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精選】小班教案集錦八篇

小班教案

【精選】小班教案集錦八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教案 篇1

  小班綜合語言活動:

  貓 和 老 鼠

  活動目標:

  1、透過遊戲活動使幼兒掌握方位詞:上、下、前、後,並學會說一句完整的話。

  2、複習鞏固大、小標記,掌握1和許多的關係。

  3、培養小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籬笆、大樹、蘑菇、大石頭等。

  2、紅、黃、藍、綠各色小貓頭飾。

  3、魚乾和老鼠的圖片,和幼兒人數一樣多。

  活動過程:

  師扮貓媽媽,幼兒扮小貓。

  1、天氣很好,貓媽媽帶小貓出去散步了,熟悉場景。

  2、告訴小貓一個好訊息,前幾天,媽媽曬了好多魚乾,你們都已經長大了,幫助貓媽媽收魚乾。

  (1)黃色小貓收大石頭上的魚乾,並會說:我在XX上面收到魚乾。

  (2)紅色小貓收蘑菇前面的魚乾,同上。

  (3)藍色小貓收籬笆削麵的魚乾,同上。

  (4)綠色小貓收大樹後面的魚乾,同上。

  3、複習大、小標記。

  (1)師出示X標記,幼兒說出X魚乾在這裡。

  (2)幼兒把大、小魚乾放到簍子裡。

  4、老鼠來偷魚乾了,你們有什麼辦法對付老鼠?

  (1)師請一幼兒示範抓老鼠,並說出是在哪裡抓到老鼠的。

  (2)幼兒集體去抓老鼠。

  (3)打老鼠,複習1和許多。

  5、貓媽媽還準備了很多好玩的東西獎勵小貓,自己去找一找,並說出你是在哪找到的。

  6、幼兒玩玩具。

小班教案 篇2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遊戲的協作能力。

  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遊戲規則

  1.搖動時“小孩”雙腳不能離地。

  2.搖動“小孩”時,必須根據兒歌節奏進行。

  遊戲方法

  幼兒人數不限,一分為二,一部分扮“大人”,另一部分扮“小孩”,“大人”與“小孩”面向同一方向站立。“大人”雙手從“小孩”腋下穿過抱住“小孩”,按兒歌的節奏向兩邊搖動“小孩”,直至唸完兒歌,然後抱起“小孩”轉一二圈。遊戲重新開始。

  附兒歌搖搖搖,搖元宵,我的元宵是寶寶;穿紅衣,戴紅帽,不說話,總愛笑;吃飯不讓媽媽喂,走路不讓爸爸抱;看見小鳥點點頭,看見客人問聲好。

小班教案 篇3

  內容與要求:

  1.細緻觀察畫面,理解動物穿背心的感受以及背心變化的原因。

  2.願意用動作、表情以及故事中的語言積極的參與講述活動。

  活動準備:教學PPT

  活動過程:

  一、匯入(兩張圖片對比,引出故事)

  (一)第一張圖片:

  1.瞧,誰來了啊?我們一起打個招呼吧。

  2.今天呀,鼠小弟特別高興,因為他身上穿了一件新衣服。瞧,這是一件什麼樣的衣服呀?(PPT出示紅色的小背心)

  3、“這是媽媽給我織的小背心,很好看鼠小弟穿著紅色的小背心,多麼開心,多麼神氣啊!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神氣的樣子。”(集體學神氣樣子)

  (二)第二張圖片:

  1.剛剛鼠小弟還這麼開心,這麼神氣,現在它怎麼啦?

  2.它為什麼不開心啊?(它的小背心變得又大又長)

  3.想知道,為什麼這件小背心會變成這樣嗎?這裡有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分段欣賞

  (一)欣賞第一段:(鴨子)

  1.(教師念嘎嘎嘎,做鴨子動作)誰來了?你們怎麼知道?

  2.小鴨子在幹嘛呢?他在想些什麼?

  3.鼠小弟會把小背心借給小鴨子穿嗎?為什麼?如果你想向別人借東西,你會怎麼說呀?我們一起用有禮貌的聲音問問鼠小弟吧?

