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大班科學水的溶解教案

大班科學水的溶解教案

大班科學水的溶解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水的溶解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水的溶解教案1

  活動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與我們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水為生命提供能量,讓生命能夠存活。水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環境因素。

  活動目標:

  1、瞭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激發探索興趣。

  2、知道只有透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課件。

  4、幼兒人手一份記錄本和筆。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觀察、比較和實驗的過程中瞭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活動難點:

  會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結果,知道只有透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活動流程:

  觀察引趣→猜想實驗→遷移運用

  活動過程:

  一、觀察引趣

  1、看一看,聞一聞,老師給準備了什麼樣的實驗材料。

  2、幼兒觀察,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觀察結果,知道實驗材料名稱,瞭解其外形特徵。

  二、猜想實驗

  (一)實驗一:誰不見了

  1、猜想並記錄:誰不見了

  (1)這些材料要和水來作遊戲,先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裡,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誰會不見了?

  (2)幼兒猜想並記錄。

  提出記錄要求:選擇兩種符號,一種表示它不見了。另一種表示它還在。

  (3)展示幼兒記錄,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2、實驗並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小朋友的說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對吧。在做實驗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都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後,先別忙著記,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後,在你的記錄本上,把這種有趣的現象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隨機指導。

  (3)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4)小結:小朋友猜想的和實驗出來的結果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只有動手做一做,我們才能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麼。

  (二)、實驗二:誰能取出來

  1、提出問題:放到水裡的材料,還能取出來嗎?(幼兒猜想,講述。)

  教師演示大表格讓幼兒猜想並記錄猜想結果。

  2、提出實驗要求:這裡有許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現在你們就要用這些小工具,看看剛才你們放進水裡的這些材料,哪些還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了。記錄實驗結果。

  3、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拿記錄本講述自己發現的現象,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與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師演示PPT,展示大的記錄表和孩子一起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6、提問

  (1)你發現什麼可以從水中取出來?什麼不可以取出來?

  (2)我們來看看有沒有不同意見?

  (3)為什麼方糖和果珍取不出來了?它們到哪裡去了?

  7、教師小結,幫助幼兒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透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體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花生放進水中,沉下去了。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果珍放進水中,使水改變了顏色。糖最後看不見了。象糖和果珍這種放進水中經過充分的攪拌之後,利用各種小工具能不能取出來?放進水中不能取出的現象,有個好聽的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進水中後花生還是花生,油還是油。我們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們取出來了。他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遷移運用

  1、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課件引導幼兒思考。

  活動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問:這些是什麼?它們能溶解在水中嗎?

  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活動反思:

  採用個別引導和間接指導的方法。透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透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的過程一目瞭然。這樣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透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透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溶解的秘密,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透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不足之處:

  1、很多幼兒活動中多以聽和記錄為主,很少主動提出問題。

  2、由於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個幼兒都進行操作。

大班科學水的溶解教案2

  【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正以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幼兒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然而水又有許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態變化、水的衝擊力 、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現象,提出了很多關於水的問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的這一科學活動,意在透過活動,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透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觀察比較、探究的過程中,能瞭解物質的溶解現象並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2、透過幼兒同伴之間對實驗現象提出異議,培養幼兒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態度。

  3、幼兒能大膽描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其他幼兒傾聽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一組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石頭、油、方糖、果珍適量。

  小勺、筷子、小網各四個。

  2、被汙染的水的若干圖片,其他可溶解於水的物質,如:咖啡、奶粉、感冒顆粒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我們要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們可以走到實驗桌前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摸一摸,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樣的實驗材料。(幼兒活動,教師指導)

  師:請大家輕輕地回座位,誰願意告訴我你都看到了什麼材料?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了這四樣實驗材料,它們分別是:石頭、果珍、冰糖和油。

  (教師直接出示實驗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繼而引發了大班幼兒的探索慾望,激起了幼兒濃厚的活動興趣。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來感知實驗材料,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二、幼兒進行猜想並學會記錄,初次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

