容。

  2、能初步創編樹的造型並隨樂曲節奏表演。

  3、結伴表演大樹和小鳥,表現角色間相親相愛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光碟

  2、幼兒已學會了鳥飛的律動。

  活動過程:

  一、教師演示多媒體

  以講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小鳥和大樹媽媽相親相愛,小鳥把家安在了大樹上,大樹媽媽隨著風輕輕搖動樹枝,沙沙的聲音好像在為鳥寶寶唱搖籃曲。下雨了,大樹媽媽那長著葉子的手臂就像撐起的一把傘,為鳥寶寶擋住風雨。

  二、教師手拿大型樹葉扮演大樹媽媽,進行表演唱兩遍,幼兒邊聽邊搖晃身體做風吹大樹狀。

  (用多媒體光碟放音樂)

  三、啟發幼兒創編各種樹造型。教師帶領全體幼兒模仿其中較好的造型動作,邊哼音樂邊隨樂曲做動作。

  四、分角色表演。

  教師扮大樹媽媽,幼兒扮小鳥,小鳥圍在大樹媽媽身邊做鳥飛,睡覺,颳風下雨及依偎大樹媽媽的動作。

  五、結伴表演。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是基於幼兒年齡、幼兒知識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在整個活動中教師運用幼兒的已有經驗,創設環境、氛圍,利用多媒體讓幼兒表達已知,在設定的幾個環節中層層遞進,在集體活動中教師不僅運用師生互動發展幼兒,還運用生生互動,促使幼兒互相傳遞資訊,互相感染情緒,在遊戲中獲得成功。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學習演唱歌曲,表達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2.嘗試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人,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每人帶一張全家福的照片,背面寫上爸爸媽媽對幼兒祝願的話。

  2.《我家有幾口》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拿自己的全家福照片進行講述。

  “你知道這是誰家的照片嗎?你怎麼知道的?”教師邊指著照片邊介紹家人:“這是我爸爸,這是我媽媽,這是我自己,我家有三口人。”

  2.幼兒手拿照片,介紹自己的家人。

  (1)分別請4-5名幼兒向大家介紹照片上的家人,教師隨時注意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

  (2)鼓勵幼兒向旁邊的同伴介紹自己的家人。

  3.學唱歌曲《我家有幾口》。

  (1)教師示範唱,讓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師:“你喜歡哪一句?”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帶領幼兒有節奏的學說歌詞。

  (2)學唱歌曲,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學習說唱結合的演唱形式。

  師:“這首歌和我們唱的其它歌曲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指導幼兒在學唱最後一句時要配合肢體動作,並掌握說的節奏。

  4.教師給幼兒讀一讀爸爸媽媽對他們的祝願,引導幼兒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

  《小小雞》是我們根據外國樂曲創編的一首幼兒歌曲。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遊戲情景中學習。因此,設計小小雞到草地上玩和允許媽媽找小雞的遊戲情節。在遊戲中讓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小雞,在唱唱玩玩中,反覆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了玩中樂,玩中學。

  活動目標

  1、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雞和雞媽媽的喜愛之情。

  2、在唱唱玩玩中學習做音樂遊戲《小小雞》。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幼兒喜歡小小雞和雞媽媽的情感,並能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1、小小雞一群,供幼兒觀看。

  2、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聽賞過歌曲的旋律。

  3、創設在遊戲中學習的氛圍。

  4.準備雞媽媽頭飾一隻,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看小雞,聽節奏、做動作。

  1、幼兒看小雞,聽歌曲的旋律。(聽覺感受)

  2、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學做小小雞。(動作感受)

  (二)聽歌曲、表情感、講規則。

  1、教師表演小小雞。(老師邊唱邊帶“小小雞”去草地)

  2、幼兒聽歌曲用動作模仿小小雞。(背小包、戴小帽等動作體驗)

  3、老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遊戲規則)

  4、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遊戲,遊戲是有規則的。

  (三)學歌曲、明規則、做遊戲。

  1、分弟弟,妹妹做遊戲。(體驗遊戲規則)

  2、聽音樂跟唱歌曲。(喜歡跟音樂唱歌,唱清歌詞)

  3、邊唱邊做音樂遊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遊戲規則。)

  教學反思

  第一、運用情景遊戲法,讓孩子置身於小雞的遊戲中,透過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小雞,感知音樂的歡快樂感;

  第二、大膽運用說唱互動法,讓孩子反覆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

  運用了這兩個方法激發了小班孩子與老師相互的交流,多數孩子敢於用肢體語言表達表現,適合孩子與成人互動交流。

小班音樂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欣賞、感受與“母愛”有關的藝術作品,引發學生的關注與思考。

  2、學習歌曲《搖籃曲》,並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導學生用有氣息支援的連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緩,恬靜,安逸的情緒學唱這首世界著名的藝術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摯的母愛,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

  4、鼓勵學生嘗試進行簡單的即興創作和表演活動。

  教學重、難點:

  1、裝飾音的唱法;

  2、引導學生用“輕、暗、柔”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

  3、附點

  節奏唱法,節拍的強弱處理;

  教學方法:

  啟發法、聽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創新法、探索體驗法

  教學準備:

  1、準備一些相關資料及電教裝置

  2、蒐集有關母愛的藝術作品。

  教材分析:

  《搖籃曲》是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風格的歌曲,作於1868年。全曲由兩個樂段構成,方整性結構,每個樂段兩個樂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強弱弱的舞曲風格,搖擺韻律。音樂中富於徐緩的敘事語氣的旋律,再加上裝飾音的運用,表現出那充滿無限溫存慈祥的萬千柔情。並勾畫出一副母親對孩子親切祝福的動人畫面。也表達了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母親對孩子的愛。

  《搖籃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親在搖籃旁為撫慰嬰兒安靜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後逐漸成為一種獨立的音樂體裁。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都有他們自己的搖籃曲。許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寫過這類歌曲。設計意圖:

  本課教學運用新課標中的新理念,以審美為核心。注重學生的內在感受,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興趣,並運用於生活之中。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感受

  1、聆聽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這首歌叫什麼名字?每當你們聽到或唱起這首歌時,你們的心情怎樣?有什麼樣的感受?請幾個學生談談自己演唱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師:是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的愛是最偉大的,最無私的,所以,許多古今中外的藝術家,都以不同的藝術形式來歌頌偉大的母愛。剛才我們唱的這首《世上只有媽媽好》就是以優美的旋律來歌頌母愛的。下面我們來看看詩人和畫家是如何表現母愛的。

  2、學生欣賞關於母愛的會畫作品

  畫家用五彩的畫筆,勾勒出了美妙的圖案,用靜止的畫面告訴人們,什麼是愛。

  2、學生欣賞古詩《遊子吟》及圖片:

  師:在我們中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在他50歲的時候寫了一首歌頌母愛的詩,這首詩膾炙人口,流傳至今,下面就請同學們有感情的去朗誦這首詩,

  (師生合作進行配樂朗誦,老師播放《搖籃曲》的旋律,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遊子吟》)

  師生共同討論這首詩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情感。

  師:兒行千里母擔憂,這首詩抒發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濃濃的感激之情,你們從小長這麼大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你們帶大,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還在襁褓之中時,躺在搖籃裡,母親一邊哼搖籃曲,一邊哄你們睡覺,那種情景多麼溫馨、甜美,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用音樂來傳遞母愛的世界著名藝術歌曲《搖籃曲》。

  二、學習新課(展示歌片)

  1學生輕聲朗讀歌詞,領會歌詞大意。(指導糾正個別字的咬字吐音,並按節奏進行朗誦.)2、學生挑選歌詞中描寫的事物,構思出一幅溫馨畫面。(多媒體展示圖案:小寶貝、母親、丁香、紅玫瑰、天使、聖誕樹等)

  3、聆聽範唱歌曲《搖籃曲》

  2、介紹《搖籃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學生欣賞範唱歌曲《搖籃曲》,然後隨琴聲心裡哼唱歌曲《搖籃曲》。

  4、師彈奏歌曲旋律,學生輕唱歌曲,採用聽唱法學唱《搖籃曲》。引導學生用有氣息支援的連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聲音演唱《搖籃曲》。

  5、師:這首歌曲表現的情緒非常溫馨、靜謐,表現了媽媽對寶寶的無限柔情,讓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親懷抱裡的嬰兒,或想想自己的母親,感受、體會一下,帶著柔和甜美聲音,恬靜、舒緩地再次演唱這首《搖籃曲》。

  三、拓展與探究

  1、學生聆聽思考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塑造了什麼音樂形象

  搖籃擺動的音樂形象

  2、欣賞中外《搖籃曲》,透過欣賞中外《搖籃曲》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A、討論得出兩首歌曲的不同點:前者直接抒發內心的情感,後者透過環境描述含蓄地表達情感。

  B、總結中外搖籃曲的特點:a具有溫存、親切、安寧的氣氛。b曲調平靜、徐緩、優美,充滿母親對孩子未來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搖籃擺動的節奏。

  4、什麼是搖籃曲?

  四、小結

  1、透過你們的演唱,讓我感到你們與媽媽的之間的愛是那麼濃厚,是啊,母親的恩情就像溫暖的陽光,無時無刻的照耀著我們,為了我們,母親付出了許多許多,看著媽媽眼角的皺紋,忙碌的身影,你們閉上眼睛,聽著音樂,想一想你和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濃濃的母愛,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媽媽說些什麼?

  2、學生每人對媽媽說一句心裡話。

  3、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我們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就讓我們帶著對媽媽的深深的愛再一次演唱這首《搖籃曲》。

  五、本課在音樂中結束。

  其實不僅僅是母愛偉大,父愛也同樣偉大。父愛是含蓄的,是深沉的,是不輕易表達的,希望同學們可以懷著感恩的心來對待父母。在這節課的最後我希望大家可以想想,有沒有什麼要對父母說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對父母做的。爸爸媽媽一直在為我們奮鬥著,那我們該如何去表達我們心中的愛?也為父母唱首歌,幫他們捶肩揉背,吃飯過後洗洗碗,還是到一盆洗腳水,洗去他們一天的風塵?讓我們將愛化為行動,將愛進行到底!

  六、作業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