  教師小結:因為小鴨子有禮貌而鼠小弟又很大方所以小鴨子穿上了鼠小弟的小背心。

  4.小背心穿在小鴨子身上,感覺怎麼樣?哎呀,有點緊,不過還挺好看的!”小鴨子很開心呢。

  (二)欣賞第二段:(猴子)

  1.這次又是誰來了呢?(幼兒說出來後請孩子模仿動作)

  2.小猴子在幹嘛呢?他在想些什麼?

  3.小鴨子答應了。瞧!猴子穿上小背心感覺舒服嗎?你從哪裡看出來他穿著不舒服?(觀察模仿動作,表情)為什麼會不舒服?(猴子比小老鼠長得大)穿上這麼小的背心,猴子還是挺喜歡的,他說:“哎呀,有點緊,不過還挺好看的!”

  (三)欣賞第三段:(海獅、獅子)

  1.看,小猴子又遇到了誰呢?

  2.海獅穿上小背心舒服嗎?什麼表情啊?

  3.接著,海獅遇到誰呢?(請幼兒猜,比海獅大的動物)

  4.獅子穿上小背心會怎麼說?(請個別幼兒說說)。

  (四)欣賞第四段:(小馬、大象)

  1.誰來了呢?(馬兒的叫聲)

  2.想一想小馬會對獅子說什麼呢(老師扮演穿小背心的獅子,師幼共同完成對話)

  3.誰來了?(大象)

  4.我請小朋友來扮演小馬和大象,誰想來表演一下?(幼兒完成對話)

  5.你們覺得小老鼠看到大象穿著他的小背心會是怎麼樣的表情!

  三、 回憶繪本

  1.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小背心都被哪些動物穿過?(請孩子們來幫忙排列)

  2.為什麼鼠小弟穿在身上好好的一件背心,穿上其它小動物的身上就變了樣呢?

  3.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動物穿上鼠小弟的背心,都是什麼樣的表情?它們的手有怎樣的變化?

  4.現在你們終於知道,為什麼這件小背心會變得這麼大了吧?

  教師小結:因為借衣服的動物朋友越來越大,所以鼠小弟的衣服越變越大。

  四、引出結局

  1. 事情很糟糕,可是沒關係,我們一起想想什麼辦法讓鼠小弟重新變得快樂?

  2. 我們看看動物朋友們想到了什麼好辦法?現在鼠小弟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雖然小背心不能穿了,但是它們想到把小背心當成鞦韆,讓鼠小弟在大象的鼻子上盡情的玩耍。鼠小弟把背心借給朋友們,讓他們獲得了快樂。當鼠小弟難過的時候,動物朋友們也想到了讓鼠小弟快樂的辦法,相互幫助就能一起獲得快樂!

  延伸:你們覺得誰穿上小背心最滑稽呢……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規則意識不是很強,況且在園的時間也不長還沒有養成好的集體遊戲的空間,因此選擇《水果蹲》這個活動。幼兒的潛力是很大的,因為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東西也許對於他們來說一開始會有難度,但是隻要教師願意多嘗試幾次,並且透過個別學習能力較強的幼兒帶動其他幼兒,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

  活動目標

  1.豐富幼兒各類水果名稱,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讓幼兒學會聽口令玩遊戲,鍛鍊反應能力和傾聽能力。

  3.遵守遊戲規則,掌握遊戲的玩法。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認識一些時令水果,與幼兒交談有關水果的知識經驗。

  2.準備實物水果和水果胸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律動《摘果子》進入活動室。

  二、品嚐水果:

  1.出示水果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品嚐水果。

  2.個別提問,邊出示卡片:你吃的是什麼水果?味道怎麼樣?你還吃過其他什麼水果?

  三、教師示範念讀,幼兒學念兒歌“水果蹲”幾遍。

  四、教師介紹遊戲“水果蹲”玩法,規則:

