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語言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生動的藝術形象,感知運動的關鍵要素:狀態、方向、作用力
2.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思考,大膽想像故事內容。
3.培養幼兒觀察力以及對運動的現象產生探究的願望。
活動準備:
1.自制故事圖書一本(內有文字)、故事磁帶、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
2.裝有少許黃豆的托盤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封面閱讀
①教師出示自制圖書,引導幼兒觀察封面。有兩顆豆子,一個叫滾滾,一個叫蹦蹦,你知道誰是滾滾,誰是蹦蹦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②“你知道他們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引導幼兒討論,知道滾滾喜歡滾來滾去,蹦蹦喜歡一蹦一蹦。
2.大書閱讀
①翻開書的第一頁(遮住書中文字部分),設計提問:“這是什麼時間,你從哪裡看出來的?”“滾滾和蹦蹦從什麼地方掉下來?”
②開啟文字部分,請個別幼兒來朗讀本頁故事文字,重點引導幼兒瞭解“軲轆轆”“蹦噠蹦噠”的意思。
③教師依次翻開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至結束。每翻開一頁都可以讓幼兒猜猜,講講這一頁在講什麼?重點讓幼兒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
a.“滾滾想要到哪裡去?蹦蹦想要蹦到什麼地方?”(滾到海邊,蹦到月亮上)
b.“滾滾滾到海邊了嗎?蹦蹦蹦到月亮上了嗎?(讓幼兒較充分地發表自己的猜測推想)
c.“滾滾為啥躺在那裡不動了?蹦蹦為啥掉在地上蹦不了了?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3.幼兒一邊閱讀幼兒活動材料《滾滾和蹦蹦》,一邊完整傾聽故事磁帶。
4.拓展活動
幼兒玩托盤中的黃豆,體驗豆子的滾和蹦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要求:
1,知道秋天候鳥的活動
2,欣賞故事《鳥與樹》,感受鳥與樹的友情,懂得朋友之間要互守承諾。
活動準備:故事掛圖一套。場景設定有;樹樁,工廠大門等,鳥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的方式匯入。教師扮鳥媽媽,幼兒扮小鳥。師:"秋天到了,天氣越來越涼了,我們該怎麼辦呢?幼:"……”引導幼兒說出我們是候鳥要飛到南方去過冬。師:那我們去向朋友們告別吧。 幼兒和老師在活動場地飛一圈,坐下來。
二:欣賞故事<<鳥與樹>>
幼兒聽第一遍故事,教師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裡有些誰?誰和誰是好朋友?他們是什麼樣的好朋友?
請幼兒再聽一遍故事,同時出示相關圖畫。提問:小鳥飛走前對大樹說什麼?它做到了嗎? 它是怎麼做到的?
請幼兒欣賞第三遍故事,結合圖片,教師邊講邊提問,讓幼兒熟悉故事內容。
提問: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覺,你是怎麼想的?
三:表演故事, 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扮小鳥,在準備好的場景中動情的表演。可以分成幾組來表演。
四:結束部分,讓我們一起飛到南方去吧。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情況分析:"驚喜"讓人想到的是一種禮物,一種不可思議的東西。故事《給你一個驚喜》講的是獅子阿美有一頭漂亮的長髮,生了一場大病後,阿美的頭髮掉光了。小夥伴們約她,她不敢出門。後來小夥伴們給她一個驚喜……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緒變化。
活動名稱:語言
活動內容:給你一個驚喜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緒變化。
2、能複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活動重難點: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緒變化。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CD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給你一個驚喜》。小朋友,請你猜一猜,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驚喜呢?
2、幼兒自由猜想。
二、教師結合掛圖分段講述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至"像兩隻熟透的桃子",提問:
--獅子阿美長了一頭怎樣的頭髮?
--後來阿美的頭髮發生了什麼變化?
2、教師講述故事至"沒有吭聲",提問:
--阿美為什麼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她的心情怎樣?
--阿美的朋友會想什麼辦法呢?
3、教師講述故事至結尾,提問:
--阿美的朋友做了一件什麼事?
--他們為什麼把頭髮剃光?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引導幼兒感受阿美的情緒變化。
1、教師提問:
--阿美哭了幾次?
--第一次哭是為什麼?第二次哭又是為什麼?
2、教師引導幼兒透過阿美的兩次哭來理解阿美的情緒變化。
四、幼兒嘗試複述故事。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3、理解古詩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詩歌範例。
2、人手一份紙、筆。
3、古代江南水鄉秋夜美的景色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匯入。
1、提問:這是什麼地方?
2、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所反映的時間、地點、人物、景物、季節,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小聲與身邊的同伴交流。)
二、 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配樂教師示範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裡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結合掛圖理解古詩的意境。提問: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美麗的景色?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幼兒跟讀。
4、瞭解古詩結構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三、分句理解古詩。
1、月落烏啼霜滿天--月亮落下了,遠處傳來幾聲烏鴉的叫聲,寒氣陣陣,秋霜彷彿滿了天地間。
2、江楓漁火對愁眠--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江面上漁船的燈火,詩人想起家鄉,難以入睡。
3、姑蘇城外寒山寺--姑蘇城外那座寒山寺傳來了沉悶的鐘聲。
4、夜半鐘聲到客船--半夜裡,鐘聲傳到了詩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師: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彎彎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著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四、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請個別幼兒念。
3、作畫。
五、過渡語:剛才我們做了一回小詩人,現在我們來當個小畫家,讓我們聽著配樂詩畫出江南水鄉秋夜的美景。
1、能否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畫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2、是否理解詩意,並能有感情地吟誦詩歌。
教學反思:
課程結束後,我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一位老師的教學設計,他將詩中詩人的所見所聞進行了串講,詢問學生,如果“愁”有顏色,它是什麼顏色的,你從哪裡感受到?如果它有聲音,又是什麼聲音的,你從哪裡感受到?雖然都是講所見所聞,這位老師的教學方法相較於我就顯得詩意多了,也更加便於學生自主的學習理解,也會對“愁”的理解更加深刻。看來,要教好一首古詩,教的有詩意,讓學生學的有體會,須得多花心思。
小百科:《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