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關於橋教案集合9篇

橋教案

關於橋教案集合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橋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感受《蝶戀花》等詞孤獨悽清的意境和空虛惆悵的心境,體會作者因“不見所思”引發的傷離愁緒。

  2、鑑賞《鵲橋仙》淡而不傷的風格,體會此詞從舊題材中提煉出新的主題,道人之所未道,善於議論,在議論中抒情,頗具創新的精神。

  3、領悟《青玉案》造語精工,巧用博喻的特色,記憶名句,深刻領會這些名句的意蘊。

  教學重點:

  1、領悟詩歌“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內涵,把握移情於景手法的運用。

  2、體會活用前人文句的作用,鑑賞幽深婉約的意境,纏綿多情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古人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為傷別離,古人留下了多少讓後人唱詠不盡的名篇佳作。

  二、推進新課:

  1、言情:1)言語之情。指心意。2)談情說愛或描述男女情愛。 3).抒情。

  3、言情詞的特色:一是深曲委婉,纏綿悱惻的相思離別之詞;二是一些“緣事而發”、“即事名篇”,大膽謳歌純潔愛情,深刻批判封建禮教的詞;三是一些“言近旨遠”、“寄慨遙深”之作;四是真摯動人的悼亡之作。

  三、學習課文:

  (一)、《蝶戀花》

  1.作者簡介:晏殊 (991—1055),字同叔,諡元獻,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自小聰慧,少年以神童應昭,賜同進士出身。仕途顯達,官至宰相。他喜歡賓客,樂於引薦人才,愛好文藝。他家常常盡日宴飲,宴必“歌樂相佐”,他的家庭實際就是一個文藝沙龍。據記載,他能詩能文,著作豐富,但對他來說最有成就的是詞。現存詞130多首,編整合《珠玉詞》。晏殊的詞,主要承襲晚唐、五代的遺風,多為遣興娛賓而作,內容比較狹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遊嘉會的生活以及對良時易逝、歡事無多的感慨。描寫男女相思、離情別緒的作品,是晏殊詞另一主要內容。晏殊詞的主要成就還是在藝術上。王灼說:“晏元獻公長短句,風流蘊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 (《碧雞漫志》)“溫潤秀潔”四個字,較準確地概括了晏殊詞的藝術風格,而且作者的主張也正是這樣。《青箱雜記》載了晏殊這麼一段話:“餘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惟說其氣象。若‘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在這裡雖專道“吟詠富貴”,但也可代表他對詞的表現手法的主要見解。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運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現作品的主題。造語工妙,是晏殊詞的一大特色。

  2.基本解讀:這是一首閨怨詞,是一支思婦懷遠的情歌。(主旨)

  1)“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來去。”寫景,寫思婦居住環境的景物,這是她清晨起來所目睹的景色。“菊”、“蘭”,顯得高雅,住處種有菊花、蘭花,說明她生活在有一定身份的人家。菊“愁煙”,蘭“泣露”,早晨的霧氣籠罩在菊花上,在她看來像是蓋上一層憂愁的煙;蘭花上的朝露,在她看來像是相思人灑的相思淚。“羅幕輕寒”,讀到下文可知這“寒”是秋寒,但與其說是秋寒,不如說是人的內心的孤單造成的淒寒。“燕子雙來去”用燕侶雙飛,反襯自己的獨處。

  2)“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這是思婦追述昨夜因相思而通宵不寐的情形。“離恨”是此詞的眼睛,全篇只此兩字點題。“明月不諳”,埋怨明月,是無奈,是自怨。“諳”,人格化的寫法,月本無靈性,此處賦之以靈性,說月本來應該同情我的“離恨”之苦,可是她不。“斜光到曉穿朱戶”,說明整夜沒睡,“到曉”即從昨晚到天亮。“朱戶”,補寫其生活環境,從而暗示其身份。

  3)“昨夜西風凋碧樹。”思婦的視線又回到早晨的眼前景。“西風凋碧樹”,昨晚這庭院裡的樹還是碧綠的,可經過昨夜一夜秋風的吹打,已凋零不堪了。這裡語帶誇張,極言西風摧殘力之強。這是比喻,用“西風凋碧樹”之烈,比喻相思對“我”的煎熬和摧殘之甚。

  4)“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行為描寫,透過行為細節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相思是“無計可消除”的,“獨上”、“望盡”都是在十分無奈的情況下,企圖藉以排解相思而發出的近乎下意識的行為。“獨上”照應前面的“燕子雙來”和“離恨苦”。“高樓”照應“朱戶”,再補寫其居住環境。“天涯路”,說明伊人離家很遠。這望,並沒有什麼預定的目的,不是得到什麼訊息說他可能今天會回來,而僅僅是為了寬解一下相思的痛苦罷了。可是望無所得,反而使相思更加強烈。

  5)“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望不可得,那就給他寫封信,倒一倒內心深處的苦水,或許會得到某種慰藉,可是他的行蹤不定,“山長水闊”,信往哪兒寄 ?無從寄,又加了層痛苦。

  6)小結:我國古代藝術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突出神似,不大注重形似。這個思婦的身材容貌如何,作者沒有給讀者作任何審美提示,全由讀者自由聯想。而她對丈夫的刻骨思念,這種思念對她的煎熬之苦,卻給讀者留下了極其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3.鑑賞要點:

  1)體會文人言情雅詞的特點。它所表現的是普普通通的離愁別恨,是刻骨的相思。但整個行文都非常含蓄委婉。全篇只有“離恨苦”點題,其餘都是間接地暗示出來,讓讀者思而得之。