  1.幼兒戴上胸卡扮演各種水果寶寶。

  2.幼兒聽老師口令念兒歌,並根據內容做下蹲動作玩遊戲。

  3.不符合兒歌內容做動作的幼兒就淘汰出局。

  4.提醒幼兒要記住自己是扮演什麼水果寶寶。

  五、幼兒玩遊戲。

  1.請能力強的幼兒戴上水果胸卡遊戲。

  2.幼兒戴上水果胸卡按兒歌內容玩遊戲,老師及時提出遊戲中的不足並加以糾正。

  3.幼兒分組念兒歌玩遊戲。

  4.增加水果品種,幼兒自選水果胸卡聽口令兒歌玩遊戲。

  5.幼兒自由分組玩遊戲。

  六、經驗遷移

  將水果換成各種常見的小動物繼續玩遊戲。

  活動小結

  評價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提出下次遊戲要求。

  活動延伸

  1、小朋友和教師分享豐收的果實和遊戲的快樂。

  2、把教具投放在表演區繼續表演或遊戲。

  3、根據孩子的興趣,自由選擇喜歡的動作(或其他交通工具、動植物等)繼續表演

小班教案 篇5

  目標

  1. 確對待自己心愛的玩具或日用品。

  2. 逐步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準備

  1. 掛圖第1號。

  2. 故事磁帶。

  過程

  1. 認識阿文。

  -------教師出示掛圖。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她是一隻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阿文上幼兒園前,很喜歡一條小毯子,到哪兒都帶著它。可是現在上幼兒園了,帶著這麼大的毯子行嗎?

  2. 聽聽阿文的故事。

  -------教師結合掛圖,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阿文常常帶著毯子幹什麼?

  她喜歡這塊攤子嗎?

  -------阿文上幼兒園抱著毯子方便嗎?為什麼?

  -------後來阿文放下毯子了嗎?

  3. 說說自己喜歡的東西。

  ——你們是不是也向阿文一樣也有一件最喜歡的東西?你們常常用它幹什麼?你們上幼兒園的時候把它放在哪裡?

  ——我們小朋友比阿文還能幹,每天早上高高興興的和好朋友再見,到幼兒園學本領,和小朋友做遊戲,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錯。

  建議

  1. 幼兒逐步脫離依戀物,繼而融入新的集體是培養其獨立性的需要,教師應充分認識這種引導的必要性。

  2. 幼兒之間在獨立性及適應能力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以故事引導誘餌,並讓部分幼兒表現出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玩物,會對其他幼兒產生積極的影響。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圖畫書,能看懂圖畫書的主要內容。

  2、理解故事內容,感知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

  二、活動準備

  1、圖畫書《扁扁嘴和尖尖嘴》,幼兒人手1冊。

  2、用回形針從第11頁開始將後面的書夾起來。

  3、自制《扁扁嘴和尖尖嘴》的教學大書或多媒體大書。

  三、活動過程

  1、幼兒自主閱讀圖畫故事書,感知故事內容。

  (1)請幼兒觀察封面,猜猜這本書是講關於誰的故事。

  (2)幼兒自己看圖畫書至第1頁,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畫面中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3)詢問幼兒有哪些地方看不懂,鼓勵幼兒之間互相回答。

  (4)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說說:圖畫書裡有誰?他們在做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

  2.教師帶領幼兒閱讀圖畫書,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逐頁出示教學大書,帶領幼兒觀察並講述第2—11頁。

  (2)教師:故事裡有誰?鵝哥哥在做什麼?

  (3)教師:鵝哥哥為什麼不和小雞做朋友?為什麼不和小鴨做朋友?

  3、讓幼兒猜想鵝哥哥找到朋友嗎?為什麼?

  4.幼兒自主閱讀圖畫第12—19頁,感知故事情節的發展。

  (1)讓幼兒取下回形針,啟發幼兒自己閱讀圖畫第12—19頁,感知好朋友快樂遊戲的情節。

  (2)教師:小雞和小鴨找到朋友了嗎?他們怎麼遊戲的?

  (3)教師:鵝哥哥找到朋友了嗎?找到的是誰?它們怎麼遊戲的?

  5、教師帶幼兒完整地閱讀圖畫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帶領幼兒從頭開始一頁頁邊翻書邊講述故事。

  (2)鵝哥哥為什麼不和小雞小鴨玩?

  (3)小雞小鴨找到朋友後時怎麼遊戲的?

  (4)後來發生了什麼事鵝鵝哥哥又和小雞小鴨玩了?