  1、引導幼兒圍繞“把這些實驗材料放到水中會怎麼樣?誰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這個問題進行猜想和記錄。

  師:老師準備這四樣實驗材料,是想讓小朋友們用它們來做個實驗。我們要把這四樣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四個杯子中,然後攪拌,充分地攪拌,再看一看,誰還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這裡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請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發放表格)

  [page_break] 師:好,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吧。

  2、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師:我發現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麼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幼:試一試。

  師: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在做實驗之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地攪拌之後,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後,在你們的記錄表後面,把這種有趣的現象畫出來。(觀察完後,請幼兒講自己看到的現象。)

  (本環節透過發放表格,請幼兒評選出一位小小記錄員來進行記錄,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從而提高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兒觀察萬現象之後,鼓勵幼兒大膽描述自己在試驗中看到的現象,既培養了幼兒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其他幼兒傾聽能力。)

  三、交流各自的猜想,再次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1、請幼兒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透過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兒用實驗來驗證的想法,從而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精神。

  師:我請小朋友來說說你對這四樣實驗材料的猜想,到底誰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

  2、幼兒再次實驗驗證猜想並進行交流。

  師:現在我要請你們接著做實驗,剛剛介紹了這裡有許多小工具,有小勺、筷子、和小網,現在你們要用這些小工具,看看剛才放進水裡的這些材料,哪些還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用同樣的方式記錄下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在本環節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實驗,認真地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熱情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觀點。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也順應了幼兒的天性,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

  四、針對幼兒提出的異議,請個別幼兒再次實驗,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師:做完的小朋友誰來講一講?你想講四個中的哪一個實驗結果?你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是不是一樣?(有異議的小朋友單獨做試驗,使幼兒意見達成統一)

  教師小結:今天透過做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放進水中,沉下去了;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果珍放進水中,使水改變了顏色;冰糖放進水中,最後看不見了。冰糖和果珍經過充分的攪拌後,利用各種小工具能不能取出來?

  幼:不能。

  師:對,而且它們還改變了水的顏色和味道。這種現象有個詞表示,叫做“溶解”,果珍和冰糖“溶解”在水中了。石頭和油 ,我們用工具還可以從水中取出來,它們不能溶解在水中。誰能告訴我,你在生活中,還見過那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幼1:白糖

  幼2:咖啡

  幼3:鹽

  幼4:醋

  師:剛才小朋友還說了很多物質,那這些物質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師先不告訴你們。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會有不同,那我們現在再猜一猜,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大家好不好?

  [page_break] (這一環節,透過讓有異議的幼兒再次做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兒猜想生活中可能會溶解的物質,老師提前準備了一部分,老師做試驗,幼兒在觀察地過程中,更加充分地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觀看被汙染的圖片和錄影,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師:小朋友看這些圖片,看看河流上飄著什麼?

  幼:塑膠袋。

  師:老師經常看到有些河流中有許多的塑膠袋,你們說它能溶解在水中嗎?那樣我們的水就會怎樣啊?

  幼:被汙染了。

  師:被汙染的水都不能用了,地球上可飲用的淡水越來越少了,我們要怎樣來保護水資源啊?

  幼1:節約用水

  幼2:不往河流裡扔垃圾

  幼3:製作標誌,提醒別人

  師:小朋友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啊,你們真是環保小衛士!那讓我們在區角活動時,一起製作環保標誌吧!

