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班社會教案4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會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喜愛的燈的名稱、所用材料及喜愛的原因。
2、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中國民俗節日——元宵節,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大膽表述和運用新詞彙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自制或購買的各式花燈;
2、網上收集花燈圖片文字資料;
3、民族樂曲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匯入: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俗話說“三十的煙火,十五的燈”,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民間又一個十分隆重的傳統節日。
1) 介紹元宵節的由來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燈節。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普天同慶。當時掛燈於門上,除了節日期間照明之外,多是為了增添節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一起的,至元宵節這天人們不光吃元宵,觀燈、賞燈也是延續了2000餘年的民俗,所以俗稱“燈節”。
2)介紹元宵節的主要活動:
看燈會:元宵節的中心內容是觀燈,所以元宵節也叫燈節。自古到今,元宵燈會、燈謎會總是異彩紛呈,熱鬧非凡,家家戶戶,親人相攜相伴而出,賞燈猜謎,其樂無窮。
吃湯圓: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猜燈謎 提燈籠
2、介紹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你們是怎麼歡度元宵節的呢? (幼兒講述過元宵節的經驗)
1)各地方的不同風俗 如:陝西人吃“元宵茶”;洛陽人吃棗糕;雲南人吃豆麵團;舞龍舞獅等
3、我們都知道元宵節的花燈是最漂亮的了!那你見過哪些好看的花燈呢? 它們的名字叫什麼?
用什麼材料製作而成的?它的顏色怎麼樣?什麼造型?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還有哪些好看的燈。
1)引導幼兒觀察網上下載花燈圖片;
2)引導幼兒看小朋友帶來的燈。
4、學古詩
《正月十五夜》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延伸活動:運用臘光紙等材料,進行花燈的製作。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事物對人體的重要性,知道均衡飲食身體好。
2、初步嘗試自己搭配營養均衡的自助餐。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馬、牛、羊、狗等動物的圖片
2、各類食品的圖片
3、食品小麵包、花捲、小饅頭、各種各樣的水果塊,蔬菜片或絲、火腿、鵪鶉蛋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這些小動物喜歡吃什麼食物。(分別出示小狗、馬、羊、老虎、獅子的圖片,幼兒回答)
2、與幼兒討論我們吃到的事物
(1)、教師:你們都吃過那些東西呢?(請開啟幼兒用書)
幼兒回到,教師根據回答逐一將幼兒用書上的圖畫指給他們看。
(2)、教師:小朋友吃過的東西真豐富,我們為什麼要吃品種多樣的事物呢?(.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只吃一種事物行嗎?為什麼呢?
(3)、幼兒討論並回答
(4)、教師小結: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營養成分,而我們的身體需要多種營養才能長得結實又健康。米飯、饅頭、麵包可供給身體熱量,吃了身體才有勁;牛奶盒肉類提供給身體蛋白質,讓我們的身體更有能量;水果、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可清理腸道,使我們更健康。
3、自助餐會。
(1)、教師:每種事物都有不同的營養,我們來做小營養師,為自己搭配一頓自助餐吧!
(2)、教師先請兩三位幼兒搭配一頓午餐
(3)、在集體面前點評。
教師:XX小朋友搭配的午餐中有什麼?他這樣搭配好不好?為什麼?怎樣搭配才最好?為什麼呢?
(4)、幼兒拿好自己的餐盤選擇食品,然後進餐教師巡迴指導。
4、總結
教師:我們身體需要各種各樣的營養成分,因為各種事物都要吃,要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這樣身體才會長得堅實又健康。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大班社會教案《均衡飲食最健康》含反思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多數處於5——6歲之間,思維比較活躍,喜歡面對問題以共同討論的方式來想辦法解決。同時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認知積極性較強,具備了一定的細緻觀察能力,尤其是對同伴的做法有了一定的關注,開始注意向同伴學習了。因此,當透過遊戲主題的不斷豐富,孩子們想把角色.區設立成麵包房時,我們不僅大膽的走出幼兒園,走入社會,來到真正的麵包房參觀,還結合麵包房的創設進行了一系列活動,力求發揮每一名孩子的主動性,使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發展各方面能力。
活動目標:
1.幼兒能主動關注自己周圍的社會環境,積累與社會角色相關的經驗。
2.能根據遊戲主題大膽想象與表達,反映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理解與認識。
3.能根據遊戲需要選用、製作適宜的遊戲材料,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系列活動內容:
活動一《 參觀麵包房 》
活動二《 佈置我們班的麵包房》
活動三《 製作蛋糕》
活動四《我們要做真正的蛋糕》
活動一《 參觀麵包房 》
活動目標:
1.能按照計劃進行參觀,豐富對面包房的感知經驗。
2.體驗社會實踐活動的樂趣。
3.能在活動中相互提醒,遵守公共場所的行為規則。
活動準備:
1.提前制定參觀計劃,包括:路上的安全注意事項┅┅
2.個別幼兒利用回家時先去檢視路徑等情況。
3.教師與麵包房的工作人員聯絡,請麵包師介紹麵包種類、講解蛋糕製作要點┅┅
4.幼兒穿好外衣,避免著涼。
活動過程:
1.交流參觀計劃,明確去麵包房的參觀內容,做好心理準備。
參觀前,各組交流計劃。
教師提問:“我們去麵包房都要注意看什麼?”