  2)行文高度凝練而流轉自如,顯示出作者駕馭語言的深厚功力。或借景抒情,或比喻,或襯托,或擬人,各種手法的運用自然妥帖,沒有絲毫刀斧痕跡。通篇章法靈活而結構嚴整,前後照應,針線細密。例如,對抒情主人翁的身份,沒有一個字直接道及,但從她的居處環境及其行為方式,讀者自然可以思而得之。而她的居處環境,也沒有一句作正面介紹,而是緊密結合她的行為心理的描寫來逐步交代出來,處處都給讀者留有一定的聯想空間。

  (二)、學習《鵲橋仙》

  1.作者簡介:秦觀 (1049—1100),字少遊,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與蘇軾的交誼很深,但詞風與蘇軾大不相同。雖然也寫有少數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從總體看,他堪稱標準的婉約詞人。他流傳下來的詞作,只有90首左右,但由於這些作品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名篇佳作不少,歷來都被視為婉約派的大家之一。從內容看,秦詞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較窄,直接表現國計民生的重大題材的幾乎沒有,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秦觀詞表現愛情,大多真摯而高雅,不停留在色相的美好、感官的愉悅的淺層描寫,而能夠揭示出心靈深處的共鳴,在一定程度上,把愛情昇華到美的高度來審視。“將身世之感,打併入戀情”,是秦詞的又一顯著特色。秦觀很善於將仕途失意、人生困頓的感慨融會到離情別恨的描寫中去。秦觀因與蘇軾的關係,一進入仕途,就被視為舊黨的成員,在新黨執政期間,一貶再貶,最後遠謫郴州 (今湖南)、雷州(今廣東),一生坎坷不平,潦倒失意。這種身世飄零落拓的感慨,常常流露在愛情描寫之中。

  2,基本解讀:這是一首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吟唱物件的情歌。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從漢代以來,流傳非常廣泛,以這個故事為創作題材的詩歌,古來很多。牛郎和織女都是勞動青年,他們是很恩愛的一對,但是天帝竟然罰他們遠隔銀河兩岸,一年只能在農曆七月七日會面一次,而且當夜就要分開。這對仙侶的遭遇多麼不幸,多麼值得同情。天帝多麼恨心,多麼令人憎惡。古來關於這個題材的詩歌的主題大都在這些方面,但秦觀的這首詞卻一反傳統,不是表現對牛郎織女的同情,而是對他們進行熱情的歌頌,從中表達了自己超越常人的愛情觀。

  1)“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這三句是描寫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情形。“纖雲弄巧”,寫景,雲天之景。這絢麗的雲彩,襯托著仙侶的美好相逢。作者還設想,這彩雲是織女的巧手繡成的。“飛星”,指牛郎星和織女星。“傳恨”,互相訴說長期離別的憾恨。這是“暗度”之後,相逢之時的情形。為適合詞律,作此調整。“銀漢迢迢暗度”,仙侶慢慢地度過鵲橋幽會,極富仙味。

  2)“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這是對牛郎織女相會的高度評價和頌揚。“金風玉露”,緊扣季節和時間,即初秋的夜晚,同時補一筆景物描寫。“金”、“玉”顯然帶有褒揚和讚美的感情色彩。這冰清玉潔的背景,象徵著愛侶心靈的高尚純潔。詞人認為,這對仙侶,儘管一年才能見面一次,但是他們的愛情堅貞不渝,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歷久不衰,而且恩愛彌篤。這樣理想、聖潔、永恆的“仙愛”,相會一次,比凡俗的平庸之愛強得多。

  3)下片,寫牛郎織女的離別。“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又是熱情的讚美。這溫柔纏綿的摯愛,就像那迢迢銀漢之水既深且長。“如夢”,一是甜美,二是短暫,在此二者兼備。正當他們如膠似漆、難捨難分的時候,他們分手的時間到了。‘‘忍顧鵲橋歸路”,哪能忍心回頭看那回去的路呢 ?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啊!但是不忍別,也不得不別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詞人對牛郎織女的愛情的熱情歌頌,也是他申明的愛情觀。在作者看來,愛情所追求的是心靈上的最充分最徹底的契合。只要愛得深,愛得專一永久,即使不能朝夕共處,也同樣是美滿幸福的。

  3.鑑賞要點:此詞頗具創新精神。從舊題材中提煉出新的主題,道人之所未道。善於議論,在議論中抒情。上片和下片的歇拍兩句,都是議論也都是抒情。這些議論,新穎獨到,很能啟迪人。與此相關,所抒發的情感也顯得真摯高尚。

  三、青 玉 案

  1.作者簡介:賀鑄 (1052一1125),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州共城(今河南輝縣)人。“貌奇醜,色青黑而有英氣”(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因為為人秉性剛直,仕途不得志,始為武弁,後得蘇軾的引薦,改任文職,一直沉淪下僚。官終太平州通判,58歲致仕,退居吳下(蘇州)。賀鑄博學強記,藏書豐富,精通音律。所作詞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闋(含殘篇斷句),在北宋詞人中,存詞數量僅次於蘇軾。賀鑄也是跟蘇門關係密切的北宋婉約派名家之一。賀鑄詞的風格多樣,其中有少數豪放詞,可視為蘇軾豪放詞的繼響,南宋愛國詞的先聲。其詞集《東山詞》(一名《東山寓聲樂府》),又名《賀方回詞》。

  2.基本解讀:這是一支描寫單相思的痛苦的情歌。(主旨)抒情主體是男性。他對一位美人極其愛慕,但又揣摸不到對方究竟對自己有無愛意,於是他就被這種單相思折磨得苦不堪言。

