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活動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親子活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親子活動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點、線、面的概念;
2、初步學習辨別紅、黃、藍色彩;
3、初步嘗試用肢體繪畫。
教學重點:
1、深入淺出地解釋點,線和麵的概念;
2、引導幼兒聯想常見的幾何物品,觀察實物;
3、引導幼兒完成簡單的幾何圖形。
材料:水粉(三原色),大白紙,點線面圖案,報紙,各種小積木。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色彩
1、鼓勵幼兒用手指和顏色做朋友。教師先用手指蘸顏料印在紙上,引導幼兒模仿印“點”。並認識紅色。
2、我們把所有的紅點連在一起(用筆把紅點連起來)看一條長長的紅線就出來了,它可以無限延長。
3、老師在幼兒印好的“點”上任意新增幾筆變成新的圖案,啟發幼兒興趣。
(如:毛毛蟲、螞蟻、汽車等圖案)
二、不同的點
1、出示報紙。(想想怎樣才能把它立起來?)在紙印上顏色 每人一張報紙,引導幼兒用力把它團起來。
2、把團好的紙團蘸上藍色,印在紙上。看看印出來後是什麼樣子的?
3、我們再用不同形狀的積木試試。
4、老師在幼兒印好的顏色上,隨意新增幾筆變成新的圖案
(眼睛、花、大樹等)引發幼兒興趣。
三、欣賞點、線、面圖案
引導幼兒說出所看到的圖案。(小人、字母、輪船、飛機等)
鼓勵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幼兒瞭解到其實美術很簡單用大小不同的點,顏色不同的點都可以完成一幅畫。
四、有趣的點畫
1、畫出樹的輪廓,用不同形狀的積木來把“樹葉”填滿。鼓勵幼兒嘗試。
指導語:我們要像大師一樣一點點地畫
2、欣賞作品馬薩爾《弗里德里希的航船》
3、把畫中不同的點找出來,畫在紙上。數一數一共有幾種點。
作品介紹:馬薩爾法國畫家,喜歡用點來作畫。他的媽媽是個刺繡女工。也 許是因為從小看多了繡針跳上跳下的點,他也喜歡上了跳動的點。
親子活動教案2
1、套圈
玩法:每人手裡拿一個圈,站在指定位置上。把手裡的套圈套向前面的瓶子裡。誰套得多誰就獲勝。
2、二人三足跑
規則:爸爸雙手必須背後,媽媽必須將帶子繫緊。
玩法:在場地兩端畫一條起跑線和一條終點線,請幾對父子站在起跑線上,媽媽用一根長帶子將爸爸和孩子相鄰的一條腿綁在一起,爸爸雙手背後,聽到口令後,爸爸和孩子一起出發向關跑,到終點線後反回,以先反回到起跑線者為勝。媽媽為爸爸和孩子解開帶子。
3、踩氣球
玩法:幼兒在腳上系四個氣球,家長去踩其他幼兒的氣球(一分鐘),最後看誰剩下的氣球多為勝利,得星。
4、吹球進筐
規則:桌沿下放只塑膠筐,桌上放幾隻乒乓球。爸爸、媽媽和寶寶輪流吹球進筐。看誰進球多。
建議: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吹球時,要掌握方向和力度。
5、過小河
玩法:家長與孩子利用三塊紙板,以最快的速度過小河,家長與孩子的腳不能接觸地面。三個家庭為一組,先過小河的勝利,得星。
6、趕小豬
準備:自制高爾夫球棍4條,小皮球2只,拱門兩個。
玩法:家長和幼兒各拿一條棍子,互相交替趕小球向前走。可以是寶寶把小豬趕給家長,家長再把小豬趕給寶寶;也可以家長、寶寶並列一起趕小豬向前走,最快穿過拱門的那組為勝。
7、快活呼啦圈
準備:小動物木偶若干、呼啦圈玩法:地上擺放若干小動物木偶,每個木偶之間的間隔為20釐米,遊戲者站在規定的地方,才幹向木偶扔圈圈,以扔中多少獲得不同的禮物。
8、玩報紙
準備:報紙
玩法:親子站在起點,遊戲開端家長把兩張報紙依次展在地上,讓幼兒從報紙上走到對面,以速度快慢獲得不同的禮物。
親子活動教案3
教師:小鴨子游泳真快樂,咦,怎麼不見了一隻?媽媽說算了,我們繼續往前走,又走丟了一隻?都去哪裡了?
