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班語言數熊山教案

小班語言數熊山教案

小班語言數熊山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語言數熊山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語言數熊山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數熊山》,嘗試1~5點數。

  2、願意參與遊戲“數熊山”,體驗爬小山的愉悅心情。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重難點:

  嘗試1~5點數,願意參與遊戲“數熊山”。

  活動準備:

  已經聽過《大熊山》故事,兒歌《數熊山》,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匯入:小老鼠爬熊山

  1、在《大熊山》的故事裡小老鼠爬上熊山了嗎?

  2、今天大熊又帶來了好幾個朋友來和我們玩“爬熊山”遊戲,數數一共有幾隻熊?

  二、邊看教具邊學習兒歌《數熊山》

  1、出示一隻熊,並念兒歌:一隻熊一座山。

  2、又來了幾隻熊呢?出示兩隻熊的粘紙:兩隻熊兩座山。(以此類推至五隻熊)注意突出數數,用手指點物數數。

  3、一起看圖片,念兒歌。

  三、遊戲:數熊山

  1、“呀!你們看!那裡有一座熊山(請一個幼兒做“熊山”,另一個幼兒做“老鼠”來數“熊山”),一隻熊一座山。(扮熊山的幼兒彎腰,雙手撐地,雙腿伸直或跪在地上)。

  2、“咦,又來了一隻熊!”(再請一個幼兒做熊山),兩隻熊兩座山。(依次請出五隻熊)。扮老鼠的幼兒邊念兒歌邊數山。唸完兒歌后,即用雙手手指沿“熊山”的身體爬過,表示小老鼠爬過山了。

  3、幼兒自由選擇扮演角色(“熊山”可以一個人扮,也可以兩、三人合作一起扮),邊念兒歌邊玩,然後角色互換。

  四、延伸活動:

  自由活動時間,和好朋友一起玩數熊山的遊戲。

  小百科:熊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

小班語言數熊山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數熊山的`遊戲情境中初步學念兒歌。

  2、感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幼兒已經上過計算活動“數熊山”

  材料準備:PPT

  一、說說一座山

  1、討論圖片

  ——(看圖片)這些山有什麼不一樣?(是熊山)有幾座是熊山? (5座小熊山)

  2、欣賞兒歌:數熊山

  3、幼兒嘗試扮演

  ——如果要表演這首兒歌的話,你想扮演誰?(熊山、數熊山的人)

  ——需要幾個人來扮演熊山?(5個)

  二、念念幾座山

  1、討論不一樣的熊山

  ——這幾座熊山有什麼不一樣?(有的是一隻熊的熊山,有的是兩隻熊在一起的熊山)

  2、再次欣賞兒歌

  3、幼兒嘗試扮演

  ——如果請兩隻熊在一起扮演一座熊山,我們需要5座山,需要幾個人來扮演熊山?(10個人)

  ——沒有輪到的小朋友幹嗎?

  三、做做小遊戲

  1、 介紹遊戲規則

  根據圖片以及教師的拍手聲提示變換組成熊山的小熊數量,多餘幼兒做數熊山的小朋友。

  2、 幼兒分角色遊戲

小班語言數熊山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數熊山》,嘗試1~5點數。

  2、願意參與遊戲“數熊山”,體驗爬小山的愉悅心情。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透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重難點

  嘗試1~5點數,願意參與遊戲“數熊山”。

  活動準備

  已經聽過《大熊山》故事,兒歌《數熊山》,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匯入:小老鼠爬熊山

  1、在《大熊山》的故事裡小老鼠爬上熊山了嗎?

  2、今天大熊又帶來了好幾個朋友來和我們玩“爬熊山”遊戲,數數一共有幾隻熊?

  二、邊看教具邊學習兒歌《數熊山》

  1、出示一隻熊,並念兒歌:一隻熊一座山。

  2、又來了幾隻熊呢?出示兩隻熊的粘紙:兩隻熊兩座山。(以此類推至五隻熊)注意突出數數,用手指點物數數。

  3、一起看圖片,念兒歌。

  三、遊戲:數熊山1、“呀!你們看!那裡有一座熊山(請一個幼兒做“熊山”,另一個幼兒做“老鼠”來數“熊山”),一隻熊一座山。(扮熊山的幼兒彎腰,雙手撐地,雙腿伸直或跪在地上)。

  2、“咦,又來了一隻熊!”(再請一個幼兒做熊山),兩隻熊兩座山。(依次請出五隻熊)。扮老鼠的幼兒邊念兒歌邊數山。唸完兒歌后,即用雙手手指沿“熊山”的身體爬過,表示小老鼠爬過山了。

  3、幼兒自由選擇扮演角色(“熊山”可以一個人扮,也可以兩、三人合作一起扮),邊念兒歌邊玩,然後角色互換。

  四、延伸活動:自由活動時間,和好朋友一起玩數熊山的遊戲。

  反思:

  活動環節整體感覺較豐滿。改動後的故事內容和材料在使用中比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圖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思考,更便於幼兒直觀地感知近大遠小的道理,因此能更有效地達成目標,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