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案3篇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案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案3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案3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本課7個生字,增識2個字,理解新詞,達到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讀讀議議、圈圈、畫畫的過程,使學生掌握作者抓住給人以啟示為重點寫人寫事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做事情要一心向著目標、專心致志、一往無前。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2、懂得作者是怎樣把這個哲理一層層有條理地表達出來的。

  教具準備:

  課件、掛圖。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展示、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泰山是一座中外聞名的山嶽,有許多人前來遊覽,在遊覽的同時,我們會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奮力前行,他們就是挑山工。

  師:板書課題——挑山工

  師:多媒體展示挑山工奮力攀登的情景。

  師:這些挑山工登山時比遊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卻比遊人先達到頂點,這是真的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大家看書。

  [點評:多媒體展示,把學生帶入了情境中,引發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極大關注,調動了他門主動參與的情感,激發了他們讀的濃厚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生:自由讀文

  師:你讀懂了什麼?

  生1:挑山工是幫助遊人挑東西的人。

  生2:挑山工比遊人先到山頂。

  生3:挑山工比遊人走的路程大約多一倍。

  ……

  師: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不懂,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嗎?

  生1:挑山工說的那段話蘊含著什麼哲理?

  生2: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

  生3:為什麼挑山工的速度不比遊人慢?

  生4:“因為我需要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生5:為什麼挑山工的牙齒很白?

  師:第5個問題,請同學們讀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話“山民們喝泉水,牙齒都很白”,就解決了。對前四個問題我們先“存”起來,在深入研究課文中解決。

  [點評:“學而不思則罔”,學習從質疑問難開始,來自學生的問題,比老師提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為下一教學步驟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經常要求學生學有所問,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品質。]

  三、以讀為主、讀中探究

  教學第一部分

  師:“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請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

  生:邊讀邊畫出描寫挑山工登山的句子。

  師:讓提出“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的那個學生回答。

  生:挑山工走的路線是摺尺形的從臺階左側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級到了臺階右側就轉過身子,反向斜行,到了左側再轉回來。每轉一次身,扁擔換一次肩。

  師:好,大家能把挑山工走的路線圖畫出來嗎?

  生:能。

  師:指名到黑板上畫,其它同學在座位上畫。

  生:畫出挑山工走的路線圖。

  師:同學們畫的都不錯,誰能把你的線路圖拿到前面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生:講解。

  師: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你認為他讀得怎麼樣。

  生:“沉甸甸”讀得比較平淡。

  師:挑山工的擔子不夠沉,該怎麼讀?

  生:重讀“沉甸甸”。

  師:範讀“挑山工走的路線是摺尺形的,”突出“摺尺形”。

  生:讀“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

  師:重讀“多一倍”。

  生:再讀一遍。

  師 :很好,請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點評:透過各種形式的讀,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同時,表情朗讀,又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手段,指導學生透過表情朗讀,將學生的心得表現出來,使學生更能進入文章中的情境之中.本環節注重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表達。

  師:學生們,剛才讀的很不錯,獎勵你們一段錄影。

  師:(展示課件:挑山工登山實況錄影)看完後說出你看到了什麼?

  生1:看到挑山工穿著紅背心。

  生2:看到挑山工一直在登山。

  生3:看到泰山非常陡。

  生4:看到挑山工走的是:“之”字形成的路。

  ……

  [點評:運用現代多媒體,幫助學生建立閱讀表象,為理解文章說明深刻哲理打好基礎。]

  師:按常理來說,挑山工登山走彎曲的路,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遊人應該比挑山工快得多,但是事實是這樣嗎?朗讀第二自然段。

  生:集體朗讀。

  師:我怎麼聽不出作者覺得“奇怪”?再好好讀一讀這句話。

  “騰雲駕霧”不是在騰雲駕霧,是慢悠悠的,該怎麼讀?

  生:自由感情朗讀第一段。

  [點評:打破傳統的'“串講”“分析”,以學生的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決不代替分析,而是導讀、激勵、評價、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第二部分

  師:有一次,我同幾個畫友到泰山寫生,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深入學習這部分內容呢?