  1)“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暗用曹植《洛神賦》對洛神的描寫。“凌波”,即“凌波仙子”,在此是指抒情主體所傾慕的人。“不過橫塘路”,她總是不從我的住地橫塘這邊經過。“但目送、芳塵去”,我每次都只能用目光送她遠去。“芳塵”,她的長裙揚起的芳香的煙塵。飽含讚美之意。長期以來就是這樣可望而不可即。

  2)“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她那美妙的青春年華,究竟要和誰一起度過呢?名花何屬呢?她對我有沒有意思呢?哎!天才曉得。“錦瑟華年”,化用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月橋花院,瑣窗朱戶”,描寫她的居住環境,華貴而高雅,充滿傾慕、愛羨之情。“春知處”,猶言天曉得。但不說天,而說“春”,自然會給人以青春愛情方面的聯想。

  3)下片濃墨大書單相思的痛苦。“飛雲冉冉蘅皋暮”,描繪了一個自吐心曲的處所。這裡暗用了江淹《休上人怨別》中“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的情景。曹植《洛神賦》中也有“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的句子。這本來是一個期待伊人到來的幽美高雅之所,曹植就是在這裡遇到宓妃的。但是,抒情主人公並非約會,他只是來這裡單相思。思不可得,並沒有見到伊人的蹤影。於是用彩筆來傾訴心曲。“彩筆新題斷腸句”,用猶如江淹曾在夢中得到郭璞授予的富於才華的彩筆來寫情詩,來傾注令人悲欲斷腸的`“閒愁”。這裡所謂閒愁,就是所謂愛情的痛苦。“若問閒愁都幾許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我這閒愁共有多少呢?回答是:多到無法計量,多到好比廣闊平原上的茂密如煙的春草,好比江南暮春時節滿城飄飛的柳綿,好比梅子黃時的連月不停的毛毛細雨。這幾句,古來備受激賞。作者也因這一名句,而得到時人給予的一個雅號“賀梅子”。那麼其妙在何處?概括起來至少有下面幾點:一是設喻精當。閒愁是抽象的事物,透過這三個比喻,顯得非常形象,非常具體可感,給人以極其鮮明的印象。而且春草、飛絮、黃梅雨都給人以愁絲連綿不斷的聯想。二是巧用博喻。用多個喻體來比喻同一個本體,稱為博喻。博喻是比喻的一種擴充套件,一種延伸。成功運用博喻,可以更加鮮明更加強烈地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的本質特徵。這裡的運用是非常成功的。三個喻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突出的特徵,即多到無法計量,而且還在發展變化,越來越多。三是比中有興。三個喻體都分別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景物描寫,都是江南暮春時節所特有的景色。因而,它們除了用來作形象的比喻以外,還共同構成了一個春去夏來的境界。而這樣的境界,與“閒愁”又非常和諧渾融。在文學作品中,凡是寫到愛情不如意的,大都會聯想到暮春,從而用自然的春去夏來,比況人的青春易逝。這裡也用了這個傳統的表現方法。

  讀到這裡,我們非常自然地感覺到抒情主人公的“閒愁”確實多得不得了。但這究竟是一首地道的情歌呢,還是以情歌為載體,別有寄託呢 ?許多人都認為是有所寄託的。但具體寄託了什麼,說法不盡一致。我們認為,這樣的詞就當作單純的愛情作品來讀,也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的。如果有寄託,詞中所描寫的美人,可以理解為作者的政治理想,其中的閒愁,就是作者執著追求而理想終究不能實現的苦悶。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這多情種的失戀的悲歌,實際是士不遇的浩嘆。

  3.鑑賞要點:言情詞的精品。詞作把單相思這種人們多少都有過體驗而不易說清楚的情感活動,表現得惟妙惟肖,給讀者以極深刻的印象,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造語精工,巧用博喻,最突出的表現是最後幾句。

橋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清說明順序。

  2、學習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理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說明的方式。

  4、激發學生讚賞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的方法。

  2、學習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

  3、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讚賞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生活中,我們見過很多橋,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學生介紹)大家介紹的都很生動,但卻沒有把你舉的橋系統的說出來,怎樣說呢,那得抓住各個橋的特點,怎樣抓住特點去說,《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會給你一個很好的方法。

  二、檢查預習

  1、正音:洨河(xiáo) 勻稱(chèn) 惟妙惟肖(xiào)

  2、解詞:勻稱 古樸 惟妙惟肖 巧妙絕倫

  三、整體感知

  1、瞭解作者:茅以升,江蘇鎮江人,中國橋樑學家、教育家。

  2、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的說明物件是什麼?它有什麼特點?

  (2)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座橋?

  明確:(1)本文的說明物件是:中國石拱橋。

  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是:橋洞拱形、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2)課文主要介紹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橋。

  四、研討歸納

  提名學生朗讀有關段落,思考研討以下問題。

  1、趙州橋的特點是什麼?

  2、盧溝橋的特點是什麼?