教師表演手指小鴨。聽著音樂做表演。
教師介紹:這個環節是對前面感受5以內數的鞏固。
(六)操作活動
教師:鴨媽媽叫小鴨子快回家呢。教師出示小鴨夾子,請寶寶自己拿並說謝謝。
幼兒把夾子夾在老師身上。
教師介紹:媽媽可以為寶寶選擇各種材料的夾子,比如塑膠的,木質的,不同的 材料能鍛鍊寶寶的手力。
教師:現在我有許多寶寶啦,謝謝寶寶。
(七)告別時間
教師用鴨媽媽身份與寶寶再見。
親子活動教案4
一、接待活動(8:30—9:00)
(1)師迎接接待,給每個寶寶貼上寫有其小名的各種水果胸飾。
(2)師仍然熟悉寶寶、家長和寶寶、家長熟悉老師。
(3)家長帶領寶寶分散區域遊戲
(4)背景音樂放“你好”、“小手拍拍”邊玩邊複習上次教學內容
二、藝術活動(9:00—9:15)
活動內容:音樂律動《找朋友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喜歡音樂活動
2、感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音樂《找朋友》
喜羊羊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動物頭飾與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好”“喜洋洋好”
師:“今天我要來找朋友,誰願意做我的朋友,和我一起玩,一起做遊戲?”(幼:“我、我、我”)
2、教師清唱歌曲“找朋友”邊拍手,邊念兒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我們可以幹什麼呢?做動作,敬個禮,握個手,笑嘻嘻,再見。”
3、教師完整演唱歌曲,邊唱邊做動作,帶動家長與寶寶一起遊戲。
4、教師和寶寶、家長一起隨著音樂邊唱邊遊戲“找朋友”。
5、嘗試與別的幼兒“找朋友”做遊戲,感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家長指導重點:
1、家長和寶寶一起隨著歌曲邊唱邊做“敬個禮、握握手、笑嘻嘻、再見”等動作。
2、請家長動作誇張的帶動寶寶一起做遊戲,鼓勵寶寶主動找同伴做遊戲。
三、區域活動(9:15-9:30)
指導要點:
1、教育寶寶在遊戲中學用禮貌用語,和同伴大膽交往。
2、提醒寶寶及時盥洗、喝水。
四、語言活動(9:30—9:45)
活動內容:兒歌《小樹葉飄飄》
活動目標:
1、透過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激發寶寶對秋天樹葉飄落的現象感興趣。
2、鼓勵寶寶跟著老師做動作。
3、家長參與到活動中,帶動寶寶一起遊戲。
活動準備:幼兒人手一張“樹葉”,師示範用掌形大樹葉
活動過程:
1、“找朋友”遊戲,找到“小樹葉”
2、教師雙手套上“樹葉”邊示範邊做相應的動作。
師問:
a、小樹葉怎麼來的呀?
b、飄下來的樹葉是什麼顏色?
c、教師念兒歌飄到寶寶身上的各個地方
3、讓“樹葉”與父母一起玩“樹葉”寶寶,讓“樹葉”飄到寶寶身上的各個地方。(頭頂上、肩膀上、小腳上、地上睡一覺)
4、和寶寶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5、配音樂欣賞兒歌《小樹葉飄呀飄》
家長指導要點:
1、讓樹葉飄到寶寶“手臂”等其他地方,讓寶寶做相應的動作
2、在節假日可以和寶寶撿各種樹葉,做樹葉貼上畫。
五、區域活動(9:45—10:00)
指導要點:
1、教育寶寶在遊戲中學用禮貌用語,和同伴團結友愛、大膽交往。
2、提醒寶寶及時盥洗、喝水。
六、美術活動(10:00—10:15)
活動內容:美術《粘樹葉》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綠三種顏色。
2、訓練抹、貼上等小肌肉動作、鍛鍊手眼協調性。
活動準備:
1、小盒子(裝碎卡紙用)固體膠、小毛巾若干。
2、示範畫一張(已貼好的樹葉)
3、兒歌(大風和樹葉)
活動過程:
1、故事匯入(引出貼好樹葉的畫)
2、示範和講解(先拿一片葉子,用一個小手指蘸一點漿糊,均勻地塗在葉子上,再輕輕的貼在樹上,小手壓一壓,小手弄髒了,用桌上的小毛巾擦一擦)。
3、幼兒操作(家長引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不要代替幼兒操作)指導寶寶怎樣塗抹漿糊,怎樣貼上在指定的位置,手髒了要用毛巾等。
4、師:(好多小樹葉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現在我們把小樹葉送進森林裡去,在音樂《大風和樹葉》的伴奏下,隨意舞動)
家長指導:
1、家長與幼兒一起動手,收集秋天各種顏色、形狀的樹葉,帶回家共同欣賞。
2、把寶寶的畫展覽出來,引導寶寶學會欣賞別人的作品。
七、區域活動(10:15—10:30)
指導要點:
1、教育寶寶在遊戲中學用禮貌用語,和同伴團結友愛、大膽交往。
2、提醒寶寶及時盥洗、喝水。
3、會主動和老師說再見
八、交代下次活動的要求:
“可愛的小動物”
1、家長在家中請寶寶認識4種以上的小動物,說說動物的名稱、特徵並模仿他們的動作。
2、和寶寶一起學一學小動物的叫聲,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3、主要是發展寶寶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大膽講述、表演的能力。
親子活動教案5
設計意圖:
傳承和弘揚民族的本土文化,是當今幼兒教育特別提倡的一門課程。然而,舞是獅我們家鄉傳統的民間文化,尤其是簸箕獅,幾乎每個大家族就有一個舞獅隊,每逢喜慶佳節都能看到那舞獅的熱鬧場面,舞獅家喻戶曉,對於孩子們來說再熟悉不過。同時,許多家長心靈手巧,精通“十字繡”的技能,我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家長資源,利用家鄉傳統的民間文化,設計了特色的美術創作親子活動《製作簸箕獅》,把“十字繡”的技法引申到幼兒園的活動中來,讓家長與孩子互相合作,共同創作,體驗了親情互動的樂趣;讓本土民間文化在孩子身上得到傳承,並在美術活動中體驗、交流和表達民間文化,獲得滿足、愉悅的情感,體驗創作的快樂,提高幼兒的美術審美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活動目標:
1、運用繡、粘、縫等技能製作簸箕獅,感受、體驗民間文化。
2、培養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親情互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漏空的竹簸箕,各種顏色的毛線、廣告紙(不乾膠),廣告彩條布,針、剪刀、棕須、樹葉、鉤線筆等。
2、《好日子》錄音帶,《舞獅》的錄影帶。
活動過程:
(一)情景渲染,激發興趣
1、老師播放《舞獅》的錄影,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這種獅的名稱是什麼?從而匯入主題。
(二)親子互動,想象設計
1、老師出示不同範例,引導幼兒觀察製作獅子的不同材料、構造和製作方法。
2、親子討論:
(1)製作什麼樣的簸箕獅?採用什麼材料、什麼裝飾方法?