  生:小組合作學習。

  師:課件展示:小組合作學習要解決的問題;

  ①找出描寫挑山工外貌的句子。

  ②找出描寫挑山工神態的句子。

  ③幾次相遇,相遇的地點,看見挑山工在幹什麼?

  ④用“―”畫出挑山工說的話。

  生: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探究、交流、彙報。

  師:請同學們把你學習成果彙報一下。

  生1:第一組:讀、寫挑山工外貌的句子。

  生2:第二組:讀、寫挑山工神態的句子。

  生3:第三組:敘述和挑山工的三次相遇。

  生4:第四組:讀挑山工說的話。

  師:挑山工說話很風趣,還解答了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挑山工走得快”,請我們好好學學。“我們哪裡有近道……。是不是這個理兒?”這段話。

  生:默讀重點段,畫出重點詞語

  師:你從挑山工的話中體會到了什麼?

  生1:我們做什麼事都要認定目標。

  生2: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堅持不懈。

  生3:我們做什麼事都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 點評:引導學生讀、說、寫反覆感悟文章的重點段落,突破教學難點。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進行了紮實的語文基本能力訓練。]

  教學第三部分

  師:導讀: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是這樣的畫?

  生:集體讀“在徒走的似乎沒有盡頭的……”

  師;展示圖畫。

  師:誰能把畫中的內容讀出來。

  師指導朗讀:突出:“陡直”;“沒有盡頭”讀慢一點,拖長音:“壓彎了腰”讀的低沉一點,“一步一步讀出他的艱難”;“向上登攀”要讀得有勁,挑山工肉體上的“腰”能壓彎,但精神上的“腰”永遠挺直。

  師:範讀。

  生:比賽讀、推薦讀。

  師:教使用手勢表示抑揚頓挫,“指揮”全班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老師把這幅送給同學們,你們需要他嗎?

  生:需要

  師:需要什麼?請在圖畫下面寫幾句最想說的話。

  生:需要挑山工認定目標,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精神。

  [點評:指導感情朗讀,首先引導學生真正的入情入境,其次,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透過範讀,比賽讀,推薦讀,手勢讀各種形成反覆讀書,又促進學生進一步入情入境,在感情上與作者真正融為一體,實現學生與文字之間的“零距離”接觸。最後用“送畫”的形成,啟發學生說出內心的感受。]

  四、聯絡生活,遷移運用

  師:挑山工的話蘊涵著哲理,挑山工的精神富有很深的啟迪作用,請聯想生活實際想一想,你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嗎?

  生1:龜兔賽跑。

  生2:笨鳥先飛。

  生3:身邊同學透過勤奮學習而後來居上的故事……

  師:挑山工的精神對我們的學習有著怎樣的啟示呢?把你的理解,體會用筆表達出來。

  生:寫讀後感

  [點評:語文不僅需要理解,更需要延伸、應用。]

  五評價,總結

  師: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生1:我知道了挑山工為什麼比遊人先到山頂。

  生2:我明白了挑山工說的話的含義。

  生3:我知道了作者畫畫的目的是什麼。

  ……

  師:希望同學們把挑山工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目標專一,堅持不懈的精神永遠留在心中,用在學習和生活上。

  擴充套件性閱讀:

  今天,老師把自讀課本中《普通小站》推薦給大家,請同學們課後讀一讀。

  [點評: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即讓學生走進新文字,擴大視野,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案3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挑山工挑著重物,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原因。

  2、理解課文內容,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懂得只有認準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挑山工話裡的深刻含義,能從中受到思想的啟迪、情感的薰陶。

  教學方法:

  1、以讀促思、以讀促解。

  2、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泰山的風景。有什麼感受?泰山雖然雄偉,但是我們遊人要想登上泰山,只有一條陡直的山路。

  一、複習匯入、引發質疑

  1、談話激趣:同學們,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人,但是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來到泰山,更讓他難以忘懷的並不是那雄渾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

  2、板書課題。

  3、談談對挑山工和作者的瞭解。

  4、對“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這句話進行質疑。

  【設計意圖:興趣是的老師,透過對重點句的質疑,既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又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品讀課文、感知“不同”

  1、初讀挑山工說的話,談談讀懂了什麼?