  展開閱讀全文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探索簡單的降溫方法,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發現。

  2.能大膽的參與操作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冷水一杯,熱水一杯。

  2.熱水若干杯,扇子,調羹,冰塊,空杯子,一盆水,水滴,吸管。

  3.教師使用的一張記錄紙;紅、綠標籤紙;ppt。

  活動過程:

  1.哪杯水熱

  (1)教師出示兩杯水,王老師這裡有兩杯水,請小朋友看看,這兩杯水一樣嗎?誰來摸摸看,請小朋友來摸一摸,有什麼不同呢?請個別幼兒嘗試。對了,熱水還會冒熱氣呢。(一杯冷水,一杯熱水)

  (2)教師邊貼標籤邊小結說:摸上去燙燙的還會冒熱氣的是熱水,我們給熱水貼上紅色的標籤,這杯水摸上去冰冰的,涼涼的是冷水,我們給它貼上藍色的標籤。

  2.透過嘗試水變冷

  (1)哇!這杯水好燙呀,王老師想讓它涼下來,你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幫我,使這杯熱水快點變冷呢?小朋友來說一說。

  (2)幼兒想辦法:(吹一吹、倒點水、加點冰、電風扇。)(多鼓勵)

  (3)哦,剛才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呢?看,王老師在桌子上給你們準備了這麼多的東西,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麼呀?(有冰塊、扇子、調羹、吸管、空杯子、盛有冷水的小盆)

  (4)操作要求:王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杯熱水,還有這麼多的材料,請小朋友想一種辦法讓這杯熱水變冷,還要注意安全不要把熱水倒在自己身上。做好實驗後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可以跟好朋友交流。現在請小朋友每人找一杯熱水,用你們的方法讓熱水變冷吧!記得用好了的材料要放回小框裡哦。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6)集中,討論:請幼兒上來說說自己用的是什麼方法並在老師的協助下演示。(教師幫忙記錄)(多鼓勵)

  (7)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真棒,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讓熱水變冷,“用扇子扇”、“用嘴吹”、“用調羹攪拌”、“用空杯子相互調換” “新增冰塊”、“新增冷水”、“放在冷水裡浸泡”,現在我們的熱水都變冷了,謝謝你們哦!如果還有其他的方法我們回家可以再試一試哦。

  3.經驗生活化

  (1)有時候我們在外面玩的時候,會玩的很熱,現在夏天到了,我們的身體也會感到很熱,那我們怎樣讓自己的身體涼快些,不那麼熱呢?

  (2)幼兒說說方法:空調、扇子、吃棒冰、游泳,等等。

  (3)你們想的辦法真多,老師這裡也有一些方法,我們來看看這些方法你有沒有想到,(教師播放ppt),其實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使自己變得涼快些,我們回去再找一找、試一試,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來源

  本活動源自《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指導》(小班?上)《彩色世界》主題(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6月第二版)。

  玩具汽車是幼兒常見並喜愛的玩具,把汽車作為繪畫工具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而透過控制車輪的滾動來畫出不同線條軌跡的作畫方式,也符合了小班幼兒尚未掌握精細手部動作的特點,體現了“玩中學”的教學理念。另外,在“彩色世界”這個主題中,幼兒已經認識了多種常見的顏色,逐漸對色彩產生了興趣,此次活動能豐富幼兒的操作經驗,加深他們對色彩的感知。

  活動目標

  1.體驗用玩具汽車作畫的方式,享受與同伴共同創作的樂趣。

  2.觀察不同車輪留下的不同紋路,感受操作中顏色的變化。

  活動準備

  玩具汽車若干輛,數張全開白包鉛畫紙,裝滿各色顏料的盤子(盤子中放有海綿以控制顏料用量),娃娃圍裙若干件。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玩具汽車怎樣跳舞?”

  1.幼兒穿上圍裙,圍圈而坐。

  “今天有好多玩具到小4班來聚會,看它們跳起舞來了。”(展示玩具汽車)

  “小朋友跳舞用什麼跳的?”(用手、腳、身體……)

  “那這些玩具車跳舞用什麼呢?”(用輪子)

  “請你們玩一下這些汽車,試試怎樣讓它們用輪子跳舞。”

  幼兒自由玩汽車。

  2.請幼兒演示開汽車的不同方式。

  “你是怎樣讓玩具車跳舞的?”

