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有關端午節的語言教案(精選6篇)

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有關端午節的語言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端午節的語言教案(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語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粽子,瞭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活動準備:

  1、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

  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

  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為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著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裡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裡投包子、粽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裡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

  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 活動結束!

  端午節的語言教案2

  教材分析

  活動一端午節賽龍舟(語言)

  《端午節賽龍舟》是一個情節生動易於幼兒理解的兒童故事,以端午節的由來為線索,描繪了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國盡忠卻慘遭陷害而傷心投江,人們借划龍舟、投粽子驅散江中之魚,保護自己敬愛的英雄。故事形象鮮明,情節耐人尋味。活動中通引導幼兒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萌發幼兒的崇敬之情。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2.能說出人們為什麼喜歡屈原,用什麼方法保護屈原的身體。

  3.對愛國主義屈原產生崇敬之情,萌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準備

  1.和家長一起蒐集賽龍舟資料,瞭解賽龍舟的傳說。

  2.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播放賽龍舟圖片,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提問:這是哪個節日的習俗?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人們為什麼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2.利用教學課件,採用關鍵中斷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1)故事第 1 段後提問:每年端午節這天人們會做哪些事情?引導幼兒說出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2)講述故事第 2 段提問:人們為什麼喜歡屈原?讒臣為什麼要把屈原趕走?他們是怎麼做的?楚王又是怎麼做的?楚國最後怎麼了?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偉大成就和精忠報國之心以及楚王聽信讒言導致亡國之痛。豐富詞彙:讒臣、吞併。

  (3)講述故事第 3 段提問:屈原為什麼傷心?他為什麼要投江?引導幼兒理解屈原因報國無門,不願受喪國之辱而投江。並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感受祖國的強大和生活的幸福。

  (4)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屈原投江後,他的僕人是怎樣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樣做的?為什們?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和急於尋找屈原的焦急。

  (5)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人們找不到屈原的身體,他們做了什麼? 為什們?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

  3.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悲壯經歷,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討論:屈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們為什都很敬愛他?如果楚王信任他,採納他的建議出國會怎樣?

  4.播放人民代表大會影片,激發幼兒學好本領張大為祖國做貢獻的願望。

  提問:這是在召開什麼會議?為什麼要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才能像屈原一樣為國家提出好建議?

  小結: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各地人民代表將人們的好建議透過大會反映給國家領導人,然後共同商量出好辦法,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學好各種本領,長大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附:故事

  端午節賽龍舟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不僅會吃好吃的粽子,而且會在江上舉辦好看的龍舟比賽。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戰國時期,其中有一個叫楚國的國家,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做屈原。屈原不僅聰明能幹,而且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

  楚國的人民都很喜歡他。屈原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更加強大,經常向國君提出好的建議,可是,一些讒臣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聯合起來要把屈原趕走,他們還經常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別聽屈原的,他說的不對。”楚王信以為真,居然將屈原流放到了遙遠而荒涼的地方,由於不採納屈原的建議,沒過多久,楚國就被敵國吞併了。

  聽說自己的祖國滅亡了,屈原非常地傷心。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抱著一塊大石頭,來到了汨羅江邊,他跳入了滾滾流淌的江水中,再也沒有上來。

  屈原的僕人聽說他跳江了,趕緊沿著江邊尋找他的屍體。可是,他找啊找,找啊找,一直走到了洞庭湖,都沒有看到屈原的屍體。“嗚嗚嗚……”僕人著急得大哭起來,附近的`百姓們聽到聲音,趕緊划著船兒圍了過來,“你為什麼哭啊?”僕人說:“我家先生跳江自殺了,我一個人,力量微小,連他的屍體也撈不上來。”百姓們聽說敬愛的屈原先生跳江了,既悲痛,又著急,“沒關係,我們幫你一起找。” 於是百姓們紛紛划起自己的小船,向洞庭湖駛去,可是,他們找了好久好久, 都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

  有位漁夫提議說:“屈原先生是個好人哪,咱們不能讓他餓著。”於是,他將隨身攜帶的飯糰扔進了江中,飯糰丟到水裡,很快就被魚蝦吃掉了。“這該怎麼辦呢?屈原先生根本吃不到啊,咱們以後用葦葉把飯糰包起來,然後再丟到水裡,這樣魚蝦就吃不了。”大家都覺得這個建議好,從此以後,他們就用葦葉包著飯糰,再用綵線纏上,漸漸的就演變成了粽子。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屈原先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以賽龍舟、吃粽子等形式來祭奠他,於是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活動就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端午節。

  端午節的語言教案3

  活動目標

  學習朗誦童謠,感受童謠表現的端午划龍舟的民俗風情和熱鬧的節慶氣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嘗試配上打擊樂表現划龍舟的歡樂情景。

  活動重點

  學習朗誦童謠。

  活動難點

  學習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

  難點剖析

  兩種節奏型的結合讓孩子們對節奏有些混淆。

  活動過程

  一、講講端午節及划龍舟

  提問:哪一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那一項活動最熱鬧?

  人們是怎麼划龍舟的?

  人們在划龍舟時,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欣賞童謠

  1、欣賞童謠並討論

  2、感受童謠的節奏

  3、學習打節奏

  三、學習朗誦童謠

  1、配上節奏朗誦童謠

  2、遊戲:划龍舟、賽龍舟

  活動反思

  活動前和幼兒進行了談話,發現幼兒對端午節還是有一定的瞭解。不過僅侷限於吃粽子這一風俗習慣。於是,活動圍繞著粽子而展開。結合圖片,幼兒瞭解到端午節不僅僅只有吃粽子這一習俗,還有划龍舟、喝雄黃酒習俗。幼兒隨之對划龍舟產生了興趣。透過欣賞童謠,讓幼兒感受童謠的節奏,同時透過拍手、跺腳的肢體動作讓幼兒感知節奏。整個活動後,孩子們都能有節奏地進行朗誦。

  端午節的語言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活動準備

  4.影片(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5.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稜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 、匯入 播放影片

  1.問題匯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師:哇 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影片(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 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 ···· 圓圓的 有角的 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 清小朋友們摸摸看 這些粽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 師:好了, 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三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1 教師透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3.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 賽龍舟 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四 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透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透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端午節的語言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活動準備:

  1、影片(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匯入播放影片

  1問題匯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影片,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影片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端午節的語言教案6

  活動目標:

  1、 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3、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 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1、 談話匯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鮮肉粽子、鹹肉粽子、 紅棗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2、 為什麼在這段時間裡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3、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瞭解它們的特徵,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談話範圍:為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並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5、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