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推薦】科學教案彙編5篇

科學教案

【推薦】科學教案彙編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冰的名稱,感受冰是冷的。

  2、引導幼兒懂得冰受熱後會融化的特點。

  3、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用冰畫畫

  2、冰塊若干,冰水、溫水、熱水每組各一杯。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玩冰塊,並說出玩冰塊的感受。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很好玩的東西,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猜是什麼。

  2、請幼兒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麼?

  3、幼兒自由玩冰塊,說說玩了冰塊後手裡感覺怎麼樣?

  4、小結:冰握在手裡的感覺是又冷又滑。

  二、引導幼兒知道0攝式度以下水才結冰。

  1、你在什麼時候見過冰?水龍頭會結冰嗎?

  2、為什麼現在是冬天,我們屋裡的水龍頭沒結冰呢?

  3、教師小結:只有在0攝式度以下水才會結冰,我們屋裡很暖和所以水龍頭不結冰。

  三、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

  1、教師:剛才玩的冰塊是老師把水放在冰箱裡結成的,裡面放了一些彩色的紐扣,誰能想個辦法把紐扣取出來?

  2、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辦法。

  3、教師請大家想辦法,做實驗。

  (1)摸摸三杯水,說說不同的感受。

  (2)將三塊冰放在三杯水裡,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豐富詞彙:融化)

  (3)觀察討論:為什麼熱水裡冰塊化得快,冷水裡化得慢?

  (4)小結:冰塊吸收熱量後會融化,吸收熱量越多化得越快,吸收熱量少化得慢。

  (5)讓幼兒觀察實驗結果。

  四、讓幼兒觀察剛才玩的冰塊,思考討論:

  1、說說冰塊有什麼變化。

  2、為什麼冰塊也融化了?

  3、教師小結:手有熱量,空氣裡也有熱量,冰塊吸收熱量就融化了。

  4、總結:剛才我們玩了冰塊,冰是又冷又滑的,它受熱後會融化成水。

  五、趣味練習:用冰畫畫

  活動結束。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2、喜歡參與觀察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雞蛋

  2.生蛋熟蛋若干,碗1個,水果刀一把。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

  1.出示照片:雞蛋

  你們看這是什麼?(雞蛋)

  2.媽媽不小心把生蛋和熟蛋放在一起了,怎麼辦呢?

  (啟發幼兒想辦法)

  二、找一找

  1.出示實物雞蛋

  現在,我們來找一找它們誰是生蛋寶寶,誰是熟蛋寶寶。

  2.請個別幼兒上來摸一摸、看一看、搖一搖,它們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教師給熟蛋寶寶貼上標誌。

  三、比一比

  1.出示一個生蛋和一個貼標誌的熟蛋。

  (1)生蛋和熟蛋寶寶要進行轉圈比賽,看誰轉的時間長,我們一起來做裁判好不好?

  教師在桌子上同時轉動兩個蛋,請幼兒仔細觀察它們轉動情況。

  (2)誰得了第一名?為什麼?

  我們把生蛋磕在碗裡

  再把熟蛋剝開,再用刀對切

  看看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一樣。

  (3)請幼兒看一看、晃一晃,拿手指碰一碰,幼兒觀察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四、區分生蛋熟蛋的方法

   教師邊演示邊講解:

  1.旋轉:生蛋不能旋轉;熟蛋可以旋轉。

  2.搖動:生蛋搖動有晃動;熟蛋則沒有。

  3.外表:生蛋表面有汙點(雞剛生出來的蛋是溼的);熟蛋較乾淨。

  4.照光:生蛋對太陽光有透明感;熟蛋沒有。

  5.溫度:生蛋用手觸控(長時間)比熟蛋溫度低些。

  6.生命:生蛋有生命;熟蛋沒有生命。(是否可孵化)

科學教案 篇3

  探究活動分析:

  1.透過引導學生觀察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來幫助學生明確常見的天氣現象。圖上用各種天氣符號和表示溫度的數字,反映這一天全國各個地區的天氣情況。學生透過對這張圖的觀察,可以對常見的天氣現象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2.圖上的表示天氣現象的符號可採用貼上的形式,在符號下面應寫上符號的名稱,便於學生認識這些天氣現象。

  3.提問學生還知道那些天氣現象,以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天氣現象。

  4.為每一組準備一套天氣符號,讓學生嘗試著給這些天氣現象進行分類。

  5.(室外)觀察、描述今天的天氣現象--引導學生從雲、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

  6.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回到教室後,將學生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交流。

  7.引導學生思考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或提問學生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麼衣服?使學生意識到天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8.在學生的科學記錄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氣時,可能只是一些毫無聯絡的幾個簡單的詞語或句子。提示部分對學生描述天氣的方法的指導--將天氣特徵與生活建立聯絡,提高學生對天氣的認識水平。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提示,並應用提示的方法對自己的記錄進行改進,並把改進後的描述和同學交流。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初步感知可以從雲量、降水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現象來描述天氣。

  2.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過程與方法:

  1.能對各種天氣現象進行分類。

  2.運用感官觀察天氣,並學會用簡單的詞句把它記錄下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提該關心天氣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教學準備:

  1.用天氣符號標註城市天氣情況的中國地圖一張;

  2.每組一套天氣符號卡片;

  3.天氣現象歸類表格和關於天氣網狀圖各一份;

  4.每個學生科學記錄本各一本。

  教學活動過程:

  一、認識天氣現象

  1.出示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這是一幅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圖,圖中顯示了哪些天氣現象?