  小結:汽車跳舞的路線可以直直的,也可以拐彎、轉圈、扭來扭去……只要你覺得好看,讓它怎麼跳都行。

  (評析:玩汽車的環節,拓展了幼兒讓汽車留下不同軌跡的經驗,使接下來的創作有了經驗的鋪墊。如果教師在匯入活動時先安排一段律動,之後提“小朋友跳舞用什麼跳的”這個問題,就會比較自然而不會讓幼兒覺得突兀。)

  二、示範作畫――“把玩具車跳舞的路線畫下來。”

  1.“這裡有一些盤子,裡面裝著顏料,看都有些什麼顏色?”(一起辨認紅色、黃色和藍色)

  “我們用這些顏料把玩具車跳舞的路線畫下來吧。先把玩具車的輪子在顏料盤裡蘸一下,再小心地拎起汽車,在紙上滾動,汽車跳舞的路線就出來啦!”

  2.請一名幼兒用另一輛玩具車的輪子蘸另一種顏色,在紙上滾動,引導幼兒觀察兩種車輪畫出的不同效果。

  “這兩條路線一樣嗎?你喜歡哪一條?”

  3.再請幾名幼兒滾動蘸不同顏色的玩具車,一起欣賞畫出的效果。

  (評析:教師透過示範講解,引導幼兒習得基本的操作方法,這對於剛接觸繪畫的小班幼兒來講是需要的。這樣能使幼兒儘快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享受繪畫的樂趣。當幼兒見到同伴用汽車“滾”出來的作品時,情不自禁地拍起手來,萌發了強烈的創作慾望。)

  三、幼兒操作――“你來試一試。”

  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愛的玩具汽車,分組與同伴合作,在鉛畫紙上作畫。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操作,適度指點。

  (評析:教師能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探索空間,讓幼兒自由嘗試;全開的白紙足夠多輛玩具車在上面“行駛”,便於幼兒大膽創作。教師透過細心觀察,發現幼兒在操作中遇到了一些問題,進行了適時的引導。比如提醒不會把握畫面整體的幼兒“將汽車往空的地方開”,把紙畫滿;鼓勵用色單一的幼兒“讓汽車試試不同顏色的衣服”,嘗試使用不同的顏料;要求搶佔位置的幼兒能“把身體讓過一點”,謙讓同伴等。用易於幼兒接受的語言促進了幼兒行為的調整,提升了幼兒的操作經驗。)

  四、欣賞作品――“瞧,我畫得多棒!”

  將鉛畫紙貼在活動室的牆,教師用彩紙剪成汽車狀進行裝飾,共同欣賞。

  引導幼兒交流講述:你用了什麼顏色作畫,畫在了哪裡,這幅畫上有幾種顏色,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

  (評析:展示作品和交流講述,能幫助幼兒回憶創作過程,鞏固操作經驗,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交流時,有幼兒發現作品中出現了黑色的線條,可顏料盤中沒有黑色。教師肯定了幼兒的發現,同時鼓勵他們在區域活動中“看看顏色怎麼變魔術”,觀察幾種顏色在一起的變化。)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塑膠小博士

  製作意圖:小班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不靈活,手眼協調能力差,他們對顏色及常見圖形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不能按某一特徵進行分類(如按顏色、形狀)及按一定規律進行排序。為了發展幼兒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及分類、排序能力,製作了此遊戲材料。

  教育價值:

  1.發展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提高手眼動作的協調性。

  2.能按顏色、形狀進行分類。

  3.提高觀察能力,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規律並進行排序。

  選用材料:大可樂瓶,呢絨繩,紅、綠、藍色踏踏迷,紅、綠、粉色墊板,及時帖,大透明膠條,皺紋紙。

  製作方法:

  1、兩個大可樂瓶剪去瓶口,把瓶身對接用大透明膠條粘牢瓶底向上,然後瓶身用及時帖裝飾好,在瓶身的上半部分粘好五官,在瓶身的下半部分粘好用皺紋紙做的百褶裙,最好在娃娃頭頂粘上壓好摸並穿好五根呢絨繩的五角星即可。

  2.紅、綠、藍色踏踏迷,紅、綠、粉色墊板分別剪出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用打孔機打好孔。

  適用年齡:小班室內活動

  操作方法:

  1、能力弱的幼兒按圖形,不分顏色進行穿接。

  2、能力較強的幼兒按圖形、顏色分別進行分類穿接。

  3、能力強的幼兒在完成以上的操作後,教師引導他們按一定的順序進行穿接。(如按圓形的紅綠、紅綠規律穿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