(2)親子間怎樣分工合作?
(三)教師示範,傳授方法
老師示範簸箕獅的製作方法。重點講解繡的裝飾方法,以及各部位材料的選擇和利用。
製作過程:先在漏空的簸箕面上畫好獅子的五官→親子採用自己喜歡的材料、方法共同裝飾五官(裝飾時親子間根據裝飾方法的難易程式進行合理分工)→再裝飾獅子面部周圍的鬢毛→最後用廣告彩條布縫製獅子的身體。
(四)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1、構圖合理,五官儘量畫大。
2、合理分工,互相合作。
3、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且節約材料。
4、製作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獅子。
(五)親情合作,嘗試創作
1、幼兒與家長合理分工進行創作。
2、老師全面觀察指導,重點指導繡的技能的運用和協調親子間任務的合理分配。
(六)成果展現,體驗樂趣
老師播放《好日子》音樂,親子間一個扮獅子,另一個扮逗獅子的人,隨著音樂玩“舞獅”,共同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
活動延伸:
增加樂趣:請較有“舞獅”經驗的家長表演“舞獅”,分享樂趣。
活動反思:
《製作簸箕獅》活動精心設計後,透過嘗試組織,並理性的剖析和總結整個活動過程,真是感慨萬端,甭庸質疑,活動中有亮點,也有遺憾,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反思。
一、設計“創”意
合理的活動設計是高效教學的保障。本活動難度較大,較有挑戰性,牽涉到繡、接、縫、粘等技能,幼兒無法獨立完成,於是,透過理性的分析,經過精心的設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挖掘家長資源,採取親子活動的形式,讓家長共同參與美術創作活動。透過“形象激趣→想象設計→示範傳授→親子互動→嘗試體驗→成果展現→體驗樂趣”富有創意的教學流程。讓親情互動,共同完成製作過程,使家鄉的民間文化得到傳承,同時讓家長們體驗親子活動的別有風味,增進了親子間的情感。真正體現教育價值。
二、指導“給”力
指導是否“給”力是高效教學的關鍵。我吃透教材,把準活動的重、難點,如:本活動的重點是運用“繡”的方法進行裝飾,由於本班幼兒對“繡”的技能較為薄弱,我變“一位教師”為“多位教師”,變“一人指導”為“多人指導”,讓家長與孩子“一對一,手把手”的指導,讓幼兒初步學習“繡”的技能,幫助幼兒突破重、難點。透過老師的“傳”,家長的“幫”和“帶”,使活動有條不紊,順利進行。
三、互動“得”力
這一頭頭形態迥異、英姿颯爽、生龍活虎的簸箕獅,“得”力於師幼互動、親情互動。親情互動是本活動的一大亮點,也是本活動的一道風景線。幼兒在與家長的互動中,在家長的幫助下探求新知,初步學習了“繡”的方法,透過環繞圍合進行縫製,感受了區域性到整體的變化,積累了感性經驗,體驗了創作中的藝術美和造型美,同時,培養了幼兒合作的能力。
四、不足“在”意
教學活動的最大成功在於:反思中知不足,反思中求進步。當然活動中有值得分享的地方,但我更在意不足之處。如:幼兒間互動較少;家長追求速度,包辦偏多,導致幼兒鍛鍊的機會較少,老師在這方面的調控能力有待加強;完成作品後,只注重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忽略了孩子互相欣賞作品。應引導幼兒欣賞不同製作方法、不同材料的運用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並進行梳理、總結和提升,為今後的創作提供經驗。
親子活動教案6
一、親親熱熱: 寶寶、寶寶你在哪裡?
目標:
熟悉同伴的名字,願意大方地介紹自己,感受友好的集體氛圍。
過程:
1、家長帶寶寶面向老師席地坐成一個半圓,教師坐在家長和寶寶的面前。
2、教師面帶微笑,向寶寶打招呼:“我是王老師,很高興認識寶寶們!”
3、今天我們來玩個自我介紹的遊戲,我點到哪個寶寶的名字就請這位寶寶站起來和我們打個招呼:“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大家好!”大家在他(她)介紹完後一起拍手說:“XXX,歡迎你!”