  3、趙州橋、盧溝橋各是怎樣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明確:1、趙州橋:

  (1)全橋只有一個大拱

  (2)大拱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4))全橋結構勻稱,石欄石板雕刻得古樸美觀

  2、盧溝橋:

  (1)聯拱石橋

  (2)堅固

  (3)形式美觀

  3、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體現出中國石拱橋的橋洞呈拱形的特點;“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體現出中國石拱橋的結構堅固的特點;“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和“全橋結構勻稱,石欄石板雕刻得古樸美觀”體現出中國石拱橋的形式優美的特點。

  盧溝橋:“聯拱石橋”體現出中國石拱橋的橋洞呈拱形的特點;“堅固,發水時極少出事”現出中國石拱橋的橋的結構堅固的特點;“獅子形態各異,盧溝曉月”體現出中國石拱橋的形式優美的特點。

  因為趙州橋是單拱石橋,而盧溝橋是聯拱石橋,選擇事物時,即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點,又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點,這樣才能把事物說明全面。

  五、暢談收穫: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告訴大家好嗎?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總結,比如字詞,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等,力求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進行總結,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穫,都有成就感。)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鞏固生字詞,記住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是什麼?作者是如何抓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來說明的?

  2、課文主要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中國石拱橋的?

  明確:邏輯順序

  二、賞析探究

  1、作者把中國石拱橋介紹得清楚明白,是因為用到了一些說明方法,接下來分小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說說其作用。

  明確(參考):(1)列數字: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透過確鑿的資料,準確地說明了橋的規模,突出了趙州橋“雄偉”的特點。)

  (2)打比方: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形象地說明了中國石拱橋形式上的基本特徵。)

  (3)引用:創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突出了趙州橋構造的奇特。)

  (4)舉例子: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的盧溝橋。(用具體例子作證,顯得真實可信,有說服力。)

  (5)下定義:由於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使讀者具體直觀地認識到聯拱石橋的形態特徵。)

  2、品味課文語言: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能否去掉?為什麼?

  (1)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出現的比較早。

  (2)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3)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

  (4)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

  明確:這些加粗的詞不可以去掉,因為它們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然後再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語句,進一步理解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三、感悟抒情

  學了本文,你領悟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嗎?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感受呢?

  明確:本文體現了作者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讚美和敬佩,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讚揚,(然後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領會本文的中心)。

橋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七彩橋

  教學目標

  1. 鞏固漢語拼音,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 透過看圖、讀文了解彩虹有七種顏色。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詞,瞭解彩虹有七種顏色,朗讀課文。

  教學措施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課時安排

  1至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本課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有條件的可以準備有關雨過天情,彩虹出現的錄象帶或課件。

  學生:彩色筆和圖畫紙。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一、自讀自悟

  1. 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自己一邊看圖,一邊讀文。

  2. 小組內同學互相幫助,學習字詞。

  3. 小組內討論交流:學會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

  二、引導讀中體會

  1. 全班討論:你學會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

  2. 自己再讀課文,對照圖認一認七種顏色。

  3. 請小朋友把寫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的生字卡,貼在對應的顏色下,再讀一讀詞語。

  4. 請學生試讀課文,大家評議。

  5. 齊讀課文,理解“赤”、“繪”的意思。用“……和……”說一句話。

  6. 分小組比賽讀課文,學生互相評議。

  7. 學了課文,你知道七彩橋是什麼嗎?

  8. 請根據自己讀課文後體會,拿出紙筆畫一幅畫,然後在班上交流評比。

  三、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 請小老師來教讀生字,大家評議、糾正。

  2. 看卡片讀生字,口頭組詞語。

  3. 組織學生進行猜謎語遊戲:請甲生上臺,背向黑板,教師任指一詞,甲生便開始猜“是不是……”其餘學生回答“不是……”甲生猜對了,其餘學生拍手答“對對對,請回答!”

  4. 指導書寫,適時糾正寫字姿勢。

  板書設計

  七彩橋

  彩虹的圖片

  赤 橙 黃 綠 青 藍 紫

橋教案 篇4

  過橋(語言)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激發幼兒的勇敢精神。

  2、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3、讓幼兒初步掌握跳、搖、爬、抱、幾個動詞,並能夠用身體動作進行表演。

  4、學會朗誦兒歌。

  活動方式:集體、個別

  活動準備:課件、頭飾、平衡木

  活動過程:

  一、匯入:小鳥請大家到家裡做客,幼兒進入教室透過過小橋到小鳥家。

  二、展開: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今天,還有哪些小動物也要到小鳥家去做客呀?"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小朋友看它們都是誰呀?"幼兒回答

  教師講解:他們遇到了一條小河,要過小橋。小動物們都可勇敢啦,都能自己過橋。(激發幼兒學習小動物的勇敢)

  3、熟悉詩歌。

  (1)小朋友想一想小兔子是怎樣過橋的?

  請幼兒表演、回答。

  看課件,邊說邊表演"小兔子過橋蹦蹦跳"

  發散思維:還有誰走路像小兔子一樣是蹦蹦跳跳?

  (2)小鴨子是怎樣過橋的?

  幼兒表演、回答看課件,邊說"小鴨子過橋搖呀搖"邊表演模仿小鴨子一搖一擺。

  發散思維:還有誰過橋也會搖呀搖?幼兒回答

  (3)第3個該誰過橋啦?(小螃蟹)

  小螃蟹會怎樣過橋?幼兒表演、回答。看課件,邊說邊表演"小螃蟹過橋橫著爬"。

  發散思維:還有哪些小動物會爬著走?

  (4)小袋鼠在哪裡呢?(媽媽的口袋裡)

  為什麼還讓媽媽抱著? 幼兒回答。

  教師講解:小袋鼠年齡小,還不會走路,所以讓媽媽抱著。小朋友還讓媽媽抱嗎?(教育幼兒要自己走!)

  看課件,小袋鼠怎樣過橋?

