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兵學弈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饒兵學弈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饒兵學弈公開課教案1
【教學理念】
創設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在研讀課文、探究疑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賞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做事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瞭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談話交流,匯入新課。
2、簡介作者,認識孟子。
3、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二、試讀質疑
1、初讀課文。交流對課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2、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藉助課後註釋和工具書,瞭解故事大意,並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質疑。
三、研讀交流
1、探究疑難,深入研讀:
⑴“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①引導學生對照註釋,說說句子的意思,同時藉助課件,幫助學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基本方法。
②相機指導學生理解“者”、“也”的含義。
③透過反覆誦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⑵“使弈秋誨二人弈……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①自由朗讀,交流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明白幾個“之”的不同意思。
②學習生字,指導識記書寫。
③運用成語分別概括兩人不同的學習態度,瞭解白話文與文言文的聯絡,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④指導朗讀。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美。
⑶“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①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句子的意思說明白,說順暢。
饒兵學弈公開課教案2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絡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學弈》)
一、讀通全文,感悟讀法。
1.師: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先聽老師範讀課文,再跟老師讀課文。(範讀時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領讀時有意識地讓學生感悟語速和斷句方法。)
2.學生自由練讀,把不認識的字註上音,並在練習本上寫兩遍。
3.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後,練習熟讀。
二、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弈”是什麼意思?“學弈”呢?你怎麼知道的呢?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文後的註釋理解每一話,然後說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什麼內容?
3.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
4.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說全文大意。
三、導悟相濟,突破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
把你和同學都讀不懂的句子提出來。(結合學生提問重點理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這幾句話。)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得出一個什麼道理?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
(2)指名說說“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意思。你從哪個詞知道射的是“天鵝”呢?(“之”字。)
(3)指名說說“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意思。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哪個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奇怪嗎?兩個人一起學習,可是學習效果卻不相同。用書上的話說說原因。
指名讀“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範讀,讓學生體會怎樣讀聽得更清楚,學生指出老師停頓的地方然後試著讀讀。
(4)”為是其智弗若與?”這句意思是什麼?
師:哪個詞是第二個人?這句話該怎麼讀呢?指名讀,齊讀。
四、流利朗讀,積累語言
課件出示全文及朗讀錄音,生邊看邊跟讀體會語感,然後練習把全文朗讀好,最後師生合作背誦全文。
五、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拓展讀“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又為學生熟知的文言成語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饒兵學弈公開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能根據註釋讀懂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難點:
理解“之”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20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
2.讀課題,解題。
什麼是學弈?請同學們透過閱讀預習提示尋找答案。
(學弈:學習下圍棋。)
3.本文選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談到學習態度和聰明不聰明的問題時舉的一個例子。
4.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孟子的資料?
(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軻,字子輿。戰國人,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
二、自讀課文,解決疑難。
1.按要求讀文。
(1)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結合工具書和註釋解決。
(3)掌握生字字形。
2.彙報交流
(1)字音: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2)解釋古文詞語的意思。
三、熟記課文。讀正確、流利。
1.教師範讀。
2.指導文言文讀法。
3.學生練讀。
四、佈置作業
1.讀課文。
2.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件什麼事?(兩個人向弈秋學習下圍棋,由於學習態度不同,結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以學生自學為主,同桌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學生質疑問難,全班討論解決,老師輔導。
1.逐句理解。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國下圍棋的人。)
使弈秋誨二人弈。
(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
其一人專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其中一個人聽得很專心,只要是弈秋說的,他都聽。)
一個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另一個人雖然聽弈秋講著,一心認為有天鵝將要飛過來,想象著拉開弓用箭射天鵝。)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雖然與第一個人一起學,但是不如他了。)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2.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三、體會文章中心。
1.什麼原因使得兩個人學習的結果不一樣呢?
(第一個人學習時專心致志,凡是弈秋說的他都記得,比較用心,所以比第二個人學得好。)
2.請大家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聯絡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四、背誦課文。(分組背)
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板書設計:
25學弈
在一人……
弈秋善弈誨二人弈為是其智弗若與
一人……
饒兵學弈公開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
3、領悟做事必須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教學重點:讀通課文,理解文章意思。
教學難點:“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等一些難懂句子的讀和理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文言就像一艘大船,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與我們現在的白話相比,文言好比是根,白話是枝葉,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想認識、瞭解它們嗎?好!]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課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兩個小孩兒學下棋的事。文言文中是怎麼來描述這個故事的,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學下棋的事情,我們呢,可要從中學習一下文言的朗讀、理解了。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請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把每一句話讀通順。把不好讀的字詞和句子標出來。教師巡視學生讀書情況,瞭解哪些字讀不準,哪些句子讀不通。
2、檢查自讀情況:誰願意先來讀一讀?誰能看著螢幕讀呢?讀得真流暢,字音很正確
3、同學們,讀了《學弈》文章後,你有什麼感覺呢?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嗎?你覺得哪句難讀?哪句不好懂呢?師生評讀交流體會
4、聽了大家的朗讀和感受,自己給大家朗誦一遍!教師談初次讀文言文的感受,告訴學生多讀多練,也能象老師讀的一樣,甚至超過老師。
三、感悟探究
1、同學們,你們能用咱們所說的方法,把每句話都弄懂嗎?請大家自由說說課文的意思,你也可以和的學習夥伴同桌說一說。
2交流反饋:你理解了哪句話的意思?請你先把這句話讀一讀,然後再說說意思。誰再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3、誰能把全文的意思說說呢?
4、老師給你配上插圖,你能看著插圖說說意思嗎?
5、同學們,在這篇短短的文言文裡,有一個字反覆出現了好幾次?你發現是哪個字了嗎?它都在哪個句子中,什麼意思呢?