  2、學習挑山工和遊人的不同。

  (1)上山時負重不同。

  ①體會“沉甸甸”。(播放課件)

  ②指導朗讀:他們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兩頭垂下幾根繩子,掛著沉甸甸的物品。

  (2)上山時路線不同。

  ①什麼是摺尺形路線。

  ②動筆在書上畫一畫摺尺形路線圖。

  ③體會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

  (3)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遊人走走停停。

  3、引讀:挑著沉甸甸的物品,走著摺尺形的路線,不聲不響地從我們身旁走過,悄悄地走到我們前頭去了。

  【設計意圖:透過“品、讀、思、畫”相結合的方法,感悟挑山工和遊人的不一樣,為下文“悟理”做好鋪墊。】

  三、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1、挑山工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理兒呢?請大家再讀挑山工的話,說說感受到的理兒。(全班交流)

  2、理解“它”指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設計旨在運用知識遷移的原則,不僅讓學生理解挑山工樸素的話語,還要理解其文字背後的含義。】

  四、聯絡生活、拓展昇華

  1、挑山工的精神只有作者需要嗎?還有誰需要?

  2、教師總結,希望大家能用挑山工的精神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設計旨在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將挑山工的精神內化並激勵自己前行,以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語文教案3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理清課文內容的層次。

  能力目標

  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思品目標

  瞭解課文講述的道理和事例,從中吸取對自己成長有益的內容。

  教學重點:

  理解字、詞和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給課文正確地劃分層次。

  教具準備:

  佈置學生預習,查閱有關資料。課件製作。

  第 1課時

  一、激趣匯入

  1.誰會背誦三字經?給我們大家展示一下。

  2.你對三字經還有哪些瞭解?給大家說說。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學者王應麟編撰,後經明、清學者補充。它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記憶。

  二、練習正確地朗讀課文

  (一)檢查預習

  1.誰來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訂正字音 竇燕山讀一聲 教五子讀一聲 方少時讀四聲 擇鄰處讀三聲。

  2.倆人一組互相讀課文,注意訂正字音。把“琢 惰 杼 ”等字音讀正確。

  3.指名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正確。

  4.生字我們已經都認識了,字形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嗎?

  乃得筆順是先寫“橫折折折鉤”再寫撇。杼不要多寫一撇。琢不要忘記寫點。竇是上下結構,注意把字寫勻稱。

  提起筆來把字組成詞語寫一遍。

  三、看註釋,查字典理解短文內容。

  1.自己看註釋,查字典,說說短文的內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集體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性:人性,天性。 相近:相同;相似。 相遠;差別大。

  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人生下來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於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受到的影響不同,每個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異。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如果不對兒童進行教育,他們善良的天性就會因為外界的不良影響而改變,對兒童進行教育,最重要最寶貴的規律就是要專心致志 、持之以恆。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孟子的母親為了孟子有良好的環境,曾經幾次搬家,選擇好的鄰居居住、安家。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學習,逃學回家,孟母十分生氣地折斷了織布機上的梭子,以此來教育孟子。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竇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個兒子,都成了國家的有用之材。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對兒女只是養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對學生光教育而不嚴格要求,是做老師的懶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你不學習是不應該的,小時候不學習,長大了能有什麼作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玉石不經過打磨就不能成為有價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四、把課文連起來讀一遍。

  第 2課時

  一、理清課文層次,練習把課文背下來。

  1.指名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幾方面來談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體交流,給課文劃分層次。

  第一層:(第一行)人生下來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於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受到的影響不同,每個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異。

  第二層:(2——5)孩子一生下來,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講究教育方法。

  第三層(6——10) 人要學習,要知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3.指導學生按照層次背誦。

  第一層比較簡單,學生問題不大,直接比賽就可以。

  第二層以提問形式進行背誦練習,如“人生下來為什麼要進行教育?孟母是怎樣教育孟子的?” 竇燕山教育成果怎麼樣?……”在此基礎上男女生對背,最後進行背誦比賽。

  第三層方法同上。

  二、思考。

  談談你學習課文後有什麼感受?

  三、背誦。

  推薦三字經全文,讓有興趣的同學練習背誦。

  四、作業。

  繼續練習背誦課文,默寫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