  幼兒邊說邊表演"小袋鼠過橋媽媽抱"

  4、學兒歌。

  (1)教師示範朗誦,幼兒欣賞兒歌。"小動物把過橋的事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叫《過橋》"

  (2)學說兒歌,幼兒整體朗誦邊表演

  (3)看課件,邊朗誦邊表演

  三、結束幼兒過小橋離開

  "小動物們真勇敢,你們也是也很棒,讓我們一起到院子裡做遊戲吧"

  (幼兒過橋戶外遊戲)

  兒歌:過 橋

  小兔子過橋蹦蹦跳,小鴨子過橋搖呀搖,

  小螃蟹過橋橫著走,小袋鼠過橋媽媽抱。

  擴充套件閱讀:

  活動準備

  《小熊過橋》的動畫影片歌曲、有關圖片及頭飾。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仔細觀察角色大膽表演動作的興趣。

  分角色有表情的朗讀兒歌並創編表演動作。

  用動畫和圖片創設情境,理解兒歌的意義。

  活動過程

  1、動畫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1)透過動畫情景,讓幼兒回答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2)教師根據動畫情景表演小熊站在橋上左右搖晃,不敢過橋的樣子,從而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

  (3)請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述,要求幼兒與教師表演的不一樣。

  2、利用圖片學習兒歌。

  (1)引入兒歌第一段。

  ①教師邊出示小熊過橋的有關圖片邊有表情的朗誦兒歌第一段。

  師:“請小朋友聽一聽老師剛才表演的是怎麼一回事。”

  ②透過提問幫助幼兒掌握兒歌內容。

  ③學習第一段,鼓勵幼兒創編表演動作。

  (2)學習兒歌第二段。

  ①提問:“小熊叫媽媽幫忙了,假如你是熊媽媽,你會怎麼幫助它?”

  ②請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幫小熊過橋。

  教師正面評價,鼓勵孩子大膽想象。

  師:“現在我們看看小熊是怎樣過橋的?”

  ③教師邊出示有關小鯉魚的圖片邊有表情的朗誦兒歌第二段,

  ④透過提問幫助幼兒掌握兒歌內容。

  ⑤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⑥幼兒先集體朗誦整首兒歌再分組競賽朗讀。

  3、能力提升 請幼兒戴上頭飾分角色表演兒歌。

  活動延伸

  (1) 請幼兒在表演區繼續表演兒歌(小熊過橋)

  (2) 請幼兒在熟悉兒歌的基礎上學習歌曲《小熊過橋》。

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乾涸、點綴、潮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透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4、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優美詞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表達思鄉感情的多種表現方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配樂磁帶、課文插圖、文字內容。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匯入揭題

  1、出示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全班齊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3、匯入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以曲中的句子為題“小橋流水人家”。作者的家鄉真的如題目這麼富有詩情畫意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小橋流水人家"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情景,並在此基礎上美讀題目,使學生在未學文前就先進入詩一般的美麗情境中,為學習課文作孕伏。然後設下懸念,充分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帶著極大的興趣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二、出示自己指導,感悟文章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然後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人家”?

  4、讀了課文,你覺得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檢查學習效果,強調重點。

  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透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

  再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1、直接描寫“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 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寫景物)

  ⑵ 小鳥站在它的腰上……(擬人)

  2、直接描寫“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 我的家→(舒適 溫馨)描寫、介紹

  ⑵ 村民生活→(恬淡 閒適)概括介紹

  3、間接描寫有趣的往事:

  ⑴ 抓魚、蝦、蟹

  ⑵ 丟野花

  ⑶ 摘茶葉

  ⑷ 賞野花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

  教師點撥:希望同學們試著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四、積累延伸

  1、積累語言:

  ⑴ 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乾涸、點綴、潮溼”等詞語。

  ⑵ 摘錄文中自己喜歡的優美句段,並儘量做到熟讀成誦。

  2、請同學們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可以蒐集有關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的圖片資料,也可以為家鄉作畫、作文,或者學唱“家鄉曲”、學跳“家鄉舞”、學燒“家鄉菜”等,來表達你對家鄉的熱愛。

  五、整體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課文:

  作者用優美流暢的語言,娓娓地向我們道出了他那無盡的思鄉之情,不僅有深情的往事回憶,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學生看板書回答)。但不管是間接抒情還是直接抒情,都同樣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2、我們再一次走進作者的家鄉,去欣賞那詩一樣的景色,去感受那詩一樣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橋教案 篇6

  學習目的:

  1.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解本文說明事物特點的幾種方法。

  2.認識說明文中運用準確語言的重要性,學會準確地說明事物。

  3.初步瞭解說明文的基本特徵以及它與記敘文的區別。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理解本文準確用詞的特色。2、落實課文中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主要的教法與學法:多媒體教學,提示指導、理解歸納

  課時安排: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日期:

  教學內容:課文的初讀理解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作業,匯入新課: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樑專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設計建造了有名的錢塘江大橋,五十年代又參加設計了規模更大的武漢長江大橋。他對石拱橋是這樣評價的:石拱橋是我國傳統橋樑的基本形式之一,趙州橋和盧溝橋是我國“千萬座石拱橋中傑出代表之作”。這篇說明文《中國石拱橋》就具體地為我們介紹這兩座著名的大橋以及有關的知識。

  二、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課文,之後要求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全文的層次:

  (1)介紹石拱橋外形特點(用比喻)。

  (2)總述石拱橋特點("不但外形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3)引用古籍證明"我國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並點出將要介紹的事物的具體物件。

  (4)分述之一,從歷史、結構、外形的設計者全面介紹趙州橋。

  (5)分述之二,全面介紹盧溝橋。

  (6)總說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

  (7)綜述解放後我國石拱橋的成就和橋樑事業的新發展。全文層次分明,合理地採用了總一分一總的寫法。

  2.段落的條理:

  介紹趙州橋,先總寫歷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時間長),結構,外形,設計和施工特點,然後分四點作具體說明,又用評價的句子作結(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這樣,在段落內採用總分總的寫法,就使介紹的內容很有條理地編排出來。由此可見,不論在全文的整體中,還是在段落的區域性中,“總一分一總”能夠使文章的內容編排得很有條理,“總一分一總”之間的關係,是有內在聯絡的密不可分的結構關係。

  3、說明方法提示:

  ⑴打比方: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⑵作引用:《水經注》裡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⑶列數字:橋(盧溝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⑷作詮釋:大拱的兩肩上,一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⑸摹狀貌:這些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⑹舉例子⑺作比較⑻分類別⑼下定義⑽列圖表

  三、佈置作業:在課文中找出上列所列舉的說明方法,並舉例。

  教學後記:

  第二教時

  教學日期:

  教學內容:利用課件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匯入新課

  根據上節課的作業情況就課文的說明方法再給學生作一強調。引導:學生思考、議論後,指導根據課文回答。

  1.列數字:第四段,說明趙州橋歷史悠久。第五段,說明趙州橋的外形、規模。第六段,說明盧溝橋的外形、規模。第十段,說明解放後我國橋樑事業和石拱橋的發展。

  2.作引用;第七段,馬可波羅的遊記,讚美盧溝橋,唐代張罵的《朝野企載》寫盧溝橋的外形。(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張嘉貞的《安濟橋銘》寫橋的設計。

  3.作比喻:第一段,寫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4.作詮釋:第二段,說明石拱橋的歷史、形式、構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趙州橋洞“像一張弓”,然後作解說,兩種方法結合,說明設計的效果。

  小結:(一)用數字、引用有關資料、解說、比喻,都是說明文中常用的說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來屬於修辭的範疇,而在說明文中引用起著“言之有據”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說明介紹的物件,也就約定俗成地作為說明方法來看待了。解說,是對事物作必要的闡述,也就是闡明事理(如本文的第二段)。(二)說明方法,還有:判斷,例如,本文中“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等句子。判斷要注意的是必須給人以明確的概念。繪製圖表,能使說明的物件有系統、有條理、一目瞭然(上一節課已實踐過)。比較,例如,第六段中寫永定河水發,“來勢很猛”,常沖毀河堤,“但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這就使人印象鮮明。舉例,例如,在我國的石拱橋中,舉出了趙州橋、盧溝橋,最有代表性。(三)除本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外,還有“下定義”的方法,待以後有機會再舉例子說明。(四)至於摹寫,只是為了對事物特徵作直接介紹,使人容易認識,它並不像記敘那樣是為了給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並不把它作為說明方法來看待。(補充板書)總之,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作用……,闡明事理,使人們對事物有個明晰、完整的瞭解和認識,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這就是說明文的特徵。

  二、就所製作的PowerPoint檔案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具體教學過程略)

  三、本節教學內容小結:

  1、文章抓住中國石拱橋的主要特點: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特創造以及不朽的藝術價值,讚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2、說明文要準確說明物件,必須重視語言的運用,要做到恰到好處。例如,第三段中說到旅人橋,用“大致”、“可能”,是根據在寫作文時僅僅能佔有的資料,還不可能有更確鑿的證據。如果去掉“大約”、“可能”,就變成絕對的結論語氣了。又如,第二段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是從人對事物的認識規律,是由外表到內在,由感性到理性來寫的,這就準確地寫出人對事物認識的規律,詞語次序,不可移動。第三段,“幾乎”限制“到處都有”,既表明石拱橋多;接近於“到處都有”卻又不是“到處都有”。第五段,“在當時可算…”,從時間上相對地說,不犯絕對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省、巧、高三個字,不僅用得準,而且用得精,位置決不能變動。

  四、佈置作業:課文後的練習一)、二)題。

  教學後記:

橋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認識16個生字,其中會寫“橋、沒、方、要、力、打、因、為”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每天”、“努力”等詞語的意思。

  3、懂得做事要有實際行動,不要光說不做。

  教學重點:

  掌握8個生字的音、形、義。理解“每天”、“努力”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課文結尾句的意思。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

  1、聽寫生字:橋、沒、方、要、力、打、因、為。

  2、認讀詞語:架橋、沒有、方便、努力、打聽、計劃、因為。

  二、揭示課題,質疑。

  1、板書課題:《架橋》

  2、設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問什麼?(為什麼要架橋?橋是怎麼架起來的?是誰架好的?)

  3、下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悟。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可以高聲讀,也可以默讀,還可以找夥伴一起讀。總之,你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

  2、出示圖畫,請你根據剛才課文中瞭解的內容,試著解說一下。

  四、以讀代講,引出問題。

  1、為什麼要架橋呢?(齊讀經第一自然段)

  理解詞語“方便”的意思。

  2、引出問題:誰想在河上架橋?(小猴和小熊)

  板書:小猴小熊

  3、小猴是怎麼架橋的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4、出示句子:

  每天,小猴跑來跑去,到處說他的造橋計劃,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橋了。

  (1)齊讀這一句。

  (2)提問:大家是怎麼知道小猴就要架橋了?試著模仿一下。

  (3)比較句子:

  a、小猴跑來跑去,說他的造橋計劃。

  b、每天,小猴跑來跑去,到處說他的造橋計劃,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橋了。

  (理解“每天”、“到處”兩個詞的意思。反覆朗讀,體會小猴是怎樣不行動,只顧整天四處遊說的。)

  5、小熊又是怎麼造橋的呢?(小熊沒有多說,努力地做著架準備。“努力”說明什麼?)