家長提示:如果寶寶比較膽小內向,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介紹,這樣可以為寶寶壯膽,當寶寶介紹完畢,家長應和其他寶寶一起拍手呼應。
二、唱唱跳跳:找朋友
目標:
透過找朋友的遊戲,讓幼兒感知音樂遊戲的快樂,能跟著音樂大膽地去找自己喜歡的朋友。
準備:音樂《找朋友》
過程:
1、家長帶寶寶臉朝老師,老師邊唱歌曲邊做動作去找坐著的孩子,當老師走到孩子的面前,就請這位孩子站起來和我做同樣的動作(敬禮、握手、抱一抱、再見)
2、老師帶領寶寶邊唱邊做動作2-3遍後,提醒所有的寶寶一起起來找朋友。(放音樂《找朋友》)
家長提示: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隨音樂表演,以增強寶寶表演的興趣,促進寶寶動作的協調發展。
三、跑跑跳跳:大泡泡小泡泡
目標:
1、透過遊戲鍛鍊寶寶走、跑、跳等動作的協調性,增強身體的跳躍能力。
2、在遊戲中感知泡泡的特點(圓圓的,有的大有的小,一碰就碎)。
3、願意參與到遊戲中,用不同的動作去抓泡泡,踩泡泡,打泡泡等。
準備:泡泡一隻。
過程:
1、寶寶們看,這是什麼呀?這個槍會變魔術的哦!你們猜猜看,他會變出什麼來呢?王老師來變魔術啦。教師用槍打出泡泡,“寶寶們看,好神奇哦!變出什麼來啦?” “你們喜不喜歡泡泡啊?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啊?” 引導寶寶說說泡泡。
2、現在王老師變出好多好多的泡泡,我們可以怎麼樣?引導寶寶用手去抓,用嘴去吹……
3、在音樂聲中,教師和寶寶一起追泡泡、打泡泡、踩泡泡……鼓勵寶寶跳起來抓泡泡 ,並用語言提醒寶寶:“泡泡飛高了,寶寶跳起來抓,泡泡飛低了,寶寶快去踩……”
家長提示:在活動中寶寶因為關注的是飄動的泡泡,容易發生碰撞,家長在活動中一定要關注自己的寶寶提醒自己的寶寶跑慢一點,儘量不要發生碰撞的情況。
四、說說玩玩:排排隊
目標:
引導寶寶感知大小,並嘗試按大小簡單排序。
準備:
大小不同的圓片人手一份。
過程:
1、教師示範比較泡泡的大小和顏色
取出兩個不同的圓形圖片:“小寶貝們,看看老師手中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寶寶說說不同的顏色,再引導寶寶觀察比較:“看一看、比一比,哪個大,哪個小?”強調:“這是大的,這是小的”
2、教師演示按大小排序的方法。
(1)教師:“大泡泡,大泡泡,拿出來,擺擺好”邊說邊找出大泡泡放成一排。再用同樣的方法把小泡泡拿出來排排隊。
(2)排好後用手指著大泡泡和小泡泡,強調一下:“這是大泡泡,這是小泡泡。”
(3)教師:“大泡泡和小泡泡手拉手來排排隊。”一邊說一邊把泡泡排成大小大小的順序。
(4)排好後用手指著泡泡,強調一下:“這回排的隊是大小、大小。”
(5)將泡泡整理好放入盤子。
3、寶寶上來拿操作材料,玩“比一比,排排隊”的遊戲。
家長提示:在比較大小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讓寶寶自己觀察比較,以加深對大小的認識,排序時,可以提醒寶寶將相同的排一排,再引導寶寶按大小不同的圓片排序。
五、貼貼做做:熊貓吹泡泡
目標:
願意自己動手貼上,對手工活動感興趣。
準備:
畫有熊貓吹泡泡形象的紙,圓片,棉籤,膠水等操作材料。
過程:
1、教師出示畫紙,引起寶寶的注意。
有一隻小動物也喜歡吹泡泡,它是誰呢?(出示畫紙):“原來是一隻可愛的熊貓,它吹的泡泡太少了,我們來幫幫它好嗎?”
2、教師示範把剛才的圓片拿出來往紙上粘,一邊說:“吹個大泡泡,再來一個小泡泡……”引導幼兒複習大和小。
3、提示寶寶在貼上作畫時,應在圓片的反面塗上膠水再粘,粘好後用手按一下,讓圓片粘牢。
4、教師巡迴觀察寶寶的操作情況,鼓勵寶寶自己貼上,表揚“泡泡”粘得好的寶寶。
5、展示作品,引導寶寶相互欣賞。
家長提示:這個環節,家長儘量讓自己的寶寶自己操作,不要過多的干預。為孩子提供自己動手的機會,學會獨立完成任務。
六、開開心心:吹泡泡
目的:
樂意和家長一起合作遊戲,體驗親子游戲的快樂。
準備:
音樂《吹泡泡》
過程:
1、教師念兒歌《吹泡泡》吸引寶寶。
2、示範並講解遊戲的玩法。
“寶寶們,我們現在一起來玩一個吹泡泡的遊戲吧!我們邊念兒歌,邊玩遊戲。”
附兒歌和玩法:
《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個大泡泡,(家長和寶寶手拉手往後退,變成一個大圓)
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個小泡泡,(家長和寶寶手拉手一起向中間靠攏,變成一個小圓)
泡泡變大了,(家長和寶寶手拉手往後退,變成一個大圓圈)
泡泡邊小了,(家長和寶寶手拉手一起向中間靠攏,變成一個小圓圈)
泡泡飛得高,(寶寶和家長一起踮起腳尖)
泡泡飛得低,(寶寶和家長一起蹲下)
啪!泡泡吹破了。(寶寶馬上分散跑)
3、家長、寶寶和老師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邊念兒歌邊遊戲2-3遍。
提示家長:活動中家長要積極參與遊戲並注意寶寶的安全,特別是寶寶奔跑的時候要避免寶寶摔跤。
七、教你一招:
夏天,冰激凌是寶寶們的最愛,但寶寶的腸胃是經不起冷食物的刺激的,大量吃冰激凌會引起寶寶腸胃的不適,建議我們的爸爸媽媽可以在家燒一些綠豆湯,好了後加些糖放在小格的冰盒裡自己做些冰綠豆塊給寶寶吃,這樣既衛生又不傷腸胃。