  (教師透過物質能否溶解在水中,來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並把節約用水和幼兒的日常生活聯絡在一起,讓幼兒知道環保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透過動手做環保標誌,使幼兒的想法付諸行動。)

  【活動點評】

  這次活動貼近孩子生活,所用的實驗材料也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在生活中,孩子們喝過果珍、糖水和各種飲料,也見過石頭和油。只不過孩子們從未仔細觀察、比較過這些材料在水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用孩子們並不陌生的活動、內容和熟悉的材料,引發孩子們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比較和深刻地思考,符合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學”的思想。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積極主動,有很高的探究熱情和交流的願望。孩子們至始至終都積極投入,積極地進行猜想,主動地投入實驗,認真地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熱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發現,並能提出自己與同伴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這一活動向我提出了一個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關於溶解的概念怎樣分成不同的層次,設計有內在邏輯的一系列活動,引導和促進幼兒的概念由低階到高階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呢?如:發現有些東西能溶於水中,有些不能;物質溶解後,其外觀變了,得到的混合物狀況不同—混濁或清澈;初步理解物質守恆的原理。因此,怎樣引導幼兒沿著概念的箭頭和線索前進,是需要我們進一步共同研究和學習的方向。

大班科學水的溶解教案3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初步感知溶解這一現象。

  2、體驗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個、筷子若干。

  2、認字卡: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溶解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T:小朋友們好!有沒有發現今天李老師準備了很多的東西呀?

  你們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有的還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這都是些什麼

  (幼兒觀察討論)

  有誰願意來說說這些都是什麼材料呢?

  追問: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結: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的材料,它們分別是: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

  石頭摸起來硬硬的,有點沉;黃沙看上去是黃色的,摸起來細細軟軟的;芝麻油聞起來有股芝麻的香味;紅糖看上去和鹽一樣是一粒粒的,但是紅糖是紅色,鹽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物質,有的可以用來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們要用它們做什麼呢?

  二、幼兒進行猜想並學會記錄,初次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

  T:請你猜一猜,如果我們要把這些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幾個杯子中,然後攪拌,充分地攪拌,再看一看,會發生什麼變化?

  T:好,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吧。

  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T:我發現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麼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T: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請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為一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進行實驗,然後由一名小朋友進行實驗記錄,把最後得到的有趣的現象畫出來。現在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地攪拌之後,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

  交流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T:你記錄的材料發生了什麼變化?

  小結:把這些材料放到水裡後,石頭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來,黃沙也沉在水底,鹽、冰糖都經過充分的攪拌後它們在水中溶化不見了。咖啡粉變成了好喝的咖啡,顏色也變成了咖啡色,紅糖也把水變成了紅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開水變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兒再次實驗驗證猜並進行交流。

  T:現在我請你們用調羹試試,看看剛才放進水裡的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來?哪些不能取出來?

  能取出來的我們可以怎麼記錄?那不能取出來的呢?

  T:這個實驗有趣嗎?

  哪一組的小朋友願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成果啊?

  小結:今天透過做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和黃沙放進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但是它們都能用調羹取出來。紅糖咖啡粉放進水中,水的顏色和味道發生了變化;鹽和冰糖放進水中,雖然顏色沒有改變,但是透過充分的攪拌最後看不見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後調羹取不出來。

  水寶寶把紅糖、鹽、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這些物質也溶在水中取不出來,還把水寶寶的顏色、味道發生了變化,這種現象我們叫“溶解”。

  石頭、黃沙和芝麻油能取出來嗎?

  石頭和油,我們用工具還可以從水中取出來,它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T:誰能告訴我,你在生活中,還見過那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師:剛才小朋友還說了很多物質,那這些物質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師先不告訴你們。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大家好不好?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科常活動,設計活動時候,想給孩子們充分自主探索的機會。這一點在互動進行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

  活動中最大的問題是,由於我的準備的教具中,物品種類過多,造成整節活動有點拖拉,為了在一定的時間裡完成教學活動,所以很多環節,都變成了我來“說”,這一點有點背離設計這節活動的本意了。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

  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大班科學水的溶解教案4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初步感知溶解這一現象。

  2、體驗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個、筷子若干。

  2、認字卡: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溶解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T:小朋友們好!有沒有發現今天李老師準備了很多的東西呀?