  6、議一議:到底誰能架好這座橋呢?為什麼?

  7、結果到底會怎麼樣呢?請大家齊讀第三自然段。

  8、噢,原來橋是小熊架的。大家是怎樣表揚他的呢?

  9、聽到了大家的誇獎聲,小猴哪去呢?

  10、出示句子:

  小猴很不好意思,因為他的橋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橋架在河上。

  (1)指句讀。

  (2)思考:小猴會怎麼不好意思?他心裡會想些什麼?他會向大家說些什麼?

  五、拓展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學會了什麼?應該向誰學習?

  2、如果你是小猴,今後該怎麼做?

  六、齊讀課文。

橋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自我園《竹鼓教學》園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來,各項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效,幼兒園竹鼓特色日凸益顯,但是在日常的竹鼓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還在探索。大班的孩子已能讀懂常規的鼓點符號,但各符號的鼓擊部位容易混淆,要求邊看圖譜邊敲出鼓點節奏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存在。本次活動的第一環節就是幫助幼兒梳理竹鼓的基本知識和演奏方法,主要是提煉出三種類型的敲擊部位,為第二環節的看鼓譜、學敲鼓打好基礎,並在聯絡中遷移已有經驗,逐步習得邊看圖譜邊嘗試演奏竹鼓。第三環節的集體演奏表現鼓點,讓幼兒在與同伴保持和諧一致的要求下演奏,增強集體意識。第四環節是小結講評,整理鼓棒,目的在於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物品收放習慣。

  活動目標

  1.在聽聽、玩玩中,感受鼓聲的節奏和強弱變化。

  2.遷移已有經驗,學習看鼓譜敲出鼓點節奏。

  3.在集體表演時,能與同伴保持和諧一致

  活動準備

  每人手鼓棒、竹鼓、鼓點符號、童謠《外婆橋》節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梳理有關竹鼓的基本知識和演奏方法

  (一)梳理竹鼓的基本知識。

  師:前段時間,我們看了竹鼓表演,也在區域裡玩過鼓,小朋友也學會了一些關於鼓的知識,今天季老師來敲一敲鼓點,請你們仔細的看,老師敲了鼓的哪些地方?

  1.教師敲鼓點。老師敲了竹鼓的哪些地方?除了敲擊竹鼓,還可以敲擊什麼?

  2.教師提煉三種類型的敲擊部位。

  師:剛才小朋友說了敲鼓的 部位,李老師把它分成三類,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出示三張歸類)

  (二)傾聽教師示範在鼓的不同部位敲擊,猜猜老師都敲了鼓的哪些地方?

  (三)複習鼓點符號。

  1.請小朋友看看,這個符號它應該在哪裡?哪個地方才是它的家?(鼓點符號找家)

  今天,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個朋友(教師出示三個泡泡)這三個泡泡要來找鼓點符號做朋友,你們看,老師這裡有很多的鼓點符號(教師出示鼓點符號)這個鼓點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2.辯聽敲擊鼓的不同部位發生的不同聲音。

  二、學童謠、看圖譜

  (一)學童謠

  師:剛才老師敲的這段鼓點是餘杭民間童謠《外婆橋》,現在請你們在來聽一遍,等一下告訴大家,你聽到了什麼?

  師:剛才老師唸的這首童謠和我們平時念得童謠有什麼不一樣?是用什麼方言來唸的?

  師:這是一首餘杭民間童謠,剛才老師是用餘杭方言來唸的,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二)出示圖譜,理解圖譜並練習節奏。

  1.分小節練習。

  ①出示圖譜第一張。師:這張就是《外婆橋》的鼓點圖譜,看著上面的鼓點符號你能敲嗎?這個鼓點符號是上面意思?怎麼敲?誰能試著看圖敲一敲?

  ②逐句出示圖譜,與幼兒分析敲擊鼓的部位與節奏型。

  2.幼兒自由練習。

  3.整體練習。

  剛才我們是一小節一小節的拍,現在能不能試著完整的看著圖譜來敲一敲鼓點?

  三、集體演奏表現鼓點

  1.師幼集體練習,並進行關於節奏、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小結。

  2.分角色練習。

  四、教師講評,整理鼓棒

橋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領略我國豐富的橋文化,提高文化素養。

  能力目標:

  1、增強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意識。

  3、提高學生言語表達、拓展思維、寫作能力。

  情感目標:欣賞橋文化及其內涵,激發愛橋的情感,提高文化素養。

  ●活動重點: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活動難點:訓練學生拓展思維、寫作能力

  ●活動課時: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匯入

  茅以升曾這樣風趣地說過: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人類在發展的幾千年歷史中,創造了林林總總、千姿百態的這種板凳。這些板凳,不僅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更主要的是在這幾千年裡,它自身也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橋文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橋的世界,去領略這多姿多彩、妙趣橫生的橋文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中外名橋。

  二、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賞橋:欣賞有名的橋的圖片(多媒體顯示)

  第二環節:知識橋

  看了這麼多世界各地、風情萬種的橋,肯定讓大家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吧。下面就讓我們進入一個緊張、激烈的問答環節,來檢測一下同學們對橋知識的掌握情況。這些問題就是一座雄偉的大橋知識橋,也是我們本節課要完成的目標,看哪一些同學回答得最多、最完整,在本節課結束後,他就率先過橋,就是這次競賽的冠軍,當然,我們希望每個同學能順利渡過這座橋。好,現在讓我們來看第一題。(多媒體顯示問題及答案)

  讀題1:橋從形式的角度主要分為哪些? 明確:梁橋、吊橋、浮橋,拱橋、立交橋等。

  讀題2:建橋的常用建材有哪些? 明確:鋼鐵、水泥、木材、石頭

  讀題3:我國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是哪座橋?