親子活動教案7
大龍球
主要目標:練習寶寶手眼協調能力,使寶寶感受肢體運動的樂趣。
活動材料:大龍球、空花球。
音樂:舒緩、優美的音樂。
指導要點:讓寶寶趴在大龍球上,在寶寶前方的地上放一個小空花球,家長雙手握住寶寶的小腿,向前方滾動大龍球,使寶寶的小手觸控到前方地上的小空花球。當寶寶抓住時,大龍球往後滾動,寶寶即成半站立姿態。再把寶寶手中小空花球放到地上,遊戲繼續重複進行。當寶寶不願再玩時,可以讓寶寶斜躺在球上,家長向前後左右方向慢慢地滾動大龍球,使寶寶全身肌肉放鬆。然後,家長可與寶寶一起自由地玩大龍球。
爬過山坡拍響鈴
主要目標:練習手膝爬行過障礙。
活動材料:響鈴若干個,鬆緊帶l根2。3米長,山坡(自制)。
指導要點:①家長與孩子同坐在地毯上的一端,面向山坡和掛響鈴處。教師對孩子說:“寶寶,老師這裡有好玩的響鈴,爬過來,玩響鈴吧。”家長鼓勵孩子爬過山坡拿響鈴,家長要重點指導孩子爬行的方法。②孩子練習用手拍打響鈴或由家長扶著身體用腳踢響鈴,使響鈴發出響聲,家長與孩子共同遊戲,根據孩子的興趣可反覆進行2~3次。
建議:①自制的山坡一定要穩固,以免孩子翻過山坡時摔下來,把孩子弄傷。②在家裡,家長可用床上的枕頭做障礙,在不同的位置用有趣的玩具引誘寶寶練習爬行的動作,促進寶寶肢體的協調能力。
找皮球
主要目標:練習改變方向爬行。
活動材料:小皮球若干個。
指導要點:教師拿出一筐小皮球,將球拋撒在活動室裡,並對孩子們說:“快爬過去撿皮球呀。”家長在寶寶快要追到球時,再輕輕將球踢開,鼓勵孩子繼續爬。在活動中要根據孩子的體質狀況掌握運動量,不要使寶寶過度疲勞、興奮。當孩子拿到球后,家長要及時鼓勵寶寶。
爬大山
主要目標:練習爬行翻越的能力,透過親子游戲,增強親子情感。
指導要點:家長躺下當做大山,邊說兒歌邊讓孩子往家長身上爬,當爬上大山的山頂時,家長和寶寶親一親、抱一抱,然後爬下山。
兒歌
爬爬爬,爬大山,
爬上大山看一看,
大山高,大山大,
山上風光美如畫。
親子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和家長利用廢舊材料共同製作時裝。
2、要求服裝設計新穎獨特。
3、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活動準備:
1、 請家長設計好服裝製作圖
2、 每個家庭準備好製作服裝的材料(如舊報紙、光碟、空煙盒等)
3、 寫通知,打圖片,記錄表
4、 準備場地,已做好的環保時裝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和家長共同觀看圖片及服裝時裝分為裙子、上衣、褲子,他的線條有簡單,有複雜的,請李老師現場製作出漂亮的時裝。
問:李老師是用些什麼廢舊材料製作的?你想成為一名小設計時嗎?請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出你喜歡的時裝。
2、 家長和幼兒共同製作時裝,發放記錄表,請家長記錄孩子的製作過程。
3、 家長和幼兒上臺表演。(故事、兒歌、歌曲、舞蹈)
1) 有序的上臺。
2) 隨音樂節奏做動作。將時裝展示出來。
3) 請家長填活動反饋表,反思心得。
親子活動教案9
動手操作類遊戲
1、遊戲名稱:漂亮的項鍊
遊戲目標:發展幼兒小肌肉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的能力
遊戲準備:彩色小木珠
綵線遊戲過程:
1教師出示已經穿好的項鍊,引發幼兒自己動手的慾望
2、師示範製作的方法並提出要求(1)左手拿木珠,右手拿綵線,眼睛看好木珠的洞穿(2)請家長鼓勵寶寶大膽的自己穿(3)要求手拿綵線的位置要合適、完成後,展示作品,使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遊戲指導:家長在活動中多鼓勵幼兒,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2、遊戲名稱:我的小沙錘
遊戲目標:1、發展小肌肉的協調性2、促進手眼協調能力
遊戲準備:飲料瓶若干每位幼兒一定數量的豆子
遊戲過程:
1、老師:孩子們聽聽是誰在唱歌?(搖晃裝著豆子的瓶子),沙錘唱歌真好聽,我們一起來做沙錘,大家一起唱歌好嗎?
2、開始製作,要求幼兒把豆子一粒一粒的裝進瓶子裡。
3、老師彈奏《我上幼兒園》,幼兒自制樂器沙錘伴奏遊戲指導:在幼兒製作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預防幼兒不要把豆粒放到鼻孔或耳朵眼裡
3、遊戲名稱:過山洞
遊戲目標:培養幼兒鑽、爬的能力
遊戲過程:
1、家長用身體及四肢做出各種山洞讓幼兒自由鑽爬
2、老師示範新穎的山洞讓家長寶寶一起鑽爬遊戲指導:注意家長應照及到四周幼兒
4、遊戲名稱:我有一雙小巧手
遊戲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鍛鍊幼兒小肌肉群的動作靈活性;
2、透過建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3、加深親情關係;
4、學會收拾整理玩具;
遊戲準備:各式玩具(插接類)
遊戲過程:
1、教師介紹各式的積木,邀請家長同幼兒共同拼插;
2、分類自由拼插,教師巡迴交流;
3、分別展示作品,介紹它的奇特性;
4、幼兒自己收拾整理玩具,並把玩具送回家;
遊戲指導:
1、告訴家長應以幼兒自己的意願拼插,可以適當的進行技能指導。
