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月亮的味道》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月亮的味道》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月亮的味道》含反思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月亮的味道》含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在小動物摘月亮的文學情景中,討論並發現疊高的方法。

  2、嘗試與同伴一起探究如何“疊高”,初步體驗探索活動中合作的快樂。

  3、透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1、故事畫面。

  2、積木、多種材質小棍棒、紙製隔板、懸掛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封面導人,引發好奇

  1、介紹故事名稱《月亮的味道》。

  2、談談說說動物們猜想月亮是什麼味道。

  二、觀察畫面,發現疊高的方法

  1、有一天,一隻小海龜決心去摸摸月亮、嚐嚐月亮的味道。它找到一座高高的山,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山頂,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龜還是夠不著。於是海龜叫來了許多動物朋友,它們用什麼辦法去嘗月亮的味道呢?(發現疊高。)

  2、討論:

  (1)小海龜為什麼要趴在最下面,它的竅門是什麼?(四條腿縮排身子裡,就像一塊大石頭,可以讓大象站穩)

  (2)大象是怎樣在海龜背上站穩的?(四條腿併攏)

  (3)長頸鹿怎麼低下頭,它的好辦法是什麼?(可以讓斑馬把兩條腿站在它的脖子上)

  (4)獅子和斑馬為什麼要換方向站?(使兩邊重量差不多)

  (5)小猴子和老鼠又有什麼竅門?(站立起來)

  3、“咔嚓!”老鼠掰下了一片月亮,咬一口,冰冰涼涼的,就像雪月餅一樣。它把這片月亮分給朋友們一起品嚐,大家都覺得,付出了那麼多努力,值了!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1、第一次探索,操作要求:

  (1)設定模擬月亮的高度。

  (2)兩人一組,合作運用積木進行“疊高嘗月亮”的遊戲。

  (3)可適當選用紙板小棒等輔助物。

  (4)在規定的時間內疊高,以夠到月亮為勝。

  交流各組疊高的方法:有沒有用到動物朋友的辦法?還用到哪些新方法?談談各自的體會(例如:小心輕放,輪換搭建,共同商議判斷擺放的位置等)。

  2、第二次探索。

  (1)月亮跳了一下,即升高月亮的高度,談論:怎樣才能利用現有的材料夠到月亮?(啟發學習他人的好辦法繼續嘗試)

  (2)想一想:還能不能找到別的竅門?

  (3)在操作過程發生問題時思考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四、交流體驗

  1、疊羅漢能疊那麼高,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2、是不是一下子成功的?有沒有失敗過?最後是放棄還是繼續下去?

  3、過程中是怎麼進行合作的?有沒有商量過?為夠到月亮而高興,體會大家一起搭建時必須互相商量和配合才能成功。

  活動反思:

  一、要注重引導,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教學從讓孩子觀察現實中月亮圖片開始,引出孩子對月亮味道的思考,把孩子從現實帶人到想象的天地中。“月亮是什麼味道的?”第一個孩子的回答很讓人驚喜“是月餅味道的。”而面對接二連三“草莓月餅味道”“檸檬月餅味道”,我給予肯定的同時沒有及時引導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導致對月亮味道的想象由驚喜變成了單調。在對水裡的月亮是什麼味道的想象過程中,孩子的回答都顯得那麼理性,“水裡的月亮是沒有味道的。”“它是月亮的影子,是假的。”“水裡的月亮是白開水味道的。”“是冰冰的、涼涼的。”,我提問了很多學生,試圖從他們中間找到富有童趣的聲音,但一個個的回答都是那麼的.現實。這又一次讓我意識到,現在的孩子普遍都缺乏童趣和想象力,在這個充斥著電視、電腦等畫面感十足的資訊時代,孩子見得多了,想得少了,過早的成人化了,童年都缺少了童趣。而課堂上,面對孩子們沒有童趣的回答,我應該要抓住這次的機會去激發、引導他們展開想象,但可惜沒有及時抓住這次機會。

  二、要注重想象,為孩子創設想象的空間

  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缺乏想象力,面對這個問題老師要做的就是儘量為孩子創設想象的空間和機會。每一本繪本都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好素材,《月亮的味道》中“月亮是什麼味道的?”“封面上的圓月怎麼變成了封底上的彎月?”“小動物們是怎樣吃到月亮的?”“故事的最後,在小魚和月亮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等等,這些都可以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間。在設計教學時,整節課我為孩子創設的最大的想象空間是水裡的月亮是什麼味道的?小魚和月亮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請學生髮揮想象說一說,畫一畫。我考慮到了故事的延續性,覺得這樣順著故事的發展繼續往下想象是比較合理的,但忽視了在這樣的空間裡學生想象的餘地和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的思維受水的侷限,在他們的認知裡水就是沒有味道的,水裡的月亮是月亮的影子,小魚是吃不到月亮的,因此在這一環節中,孩子的想象空間就變小了。正如課後研討時老師們提到了,如果改成你如何到月亮上去,去嚐嚐月亮的味道,可能面對這樣的情境,學生想象的空間會更大。

  三、要注重語言訓練,培養孩子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往往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學時就要加強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訓練。在教學時,我就重視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把話說完整,要注意觀察,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繪本《月亮的味道》和大多數繪本一樣,故事的發展中情節都是相似的,文字表達上只存在個別差異,這就成為了訓練學生語言的好素材。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語言表達適合從模仿開始,因此在教學《月亮的味道》時,我引導學生邊觀察圖畫邊聽我緩緩講述故事中小海龜和大象的情節,學生在兩次聽到小動物相似的話和月亮相同的反應後,就能自發的模仿繪本中的語言,然後故事接下來的情節就漸漸變成了學生和老師一起學用繪本語言進行講述。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思考小老鼠自己吃到月亮後是怎樣做的?學生在表達自己看法的同時把“分享”的美好播種到了大家的心裡,分享會讓人感到快樂、幸福,心裡會甜甜的。體會到了分享的美好,我又讓學生思考小動物們是怎樣吃到月亮的?有學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小動物們的團結,團結合作堅持不放棄,努力過後品嚐到了最美味的月亮,才有了擠在一起美美睡覺的溫馨一幕。希望這次的繪本課後能將“分享”和“團結”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裡,在今後的行動中發芽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