  你們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有的還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這都是些什麼

  (幼兒觀察討論)

  有誰願意來說說這些都是什麼材料呢?

  追問: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結: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的材料,它們分別是: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

  石頭摸起來硬硬的,有點沉;黃沙看上去是黃色的,摸起來細細軟軟的;芝麻油聞起來有股芝麻的`香味;紅糖看上去和鹽一樣是一粒粒的,但是紅糖是紅色,鹽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物質,有的可以用來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們要用它們做什麼呢?

  二、幼兒進行猜想並學會記錄,初次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

  T:請你猜一猜,如果我們要把這些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幾個杯子中,然後攪拌,充分地攪拌,再看一看,會發生什麼變化?

  T:好,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吧。

  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T:我發現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麼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T: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請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為一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進行實驗,然後由一名小朋友進行實驗記錄,把最後得到的有趣的現象畫出來。現在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地攪拌之後,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

  交流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T:你記錄的材料發生了什麼變化?

  小結:把這些材料放到水裡後,石頭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來,黃沙也沉在水底,鹽、冰糖都經過充分的攪拌後它們在水中溶化不見了。咖啡粉變成了好喝的咖啡,顏色也變成了咖啡色,紅糖也把水變成了紅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開水變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兒再次實驗驗證猜並進行交流。

  T:現在我請你們用調羹試試,看看剛才放進水裡的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來?哪些不能取出來?

  能取出來的我們可以怎麼記錄?那不能取出來的呢?

  T:這個實驗有趣嗎?

  哪一組的小朋友願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成果啊?

  小結:今天透過做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和黃沙放進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但是它們都能用調羹取出來。紅糖咖啡粉放進水中,水的顏色和味道發生了變化;鹽和冰糖放進水中,雖然顏色沒有改變,但是透過充分的攪拌最後看不見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後調羹取不出來。

  水寶寶把紅糖、鹽、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這些物質也溶在水中取不出來,還把水寶寶的顏色、味道發生了變化,這種現象我們叫“溶解”。

  石頭、黃沙和芝麻油能取出來嗎?

  石頭和油,我們用工具還可以從水中取出來,它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T:誰能告訴我,你在生活中,還見過那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師:剛才小朋友還說了很多物質,那這些物質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師先不告訴你們。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大家好不好?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科常活動,設計活動時候,想給孩子們充分自主探索的機會。這一點在互動進行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

  活動中最大的問題是,由於我的準備的教具中,物品種類過多,造成整節活動有點拖拉,為了在一定的時間裡完成教學活動,所以很多環節,都變成了我來“說”,這一點有點背離設計這節活動的本意了。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

  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大班科學水的溶解教案5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初步感知溶解這一現象。

  2、體驗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個、筷子若干。

  2、認字卡: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溶解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T:小朋友們好!有沒有發現今天李老師準備了很多的東西呀?

  你們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有的還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這都是些什麼

  (幼兒觀察討論)

  有誰願意來說說這些都是什麼材料呢?

  追問: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結: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的材料,它們分別是: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

  石頭摸起來硬硬的,有點沉;黃沙看上去是黃色的,摸起來細細軟軟的;芝麻油聞起來有股芝麻的香味;紅糖看上去和鹽一樣是一粒粒的,但是紅糖是紅色,鹽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物質,有的可以用來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們要用它們做什麼呢?

  二、幼兒進行猜想並學會記錄,初次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

  T:請你猜一猜,如果我們要把這些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幾個杯子中,然後攪拌,充分地攪拌,再看一看,會發生什麼變化?

  T:好,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吧。

  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T:我發現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麼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T: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請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為一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進行實驗,然後由一名小朋友進行實驗記錄,把最後得到的有趣的現象畫出來。現在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地攪拌之後,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

  交流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T:你記錄的材料發生了什麼變化?