  明確:趙州橋

  師:能說出它的所在地嗎?

  明確:河北趙縣。

  讀題4:現存最早,橋洞最多的石橋是哪座橋?這個題稍有難度,不過如果仔細看書了,也是可以很快找到的。

  明確:是江蘇蘇州的寶帶橋。

  讀題5:吊橋首創於哪個國家? A,俄羅斯;B,希臘;C,羅馬;D,中國。

  明確:中國

  讀題6:國內第一座鋼箱梁懸索橋是哪座橋?沒有人知道嗎?提示一下?它在廣東,而且就在東莞。

  明確:虎門大橋!現在大家應該記住這座橋,它可是我們的驕傲!

  讀題7:下面哪幾座橋是架在珠江上的?A,人民橋; B,放生橋;C,華南大橋;D,蓮花橋;E,吊橋;F,廣州大橋;G,商橋;H,海珠橋。這是一道多選題,多選、漏選都不正確。

  明確:人民橋,華南大橋,廣州大橋,海珠橋。

  讀題8: 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 這幅對聯與哪座橋有關?A,瀘定橋;B,四元橋;C,虎門大橋;D,金門大橋

  明確:瀘定橋!

  師:到現在呢,我們有關橋的知識問答就結束了,同學們就積極踴躍,很不錯。不管是剛才回答最多、最準確的同學,還是沒有機會回答的同學,都不要有什麼想法,後面還需加油。

  師:在緊張激烈問答之後,讓我們輕鬆一下。咱們一起來朗誦一首優美的詩《再別康橋》

  (多媒體顯示)

  第二環節:橋話,話橋

  (一)有關橋的故事

  橋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普遍,分佈廣泛,相信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走過、見過、聽聞過許多橋。很多橋都被賦予了美麗的傳說故事與浪漫色彩。如杭州西湖的斷橋,就因為有了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故事面經久不衰;又如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鵲橋,婦孺皆知。你們還知道哪些橋名的由來和關於橋的故事傳說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講一下你們所知道的橋,以及有關這座橋的故事。

  (本環節學生講述,師適當的點評)

  (二)有關橋的詩句、俗語、成語、諺語、謎語

  師:原來大家知道這麼多有關橋的故事,讓老師也大開眼界,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面還挺廣的。的確,自古以來,橋有著豐富的文化,許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寫橋的優美詩句,無論古時,或是今日,這些詩詞都有非凡的魅力。同學們對於含橋的詩、詞或俗語、成語一定也有一些瞭解,現在,就讓我們來比一比,看誰知道得更多?

  1、詩句 2、俗語、諺語 3、成語 4、謎語

  (本環節學生講述,師適當的點評)

  第三環節:喻橋

  橋是平凡普通的,但它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含義,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不光是有關它的詩句、成語、俗語,生活中還有這樣一些橋,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陸地上,建造它們甚至用不上一磚一瓦,可它們卻實實在在地發揮著橋的作用,它在我們的心中是些什麼樣的橋呢? 就像班幹部,他們是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橋。又如電話,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橋。下面讓我們以這樣的句式,展開聯想:

  ______________是一座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1)友誼是一座橋,連線著同學的心。(2)書本是一座橋,帶著我走向知識寶藏的大門。

  (3)自信是一座橋,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彼岸。(4)知識是一座橋,搭造出我們的成才之路

  (本環節讓學生思考,並動筆寫)

  第四環節:理想之橋

  同學們的想象能力都不錯,發現了這麼多生活中起著溝通作用的橋。關於喻橋的這個環節到這裡就暫時結束了,那麼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沒有想過要搭建屬於自己的理想之橋呢?比如說:在與父母和老師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樑;與朋友同學之間搭建交心的橋樑;盼望大陸人民與港澳同胞交往的橋樑大家想想,你想搭建怎樣的橋樑呢?好了,大家都說得很好,或貼近自己的生活,或抒發自己的理想。不管怎樣,老師都希望你們能透過自己的努力,搭建起屬於你明日能自己心中的橋樑。

  小結:最後我們來看一個趣味問題,輕鬆輕鬆。這個題目很簡單,同學們可以在我讀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就舉手回答,看看誰的思維夠敏捷!

  趣味題:一個農民伯伯賣完糧食回家,挑著兩隻空籮筐經過一條只能容一個人走的小橋。當他走到橋中間時,一個小學生迎面走來,他想讓小學生先過,就反身要退下橋去,不料又一個小女孩在他身後走來。他正在進退兩難時,突然想出一個辦法,誰也不用讓誰,三個人同時經過了小橋。你知道這個農民伯伯用的是什麼方法嗎?

  明確:讓兩個小孩分別坐在空籮筐中,然後那個老伯旋轉180度,就可以了。

  到22世紀,月球將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在地球與月球間要修築空間軌道,設計成螺旋摺疊式,不阻礙空中日常航行,便於宇宙飛船通行,方便人們走親訪友和到月球旅行。 今天我們坐在一起領略了無數名橋風采,包括有形的橋和無形的橋,十幾年後,或許我們同學設計的橋樑,將入圍世界名橋畫廊。就讓我們一起去跨越時代的橋樑,去構架屬於我們自己的時代橋樑吧。 (再讀《再別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