引導幼兒關注:麵包房裡都有什麼東西? 蛋糕師怎麼做蛋糕!蛋糕都有什麼樣的?
2.參觀之初時的行為提示。
面對裝潢華麗的麵包房,教師提問:“麵包房裡還有客人,我們應該怎樣做?”
引導幼兒知道:輕聲說話,不影響他人。
面對各種蛋糕,教師提問:“蛋糕真香呀!我們要注意什麼呢?”
鼓勵幼兒講衛生,不用手摸蛋糕。
面對多名幼兒同時圍觀一種蛋糕時,教師提問:“怎麼樣看才能都看清楚又不出危險呢?”
鼓勵、引導幼兒互相謙讓,順序觀看。
3.參觀之中的細節觀察,並以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教師提問:“小朋友,快看一看麵包房裡都有什麼?快點記下來吧。想想我們班的麵包房應該有什麼?”
鼓勵幼兒發現麵包房必備的洗手池、冰箱、操作檯、工作服、海豹、宣傳單等。引導幼兒觀察麵包師製作蛋糕,並關注衛生程式。
“櫃子裡的'東西是怎麼擺放的?為什麼這樣擺?”
引導幼兒發現櫃子中不同物品的分類擺放,體會其中的方便、整齊等功效。
活動二《 佈置我們班的麵包房》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圍繞一個話題討論,並針對問題選擇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
2.幼兒能運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意思。
3.增強合作能力,體驗共同創設活動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參觀了麵包房,並把相片貼上在牆上供大家觀看。
2.各種紙、筆、剪刀、膠棒等美工材料;帶玻璃門櫃子、架子、盤子等。
活動過程:
(1)觀看麵包房相片,結合班中實際討論麵包房應該有什麼?
教師提問:
我們班的麵包房應該有什麼呢?
鼓勵幼兒從必須得裝置出發,發現必須有冰箱,以便放做蛋糕用的奶油。針對櫃子進行討論:“麵包房的櫃子與其他活動區的櫃子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從衛生及展示角度發現應該擺帶玻璃門的櫃子,把麵包放進去。注意:從客人選購麵包,交錢的全過程考慮細小物品的準備,如準備盤子,讓顧客放麵包用┅┅
(2)繪畫設計圖,進行評選。
教師提問:這些準備好的東西,怎麼擺呢?
引導幼兒進行設計,並講述自己的想法。
以投票選舉的方式決定設計圖的選擇。
引導幼兒評價設計圖時要關注各種物品畫得是否全面、飲料和蛋糕是否分類放、物品擺放是否合理┅┅
(3)針對設計圖,進行佈置。
結合設計圖,各組分工佈置。
為麵包房起名字,幼兒評選並講出名字為什麼好?
活動三《製作蛋糕》
活動目標:
1.能主動收集材料,並針對不同蛋糕選擇不同材料製作蛋糕。
2.能針對材料選用不同連線工具合作進行手工製作活動。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蛋糕式樣的宣傳單。
2.各種紙、筆、剪刀、膠棒、等美工材料。
3.各種海綿、棉花、果殼等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1)麵包房開業了,櫃子裡卻空空的。
分組討論:我們要做什麼樣的蛋糕?
各組幼兒將收集的蛋糕圖樣,宣傳單,以及自己設計的蛋糕圖樣進行交流,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製作。
每組選出一位代表展示本組設計的蛋糕圖樣,互相提好的建議。
(2)製作蛋糕。
教師提問:用什麼做蛋糕呢?
幼兒討論並進行製作。鼓勵幼兒針對不同蛋糕選擇不同材料製作蛋糕。
(教師創設問題牆面,支援幼兒向大家求助,發動大家力量共同解決。)
(2)延伸活動
親子活動:家長與幼兒一起製作麵包。進一步創新蛋糕式樣。
活動四《我們要做真正的蛋糕》
活動目標:
1.能利用真實材料進行製作蛋糕的活動,體驗動手製作的快樂。
2.能在遊戲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不斷豐富主題。
活動準備:
1.與食堂師傅溝通,做好參觀準備。
2.用陶泥製作成可擠的模擬奶油。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真正的麵包房裡的奶油是什麼樣的?做蛋糕時是怎樣做的?
引導幼兒發現奶油可以擠出的特點。
討論:怎樣才能製出可以擠的“奶油”?