  小結:把這些材料放到水裡後,石頭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來,黃沙也沉在水底,鹽、冰糖都經過充分的攪拌後它們在水中溶化不見了。咖啡粉變成了好喝的咖啡,顏色也變成了咖啡色,紅糖也把水變成了紅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開水變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兒再次實驗驗證猜並進行交流。

  T:現在我請你們用調羹試試,看看剛才放進水裡的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來?哪些不能取出來?

  能取出來的我們可以怎麼記錄?那不能取出來的呢?

  T:這個實驗有趣嗎?

  哪一組的小朋友願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成果啊?

  小結:今天透過做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和黃沙放進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但是它們都能用調羹取出來。紅糖咖啡粉放進水中,水的顏色和味道發生了變化;鹽和冰糖放進水中,雖然顏色沒有改變,但是透過充分的攪拌最後看不見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後調羹取不出來。

  水寶寶把紅糖、鹽、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這些物質也溶在水中取不出來,還把水寶寶的顏色、味道發生了變化,這種現象我們叫“溶解”。

  石頭、黃沙和芝麻油能取出來嗎?

  石頭和油,我們用工具還可以從水中取出來,它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T:誰能告訴我,你在生活中,還見過那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師:剛才小朋友還說了很多物質,那這些物質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師先不告訴你們。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大家好不好?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科常活動,設計活動時候,想給孩子們充分自主探索的機會。這一點在互動進行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

  活動中最大的問題是,由於我的準備的教具中,物品種類過多,造成整節活動有點拖拉,為了在一定的時間裡完成教學活動,所以很多環節,都變成了我來“說”,這一點有點背離設計這節活動的本意了。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

  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大班科學水的溶解教案6

  【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正以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幼兒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然而水又有許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態變化、水的衝擊力、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現象,提出了很多關於水的問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的這一科學活動,意在透過活動,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透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觀察比較、探究的過程中,能瞭解物質的溶解現象並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2、透過幼兒同伴之間對實驗現象提出異議,培養幼兒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態度。

  3、幼兒能大膽描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其他幼兒傾聽的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一組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石頭、油、方糖、果珍適量。

  小勺、筷子、小網各四個。

  2、被汙染的水的若干圖片,其他可溶解於水的物質,如:咖啡、奶粉、感冒顆粒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我們要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們可以走到實驗桌前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摸一摸,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樣的實驗材料。(幼兒活動,教師指導)師:請大家輕輕地回座位,誰願意告訴我你都看到了什麼材料?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了這四樣實驗材料,它們分別是:石頭、果珍、****和油。

  (教師直接出示實驗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繼而引發了大班幼兒的探索慾望,激起了幼兒濃厚的活動興趣。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來感知實驗材料,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二、幼兒進行猜想並學會記錄,初次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

  1、引導幼兒圍繞“把這些實驗材料放到水中會怎麼樣?誰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這個問題進行猜想和記錄。

  師:老師準備這四樣實驗材料,是想讓小朋友們用它們來做個實驗。我們要把這四樣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四個杯子中,然後攪拌,充分地攪拌,再看一看,誰還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這裡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請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發放表格)師:好,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吧。

  2、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師:我發現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麼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幼:試一試。

  師: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在做實驗之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地攪拌之後,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後,在你們的記錄表後面,把這種有趣的現象畫出來。(觀察完後,請幼兒講自己看到的現象。)(本環節透過發放表格,請幼兒評選出一位小小記錄員來進行記錄,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從而提高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兒觀察萬現象之後,鼓勵幼兒大膽描述自己在試驗中看到的現象,既培養了幼兒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其他幼兒傾聽能力。)三、交流各自的猜想,再次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1、請幼兒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透過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兒用實驗來驗證的想法,從而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精神。

  反思:

  1、從幼兒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幼兒對於“水”一向來都是比較熱情的,所以我想這節跟“水”有關的內容應該不會出現冷門、不願參與的現象