2、鼓勵幼兒自己收拾物品。
3.遊戲名稱:大手和小手
遊戲目標:
1、透過繪畫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以及對顏色的感知能力。
2、進一步加深親子關係,並且交流中學會交往3、學會整理物品遊戲準備:彩筆繪畫紙
遊戲過程:
1、教師師範沿手指輪廓描畫的方法,並示範添畫。
2、家長和幼兒共同描畫,並讓幼兒大膽的在上面添畫內容;
3、作品展示(距離近的幼兒相互介紹);
4、收拾物品(幼兒自己動手);
遊戲指導:
1、指導幼兒按一定路線有序描畫
2、讓幼兒自己創造添畫
3、遊戲名稱:好朋友手拉手
遊戲目標:
1、透過手偶遊戲,讓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名字,鍛鍊幼兒在眾人面前大膽表現;
2、初步培養幼兒樂於同別人交往的能力;
3、鍛鍊幼兒能夠認識自己的學號及姓名;
遊戲準備:手偶(威威兔)小花片(上面寫有幼兒的姓名和學號)
遊戲過程:
1、出示手偶,自我介紹姓名和學號。威威:“小朋友,我非常喜歡你們,想和你們做好朋友,你們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老師互相配合,一人旁白,一人表演。)
2、幼兒逐個介紹(威威兔在小朋友說完後,要同他握握手,或是親一下)在家長的引導下,說出自己的學號姓名。
3、發放小禮物(小花片),並讓幼兒說出“謝謝威威兔”。遊戲指導:依據幼兒不同的情況,分別進行適當的引導,不可強求個別幼兒;
遊戲反思:幼兒對於手偶的加入興趣特別的濃厚,有一些較靦腆的幼兒也能勇敢的說出自己的姓名及年齡,說明幼兒同一些自己所接觸的玩具類的奇特物品有著特殊的交往感情。
7、遊戲名稱:裝豆子
遊戲目標:培養孩子雙手的協調性。
遊戲準備:黃豆,帶小空的塑膠瓶子,小獎品
遊戲過程:現在是秋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農民伯伯們種的莊稼都豐收了,讓我們幫他們把豆子裝進倉庫裡好嗎?告訴孩子規則:在遊戲過程中,孩子要左手拿瓶子,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豆子,從瓶子的小空中把豆子裝進去。
注意事項:讓家長看好孩子別把豆子放進嘴裡,家長不要幫孩子裝豆子。遊戲結束,把小獎品發給孩子,並給予孩子鼓勵。
遊戲指導:根據季節性的特點去做一些遊戲,可以把大自然與遊戲結合,這樣在做遊戲的同時也讓孩子明白了許多自然現象。
親子活動教案10
一、探索新環境——這是什麼顏色?
目的:和孩子一起玩變變變的遊戲,啟發寶寶說出變出的積木是什麼顏色。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積木若干。
指導語: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一般已能辨別3-4種顏色,但有時單個出示某種顏色時,有的寶寶就不能正確說出顏色的名稱,透過這個遊戲,可以建立顏色與其相應名稱的聯絡,而且教認顏色,對寶寶來說是視覺刺激,這對開發寶寶的智慧很有好處。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應儘量引導孩子辨別常見的顏色。
活動過程:
1、家長選擇不同顏色的幾塊積木,親子相對而坐。
2、遊戲:這是什麼顏色?
家長將幾塊積木都藏在身體後面,然後說:“變變變,看看變出的積木是什麼顏色?”引導寶寶說出積木的顏色。
二、音樂活動——發現了
活動目的:培養觀察能力,知道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
活動準備:螞蟻、小雞、小狗、小貓、小兔、餅乾、蟲子、肉骨頭、小魚、蘿蔔的圖片。
指導語:
寶寶要吃東西,小動物們也要吃東西,透過觀察老師出示的課件,讓寶寶知道不同的動物要吃不同的食物,將這些動物和食物用歌唱的形式唱出來,激發幼兒歌唱的興趣,引發寶寶愛吃東西的慾望。
活動過程:
1、老師帶領大家唱《問好歌》。
2、出示螞蟻、餅乾的圖片,引導寶寶觀察,熟悉螞蟻和螞蟻喜歡吃的食物的名稱。
3、教師唱歌曲《發現了》,教師先示範一次,再一句一句練習。
4、出示其他小動物和相應喜歡吃的食物的圖片,引導寶寶觀察,並將這些動物和相應的食物編入歌曲中演唱。
三、親子游戲活動——親子歡樂操
學習目的:
指導家長引導寶寶跟著節奏做動作,促進身體的健康。
指導語: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迅速發展,節奏感明顯提高,而且特別喜歡念兒歌。指導孩子跟著兒歌的韻律和節奏與家長一起做親子歡樂操,既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又能促進孩子身體的.健康。
活動過程:
1、指導家長和寶寶手拉手,一邊走一邊念兒歌:“手拉手,手拉手,走呀走,走呀走,拉著手兒走呀走,走成一個大圓圈。”立定,做歡樂親子操。
2、對家長和寶寶的動作提出建議。
四、結束活動
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唱《再見歌》。
附操節兒歌:
太陽咪咪笑,小朋友起得早,
一二一二做早操做早操,
先來點點頭,點呀點點頭,
再來彎彎腰,彎呀彎彎腰,
蹲下去蹲下去,蹲呀蹲下去,
踏步踏踏步踏,踏呀踏步踏,
跳呀跳跳呀跳,跳呀跳呀跳,
天天鍛鍊身體好,身體好!