  2.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天氣符號並寫上名稱。

  3.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天氣現象?(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符號)

  4.發給每一組一套天氣符號:請大家對這些天氣現象進行分類。

  5.彙報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氣怎樣?

  1.今天的天氣怎樣呢?我們一起到外面從雲、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後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出示觀察要求:請從雲、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後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安全教育,並落實小組長進行管理。

  3.帶上科學記錄本和筆排隊到操場上分組進行觀察,教師巡視。(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

  4.回到教室進行交流:請同學來彙報一下你們觀察到天氣現象。

  5.學生彙報,教師展示學生的記錄。

  6.提問: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問: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麼衣服?)

  7.認識“網狀圖”的使用:剛才同學們在彙報的時候想到一點說一點,有沒有辦法把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係更直觀地表示出來的方法呢?開啟書本第45頁,看看書本上向我們介紹了怎樣的一個好方法?

  8.帶讀提示語。

  9.看明白了嗎?有不明白的請提問。

  10.請你學著書本上的方法,在科學記錄本上為今天的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係作一張“網狀圖”。

  三、總結

  剛才我們觀察的是今天的天氣,那麼明天又會天氣怎樣呢?後天呢?一個月內我們杭州的天氣又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裡請大家每天都能把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瞭解在這段時間裡我們這裡的天氣變化是這樣的。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冬爺爺還不肯帶走冬天的寒冷,春姑娘卻已踏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來到了人間。一朵朵美麗的迎春花早早地接到了春姑娘的電報,綻開了它薄如絲絹的花瓣,像一隻只玲瓏可愛的小喇叭,報告著“春來了”的喜訊。以“迎春花”為這次活動話題,引導幼兒尋找春天開放的花兒,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認識迎春花外形特徵的基礎上,用簡短的語句較完整地描述迎春花的特徵。

  2、讓幼兒觀察迎春花,知道它是春天最早開的花。

  活動重點:

  認識迎春花外形特徵。

  活動準備:

  迎春花的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春天來了

  1、談話活動,啟發幼兒說說哪些跡象說明春天來了。

  小朋友們,你們從哪裡感覺到春天來了?

  2、引導幼兒發現這些變化都是因為春天到了。

  迎春花是什麼樣的?

  二、尋找、觀察。

  1、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去尋找春天最早開的花。

  這種花叫什麼名字?為什麼要叫它迎春花?

  迎春花美不美?它把我們的花園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呢?

  2、幼兒分散去尋找。

  3、找到後,大家一起觀察。

  近看迎春花是什麼樣的?

  三、幼兒觀察,教師總結歸納。

  說說觀察的結果,教師幫助歸納總結。

  四、欣賞兒歌

  教師先啟發幼兒用語言來描述迎春花的特點,從幼兒描述的語句中提煉出簡短的兒歌。

  五、學會並懂得愛護花兒。

  (1)討論:春天很美麗,怎麼保護春天裡的花?

  (2)學習兒歌《花兒好看我不摘》,幫助幼兒理解愛護花園裡的花。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後向家人介紹迎春花。

  2、區域活動中投放棉籤畫“迎春畫”,兒歌欣賞等。

  3、尋找春天的花。

  亮點與建議:

  教師教態自然,圖片準備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地位,讓讓孩子大膽觀察、大膽表達。幼兒常規較好,溫馨的課堂氛圍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體驗到活動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重點是讓幼兒觀察迎春花,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和認識。透過提問以及老師的引導,讓幼兒表達自己對迎春花的想象和認識。整個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的積極性很高,也知道了我們要愛護花兒,不亂摘。這次科學活動不僅讓孩子們認識了迎春花,萌發了對春天的嚮往和憧憬,更激發了幼兒探索大自然的濃厚興趣。在這美好的季節裡,讓我們一起帶著孩子去尋找春天的秘密,發現春天的美麗吧!

  透過自身對整個教學活動的梳理,能有效的幫助自己 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產生的原因,分析出教學方法中 改進的策略。俗話說:教無學法,貴在得法。不能說盡善 盡美,但只要儘量領悟綱要精神,力求有所思考,在思考 中提高成長。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中的科學現象,初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活動準備:塑膠小吸盤、飲料包裝盒、吸管、玻璃杯、硬紙板、小盤子、蠟燭、水盆

  活動過程:

  一、玩玩小吸盤

  1、教師出示吸力球,提問引發幼兒的思考:沒有膠水,吸力球怎麼粘在塑膠盤上的?

  2、用吸盤試著吸一吸,吸盤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樣讓吸盤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盤,有什麼感覺?怎樣輕鬆地拿起吸盤?

  4、兩人一組,將吸盤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開嗎?

  5、想一想,是誰把吸盤粘住了?

  二、玩玩飲料盒

  讓幼兒向空飲料盒內吹氣,再吸氣,觀察包裝盒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在吹氣時紙盒會鼓起來,吸氣時紙盒會癟下去?

  三、小實驗:流不出來的水讓幼兒在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塊硬紙板蓋住杯口,用手按在紙板上把杯子倒過來,再慢慢地鬆開手,觀察有什麼現象。水流出來了嗎?想一想為什麼?

  四、小實驗:誰讓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蠟燭,倒入少量的水,點燃蠟燭,然後將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觀察有什麼現象。引導幼兒說一說誰讓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鋼筆、針管、吸盤玩具等實物,小結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作用。