  2、從平常科學區情況的觀察來看,現在孩子接觸實驗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少,讓幼兒失去了自發探索的慾望。

  所以我選擇了以實驗為主的科學課,從課堂結果來看,我可以肯定幼兒對於課堂內容的選擇非常感興趣,參與也非常積極。透過第一環節的猜測,幼兒的注意力被教師吸引,沒有一位幼兒遊離,能夠盡情地猜測。這麼好的開頭給我對以下的環節有了信心,對於實驗任務及規則的講解對於第一次做實驗又要學習記錄的幼兒來說是有難度,所以在實驗之前,我也詳細講解了實驗的步驟,要求5樣物質要分別放入5個不同的杯子裡,這樣幼兒在觀察的時候能夠一目瞭然,還便於後面的對比及分類,雖然課堂上還是出現了有幼兒將幾種物質放入同一個杯子裡,但是在教師的及時發現與提醒下,幼兒能夠馬上改正。

  對於實驗的記錄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在設計課程之前,我也思考過很多,應該是能夠溶解的畫“√”,不能溶解的畫“×”好呢,還是能夠溶解的畫“×”,不能溶解的畫“√”。按照常理說,肯定是第一種方法才是比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慮到了,孩子在做實驗時候根本還不瞭解物質放入水中是什麼反應,而且這些現象叫什麼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兒這樣交流:“當物質放入水中並充分攪拌,物質才存在或者是物質已消失。”幼兒習慣於從顯性的角度分析問題,所以能會看到物質還存在或消失的現象。所以對於還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樣的現象的時候,我們採用後面的記錄方式是比較科學的。同時,從同事的經驗那裡瞭解到,中班幼兒還不太會畫“√”,所以最後我對實驗的記錄解說是:如果物質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後物質還存在的請畫“O”,物質消失了的話請畫“×”,意象表示物質消失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從課堂上來看,幼兒對於這個記錄方式還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對杯子裡的物質一看就一目瞭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記錄顯得簡單很多。

  但是,在幼兒瞭解了水的溶解的這個特性之後,知道物質消失表示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質還存在表示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們班區域活動中我繼續投放了這個實驗,幼兒在記錄時就發生了跟課堂上截然不同的結果,幼兒習慣在物質放入水中消失的後面畫“√”,而在物質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質後面畫“×”,其實看到這樣的記錄方式時我感到很開心,這表明幼兒已經很清楚物質是否能夠溶解的秘密。

  從這個看似簡單的記錄方式來看,科學課不盡需要嚴密的課堂過程設計,教師嚴謹的教學語言,還需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換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方面。

  第二個部分就是實驗活動。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孩子們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活動重難點所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自己去尋找結果,在整個活動中需要老師幫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數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決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時做好正確的記錄。透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還是不溶解一目瞭然,還為後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在這個環節中,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實驗結果的講解對於實驗後的幼兒都能容易接受,因為大多數幼兒都從自己的實驗中得到結論:紅糖和食鹽在水裡可以溶解,沙子、黃豆、玉米粒在水裡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實驗過程和記錄結果中,教師發現個別幼兒對於食鹽是否能夠溶解發生了一點小小的分歧:有個別幼兒認為食鹽放入水中還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兒發現剛開始時食鹽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後來發現食鹽消失了。在分析結果的時候教師提出介意:請這位小朋友等會再去觀察一下放食鹽的杯子裡有沒有什麼變化,食鹽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鹽是否比剛才變少了。(遺憾:課後沒有請這位幼兒觀察,在整理時發現這杯放了食鹽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質放在一起。在班級區域活動中,後來也有幼兒發現食鹽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話它就會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秘密還要孩子在課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動:在這裡,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講不同物質放如水中,觀察是否能夠溶解,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製作飲料,嚐嚐不同物質放入水中會變成不同的味道等等。並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孩子發現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怎樣可以加速物質的溶解速度……讓孩子在持續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對探索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