親子活動教案11
親子教育在兒童成長髮展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親子活動教案又是親子教育表達形式。親子活動教案設計時是以孩子為主體,父母為主導,家庭為單位而進行的。親子活動教案中不僅僅有情感交流,還要有心智發展、社會活動、興趣培養和認知活動。親子游戲在親子活動教案中佔有重要地位,親子活動教案以讓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為目的。親子活動教案要隨著幼兒的發展制定,具有很強的年齡性,是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特徵而制定的。同時親子活動教案的內容和方式都要不斷的變化,以便吸引寶寶們注意力,提高他們上課的興趣。下面請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一篇親子活動教案。
(1)玩繩結
先教孩子把繩子4或8折打成結。爸爸在離孩子2米處手持一塑膠筐,鼓勵孩子投繩進筐。剛開始時,可移動腳步,提高興趣,以後不移動,提高技能。孩子拋進,爸爸丟擲,孩子接住繼續向筐內,邊拋邊說:“拋繩結嘍。”
(2)玩繩圈
學小鴨走路。先教孩子將繩兩端各打一個結成繩圈,爸爸媽媽和孩子每人兩個繩圈,雙腳各踩住一個圈,雙手各拉一個繩圈,一步一步如同小鴨搖搖擺擺向前走路。父母做鴨媽媽鴨爸爸。
跳繩圈。把3個繩圈放在一起或間隔一定距離,跳的方法可以變化經,單雙腳跳或交替跳;繩圈排列方法可變化,如直線、三角形等,繩圈也可變化成半圓形、三角形、梯形等。套繩圈。父親說:“看誰套繩圈套得快。”三人把繩圈從腳套入,透過身體,再從頭上套住,也可以從上往下,展開比賽或挨次進行。“鑽山洞了”2人將繩子套於腰間或腋下,表示山洞,另一個人可鑽過或爬過山洞。爬過者作山洞,第2人再鑽山洞,依次輪流進行。
(3)玩繩子
踩水浪――把繩子開啟平放在地上,大人抖動繩子,讓幼兒踩著另一端前進。跳雙杆――爸爸媽媽各持繩子兩頭,面對面蹲下,兩繩平行,或寬或窄不斷變化。幼兒跳到兩繩中間,又跳出,不能踩繩,踩住為輸,再輪換進行。最後,可3人跳繩,2人跳,獨自跳動,或把短繩結成長繩讓孩子在中間跳。
親子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奶奶的節日,並用各種方式向媽媽祝賀。
2.瞭解媽媽的工作和媽媽的喜好。
活動內容:親親好媽媽
活動過程:
教師:寶寶們,今天是什麼節日你們知道嗎?
三八婦女節是誰的節日?(媽媽、奶奶、姑姑——)
今天小朋友的媽媽、奶奶們都來到咱們中四班,我們一起來給她們過節日好嗎?
唱歌《世上自己有媽媽好》,祝福媽媽、奶奶節日快樂。
一、誇誇我的好媽媽
師:我知道咱們的媽媽、奶奶們有的是老師,有的是工人,有的媽媽毛衣織的很漂亮,有的奶奶做飯特別香,今天,我們的小朋友都來說一說自己的好媽媽或者是奶奶,好嗎?
幼兒用簡短的話介紹自己的媽媽。
教師小結:我們的媽媽真能幹,我們用一起最好聽的聲音送給她們一首歌,好嗎? 唱歌《遊子吟》
二、聽聽我有多愛你
教師:小朋友們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是是麼樣子的嗎?
出示照片,幼兒觀看討論。教師:“在你們一點一點長大的每一天,你們的媽媽、奶奶都特別的辛苦,比如當你們剛剛學走路的時候,媽媽要一直彎著腰扶著你們、生病的時候,媽媽還要白天黑夜的看護你、喂水、喂藥等等。
現在,我們來請媽媽們給大家講一個小朋友成長中的真實的故事,聽聽媽媽有多愛你。
家長講述,教師及時小結並進行引導。
教師:我們一起對媽媽、奶奶說:媽媽、奶奶辛苦了。歌曲《我的好媽媽》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好不好呢?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
三、漂亮媽媽我來畫
請小朋友仔細的觀察媽媽,頭髮是什麼樣子的,臉是什麼形狀的,我們一起來畫媽媽。
教師出示頭髮、臉型的範例。
幼兒作畫,送給媽媽,媽媽在孩子的作品下寫心願卡。
附:
主題牆創設:親親好媽媽
能幹的媽媽(各行各業、作品)
漂亮的媽媽(幼兒作品)
媽媽的心願
我能幫媽媽做點啥
親子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培養寶寶表達的勇氣和能力,使寶寶敢於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
2、初步認識紅、黃、藍、綠等基本顏色,並學會簡單數數。
3、透過與親人、同伴一起遊戲的方式,讓幼兒體驗玩圈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呼啦圈若干、圈圈玩具若干;
2、音樂《你好!》、《郊遊》、《陽光男孩陽光女孩》
活動過程:
一、問候時光。
1、寶寶們好!你們認識我嗎?我姓趙,寶寶們可以叫我“趙老師!”
旁邊這位是貢老師,“貢老師,您好!”
2、今天就由趙老師來和大家玩遊戲。我們來打個招呼“你好,你好!”你們也伸出小手“你好,你好!”我們來握握手“你好!”我們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圈圈。
3、現在我們都認識了,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動一動吧。(播放音樂《你好你好》)
二、運動時光。
1、寶寶們,動一動以後,身體暖和了沒有。下面請寶寶到老師這一人拿一個墊子找個地方坐下來。
2、今天,趙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呀?(出示呼啦圈)圈寶寶你好!誰來和它打個招呼?(培養寶寶敢於主動表達的勇氣)它是什麼形狀的?(圓圓的)圓圓的呼啦圈你們想不想要,想要的就到趙老師這來拿呼啦圈。(教師分發呼啦圈)3、拿到球的寶寶,跟媽 媽兩個人像趙老師和貢老師一樣面對面的站好。然後寶寶將呼啦圈豎起來,對好對面的媽 媽用力一推,“咕嚕咕嚕”呼啦圈滾到媽 媽那去嘍!。
4、寶寶們真能幹,呼啦圈滾得穩穩當當的,現在我們就來比比賽,看哪個寶寶的呼啦圈滾得又快又穩,第一個滾到對面媽 媽那裡。貢老師做裁判,寶寶們一定要記得把你們的呼啦圈豎直哦。(播放音樂,優先者獎勵笑臉花)5、寶寶們,快拿著你們的呼啦圈到老師這邊來,媽 媽們跟著貢老師到對面的那條直線上去。
6、現在請媽 媽們把呼啦圈豎起來,滾給你們的寶寶,寶寶們要接媽 媽滾過來的呼啦圈呀!