(2)出示陶泥,與幼兒共同製作“奶油”。
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陶泥變出好看的顏色;加顏料的方法應是由少向多。
幼兒運用模擬“奶油”進行遊戲。
(3)延伸活動:參觀了食堂做蛋糕的過程。請食堂的肖伯伯來到麵包房教大家用真正的麵粉和雞蛋做蛋糕!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透過故事,讓幼兒瞭解動物的長處。
2、在交流、講述活動中,進一步瞭解別人和自己的長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瞭解常見動物的長處及特有的本領。
2、課件《小河馬找長處》。
3、有關人們長處的調查表。(事先和父母一起完成)
活動過程:
一、以課件引出故事《小河馬找長處》。
播放課件,出示故事中的小動物,提問:小朋友,看看誰來了?(小猴、小鳥、小鹿)這些小動物都有哪些本領?(幼兒自由講述:小猴會跳、會爬樹;小鳥會飛;小鹿會跑等等)原來小動物們這麼有本領,正好森林裡要舉行“看誰本領大”的比賽,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會得獎嗎?
(評析:教學匯入抓住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回顧,既提出了說話的話題,又起到激發其興趣的作用,還為下一步學習內容作了鋪墊,並且一改過去一問一答的形式,為每個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1、欣賞第一段
提問:(1)小動物都得了獎很開心,可小河馬哭了為什麼?
幼1:小河馬沒得到獎。
幼2:因為小河馬它沒有長處。
(2)為什麼沒得到獎?你覺得它應該參加什麼比賽?
幼1:它力氣大可以參加舉重比賽。
幼2:河馬會游泳,可以參加游泳比賽。
2、欣賞第二段:小朋友幫忙想了很多辦法,森林裡的小動物也都想幫助它,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是怎樣幫助它的。
(1)分別欣賞第一、二、三小段影象,提問:誰來幫助了小河馬?是怎樣幫它呢?(幼兒看影象自由講述)
(2)看課件:那來聽聽小動物們是怎樣幫助小河馬的?
3、小動物的這些本領都不適合小河馬,小河馬好傷心。它沒精打采地來到河邊,看見一隻小松鼠來了想過河,怎麼辦呢?(幫助小松鼠過河)那怎麼幫?(幼兒講述:可以讓小松鼠坐在河馬的背上,河馬把它背過河)
小朋友說對了,真的小河馬用自己的長處幫助了小松鼠。(欣賞課件第三段)
(評析:透過逐段欣賞和有別於以往欣賞全文提問全文的做法,使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得到了真正的發展。同時讓幼兒理解了角色特點和情節發展線索,有效地調動了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組織幼兒討論。
小河馬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長處,而且還能幫助別人,真為它高興。(我們來為它鼓鼓掌吧!)那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什麼長處?可以為別人做什麼?(小狗可以看門;小貓可以捉老鼠;啄木鳥會給大樹捉蟲;蜜蜂會採蜜等等)
(評析:這一環節進一步為每個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充分發揮了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了表面化的灌輸,讓其在教學過程中自己去感悟,有效地培養了學習能力。)
三、拓展生活經驗。
1、小動物有自己的長處,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長處,誰來說說你有什麼長處?
幼1:我會跳拉丁舞。
幼2:我的鋼琴彈得很好。
幼3:我會溜冰、唱英文歌——————
鼓勵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藝,與大家一起分享。
2、你還知道哪些人有什麼長處?(展示調查表,分別介紹、交流)
幼1:劉翔是跨欄高手。
幼2:我爸爸是電腦專家,什麼電腦壞了都能修好。
幼3:警察叔叔能發現壞人的一舉一動,很快就能抓到他們———————
教師小結:動物的長處是天生就有的(與生俱來的),而人類的許多長處往往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就象運動員一樣,他們都是透過刻苦努力才得到的),我們要努力哦!使自己的長處更多更強,把別人的長處也變為自己的長處。
3、問問其他小朋友他們還有哪些長處?這些長處是怎麼來的?去和小夥伴講一講,表演一下。
幼兒分散交流、表演,互相取長補短。
(評析:分組討論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比較自由的空間,這個環節安排使活動氣氛達到了**。幼兒分別表演、介紹自己的長處,表達了不同感受,從而產生情感共鳴。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感知、體驗、嘗試,較好地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幼兒說完整語句的能力。)
4、說說你想把誰的長處也變為自己的長處。
幼1:林林畫畫得很好,我要把她的長處變成自己的長處。
幼2:我想跟菲菲學跳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故事中小動物的長處來引出人類的長處,幼兒透過找長處的活動,既能欣賞自己,又能欣賞別人。在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同時,也能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尤其是當幼兒將自己繪製的周圍生活中人們長處的調查表向大家介紹時,那些圖片、畫面深深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更讓幼兒深切地感受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讓幼兒學會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為幼兒樹立自信心,形成樂觀向上、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搭建一個輕鬆的平臺。這一活動融遊戲、語言、繪畫等為一體,給幼兒一個發揮創造潛能、大膽表現自我的機會,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讓幼兒充分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發展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