6、小結:對,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中,用法和意思都不一樣了。所以,要聯絡上下文和句子意思來理解。
四、熟讀成誦
1、意思理解了,你能夠把全文讀出韻味呢?請你自己先練習練習。
2、誰願意來讀一讀,讓我們來欣賞欣賞?如果需要,老師可以給你配上音樂,那耳朵可還得聽著音樂的節奏了。可以嗎?指導問句讀法,這個句子後是什麼標點?問號讀出什麼語氣?誰來試試?好,不錯,誰願意來再問問?接:曰:非然也。咱們一起來再問問?真不錯。
3、你能試著背一句或者幾句嗎?
五、回顧明理
1、同學們,跟弈秋學下棋的兩個人,為什麼後一個人沒有前一個人學的好,是他們的智力不同嗎?那是因為什麼呢?請小組討論一下板書:專心致志,三心二意。
2、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呢?你能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體會嗎?
3、小結:看來,聰明不聰明不是最主要的,天才出於勤奮,態度決定了一切板書:態度決定了一切。今後,你將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呢?
六、延伸激趣
總結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饒兵學弈公開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會寫“援俱弗”三個生字,能聯絡上下文,理解善之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三能根據註釋疏通文意,讀出故事內容。
教學重難點:
1、會寫“援俱弗”三個生字,能聯絡上下文,理解善之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琴棋書畫,中國古代四大藝術,源遠流長,其中的棋指的不是象棋,而是黑白世界的圍棋,圍棋更是智慧的延伸,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有誰知道圍棋在古代稱作什麼(弈),關注“弈”的寫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圍棋有關的文言文,題目是《學弈》,學弈即學下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呢。哦,是誰教的誰在學怎麼學學的結果如何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則文言文去探究吧。
3、本文的作者是誰呢孟子。說說你對孟子的瞭解。
二、導學
1、任務一:依韻讀文感知大意學習提示:孟子寫的文言文,一定很深奧,讀起來一定很吃力,先看註釋,再讀課文,邊讀邊對照註釋,想想這些字詞句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讀起來就順溜了。
生讀文師: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讓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需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它的意思,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需要拖個長音,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大家拿出筆聽我讀一遍,注意畫出停頓來。
師範讀。
指名讀。
學習生字“援俱弗”。
簡要概括這篇文言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一秋教兩個人下圍棋,兩個人學習態度不同,學習的結果也不一樣
2、任務二:揣摩詞句感悟文意過渡:我們現在都知道是一秋教兩個人下棋,你是從文中哪句話得知的A使弈秋誨二人弈。
“誨”的意思是教、教導。讓一秋教兩個人下棋。
過渡:弈秋,何許人也B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通國”是全國的意思。
何為“善弈者”(善於象棋的人,指會下棋的人)。
誰為善弈者弈秋。那弈秋厲害到什麼程度從哪個詞語看出來呢看來,弈秋是全國最會下圍棋的人。
佩服之餘,就來誇誇他吧,弈秋,何許人也同學們,我們用這種句式誇一誇我們的'數學老師吧。李老師,通校之善教者也。
過渡: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弈秋是否教出了兩個棋藝高超的學生呢他們兩個學醫的結果怎樣從哪裡看出來。
C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弗若,是不如的意思。
到底誰比不上誰呢第二個人比不上第一個人。
注意句中兩個“之“”分別指的都是第一個人,即專心致志的那個人。
過渡:同拜一人為師,為什麼結果截然不同這不由得讓人產生疑問。
D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不是這樣的,那又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來看看他們倆是怎麼學的。
E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請同學們看插圖,觀察專心致志的那個人。
小鳥唱著婉轉的歌兒從枝頭飛過,他聽到了嗎因為他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小河嘩啦啦流流過,他聽到了嗎因為……當蜂蝶在花叢中飛舞,他看到了嗎因為……那另一個人是怎麼學的呢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第二個人一門心思想著射鳥,這種一心是不是專心,是他學弈時三心二意。
現在請同學們合上書,回答老師的問題。
弈秋,何許人也使秋幹什麼二人怎麼學結果如何誰能連起來說說這則古文的內容。
同學們,剛才啊,我們學習了《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言文,那麼現在我們來回顧剛才學古文的方法,那就是多朗讀,看註釋,懂句意,釋原文,明道理。
三、導結
1、從這則文言文中,你有何收穫呢(學習知識,就要專心致志。)
2、生活中有這樣的事嗎其實學弈就是學做人,棋如人生,離不開黑白分明的理性與均衡,只要我們走的每一步人生之棋都是認真的,專心致志的,我們就是永遠的勝利者。
3、檢測題目:聯絡上下文,說說加點字的意思。
透過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四、課後作業
1、背誦《學弈》這篇古文。
2、收集有關孟子的名言警句。
教學反思
《學弈》是一篇文言文,學生對文言文接觸的比較少,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目的在於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為將來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對於文言文,怎樣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很重要。因此,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做到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學生讀完後我範讀,在這一環節上,教師的範讀是建立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在處理整個“讀”的教學環節上,我以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指名朗讀,把讀的環節落到實處。
其次,學習文言文,除了把課文讀通之外,還要把文章讀懂。在讀通讀懂課文後,還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中所蘊含的警示世人的道理。在這個環節上,我引導學生先了解故事中的兩位年輕人學習的結果是否一致,然後弄清導致這一結果不一樣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明白到學習態度不一樣是導致學習結果不同的關鍵原因,使“明理”這個環節水到渠成,避免了教師煩瑣的分析講解。這堂直播課的教學,學生參與面窄,教師講得多,我還應該讓學生聯絡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談談,更加深刻地明白這個故事所蘊涵的教育意義,也許效果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