7、寶寶們累了沒有,我們把呼啦圈送回家,坐到墊子休息一下吧。
8、你們快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東西呀?(漂亮的圈圈玩具)下面老師要教寶寶們將漂亮的圈圈一個一個串起來。(教師示範串項鍊)這是什麼顏色?看看還有什麼顏色,你們想串哪一種顏色?串好後,將第一個圈圈和最後一個圈圈也連起來哦。
9、下面我請寶寶們也來動手試一試,請貢老師給大家分發操作材料。
(各位家長,這是一個訓練孩子小肌肉的遊戲,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耐心細緻地做事。在孩子操作時,不要幫他們做,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做。平時在家,你們還可以拿一些小珠珠給孩子串著玩,但要注意安全,別讓寶寶單獨一個人在玩哦。)10、寶寶們的項鍊都串好沒有啊?串好的話將漂亮的項鍊給媽 媽戴上。這時媽 媽要說“謝謝寶寶”,寶寶說“不用謝”,媽 媽給寶寶一個大擁抱。
三、結束部分。
寶寶和媽 媽們快快來,現在又到了我們親子籃球操的時間了。每人到這來拿一個球,拿到的寶寶和媽 媽找個空地方站站好。(播放音樂《陽光男孩陽光女孩》)
親子活動教案14
一、活動物件: 2—3歲幼兒。
二、活動準備:
動物頭飾,各種蔬果教玩具
三、活動流程:
親親熱熱
過程:
寶寶和家長面向老師席地而坐成一個半圓,教師盤腿坐在寶寶對面。
教師面帶微笑,向寶寶打招呼:“寶寶好,我是××老師。”(提示家長鼓勵寶寶說出自己的名字,或者和寶寶一起說)你叫什麼呀,我是---‘然後大家一起拍手說:‘××,××,歡迎你!’”
寶寶依次作介紹,直到每個寶寶都介紹到。
(溫馨提示:這一環節要讓寶寶開口說話,能力弱的孩子提示家長幫助他共同說完介紹內容,讓孩子們做到:敢說、願說、想說。)
說說做做
手指遊戲(寶寶能跟著教師,邊念兒歌邊愉快的表演)
過程:
1、看看老師用一根手指頭變成了什麼?(毛毛蟲)
2、教師邊念兒歌邊表演動作。
3、教師帶領寶寶邊念兒歌邊做動作2—3遍。
附兒歌:
手指遊戲兒歌(一)
一個手指頭、一個手指頭,變呀、變呀、變呀、變成一個毛毛蟲;(左右手指放到一起向前拱動)
兩個手指頭、兩個手指頭,變呀、變呀、變呀、變成一隻小白兔;(兩根手指放在頭頂)
三個手指頭、三個手指頭,變呀、變呀、變呀、變成一隻小花貓;(三根手指放在嘴邊)
四個手指頭呀,四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一隻小鴨子,嘎-嘎-嘎- (雙手左右疊加,然後一張一合作鴨嘴狀)
五個手指頭、五個手指頭,變呀、變呀、變呀、變成一隻大螃蟹。(作螃蟹狀向前行)
(溫馨提示:寶寶在做動作念兒歌時,家長們要一起念,一起學,激發寶寶更多的興趣。)
小朋友們的小手還有更多的用處
切一切
1、出示各種蔬菜水果(先認識幾個)
2、讓寶寶自己上來拿水果蔬菜(家長要鼓勵寶寶自己上來讓小朋友學會獨立大膽)
3、讓寶寶自由切蔬菜水果(這個遊戲環節是培養寶寶動手能力,手眼協調,手部小雞肉群的發展)
親子活動教案15
鑽山洞
遊戲目標:
1.訓練觸覺和四肢著地爬行的能力。
2.訓練聽覺和提高辨別聲源的能力。
遊戲準備:山洞玩具
遊戲方法:
1,成人中的一人趴在地上,腹部和地面之間形成一個“小山洞”,另一人在“山洞”的一邊用小鈴等發聲玩具吸引幼兒,讓其從“山洞”中鑽過來。
2,根據幼兒的情況,可以增加難度,出示山洞玩具,成人和寶寶一起排隊從山洞內爬過,或在另一頭逗引幼兒爬過來。
拾豆豆
活動目標:訓練孩子拇指與食指捏拾細小物品這一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有利於促進大腦功能的發展。
活動準備:每位幼兒自帶乾淨的瓶子2—3只,各類豆豆(請家長幫忙帶)
活動方法:
教師準備一些乾淨的豆豆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用手去拾,並放入瓶子內,家長加以引導和必要的幫助。
注意:孩子撿豆豆時,媽媽或家人應在一旁照看,以免孩子將豆吞入口中。
水果大餐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與家長共同操作的興趣。
2、初步嘗試使用固體膠。
活動準備:
1、水果花籃圖人手一張
2、各種水果造型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漂亮的水果花籃引題
2、演示使用固體膠
3、引導家長與幼兒共同製作水果花籃。
4、展示作品,分發獎品。
兔子跳圈
活動目標:練習雙腳離地連續跳,2歲半以上的寶寶可以連續跳2米,不宜距離太長,以免寶寶疲勞。連續跳是練習彈跳力的方法之一。
活動準備:呼啦圈,事先畫好起點和終點
活動玩法:
1、帶兔子的胸飾或者豎起兩個手指放在頭上代表兔子耳朵,雙足離地跳躍,跳到終點。
2、在起點另一頭放置呼啦圈作兔子的家,讓寶寶離開圈2米,用雙腳跳到兔子的家。家長在“家”等待寶寶。
3、幼兒與家長合作,每組兩個呼啦圈,家長幫忙放呼啦圈,幼兒跳圈,直到到終點。給予貼紙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